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甘肅省的省會原本在西部張掖,為什麼後遷往到東部的蘭州
甘肅省會古代一直在張掖地區,最早在漢武帝時期打通了西域之後,漢武帝便在張掖地區設立了政府機構。統管著西域領土,一直到元明時期其實甘肅首府一直在張掖,清朝時期才首次將甘肅省會正式遷往蘭州。
所以說甘肅的選擇綜合考慮了多種因素,現在來看對於甘肅的發展也是不錯的選擇吧。
Ⅱ 張掖屬於甘肅哪個省
張掖,甘肅省省轄市。抄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之美稱。盛產小麥、玉米、水稻、豆類、油料、瓜果、蔬菜,工業有煤炭、機械、紡織、釀造等10餘個部門。土特產品有元蔥、蘋果梨、烏江米、紅棗、發菜、絲路春酒等。
Ⅲ 甘肅省張掖市屬於蘭州市的管轄范圍嗎
張掖市不屬於蘭州市管轄,蘭州市下轄三縣五區!而張掖市是在蘭州西北的另一地級市,市所在地為甘州區!!
戶口遷移證的問題應在戶口遷出地派出所和人事相關部門查詢!!
Ⅳ 張掖屬於甘肅省嗎
甘肅省張掖市
Ⅳ 甘肅省為什麼將省會從張掖遷往到蘭州
甘肅的省會遷移,是一個很漫長的歷史了,總結性的結論的話也是經濟歷史的發展。
先秦時期,天下分為九州,而甘肅省則屬於雍州和涼州,但大部分還是屬於游牧民族控制。直到春秋時期,秦國才在這里設置了兩個縣【設邽縣(天水麥積區南)、冀縣(今甘谷縣)】
到了秦始皇時期,天下設了三十六郡,甘肅有兩個郡:隴西郡和北地郡。這兩個郡的郡守分別是現在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和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
這兩者都和後來我們所說的張掖、蘭州相距甚遠。當時西北方向設置行政單位,最主要的目的是軍事目的,防範入侵的。而且因為當時絲綢之路沒有徹底打通,軍事威脅也主要來自於北方的匈奴。
一直到了北宋年間,這兩個郡守才徹底退出歷史舞台。當時西夏的統治者設置了甘肅軍司,駐地在如今的張掖市甘州區。
總的來說,甘肅的省會從張掖到蘭州,也體現了中華帝國的西部軍事威脅轉移的過程。
Ⅵ 甘肅省現在從蘭州返回張掖要開什麼證明嗎
甘肅省現在從蘭州返張掖,需要開證明嗎?正常情況下應該開證明
Ⅶ 甘肅省城鄉工業設計院有限公司張掖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甘肅省城鄉工業設計院有限公司張掖分公司成立於2014年05月0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工業與民用回建築的設計答、咨詢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程光明
成立時間:2014-05-07
工商注冊號:62070220001155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濱河新區昭武西路金碩大廈1102號
Ⅷ 住房公積金繳存地在甘肅省蘭州市,老家在張掖,想在張掖買房,如何辦理公積金貸款,具體該怎麼做一步一
今天剛有通知,異地信息互通,但是具體到地方,有沒有互通,認不認可你的資料,需要進一步觀察和詢問的,你可以搜索「公積金貸款放寬」看新聞的
Ⅸ 張掖位於甘肅的那裡
張掖,別稱甘州,西漢時設置郡,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部,是古"絲綢之路"上進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驛鎮。 張掖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山川秀美,民風淳樸,水草豐美,素有"金張掖"的美譽。
張掖歷史悠久,據在市境內黑水國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等文物證明,早在上古時代,人類就在這里過著狩獵、游牧的生活。張掖在遠古屬雍州之地,夏商時為羌族所居。周時,戎、狄兩族在這里居處,春秋戰國時期烏孫、月氏人在這里繁衍生息。戰國時建立城邑,修築長城,今張掖一帶還留有秦長城遺址。後烏孫被月氏趕走遷逃新疆的伊犁,張掖歸"控弦者可一二十萬"的月氏族所屬。月氏都城(今民樂永固城)它與昭武城(今臨澤縣境內)當年同是月氏聚居在黑河兩岸的中心城市。漢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6年),擁有幾十萬強兵的匈奴冒頓單於擊敗了月氏人;張掖成為匈奴之中右賢王的領地。匈奴占據後,不斷進行掠奪,破壞了匈漢的友好往來,割斷了漢王朝同西域早已存在的關系。公元前121年由漢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戰敗匈奴後始設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而得名。
自漢唐以來,張掖就成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中原通往西亞東歐各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的要沖。由於地理環境優越,自然條件好,物產豐富,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金張掖"的美譽。張掖市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為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張掖,武威)之一,歷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活動中心。張掖曾是北涼國的國都、行都司的首府、甘肅省省會和歷朝諸代設州置府的治所,素有"塞上鎖鑰"之稱。市內漢明長城、歷代石窟、寺民、碑塔、古城、烽隧、墓葬群星羅棋布。大禹導弱水入合黎,老子騎青牛入流沙,周穆王乘八駿西巡會見西王母的傳說,張騫、班超、法顯等都曾途經張掖前往西域,隋煬帝於609年在張掖曾召集西域27國君主使巨,召開了"萬國博覽會",唐玄奘經張掖去西天取經,馬可·波羅旅居張掖一年等歷史傳說和記載,使這塊土地更加神奇。創建於魏晉時期的馬蹄寺、金塔寺,保存著文物價值極高的雕塑、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