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肇慶市端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怎麼樣
肇慶市端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肇慶市端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更多信息和資訊。
⑵ 肇慶市端州區市政設施管理中心怎麼樣
肇慶市端州區市政設施管理中心,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肇慶市端州區市政設施管理中心更多信息和資訊。
⑶ 2018肇慶端州公租房公示名單在哪查詢
查詢公租房申請結果有以下三種方式: (1)去當地管委會咨詢; (2)登陸當地市內國土房管局容網站住房保障頁面進行查詢; (3)撥打當地市住房保障辦事處咨詢電話,人工查詢按提示音操作,或自動查詢按提示音輸入身份證號碼。
公租房即公共租賃房,是解決新就業職工等夾心層群體住房困難的一個產品。公共租賃住房不是歸個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機構所有,用低於市場價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價格,向新就業職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學畢業生,還有一些從外地遷移到城市工作的群體。
⑷ 肇慶市端州區城市管理監察中心怎麼樣
肇慶市端州區城市管理監察中心,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肇慶市端州區城市管理監察中心更多信息和資訊。
⑸ 我與端州區二十年
二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在端州建區20年之際,《端州新聞》的編輯前來約稿,我一口答應,但執筆時,卻是百感交集,不知從何說起!
端州這塊土地在二十年前稱為肇慶市。我與肇慶真是有緣。1959年,我在家鄉江門讀中學,其時肇慶是江門專區所屬的城市。當年在肇慶舉行專區中學生乒乓球賽,我作為選手與隊友一起從江門乘船溯西江而上,來到肇慶參賽。比賽之餘,我們在星湖游泳,到星岩游覽。首次到肇慶的情景,雖時隔將近半世紀,但至今仍記憶猶新。
1970年3月,我在中山大學畢業到部隊「接受再教育」後,分配到肇慶市廣播站當記者。從此,在肇慶市廣電系統摸爬滾打35年。因職業關系,我足跡遍及肇慶城鄉、大街小巷,對這座千年古郡的歷史現狀都有較多的了解。
肇慶原為鎮,是高要縣城,後來成為肇慶地區下轄的縣級市。上世紀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肇慶地委、行署和肇慶市委、市府以及高要縣委、縣府的機關大院都設在肇慶市區內。
在近四十年間,我目睹了肇慶的發展、變化,見證肇慶在全省的多個「第一」。七十年代初,肇慶首先建成了廣東首座電視差轉台;改革開放初期,肇慶市在省內率先開放農貿市場,建起商品房;造出廣東第一台半自動洗衣機;「金雀」牌風扇榮獲全省風扇「金獎」;八十年代初,肇慶從美國引進了藍帶啤酒生產線。當時,市政府還拓寬了天寧路,將過境公路變成端州路。
就在肇慶市准備大展宏圖之時,1988年,中國颳起一股行政體制改革之風,部分省陸續實行「市管縣」體制。當年全省各地區都進行「地改市」,惟獨中山、東莞兩縣升格為地級市。其實,時至今日,不少的省還沿用地區制——這是題外話。
肇慶在這股浪潮中,「升格」為地級市——這是「地改市」的官方提法,而實質是將肇慶地區改名為肇慶市,轄端州,即原縣級肇慶市和鼎湖兩區及高要、德慶、封開、廣寧、四會、懷集、羅定、雲浮、鬱南、新興十縣。
「地改市」前,我在肇慶市廣電局工作。其時,肇慶電視新聞已經試播了4年多;有線電視正在籌建之中。肇慶地區廣播處原計劃「地改市」後只接收「無線」單位,即電視差轉台、干擾電台,而將有線廣播站留在端州區。豈料,肇慶地委宣布的方案卻是:原肇慶市廣電局的人、財、物實行「一鍋端」,統統上「大市」,由新成立的肇慶市廣電局全部接收。我也隨之搬到城中路的市府大院上班。
原來的縣級肇慶市憑借地緣、人才等優勢,一向是肇慶地區的「領頭羊」,但從「肇慶市」變成「端州區」之後,卻成了「跛腳鴨」:原肇慶的國企及有規模的集體企業一律上「市」;規劃局等城市必備部門,端州卻沒有。當年,我所熟悉的原肇慶市宣傳部門,下屬有《端州報》、廣播站以及無線電視等媒體,但「地改市」時,《端州報》被《西江報》合並;廣播電視媒體全部歸市管。端州區的宣傳工具僅剩下黃崗、睦崗兩鎮的廣播站!
