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轉診手續如何辦理
一、非急診手續辦理:
1、持醫保卡、醫保證、身份證、轉診單、入院證到醫保中心備案。
2、再到住院部辦理入院手續。
二、急診辦理手續:
1、參保人員因病情需要轉市外治療的,由三級定點醫療機構科主任提出並填寫《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市外轉院轉診審批表》。
2、經定點醫療機構醫保辦審核,報市醫保中心批准後,辦理轉院轉診手續。
3、其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醫保基金支付比例在規定的市內就醫支付標準的基礎上降低10個百分點。
(1)城鄉醫保分級轉診政策擴展閱讀:
結算程序
(一)住院及特殊病種門診治療的結算程序
定點醫療機構於每月10日前,將上月出院患者的費用結算單、住院結算單及有關資料報醫療保險經辦機構,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審核後,作為每月預撥及年終決算的依據。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每月預撥上月的住院及特殊病種門診治療的統籌費用。
經認定患有特殊疾病的參保人員應到勞動保障部門指定的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醫購葯,發生的醫葯費用直接記帳,即時結算。
(二)急診結算程序
參保人員因急診搶救到市內非定點的醫療機構及異地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發生的醫療費用,先由個人或單位墊付,急診搶救終結後,憑醫院急診病歷、檢查、化驗報告單、發票、詳細的醫療收費清單等到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按規定辦理報銷手續。
(三)異地安置人員結算程序
1、異地安置異地工作人員由其所在單位為其指定1-2所居住地定點醫療機構,並報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備案。
2、異地安置異地工作人員患病在居住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所發生的醫療費用,由本人或所在單位先行墊付,治療結束後,由所在單位持參保人員醫療證及病歷、有效費
用票據、復式處方、住院費用清單等在規定日期到社會醫療保險經辦機構進行結算。
(四)轉診轉院結算
1、參保人員因定點醫療機構條件所限或因專科疾病轉往其它醫療機構診斷治療的,需填寫轉診轉院審批表。由經治醫師提出轉診轉院理由,科主任提出轉診轉院意見,醫療機構醫保辦審核,分管院長簽字,報市醫保中心審批後,方可轉院。
2、轉診轉院原則上先市內後市外、先省內後省外。市內轉診轉院規定在定點醫療機構間進行。市外轉診轉院須由本市三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提出。
3、參保人員轉診轉院後發生的醫療費用,由個人或單位先用現金墊付,醫療終結後,由參保人或其代理人持轉診轉院審批表、病歷證書、處方及有效單據,到醫保經辦機構報銷屬於統籌基金支付范圍的住院費用。
2. 各地如何推行分級診療
2017年將成為分級診療推進的關鍵時間節點。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2017年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達標率≥9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65%。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總之,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總的原則是以人為本,要堅持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將便民惠民、實現社會效益作為第一準則,通過政策引導讓群眾自願到基層首診。
3. 醫保到社區轉診有什麼優惠
居民基本醫保那種,到社區醫院轉診到上一級醫院的,報銷額度會比較高,比如轉診過的,門診報60%,不轉診的,不報銷。
當然具體到每個省,或是住院,或是其他醫保情況可能不同,我是舉了個例子。
4. 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制度相關配套政策有哪些
以強基層為抄重點完善分襲級診療服務體系:明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診療服務功能定位,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提升縣級公立醫院綜合能力,整合推進區域醫療資源共享,加快推進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分級診療保障機制:完善醫療資源合理配置機制,建立基層簽約服務制度,推進醫保支付制度改革,健全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完善利益分配機制,構建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
5. 2020年新農合醫療政策還有轉診單三天限制嗎
要轉診單那是不限制的,畢竟你在下面看不好的話就到上面兩邊都可以報
6. 關於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轉診,如何個轉診法
急診辦理手續:
參保人員因病情需要轉市外治療的,由三級定點醫療機構科內主任提出並填寫《城鎮容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市外轉院轉診審批表》。
經定點醫療機構醫保辦審核,報市醫保中心批准後,辦理轉院轉診手續。
