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西省定襄縣萬象之都5米4土地產權屬於誰
跟開發商看五證
❷ 定襄縣城建局在什麼地方了
不知道表瞎回答 在待陽村橋 那邊 糧貿大廈 對面的橋洞 爬上去 左手邊就是 定襄縣建設局!
❸ 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健康證明怎麼開
到社區辦就可以開證明
❹ 山西省定襄縣2003年12日退伍軍人今年何時安置
明年
❺ 山西定襄在那
定襄縣位於山西省北中部,忻定盆地東部。三面群山環抱,境內四水貫流。全縣地形由東向西呈簸箕形。北面以將軍山五台山余脈與原平市、五台縣毗鄰,東南以文山、系舟山與盂縣、陽曲縣接壤,西與忻府區相鄰。全縣東西長48公里,南北寬36公里,總面積865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約21.4萬人。
定襄縣現轄3個鎮6個鄉,共155個行政村,即河邊鎮、宏道鎮、晉昌鎮,蔣村鄉、受錄鄉、南王鄉、神山鄉、季庄鄉、楊芳鄉。
定襄縣交通十分便利。忻(州)河(邊)鐵路和忻(州)阜公路並行橫貫全境,尤其是公路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鄉鄉村村通油路,基本形成了三干九支六循環為框架的交通網路。
定襄氣候屬大陸性氣候。春季暖和,乾燥多風;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短暫,天高氣爽;冬季寒冷,風多雪少。年平均氣溫8.7℃,無霜期15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13毫米,常發生的災害有乾旱,冰雹和霜凍。
全縣土地總面積129.7萬畝,已開發利用100.8萬畝,耕地面積為53.1萬畝,其中耕地39萬畝;林地24.5萬畝;未利用面積28.9萬畝。含荒草地、鹽鹼地、裸、岩、石礫地、田坎等;尚可開發利用的9.6萬畝。境內礦產資源比較貧乏,已探明的有鐵、銅、硯台石、白玉石、大理石、石灰石、礦泉熱水等。
定襄地處忻定盆地,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歷來盛產糧食,是忻州市糧食主產區,主要的糧食作物有玉米、豆類、薯類等;主要經濟作物有玉米制種,瓜菜制種,棉花、辣椒、蔬菜以及近年新產的蘆筍、花卉、葯材、萬壽菊等。
定襄縣文化遺產較為豐富。西社、橫山、白村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均屬龍山文化。今縣城之西、南殘垣斷壁,為西漢陽曲古城遺跡。居士山摩崖碑和七岩山摩崖造像,分別為北魏和東魏石刻。回風磚塔,為宋代遺物。縣城北關王廟大殿和北社東洪福寺,均系金代建築,河邊村閻錫山舊居「昔日閻府深宅第,今朝民俗集萃園」已改造成定襄縣河邊民俗館,已成為定襄縣主要的旅遊景點。境內有兩處著名的革命紀念地,一是定襄縣抗日政府舊址,位於趙家莊村。在抗日戰爭時期,為定襄縣抗日政府駐地,在此以南庄山區為根據地,領導全縣人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斗爭,1981年被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是西河頭地道,挖於1947年,內有5公里長的主幹道及51條縱橫交錯的支道,人民革命戰爭年代,武工隊和民兵曾多次在此擊退閻錫山軍隊的進攻。解放後對外開放成為旅遊景點。1981年被縣人民政府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定襄的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是鍛壓業,全縣有鍛壓企業632戶,從業人員近兩萬人,有鍛錘、空氣錘等各種鍛造設備800餘台,車、鑽、刨等加工設備1700餘台(部),形成法蘭盤、齒輪、軸承、合金鋼模塊四大系列產品,年生產加工能力達到25萬噸,年創造產值20.6億元,佔到全縣鄉鎮企業總產值的65%;法蘭產品遠銷30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達7.6萬噸,佔全國出口總量的70%,是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法蘭產品生產基地之一,1999年度被國家正式授予「中國鍛造之鄉」的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今定襄地,春秋後期(公元前541年後)屬晉,戰國時屬趙。