❶ 西藏龍騰城建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西藏龍騰城建開發有限公司是2018-05-02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堆龍德慶縣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團結路17號。
西藏龍騰城建開發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40125MA6T5RM215,企業法人江玉清,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西藏龍騰城建開發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西藏龍騰城建開發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西藏龍騰城建開發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❷ 民政部2007年102號文件內容
民政部《關於落實優撫對象和部分軍隊退役人員有關政策的實施意見》民發【2007】10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計劃單列 市民政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
為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切實做好優撫對象和部分軍隊退役人員相關政策的完善落實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民政部門的主要職責
(一)圍繞民政部門牽頭負責的調整部分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准,向部分參戰退役人員、原8023部隊及其他參加核試驗軍隊退役人員發放生活補助,以及實施《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等3個政策,民政部門的職責有四項:
1、落實對烈屬(含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殘疾軍人(含傷殘人民警察、傷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傷殘民兵民工)、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在鄉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提高撫恤補助標准工作。
2、對部分參戰退役人員進行核查認定、數據統計,做好在農村的和城鎮無工作單位且生活困難的參戰退役人員生活補助發放工作。
3、對原8023部隊退役人員中不符合評殘和享受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生活補助條件,但患病或生活困難的農村和城鎮無工作單位的人員,發放生活補助;對其他參加核試驗軍隊退役人員進行核查認定、組織體檢、數據統計,落實相關撫恤補助待遇。
4、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部門會同財政、勞動保障、衛生部門制定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具體實施辦法,落實有關醫療保障政策。
(二)統籌研究,做好生活有特殊困難的1993年至1999年軍隊復員幹部的救助工作。
(三)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落實1993年至1999年軍隊復員幹部住房政策、部分軍隊退役人員勞動保障政策等兩項政策,以區(縣)為單位,將掌握的本地區復員退伍軍人有關資料及時提供給相關部門。
二、參戰退役人員及參加核試驗退役人員的核查認定
核查認定工作按照屬地原則組織實施,由參戰、參試人員本人戶籍地村(居)委會、鄉(鎮、街道)和縣(市、區)民政部門統一組織調查、申報和審定。
(一)有關對象及其范圍的界定
1、參戰退役人員。
參戰退役人員是指曾在軍隊服役並參加過作戰的退役人員。作戰是指武裝力量打擊或抗擊敵方的軍事行動,具體界定為:我軍為抵禦外來侵略,完成祖國統一,為捍衛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保衛國家安全而進行的武力打擊和抗擊敵方的軍事行動,主要包括:自衛還擊作戰、防禦作戰、對逃離大陸的國民黨軍隊的作戰、出國支援作戰、平息地區性武裝叛亂作戰,以及軍委、總部認定的其他作戰行動。參戰退役人員包括直接參加戰斗的人員和作戰指揮人員、作戰保障人員。
1954年11月1日以來,我軍的主要作戰有:
(1)解放-江山島作戰(1954年11月至1955年2月)
(2)川、甘、青、藏、滇地區平叛作戰(1955年12月至1982年12月),包括四川涼(山)茂(縣)西(昌)地區平叛,西藏平叛(含甘肅、青海、新疆部分地區藏區)
(3)炮擊金門作戰(第一階段為1953年8月23日至1959年1月7日,第二階段為1960年6月17日、19日)
(4)中面邊境勘界警衛作戰(1960年11月22日至1961年2月9日)
(5)中印邊境自衛反擊(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
(6)「八?六」海戰(1965年8月6日)
(7)崇武以東海戰(1985年11月13日至14日)
(8)援越抗美作戰(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
(9)援老抗美作戰(1968年1月至1978年5月)
(10)珍寶島自衛反擊作戰(1969年3月)
(11)西沙群島自衛反擊作戰(1974年1月)
(12)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
(13)「老山、耆陰山」地區對越防禦作戰(1979年10月至1989年10月)