端州建區之初,與市內其他縣區相比,「五臟不全」,這就是端州20年前起步時的狀況。
然而,端州區的歷屆領導和全區幹部並不因此而氣餒。他們負重前進,揚長避短,改善投資環境,引進重大項目,再創昔日輝煌。經過20年的艱苦奮斗,今日端州的各項工作又走在全市前列。
就以我比較熟悉的宣傳文化事業來說吧,端州建區不久,經上級有關部門批准,創辦了《端州新聞》,使「失聲」的端州又有自己的「喉舌」,為推動端州的建設「鼓與呼」。近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端州又建立了電視采編隊伍,在肇慶電視台開辟端州專欄,利用電視節目擴大端州在外界的影響。
文化資源豐富,這是端州的一大優勢。其中,享譽全國千年的端硯文化就是發源於端州。居眾硯之首的文房至寶端硯,最近十多年發展很快。端硯這一廣東省的文化品牌聲譽日隆,身價倍增。
2007年6月,廣東省政協主席、書法家協會主席陳紹基來肇慶視察時,專門到端州黃崗鎮白石端硯文化村考察,並提出要於2007年12月在廣州舉辦的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展覽中同時舉行端硯展銷活動。
端州區領導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投入百萬元,精心策劃、認真組織,使這次端硯展銷活動取得很大的成功,給來自全國的書法名家留下深刻的印象,端州再次隨著端硯文化名揚全國!
至於在經濟方面,端州在經濟總量或是增長速度都躍居肇慶之冠!
身為端州老居民,我為端州這二十年突破重重困難,「跛腳」起飛,取得令人觸目的成就而感到由衷的高興,祝願端州這顆「西江明珠」今後更加璀璨奪目,光耀中華!
⑹ 肇慶市端州區房屋拆遷是屬於哪個部門管
肇慶市端州區房屋拆遷是屬於拆遷辦部門管
祝心想事成
開心快樂。
⑺ 肇慶市端州區發展和改革局怎麼樣
肇慶市端州區發展和改革局,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肇慶市端州區發展和改革局更多信息和資訊。
⑻ 肇慶市端州區改名了嗎是不是改成「高新辦」...
沒有啊 從來沒有聽說過
⑼ 端州城區規劃存在問題
過去的2004年裡,肇慶市民談論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日新月異的城市變化。端州,這座千年古城,沉厚凝重的歷史文化與美侖美奐的現代氣息水乳交融,她所煥發出來的青春魅力,讓每一個肇慶人都感到格外舒心,格外愜意,格外自豪。外地遊客進入肇慶,總是首先要為肇慶的市容市貌發出由衷的贊嘆。沿著端州大道前行,寬敞的八車道柏油路面呈流線型貫穿市區,各種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先進完善。街道兩側,綠樹成蔭,經過統一美化亮化工程後的沿街樓宇清新亮麗。漫步徜徉在夜色中的大街小巷,街道平坦整潔,到處燈光通明。經過拓寬改造的建設路、天寧路,霓虹閃爍,繁花錦簇。全線開通的宋城西路,將宋城牆北側的巍峨雄姿全部展現在遊人面前,使原來的古城牆更加壯觀,更賦予魅力。我們走近風景如畫的星湖牌坊極目遠望,五光十色的燈飾,將美麗的星湖映襯得繽紛異彩,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八方賓客,紛至沓來。「三個最適宜」引起強烈共鳴在肇慶市民十分關注的中共肇慶市第九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林雄在報告中提出,實現肇慶新發展,必須夯實發展基礎,加快構築體制新平台、構築科技新平台、構築城市化新平台。在構築城市化新平台方面,要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加快推進中心城市建設。積極實施「南連東擴」的規劃和建設,加快構築一江兩岸、超百萬人口的區域中心大城市,把肇慶建設成為最適宜旅遊的花園式風景城市、最適宜人居的生態型山水城市、最適宜創業的現代化工業城市。在中共肇慶市委九屆三次全會上,市委書記林雄在闡述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時再一次提出,要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大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體的投資,這是改善投資環境營造發展載體的客觀要求,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培育新一輪增長動力的重大舉措。必須進一步強化經營城市的理念,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實現城市經營和城市發展的良性互動。「謀全局以治一域」,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肇慶人民進入了一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新階段。采訪肇慶市民,談起城市變化,老百姓們對「三個最適宜」津津樂道,讓我們深深感受到群眾對「三個最適宜」的強烈認同,對肇慶美好明天的無比憧憬。離休老幹部標叔的一席話,說出了肇慶市民的心聲:肇慶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文明城市,發展旅遊產業具有很大的潛力和良好的先決條件。然而,由於長期缺乏經營城市的理念,整座城市綜合功能低下,突出表現在道路破舊,街道狹窄,路燈不明,城市應有的特色和魅力不能凸現,旅遊業該旺不旺,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也難以發揮。