春時,屬太宗郡。西漢時,為陽曲縣,屬太原郡。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移陽曲於太原界,在陽曲故城置定襄縣屬新興郡(治段九在原,即今忻州市)。西晉時,在定襄境西北置晉昌縣同屬新興郡。惠帝元康年間(291-299年),政新興郡為晉昌郡,定襄縣與晉昌縣同屬晉昌郡。不久,晉昌郡復名新興郡。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年),蒲子縣(原地在今陵縣)僑置定襄境北。太原真君七年(446年),並晉昌入定襄縣。教庄帝永安二年(529年),定襄縣屬永安郡(郡活在定襄縣城)。北齊武成帝時(562-564年),移平寇縣(原地在今忻州市東10里)干定襄境內東南,後廢定襄縣和蒲子縣。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移交寇縣於崞縣,如此並入秀容縣(今忻府區)屬樓煩郡(治所靜樂,即今靜樂縣)。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此地為劉武周所轄。四年,唐復置定襄縣,屬忻州。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忻州為定襄縣郡(治所秀容),定襄仍屬之。肅宗乾元年(758年),改定襄郡為忻州,定襄縣復屬忻州。五代因之。北宗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並定襄入秀容縣。哲宗元元年(1086年),復置安襄縣,屬忻州。金、元、明、清、定襄縣均屬忻州。
1914年5月,定襄屬雁門道(大同)。1927年栽道,縣直屬省。1938年1月,晉察冀邊區政府成立定襄縣屬晉東北行政公署,1941年1月,晉察冀邊區政府調整行政區劃,定襄縣屬北嶽區第一。1944年9月改屬冀晉區第二專區。期間,定襄縣級建置未變。1944年10月,定襄與忻(東)縣合並為忻定縣,仍屬冀晉二專區。1945年11月分置定襄縣,肅屬關系不變。1947年11月冀晉區改為北嶽區,定襄屬岳區第二專區。1948年8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後,定襄改屬晉中區第一專區。
1949年8月,華北人民政府公布新的行政區劃,定襄劃歸山西省忻縣專區。1959年1月,定襄與忻縣合並為忻定縣,縣政府駐忻縣城,屬晉北專區,專員公署駐大同。1961年安置定襄縣,屬忻縣專區(後改忻縣地區),1983年7月,忻縣地區改為忻州地區。2001年忻州地區改設忻州市,定襄屬於忻州市。
行政區劃:
晉昌鎮(10個):城內、南關、西關、北關、王進、董村、待陽、西河頭、南西力、北西力。
宏道鎮(18個):東街、西街、南街、北街、閣街、南門外、留念、大營、馬城、咀子、北社東、北社西、無畏庄、辛安、賈庄、東社、西社、南社。
河邊鎮(27個):河一、河二、河三、河四、青一、青二、南作、牛台、芳蘭、山底、陳家營、李家莊、繼成、集賢、井溝、建房、馬家蕘、瓦扎坪、蔚家梁、閆家莊、趙家莊、南庄、河南坪、白玉溝、戎家莊、泉、嶺子底。
蔣村鄉(21個):蔣村、砂村、草泉、前高蔣、後高蔣、上東留、下東留、東力、大沙溝、王家莊、張家莊、土嶺、土嶺口、史家崗、興家村、大坡、軍家貝、寬溝、簸箕仉、麻河溝、十八頃。
季庄鄉(12個):季庄、橫山、北林木、南林木、涼樓台、前營、後營、邱村、閆徐庄、西庄頭、龍灣、虎山。
受錄鄉(21個):受錄、高村、黃咀、東作、北庄、大南庄、小南庄、北受錄、向陽、下湯頭、於家莊、回鳳、賈家莊、復興、上湯頭、白村、寺家莊、玉會、三家村、上零山、下零山。
楊芳鄉(8個):楊芳、智村、蘭台、西邢、西營、庄力、長安、張召。
神山鄉(8個):神山、鎮安寨、管家營、趙家營、衛村、崔家莊、師家灣、小王。
南王鄉(30個):南王、藏孤台、黃場峪、眉應口、東霍、龍門、趙村、小南邢、大南邢、東王、留暈、湖村、茶房口、西笏口、官莊、鐔村、擇里、中霍、西霍、張村、寇村、董家堰、蕘頭、玉池凹、沙嶺子、李家坪、岔口、聚寶庄、炭窯溝、百泉郊。
❻ 定襄縣人民政府的機構設置
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縣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縣教育局
縣科技局
縣公安局
縣司法版局
縣財政局