(14)南沙群島自衛反擊作戰(1988年3月)
2、原8093部隊和其他參加核試驗軍隊退役人員:
8023部隊是原國防科工委21試驗基地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代號,從1964年至1996年,多次執行核試驗任務。現為總裝備部21基地,駐地在新疆馬蘭。
其他參加核試驗軍隊退役人員:包括參加過核試驗效應試驗的退役人員,執行過核試驗保障任務的退役人員、參加過核爆炸條下軍事演習的退役人員,與原8023部隊駐同一區域部隊的退役人員、曾在核導彈、核潛艇部隊涉核崗位服役的退役人員等。
民政部門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情況組織調查、申報和審定。
(二)申報登記和初審程序
相關人員攜帶本人身份證、戶口簿、退伍證、參戰立功、授獎證件等相關證明材料(凡個人向原所在部隊索取的證明材料無效),向本人戶籍所在地村(居)委會提出申請並辦理登記手續,填寫有關登記審核表。村(居)委會進行初審後上報鄉(鎮、街道)。鄉(鎮、街道)向申請人所在部門、單位調閱本人檔案,以個人檔案原始記載為依據,認真核實其身份,並做好登記工作。對符合條件和簽署意見後,將有關登記審核表、人員花名冊和個人。
(2)西藏住房於城鄉建設網擴展閱讀:
主要涉及三點:
1、民政部門的主要職責。
2、對部分參戰退役人員進行核查認定、數據統計,做好在農村的和城鎮無工作單位且生活困難的參戰退役人員生活補助發放工作。
3、對原8023部隊退役人員中不符合評殘和享受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生活補助條件,但患病或生活困難的農村和城鎮無工作單位的人員,發放生活補助;對其他參加核試驗軍隊退役人員進行核查認定、組織體檢、數據統計,落實相關撫恤補助待遇。
參考資料:旌陽區人民政府--民發【2007】102號
❸ 談談你的西藏經濟發展戰略構思。
西藏小城鎮建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城鄉發展,對城鄉建設進行通盤考慮,統一規劃,對各種生產要素進行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走出一條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聯動、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
一、轉變思想觀念,明確指導思想,理清發展思路。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社會文明進步的戰略高度,突破常規,突破傳統思維定勢的束縛,立足我區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小城鎮建設的新模式。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按照「規劃先行、產業支撐、完善功能、拓寬空間」的發展思路,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反對一哄而起、遍地開花;堅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反對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堅持突出特色、與眾不同,反對模仿趨同、千篇一律的建設原則。
二、認真抓好小城鎮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維護小城鎮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城鎮規劃是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環境、人民生活等諸多方面的龐大系統工程,是城鎮建設發展的「龍頭」,是城鎮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從小城鎮建設規劃編制工作上講,一是要具有超前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使小城鎮規劃做到高起點、闊視野,留有餘地、實有彈性;二是要具有科學性,根據小城鎮自身環境,科學界定小城鎮的性質、規模、功能定位;三是要具有綜合性,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與經濟社會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相協調,城鄉結合,通盤考慮統一規劃;四是要具有開放性,小城鎮規劃編制應該博採眾長,堅持「走出去、請進來」,開擴視野,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吸百家之長,補自身之短;五是要具有特色性,充分挖掘西藏小城鎮的自然、歷史、人文等資源優勢,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體現民族本色魅力;六是具有協調性,處理好小城鎮建設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關系,處理好近期發展與長遠發展的關系,處理好局部發展與整體發展的關系,使小城鎮建設的規模、速度同經濟發展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相適應。從小城鎮規劃的實話上講,一是樹立權威,強化學習規劃、宣傳規劃、執行規劃的意識,牢固樹立法治觀念,維護小城鎮規劃的權威性和法律效力;二是強調強製作用,對小城鎮規劃的實施實行強制性管理,對違反小城鎮規劃強制性內容進行建設的行為,要依法進行查處;三是注意連續性,小城鎮建設發展它是一個需要幾代人甚至是幾十代人不懈努力的發展過程。因此小城鎮規劃作為特殊的政府行為,一經批准,就必須嚴格執行,要堅持一張草圖干到底的原則,保持小城鎮規劃的連續性,杜絕前人建、後人拆的浪費現象;四是注重社會性。小城鎮規劃要實行「陽光規劃」,讓人民群眾充分行使對小城鎮規劃的知情權、建議權、監督權。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為准則,建立社會公示制度和社會監督制度。
