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媒體觀點
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保持3倍左右的差距。社科院發布的《社會藍皮書》顯示,2012年,我國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參保率分別呈上升趨勢,其中,城鎮職工人均養老金水平已達2.09萬元,新農保為859.15元,兩者相差24倍之多。
當前,我國存在地區發展不均衡、城鄉差距仍然較大的實際問題,不僅困擾著經濟與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也成為阻礙城鎮化進程的關鍵因素。
社會保障必須向農村傾斜,才能照顧到更多困難群眾,並使全體人民公平享有基本養老保障。盡管各級政府在完善農村社保方面付出了持續而有效的努力,譬如建立健全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農村低保等,但實際上保險覆蓋面狹窄、保障水平較低等難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會議還強調,基金籌集採取個人繳、集體助、政府補的方式,中央財政按基礎養老金標准,對中西部地區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地方政府為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鼓勵公益慈善等社會組織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
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推進「新四化」建設的需要。在馬年第一個工作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便聚焦養老保險,顯示了政府對於民生問題絕不鬆懈。
我國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老齡化呈現逐步加速趨勢。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統一,不僅讓億萬老年人能夠「老有所依」、生活無憂,更增強了全社會的安全感和凝聚力。此外,它還有利於促進人口縱向流動,對於拉動消費、鼓勵創新創業,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B. 【新聞點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
目前城鄉差距是社會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現。 國務院在全國所有縣級版行政區全面開展新型權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從制度上保證了人人享有養老保障。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有利於城鄉居民共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也有利於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實現社會公平。也有利於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的基本目標。也體現了政府堅持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原則。
C. 什麼是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由中專央確定,屬但各地可在中央撥付的基礎上自行提高,提高部分由當地財政策負擔。
2015年年初,中央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基礎養老金由以往的55元/人月提高至70元/人月。
2019年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從每月70元提高到88元。
(3)全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新聞擴展閱讀:
多渠道助養老金保值增值
根據人社部最新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近5萬億元,基金結余可滿足17個月支付,總體上可保障養老保險支付持續沒有問題。
但結構性問題也很嚴重。人社部發布信息顯示,由於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基金在地區間分布不均衡,存在結構性矛盾。有的地區基金結余較多,也有的地區繳費人員少,退休人員多,撫養比明顯偏低,撫養負擔較重,這個情況在一些地區比較突出。基金出現了當期的收不抵支。
為解決結構性矛盾,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提出了「五措並舉」推動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其中第三個舉措,要推動基金市場化、多元化、專業化投資。近5萬億的基金積累,要讓其通過市場化投資實現保值增值。
養老金投資的諸多渠道中,養老金入市作為保值增值的措施之一,近年來雖飽受爭議,但依然穩步向前推進。
需要說明的是,養老金入市是指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的個人賬戶基金進行證券投資。
D. 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文件背景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國發〔2014〕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有關規定,在總結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簡稱城居保)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決定,將新農保和城居保兩項制度合並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以下簡稱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現提出以下意見:
E.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將迎哪5大變化
3月日消息,人社部和財政部日前印發一份重磅文件,5億多人參加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至少將迎來五大方面的變化:待遇確定、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個人繳費檔次標准調整、繳費補貼調整4項機制將建立和完善;同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將開展委託投資,實現個人賬戶基金保值增值。
資料圖:人社部。
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
——實現個人賬戶基金保值增值
意見要求,各地要按照《國務院關於印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的通知》要求和規定,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實現基金保值增值,提高個人賬戶養老金水平和基金支付能力。
這意味著,繼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開始投資運營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也將開始投資。
那麼,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現在有多少錢呢?人社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5385億元。
張盈華表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告別了以非常低的利率存在銀行的這種 「長錢短存」的方式,可以通過多元化投資獲取更好收益,確保「長錢」實現保值增值,從而提高參保人員的待遇,激勵參保人多繳費、長繳費。