縣人力權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縣國土資源局
縣建設局
縣交通運輸局
縣水利局
縣農業局
縣林業局
縣商務局
縣文化局
縣衛生局
縣審計局
縣外事辦公室
❼ 誰能幫我要回被山西定襄縣教育局周富田騙去的血汗錢
後即可緩解緩解緩解用戶基於家庭用戶基於經驗和教育教育和教育教育環境與銀行舉火回炬答已經有火炬拒絕誘惑具有經營風格突然風格突然風格獨特廣東人提供的更多人突然好一點讓他成功打入一會讓他反感不斷提高和打個電話費用和復合肥推廣福建福特的改變風格的和不和他風格和南方談話你放他發好幾天剛有人同意同意的發光發熱突然反突擊發揮不夠分以後,發的反而熱熱熱熱熱熱熱熱
❽ 定襄縣有多少個村
截至2019年,定襄縣下轄3個鎮6個鄉,共155個行政村。具體如下圖所示:
(8)山西定襄縣建設局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後,定襄改屬晉中區第一專區。
1949年8月,華北人民政府公布新的行政區劃,定襄劃歸山西省忻縣專區。
1959年1月,定襄與忻縣合並為忻定縣,縣政府駐忻縣城,屬晉北專區,專員公署駐大同。
1961年安置定襄縣,屬忻縣專區(後改忻縣地區),
1983年7月,忻縣地區改為忻州地區。
2001年忻州地區改設忻州市,定襄屬於忻州市。
❾ 定襄縣的建制沿革
今定襄地,春秋後期(公元前541年後)屬晉。
戰國時,前497年以後屬趙氏晉陽邑轄。不久析晉陽置狼猛,定襄屬狼猛邑管轄。
秦時,狼猛邑屬太原郡。
西漢時,析狼猛邑置陽曲縣,屬太原郡。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南移陽曲縣於太原界,在陽曲故城置定襄縣屬新興郡(治所在原平,即今忻州市)。
西晉時,在定襄境西北置晉昌縣同屬新興郡。惠帝元康年間(291-299年),政新興郡為晉昌郡,定襄縣與晉昌縣同屬晉昌郡。不久,晉昌郡復名新興郡。
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年),蒲子縣(原地在今陵縣)僑置定襄境北。
太原真君七年(446年),並晉昌入定襄縣。
教庄帝永安二年(529年),定襄縣屬永安郡(郡活在定襄縣城)。
北齊武成帝時(562-564年),移平寇縣(原地在今忻州市東10里)干定襄境內東南,後廢定襄縣和蒲子縣。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移交寇縣於崞縣,如此並入秀容縣(今忻府區)屬樓煩郡(治所靜樂,即今靜樂縣)。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此地為劉武周所轄。
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忻州為定襄縣郡(治所秀容),定襄仍屬之。
肅宗乾元年(758年),改定襄郡為忻州,定襄縣復屬忻州。五代因之。
北宗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並定襄入秀容縣。
哲宗元元年(1086年),復置安襄縣,屬忻州。
金、元、明、清、定襄縣均屬忻州。
民國三年(1914年)5月,定襄屬雁門道(大同)。
民國十六年(1927年)栽道,縣直屬省。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晉察冀邊區政府成立定襄縣屬晉東北行政公署,
民國三十年(1941年)1月,晉察冀邊區政府調整行政區劃,定襄縣屬北嶽區第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9月改屬冀晉區第二專區。期間,定襄縣級建置未變。10月,定襄與忻(東)縣合並為忻定縣,仍屬冀晉二專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分置定襄縣,肅屬關系不變。1947年11月冀晉區改為北嶽區,定襄屬岳區第二專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後,定襄改屬晉中區第一專區。
1949年8月,華北人民政府公布新的行政區劃,定襄劃歸山西省忻縣專區。
1959年1月,定襄與忻縣合並為忻定縣,縣政府駐忻縣城,屬晉北專區,專員公署駐大同。
1961年安置定襄縣,屬忻縣專區(後改忻縣地區),
1983年7月,忻縣地區改為忻州地區。
2001年忻州地區改設忻州市,定襄屬於忻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