三、實施非均衡發展戰略,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梯次推進,整體發展。西藏由於受自然條件、社會歷史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小城鎮之間的差異性大,因此,在小城鎮建設中不能搞「一刀切」和「大一同」,不以固定一種模式,走同一條道路,用同一種速度,而是區別對待,實行非均衡發展戰略,即統一規劃,科學布局,突出重點,兼顧一般,梯次推進,整體發展。一是把地(市)所在地城鎮,青藏鐵路沿線、國道線、省道線及具有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發展潛力大的小城鎮列為優先建設發展的重點,集中內外力量,實施重點突破,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資力度和扶持力度,增強綜合服務功能,增強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集聚、輻射、帶動能力;二是依託特色產業優勢、市場優勢、小康示範工程建設和藉助民房改造、牧民定居、扶貧開發等,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確保社會局勢穩定的前提下,進行必要的、科學的行政區劃調整,使居住分散的農牧民形成合理集居,擴大小城鎮規模。
四、樹立經營理念,加強小城鎮管理,提高小城鎮質量和品位。經營小城鎮是從政府角度出發,運用市場機制,對小城鎮的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資源、人文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和市場化運作,以實現小城鎮資源配置容量和效益最大化、最優化、增強小城鎮的競爭力,促進小城鎮發展。一是盤活土地資本,發揮「源頭」效應。政府應在經營小城鎮土地上找著力點,打破各自為陣,多方售地的格局,由政府掌握小城鎮土地的統一收購權、壟斷供應權和用地審批權,實行統一計劃、統一收購、統一整理、統一規劃、統一供地、統一調控小城鎮土地的市場;二是盤活房產資本,發揮「吸納」效應。對機構改革、企業改制中調劑出來的房產和土地,採取招商引資、出租出售、公開拍賣等方式,吸納聚集新的生產要素,使其盡快盤活,發揮應有的效益;三是盤活公共資產,發揮「自養」效應。對廣場、公園、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採取託管經營、授權經營、賣斷經營等形式轉讓經營權,其收益用於自我養護,自我發展;四是盤活「無形」資產,發揮「有形」效應。對冠名權、廣告牌位使用權等無形資產實行有償使用,公開拍賣,發揮其有形價值。
「三分建設,七分管理」。小城鎮規劃的再好,建設的再好,如果小城鎮管理跟不上,小城鎮的整體形象就樹立不起來,小城鎮的品位和檔次就會大打折扣。
五、充分利用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增強小城鎮自我發展能力。小城鎮建設必須依靠經濟發展來支撐,發展經濟是小城鎮建設的根本任務,也是小城鎮建設的前提和基礎,更是農牧區穩定、農牧業發展、農牧民增收的可靠保證。立足當地優勢,挖掘自身潛力,發揮地域特色,加快小城鎮的經濟發展,增強小城鎮的聚集功能和輻射帶動功能,是建設和發展小城鎮的當務之急。發展小城鎮經濟,要立足於小城鎮的性質和功能定位,堅持因地制宜,科學分析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在特色上尋找突破口,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宜商則商,發展特色產業,探索形式多樣化、產業多元化的小城鎮經濟發展新路子,培養壯大小城鎮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和增長點,使小城鎮活起來,強起來,富起來,要大力培育和發展小城鎮市場,堅持以市活鎮,促使和形成小城鎮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生產要素相互交匯激盪的興旺局,實現小城鎮建設與其它相關產業的聯動效應,產業發展了,市場繁榮了,效益提高了,小城鎮建設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推動力,小城鎮建設才會生機盎然。
六、堅持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時代特色相結合的原則,建設具有高原特色的小城鎮。一個城鎮,如果失去了個性和特色,就失去了其品位和活力,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和人氣,特色不僅是城鎮的形象,而且更是城鎮的生命。西藏小城鎮建設格局和建築風格,必須立足藏民族優秀的傳統文體和歷史積淀這一母體,把小城鎮的民族特色、歷史特色、鄉土特色、風俗民性和小城鎮的自然靈氣有機地融合起來,充分體現小城鎮的獨特魅力。
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戰略,是西藏經濟發展的最大歷史機遇。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是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投人西部大開發,為實現西藏經濟社會全面快速發展,為小城鎮建設創造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一、西藏小城鎮的建設現狀