其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醫保基金支付比例在規定的市內就醫支付標準的基礎上降低10個百分點。
非急診手續辦理:
持醫保卡、醫保證、身份證、轉診單、入院證到醫保中心備案。
再到住院部辦理入院手續。
7. 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制度實施後如何報銷住院費用
(一)報銷范圍:參保人員在個人選擇的醫療保險定點醫院或專科醫院,中醫醫院和回A類醫院發生答的住院費用;
(二)報銷比例:一個自然年度內首次住院起付標准為1300元,以後每次650元。支付比例分三個檔,以三級醫院為例,起伏標准:3萬元,在職85%,退休91%,3萬-4萬在職90%,退休94%,4萬以上,在職95%,退休97%。普通住院90天為一個結算周期。精神病住院360天為一個結算周期,起伏標准減半。一個自然年度內統籌基金支付最高7萬元。住院大額最高支付10萬元,住院大額的支付比例一律為70%;
(三)就醫管理:如單位足額交費,個人只需交納部分住院預付金,即可辦理住院手續。發生的醫療費用要符合醫療保險三大目錄庫的范圍;
(四)報銷流程:出院時醫院與個人結算清自費和自負部分金額,統籌基金報銷金額由醫院與區醫保中心結算。
8. 省內轉診手續流程
一、首先確定轉院的條件范圍
1、原就醫定點醫療機構難以確診的疾病。
2、原就醫定點醫療機構難以治療的疾病。
3、綜合性定點醫療機構接診後按規定需轉院轉診的傳染病、精神病等專科疾病。
4、符合衛生計生部門分級診療有關規定的疾病。
5、政策規定的其他情形。
(8)城鄉醫保分級轉診政策擴展閱讀:
一、轉診,是指將病人轉移到另一個醫療機構的制度。醫療預防機構根據病情需要,將本單位診療的病人轉到另一個醫療預防機構診療或處理的一種制度。
二、醫保指社會醫療保險。社會醫療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法規,為向保障范圍內的勞動者提供患病時基本醫療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會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由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構成。職工個人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全部計入個人賬戶;用人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劃入個人賬戶,一部分用於建立統籌基金。
三、2016年1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要求,推進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制度整合,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
四、具有「低水平,廣覆蓋」的特點,繳費以低水平的絕大多數單位和個人能承受的費用為准,廣泛覆蓋城鎮所有單位和職工,不同性質單位的職工都能享有基本醫療保險的權利。參保人員完成繳費年限後可以終身享受。其次基本醫療保險具有「雙方負擔,統賬結合」的特點;以「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為原則。
9. 分級診療制度的具體制度
據介紹,上海市是全國率先開展家庭醫生制度改革的地區,目前全市17個區(縣)的24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近4000名家庭醫生為936萬名常住市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占常住人口的48%,占戶籍人口的55%。鑒於此,本市在明年新一輪的醫改舉措中,社區衛生服務被置於整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核心,市民簽約家庭醫生後,不僅身體健康將得到定期評估,轉診上級醫院還會得到預約優先等傾斜政策,醫保費用的使用管理也將逐步交由家庭醫生負責。
上海市衛生計生委表示,將積極引導居民簽約,優先滿足本市60歲以上老年人、患慢性病市民與家庭醫生簽約,重點推行「1+1+1」的簽約醫療機構組合。市民簽約後,針對目前慢性病患者只能最多開具2周葯物的現狀將有改觀,家庭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一次開具4周及以上「長處方」,並可延續上級醫院用葯醫囑,在家庭醫生處獲得基本葯物以外的葯品。而在醫保費用的使用上,上海市2015年還將探索建立以簽約居民為切入點的醫保費用管理機制,由醫保部門賦予家庭醫生管理簽約市民醫保費用的責任,使家庭醫生逐步成為醫保費用管理的代理人。
市民除患病診療之外,對亞健康的預防干預也將成為家庭醫生的重點。以電子健康檔案為基礎,家庭醫生會定期對簽約市民進行健康評估,開展健康教育,分析健康問題,並提出個性化的干預方案。
浙江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2016年初,浙江省衛生計生委發布消息稱,今年浙江將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制定出台《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實施意見》,讓群眾能放心地越來越多地選擇在家門口就醫,實現城市三甲醫院門診就診比例下降,縣域就診率明顯上升。
據介紹,新政策將統籌構建分級診療平台、完善分級診療標准、進一步落實醫保支付差別化政策等重點措施,積極推動建立城市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縣級醫院與鄉村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聯合體或醫療集團內部的分工協作機制,促進上下聯合、合理分診、有序轉診。
人民日報發表:以分級診療解決「看病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