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遼寧在哪裡東水西調
好單位,是遼寧省水利廳直屬單位,局級單位,工資高、待遇好,有企業編和事業編兩種編制,目前還沒有正式掛牌,是大東水西調的建設單位。
② 遼寧在哪裡東水西調
用撫順市大夥房水庫的水和鴨綠江的水供給遼西地區用,例如朝陽,阜新等城市
③ 東水西調工程的改善生態環境
受水區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生態環境惡劣,宏觀上對我國大部分版地區帶來權不利影響,影響涉及沙塵暴、氣候、自然植被等多個方面。如能將水引入該地區,部分水量直接用於生態用水,如引水入台特瑪湖和羅布泊地區,將利於中國整個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塔里木盆地相對封閉,調水後水量重復降雨利用系數高,可較大程度的改善當地的氣候條件,增加當地及周邊地區的降雨量,初步認為增加循環重復降雨量可達調入水量的約30%。下一步,很有必要進一步研究「東水西調」對氣候的影響。
④ 遼寧東水西調工程進度怎樣還有什麼工程
遼寧 東水西調工程,已經開始施工了,是從恆仁調水,打隧洞向西自流到沈陽一帶,這樣一來,遼寧缺水形勢大為緩解,到2015年之前,基本不需要北水南調了。
⑤ 東水西調工程的介紹
1東水西調即中國東水西調工程。我國「東部水多地少,西部水少地多」,實施「東水西調」可實現我國東、西部地區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互補,拓展我國生存與發展空間,促進新疆經濟的發展,改善西部地區生態環境。依託東水西調建立開發特區,開發高效節水種植業、畜牧業、礦產開發和加工、石油天然氣太陽能風能等能源開發、重化工產業等。初步設想「東水西調」一期工程從長江上游通天河引水,年調水量50億m3,輸水線路經柴達木盆地邊緣、穿阿爾金山脈,入我國最乾旱的塔里木盆地若羌縣及和田等地區;輸水干線總長980km,其中隧洞線路5段總長190km,最長隧洞90km,明渠790km,主體工程總投資1050億元。一期工程建成後,開發區面積5萬km2,開墾高效節水種植面積1500萬畝,新增人口承載力500萬人,新增200萬個就業崗位。二期工程由怒江、瀾滄江引水至通天河與一期線路銜接,引水壩址控制年徑流量410億m3,年引水量150億m3。二期至通天河工程,建設壩高110m~180m大壩9座、輸水隧洞共8段總長260 km,其中最長隧洞75 km,泵站7座,最大地形總揚程1260m,二期工程總投資約4500億。一、二期工程主體工程總投資5550億元,年總調水量達到200億m3,開發區面積20萬km2,開墾高效節水種植面積8000萬畝,新增人口承載力2000萬人,新增約1000萬個就業崗位。
⑥ 遼寧省東水西調工程建設局待遇怎麼樣
遼寧省東水西調工程建設局是由遼寧省水利廳直屬的,局級單位,事業編制,財政全額撥款
待遇很好
招聘方式:考試
⑦ 遼河流域的「東水西調」和「北水南調」工程
解決遼河水資源短缺的措施與對策
(1)節約用水、降低灌溉定額是解決流域水資源短缺的重要措施。農業灌溉和工業用水是流域2個用水大戶,農業用水達1.36×1010m3,目前的灌溉定額在9750~18000m3/hm2(水田),2700~6000 m3/hm2(小麥),3750~5250m3/hm2(旱田)。農灌用水量很大,其利用率也只有35%~50%,與發達國家的70%~90%的利用率有較大差距,即使節水5%~10%,也相當一座大型水庫提供的水量。考慮到流域工業比重較大,灌溉水量不可能再增加,應逐步推廣管灌、噴灌、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和節水耕作技術,降低灌溉定額;加強渠系的維護,現有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率僅0.45~0.52,對滲漏嚴重的渠系實行襯砌等防滲處理,減少渠系的滲漏損失;同時加大工業技術改造力度,調整產業結構,提高水的回用率,每年排放的2.0×109m3污水應積極開展污水資源化。