經過四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西藏目前已有拉薩、日喀則兩市,71個縣城,112個建制鎮。在黨中央的關懷下,在全國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援助下,西藏城鎮的規劃建設已進人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地(市)所在地城鎮的道路骨架、等級路面、上下水管網已基本形成,城鎮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經濟和社會獲得了迅猛發展,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1978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6.65億元,1998年底已達91.18億元,20年時間增長了13.7倍。全區年末城鎮人口為438544人,城市化水平也由1959年民改時的1.9%增加到9.8%,初步形成了以拉薩為中心,各地市為次中心,以「一江兩河」和藏東「三江」流域的市鎮和川藏、青藏公路沿線縣城為主體,以邊境縣、口岸為外圍次中心的城鎮體系等級結構。城鎮的功能日益完善,在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增強,已成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載體。據統計,1978年,在國民經濟主要比例關系中,第一產業為50.7%:第二產業為27.7%:第三產業僅佔21.6%。隨著小城鎮功能的不斷完善,全區第三產業異軍突起,得到快速發展,到1998年底,全區國民經濟主要比例關系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第三產業一躍成為首位,佔43.5%:第一產業從「霸主」地位退居二位,僅佔34.3%,第二產業名列第三,佔22.2% 。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西藏小城鎮建設快速發展,但與全國平均30%的城市化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總的看,西藏小城鎮建設還嚴重滯後。城市化發展水平低、質量不高,城鎮數量少,規模小,布局分散,中心城市發育不足,城鎮集聚輻射功能弱,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力不強,影響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後勁,也帶來或加劇了一系列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71個縣城中,除地區所在地縣城外,基本沒有等級道路和城鎮道路骨架:61個縣城無排水、防洪設施:瓊結、拉孜、巴青等16個縣縣城無供水設施:全區人均居住面積雖然達到了12.71平方米(其中七地、市所在地城鎮人均居住面積為 12.44平方米,建制鎮人均居住面積為13.70平方米,農牧區人均居住面積12.70平方米)。但多數縣城鎮的住房為60-70年代所修建,建制鎮和農牧區許多住房的牆體均為干打壘土牆,無法滿足抗震的要求。70%以上的縣城鎮還使用木材、牛糞、燃油為生活或取暖燃料。城鎮相距遠、交通不便,致使一些小城鎮相對孤立,造成了農牧民收人難提高、內需難擴大、就業難增加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等難題。
二、發展小城鎮建設是西藏實現現代化的迫切需要
西藏地廣人稀,經濟不發達,小城鎮也多分布在沿江、河谷地帶,受山區、江河地形、地貌等自然條件多樣、多變與復雜性的影響,小城鎮建設發展緩慢。像城裡人一樣工作、生活,是西藏農牧民世世代代的夢想。小城鎮作為城市之末,農村之首,一頭連接城市,一頭連接農牧區,為鄉鎮企業升級提供了載體,為勞動力轉移提供了陣地,為啟動內需優化結構找到了拉力,為二、三產業的發展找到了場所。小城鎮建設也決定了實現農業現代化、城鄉一體化的進程。
加速發展小城鎮建設,首先可為解決農牧民收入過低和增長乏力找到根本出路:其次,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三是可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主要保證。
總之,加快小城鎮建設是西藏實現現代化的需要,也是解決經濟社會發展諸多難題,實現黨中央和國務院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從現在起到2010年民族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提高少數民族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目標的重要措施。
三、發展小城鎮建設的總體思路
西藏自然條件艱苦,屬不發達的西部地區,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加快西藏發展的最大歷史機遇。抓住這個機遇,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是推動和促進西藏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1999年召開的全區經濟工作座談會上陳奎元指出:我區地廣人稀,人們的生產、生活、流通不可能集中到少數城市,而人口分布過於分散,像現在這樣的狀況又不利於發展。我們應該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過程中發展小城鎮。並強調:我區發展小城鎮不能遍地開花,布點過多。主要以拉薩以及各地區所在地為中心,以70多個縣城所在地和部分交通樞紐,還有像樟木這樣的口岸先作為重點,總數大約建成100個左右的小城鎮。要努力將小城鎮建設成商品集散、交通樞紐,可以吸納流動人口、吸納農牧區剩餘勞動力的集合點,把它發展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按照這一思路,對全區城鎮建設進行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有序推進並努力強化大城市功能,重點培育地市城鎮,積極發展小城鎮,提高城鎮集聚能力和建設水平,逐步形成以城帶鎮、以鎮帶村、梯度推進、整體協同的發展格局,建立大中小城市並舉,規模等級合理,布局和結構有序的城鎮體系,進一步優化生產力布局和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和社會結構的轉型,西藏經濟社會一定會實現全面快速的發展。