「三個最適宜」,以科學發展觀明確了肇慶城市今後的發展方向。我們乘坐計程車外出采訪,20多歲的司機將車子開得又快又穩,我們稱贊司機技術好,司機說:「不是我技術好,是路好,全城幾乎都是這樣平坦的柏油路,駕車行駛在這樣的路上,簡直就是一種享受!」一名交警告訴我們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今城區街道寬闊了,漂亮了,汽車、摩托車駕駛員遵守交通秩序的意識也在明顯提高,不但交通事故減少了,偶爾處理一些交通肇事,當事人的相互禮讓,溫和文雅有時讓交警也頗感意外。或許就是這樣一種道理,人在改造環境,美好環境同樣反過來也改變影響著城市裡的每一位公民,提升著這座城市的形象。市政建設投入10個億有什麼樣的指導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動。2004年,市委、市政府投入城市建設的資金高達10億元,這在肇慶歷史上前所未有!市政管理局的負責人告訴我們,2004年肇慶大規模城市改造建設,真正做到了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城區的道路改造和路燈工程建設包括原來路基病害處理,路面的攤鋪,路燈的造型,燈距的設置,綠化樹種的選定都會同有關專家、學者反復進行了可行性分析論證,並徵求廣大市民的詳細意見。2004年,僅市政管理局就完成了包括建設路部分路段、寶月路、工農路、人民路、康樂北路、城中路等11條道路瀝青砼路面的重新拓寬和鋪設,17條路段的綠化補植,一年內改造整治城區道路路面達23項,新建綠地3萬多平方米,天寧路、建設三路、端州路等城區一些主要路段還增設了園林小景,提高了城市綠化品位。針對城區的一些內街巷道燈不明和有路無燈的現象,市政管理局還相繼完成了包括芙蓉路、天寧南路、康樂中路、豪居路等22條有路無燈的新路燈安裝。對蓓蕾路、古塔路等38條路段的舊路燈和古塔中路、工農北路等9處道路交叉口的高桿燈進行了重新改造,對華僑大廈樓頂、閱江樓、崇禧塔等重點燈飾工程進行了彩燈改造,凸顯醒目的外形。修鋪靚道路路通,華燈璀璨不夜天。為改善肇慶環境,我市對一些道路兩旁的建築物進行了「穿衣戴帽」美化亮化,這在城區還是首次。2004年4月到7月,具體負責施工的市政管理局完成了對端州二路至端州七路長達9公里街道兩旁建築物的美化和燈飾工程,使這些路段兩旁的建築物煥然一新,有效地提升了肇慶城區的環境質量。新一屆肇慶市委、市政府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百姓看在眼裡,甜在心頭。從去年9月開始,市政府繼續開展對建設路、康樂中路實施美化亮化工程,首先需要拆除沿街住宅、商鋪1100戶的防盜網。市政局有關方面的負責感慨地告訴我們,市政建設牽一發而動全身,工程需要拆除大量的防盜網和臨時建築物,施工單位事先把各種困難都考慮到了,沒想到工程進展出乎意料的順利,廣大市民都非常配合,許多市民說:「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切實為市民好事、實事,我們這座城市越建越漂亮,我們相信政府,有什麼需要配合的盡管吩咐。」在廣大市民的積極配合下,居民住戶防盜網和一些臨時建築物的拆除只用了1個月的時間便順利完成。肇慶新一屆黨委、政府真誠為民,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更感動了肇慶人民,政府和群眾之間的融洽和默契在城市的發展中迅速提升。相互支持,相互依賴,如水乳交融。見證宋代城牆「大突圍」浩浩西江,滾滾東流,哺育了中華奇葩的嶺南文化。肇慶是嶺南土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其中古建築宋代城牆,就是肇慶最具意義的古建築文化標志性之一。多少年來,肇慶市民一直希望能夠打通宋城西路,將古代宋城牆北側全部開發出來,為肇慶城區增光添色。2004年,新一屆肇慶市委、市政府幫助市民完成了這個夢寐以求的心願。肇慶市民記住了這一時刻。2004年5月5日,伴隨著宋城西路的全線開通,古代宋城牆北側建築全面驚現世人面前,巍峨雄姿,風采依然。肇慶市民對宋代古城牆素有深厚的感情。史料記載,宋城牆始為土城牆,宋政和三年?穴公元1113年?雪將土城擴大,並築為磚城。宋代古城牆歷史上曾經有過20多次修葺,但城牆和城門的位置始終未改,宋代始建的城牆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國罕見。近年來,肇慶市政府為保護名城的標志性建築,曾多次撥專款搶修北段城牆,恢復了「朝天門」、墩台和雉堞,並重建了披雲樓,使肇慶古城牆得以重現。但宋城牆除了北側一段,四周仍處在後世建築的包圍之中。如何使城牆擺脫包圍,恢復本來面目?按照廣大市民的意願,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將開通宋城西路,進一步開發宋城牆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指示,宋城西路的開通和宋城牆的建設要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惜代價,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質量完成。工程施工期間,市主要領導們又多次親臨現場,就一些具體問題召集有關部門進行現場公,保證了施工進程。宋城西路的建設,為2004年肇慶城市建設寫下了輝煌的一筆。開通後的宋城西路平坦寬敞,綠樹成行,繁花似錦。兩旁的路燈也獨具特色,不但選擇了古樸現代相結合的華貴造型,而且特意加強了燈柱的密度,市民和遊客在夜晚也可以清楚地觀賞到古城牆的雄姿和壯美,成為肇慶現代旅遊開發與歷史文化挖掘的新亮點,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