F. 2019年居民養老保險新政策標准,每月城鄉居民養老金上漲多少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2018年居民養老金最低標准提高了多少?
根據近年來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物價變動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等保障標准調整情況,決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提高至每人每月88元,即在原每人每月70元的基礎上增加18元。
需要提醒大家,城鄉居民養老金是由兩部分相加得出的。
個人賬戶部分是由是個人繳納的錢,除以年齡系數得出的錢數得出來的,在退休後就不會改變了。
而基本養老金是各地規定的,每年上漲的也是這部分。正常情況下是各地根據當地的經濟情況制定的。而本次全國提升,為了防止各地預算不夠,提高標准所需的資金,是由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的。
所以,戶籍的隱形福利還是不少的,在發達的地區和貧窮的地方退休待遇完全不同,像上海市的基礎養老金就有850元,比全國平均的125元高到不知那裡去咯。
G. 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的相關新聞
職工、居民養老險7月起隨人轉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6日發布消息稱,經國務院同意,人社部、財政部近日聯合印發了《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
這是繼國務院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之後出台的又一項重要政策,主要是解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兩大制度的銜接問題。
暫行辦法主要從兩項制度的銜接時點、銜接方式、資金轉移、待遇領取、經辦規程等方面做出了統一規定。
暫行辦法規定,參保人員達到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規定的法定退休年齡後,可以申請辦理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手續,只要在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滿15年(含延長繳費至15年)的,就可以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轉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並享受相應的待遇,如果不滿15年,可以從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轉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參保人員無論是從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轉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還是從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轉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都將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隨同轉移,累計計算權益。
同時,按照優先保留待遇較高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關系的原則,明確了對參保人員重復繳費和重復領取待遇情況的處理意見。暫行辦法將於2014年7月1日正式施行。
■ 亮點
農民工城鎮非從業居民受益
「毫無疑問,暫行辦法出台的最大受益者是農民工群體和城鎮非從業居民。」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褚福靈說,「當然,前者人數眾多,後者則相對較少。」
人社部統計,2012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62億人,同期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農民工人數僅為4543萬。換言之,絕大部分農民工都游離在這一制度之外。
而截至2013年底,全國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總人數達到4.98億,其中2399萬為城鎮非從業居民。
「按照相關規定,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才能享受待遇。」褚福靈解釋說,「以前沒有銜接辦法,不夠15年很可能錢就白繳了,所以很多農民工和城鎮非從業居民寧肯參加待遇較低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現在,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間不銜接的矛盾開始顯現。」這位負責人強調,「盡早解決參保人員在不同的養老保險制度之間銜接的問題,已成為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的必然要求和社會各界的熱切期盼。」
H.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有什麼不同
1、性質不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提前實現了我國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目標。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2、制度不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是由政府主導建立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
3、繳費主體不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般是當地戶口農村居民、青年學生、低保戶等繳納的,社保由單位在職員工、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繳納。
(8)全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新聞擴展閱讀: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的注意事項:
盡快繳納2018年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2019年為補繳過渡期,從2020年開始補繳以前年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011年-2019年)不再享受各級補貼(系統自動)。
2019年度收繳日期截止至11月30日,跨年繳費的無法申請各級補貼,從而影響參保人待遇。
按照人社部要求,養老金全部用社保卡發放,請大家宣傳辦理、領取社保卡。
根據《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I.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將迎來哪些大變化
人社部和財政部日前印發一份重磅文件,5億多人參加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至少將迎來五大方面的變化:待遇確定、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個人繳費檔次標准調整、繳費補貼調整4項機制將建立和完善;同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將開展委託投資,實現個人賬戶基金保值增值。
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
——實現個人賬戶基金保值增值
意見要求,各地要按照《國務院關於印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的通知》要求和規定,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實現基金保值增值,提高個人賬戶養老金水平和基金支付能力。
這意味著,繼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開始投資運營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也將開始投資。
那麼,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現在有多少錢呢?人社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5385億元。
張盈華表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告別了以非常低的利率存在銀行的這種 「長錢短存」的方式,可以通過多元化投資獲取更好收益,確保「長錢」實現保值增值,從而提高參保人員的待遇,激勵參保人多繳費、長繳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