四、發展小城鎮建設的構想
西藏小城鎮建設,應從當地實際出發,結合西藏地形、地貌等自然條件多樣、多變、復雜,小城鎮相互交通不暢,城鎮之間功能互補性差的實際,應建立以拉薩市、日喀則、山南地區澤當鎮、林芝地區八一鎮為中心的沿雅魯藏布江、拉薩河、年楚河、尼洋河流域及相關區域共計43個縣城以及79個建制鎮組成的以發展農、林、牧為基礎,生態文化旅遊、民族工業、礦業、邊貿為主體,商品流通和綜合交通樞紐為紐帶的城鎮發展體系:建立以昌都鎮為中心,沿瀾滄江、怒江、金沙江源頭流域及相關區域,11個縣城及24個縣屬建制鎮和一個獨立工礦區組成的以發展農、牧林為基礎,礦業為龍頭,交通、能源、通信為先導,加工業、商貿、旅遊為補充的城鎮發展體系:建立以那曲鎮為中心,沿青藏、黑昌公路,形成10縣一區以及2個縣屬建制鎮組成的以發展畜牧業綜合開發為基礎,內外交通、礦業為重點,旅遊、葯材採集加工、商品物質流通、倉儲以及綜合交通運輸為紐帶的城鎮發展體系:建立以獅泉河鎮為中心,沿新藏公路、安獅公路形成7縣組成的以發展農牧業為基礎,開發能源、交通、通信建設以及邊貿、旅遊為主體,有序開發礦產資源,第三產業的城鎮發展體系。此外,還應著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強化政府對小城鎮建設的宏觀調控
西藏小城鎮建設相對滯後,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發展小城鎮,首先要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勢,樹立小城鎮建設也是生產力的觀點,把小城鎮的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形成互促互動的良性循環。二是打破完全依靠國家投資的觀點,形成政府領導、部門協作、社會支持、齊抓共促的良好格局。三是加強政府對小城鎮建設的調控、指導作用。特別是在加快城鎮化進程中,更應加強政府的干預和引導,科學制定小城鎮發展規劃,把發展小城鎮作為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及長期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四是成立有權威性、有代表性、高層次的城鄉一體化領導機構,充分發揮政府在推進小城鎮建設,鄉村城市化、城鄉一體化中的職能作用。
(二)合理布局,重點突破,制定與完善縣城城鎮體系規劃
西藏小城鎮規劃起步晚,進度慢。為避免小城鎮建設中的盲目性,首先應抓緊編制縣(市)域城鎮體系規劃,通過規劃,明確發展的重點。同時,安排好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如道路、上下水、通信、供電等。並通過城鎮體系規劃,促進小城鎮建設。二是小城鎮建設要布局合理,科學設鎮。小城鎮建設,要特別注意解決以下問題:第一,要集中緊湊,合理布局,以便於基礎設施建設:第二,要節約用地,保護耕地:第三,要注意民族特色,科學設計。堅持建設與保護並重,藝術地體現地方民間建築特色民族風格,按照「一鎮一格調,一鎮一特色」的要求,避免把小城鎮都建成「千城一面」的商、住房:第四,要注意環境保護,鄉鎮企業集中後,要有環境保護措施:第五,注意各類市場建設,包括各類專業市場建設。三是強化縣城城鎮體系規劃的權威性,建立部門間的綜合協調、制約、監督機制:四是小城鎮建設,既要整體推進,又要重點突破。近期應抓好}o多個縣城及部分交通樞紐和重點邊貿「口子鎮」的建設,在全區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心鎮和邊貿「口子鎮」。
(三)運用市場經濟原則建設與發展小城鎮
在西部大開發中,國家的扶持必不可少。但在一個整體的、長遠的大開發戰略中光靠國家的投資扶持,是不現實的。在小城鎮建設中,首先要在投資方式上實現新的突破。既要積極爭取國家的政策扶持,又要克服等待國家投資的思想。內引外聯、多途徑、多渠道、多方位地吸納投資,尋求扶持,解決小城建設中資金困難的「瓶頸」。二是要實現從單純資金投人的方式到科技投人、人才投入、知識投入多種投入方式的轉變。小城鎮建設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持,離不開科技創新。圍繞生態環境保護、抗禦自然災害和新型能源,新型建築材料利用及方便人民生活等問題,在小城鎮建設中積極推廣應用一批適合農村牧區特點的新技術、新材料,增加科技含量,才能提高建設水平。
小城鎮的發展,關鍵在於人的素質的提高,在於人們對知識的學習、傳播和應用。西藏人才匾乏,加快小城鎮建設,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培養小城鎮建設和管理急需的各類專業人才,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鼓勵和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小城鎮從事建設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
❹ 天津城建大學和西藏民族大學那個好些
看你更加喜歡哪個專業咯,你對比下兩個學校的專業,看看就業的前景,你就知道哪個學校更加適合自己了。
❺ 西藏地區一級建造師考試在哪個網站報名大概是幾月份報名
西藏自治區今年一級建造師沒有,二級建造師是在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執業資格注冊中心現場報名。
❻ 你好,我想要的是,西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