(2)提高水價,強化水資源的監管力度,提高全民的節水意識。水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資源,目前水費偏低,多數企業水費支出僅占總支出的千分之幾至1%,我國水費僅占工業產品成本的0.1%~0.3%,占居民消費支出的0.23%,農業用水水價僅占供水成本的50%~60%[9],如此低廉的水價,造成水資源浪費驚人。因此應充分利用經濟杠桿,制訂並實施節水獎勵、浪費懲罰機制。生活用水存在包費制和喝大鍋水現象,應加強節約用水宣傳力度,實行按量收費制,杜絕包費制;實行計劃用水,取水口統一管理等流域尺度的水資源系統管理。
(3)加強水土保護工作。特別是柳河和西遼河上游,逐步治理荒山,穩定沙丘,退耕還林還草,抓住目前糧食盈餘的契機,調整產業結構,加強水土保持林建設,涵養水源,減少蒸發。
(4)實行流域污染物總量排放控制。重點治理大城市生活污水和重點企業廢水治理。目前遼河中下遊河段已基本無環境容量,應減少排污量,使水質逐步得到好轉;同時對農業面源污染也不容忽視。待建耗水大戶(電廠等)布局時,應考慮充分利用海水做冷卻水、洗滌水,靠近沿海布局;充分利用濱海平原地下微鹹水(礦化度1~3g/L)資源(可開采量6×108~7×108m3);充分運用地下水、他表水聯合調蓄能力,汛期加強地下水的回灌,發揮地下水庫的作用。
(5)保護遼河下游濕地,緩解沿海地區淡水短缺。遼河下游有大片天然濕地,利用濕地的濾過作用,濕地對污水中生化需氧物質、懸浮固體、N,P,絮凝膠體、病原菌等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11],經濕地系統處理後的水可用於油井注水、城市綠化用水等,緩解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的短缺。
(6)跨流域調水。遼河流域地表水的利用率已達81.2%,屬資源性缺水。根據流域發展的需要,逐步實行東水西調或北水南調工程,充分利用外流域富餘的水資源。
⑧ 東水西調工程的「設想二」東水西調一期工程概況
據專家復估算,揚程1200米,調水線制路長1100公里,若每年調渤海 水100億立方米,需裝機310餘萬千瓦;調渤海水300億立方米,則需裝機930餘萬千瓦。但以上數據是指揚程提高1200米時的動力消耗。本設想由於採用虹吸原理,海水在上升過程中內壓產生正壓,在下降過程中內壓產生負壓,能夠抵消大部分能耗。本設想的主要能耗是首次管內充滿海水產生的能耗,形成虹吸後將大幅減少動力消耗,在運輸過程中,為低消管內摩擦力,和保持一定的流速,還需分段增加動力消耗。但絕不會需要如此大的裝機容量。能源消耗本設想中沒有計算。
⑨ 東水西調工程的東水西調的基本構想
設想一:
從渤海灣提取海水,全程管道輸送,分級承壓,利用虹吸原理,在交通便利和電力便利之處多點建設輸送系統,廣泛應用現代化信息系統進行管理和監控,將海水輸送至新疆自治區艾丁湖,最大限度將海水造成的地質危害控制在偏遠地區的一定范圍。在艾丁湖東部庫木塔格沙漠建設大型曬鹽基地,通過海水自然蒸發,獲得工程副產品鹽系列產品,同時,蒸發水汽在周邊形成大量自然降水,在便利之處建設若干中小型水利設施收集淡水。通過管道將飽和鹽水輸送到交通便利之處進行工業開發,通過管道將收集淡水回輸到管道沿線,在多處建設中小型淡水凈化設施用於居民生活及工農業和服務業生產。以一定程度解決中西部淡水資源緊缺的矛盾,獲得工程最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加快中西部開發做出積極貢獻。
設想二:
我國東部地區人口密度大,土地資源緊張狀況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影響人民群眾生存的主要問題。東部水資源相對豐富,長江每年入海水量達9700億m3,瀾滄江、怒江出境水量分別達到708億m3和740億m3;西部地區土地資源雖然豐富,但廣大的沙漠地區,條件惡劣,人煙稀少。「東部水多地少,西部水少地多」,實施「東水西調」,實現我國東西部地區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互補,可拓展我國生存與發展空間,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初步設想一期工程從長江上游通天河引水,年調水量50億m3,輸水路線經柴達木盆地邊緣穿阿爾金山脈,入我國最乾旱的塔里木盆地若羌等地;二期工程實施怒江、瀾滄江等其他東部河流引水工程,年調水量200億m3,供水區擴大到塔里木盆地和田、喀什等地區;遠景建設雅魯藏布江調水工程,進一步引水至河西走廊的黑河、石羊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