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布政使是什麼職位,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明朝的布政使司,相當於現在的省政府,主管行政事宜,由於布政使司分別設置左右布政使,相當於前朝的中央有左右丞相、左右僕射;布政使官居從二品,權勢極重,與六部相當,俗稱「藩司」,被成為封疆大吏。布政使入朝則為尚書、侍郎,副都御史每外任為布政使。所以說是明朝各地省政府,非常怪,有兩個兩個省長;
(1)中央政法委隊伍建設局負責人擴展閱讀:
承宣布政使,官名。明初,沿元制,於各地置行中書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銷行中書省,以後陸續分為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全國府、州、縣分屬之,每司設左、右「布政使」各1人,與按察使同為一省的行政長官。宣德以後因軍事需要,專設總督、巡撫等官,都較布政使為高。清代始正式定為督、撫的屬官,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與專管刑名的按察使並稱兩司。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後,每省設布政使一員,不分左右,均為從二品。
但江南省(後分為安徽、江蘇兩省)、陝西省(後分為陝西、甘肅兩省)和湖廣省(後分為湖南、湖北兩省)設有兩布政使。二司的長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稱藩台、臬台。一般省里設有三司,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揮使,第三個負責指揮軍事,很少參與地方政治,故很少提及。從二品,掌管一省的財政、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