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9年度城鄉居民醫保新參保
保險小編抄幫您解答,更多襲疑問可在線答疑。
城鄉居民醫保費按年度一次性繳納,續繳次年醫保費用時間為:每年9月至第二年的2月底。繳納2018年度醫保費用的時間為:2017年9月-2018年2月溫馨提示:新參保人員(新生兒及新入戶籍居民等)不受此時間限制,全年都可繳納當年的醫保費用。
B. 我是個人參保,請問是參加城鎮居民醫保還是參加城鎮職工醫保好
一、參保范圍不同
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參保范圍是城鎮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和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參保范圍是不屬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所有城鎮居民。
二、繳費標准不同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在職職工按本人工資總額的2%繳納,用人單位按在職職工工資總額的7.5%繳納。退休人員本人不繳費,原用人單位按退休人員退休(養老)金總額的5%繳納。靈活就業人員由本人按上年度全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8%繳納。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由個人繳費和政府補助構成,籌資水平根據全市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定比例確定。其中:在校學生和未滿18周歲非在校少年兒童每人每年的籌資水平為全市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左右;其他非從業城鎮居民的籌資水平為全市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左右。今年,我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的籌資標准為學生兒童120元/年、成年居民300元/年,其中個人繳費為學生兒童30元/年、成年居民210元/年,政府對參保居民的補助為90元/年。對於參保的低保對象、重度殘疾人(一、二級)、低收入家庭60歲以上老年人以及三無人員,政府還有額外補助。
三、繳費年限不同
城鎮職工醫保退休後個人不在繳費,但靈活就業人員的最低繳費年限為15年,退休時不夠15年的要一次性補夠15年,才能享受退休職工醫療待遇。
城鎮居民醫保終生繳費,才能終生享受。
四、醫療待遇不同
(一)最高支付限額。
按今年的標准,統籌年度內的基本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分別為城鎮職工7萬元、城鎮居民3萬元。
(二)起付線及報銷比例。
(三)個人帳戶。
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實行統籌和個人帳戶結合的模式,要建個人帳戶(目前靈活就業人員在職約為50元/月,退休約為53元/月)。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部實行統籌,不建個人帳戶。
對於有條件的,我們建議還是盡量參加城鎮職工醫保,一旦有重大疾病,職工醫保的優勢就越明顯。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C. 城鄉醫保和個人買的職工醫保,哪個好
居民醫保與職工醫保的區別在於面對的醫保人群不同、繳費標準的不同、繳費來源不同、待遇標准不同、繳費要求不同五點上:
1.面對的醫保人群不同。職工醫保主要面對的保障人群是城鎮的所有用人單位職工、勞動年齡段的城鎮居民以及享受退休金的退休人員;居民醫保主要面對的是有城鎮戶籍但是沒有工作的人群。
2.繳費標準的不同。城鎮職工醫保是按月繳費,籌資水平較高;居民醫保是按年繳費,籌資水平低於職工醫保。
3.繳費來源不同。職工醫保是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納,一般來說個人繳納的職工醫保費用占個人收入的2%,而公司的繳納比例約為職工收入的6%左右。另外,職工醫保不享受政府補貼;居民醫保是由個人繳費,會享受一定的政府補貼。
4.待遇標准不同。職工醫保的待遇要高於居民醫保。報銷比例受不同因素影響,一般職工醫保為70%-85%,居民醫保約為50%-70%。另外,職工醫保在醫療環境條件的選擇上也較多。
5.繳費要求不同。職工醫保有繳費參保年限的規定:男性參保年限為25年,女性為20年,在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之後不需要再繳納費用即可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居民醫療報銷沒有繳費參保年限,需要一年一繳。
兩者各有千秋,在參保時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
D.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區別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與新農合的區別:
一是覆蓋的人群不同。城鎮居民醫保主要覆蓋城鎮戶籍的居民,新農合主要覆蓋農村戶籍居民。
二是管理的部門不同。城鎮居民醫保主要由人社部門管理,新農合多數地方由衛生部門管理。
三是保障待遇的側重點不同。城鎮居民醫保主要保住院和門診大病兼顧普通門診,所以住院及門診大病待遇都要高於新農合。新農合的門診待遇水平要高於城鎮居民醫保。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其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2002年10月,中國明確提出各級政府要積極引導農民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9年,中國作出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戰略部署,確立新農合作為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地位。2015年1月29日,國家衛計委、財政部印發關於做好2015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級財政對新農合的人均補助標准在2014年的基礎上提高60元,達到380元。
2017年,各級財政對新農合的人均補助標准在2016年的基礎上提高30元,達到450元,其中:中央財政對新增部分按照西部地區80%、中部地區60%的比例進行補助,對東部地區各省份分別按一定比例補助。農民個人繳費標准在2016年的基礎上提高30元,原則上全國平均達到180元左右。探索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各方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穩定可持續籌資機制。
E. 為什麼城鄉居民醫保有些交540而有些交280
有些政策補助多點,比如嬰幼兒學生,有些補助少些,比如沒到退休年齡的成年人。所以不一樣
謝謝你的提問
F. 誰來扛起大病保險報銷後重負
誰來扛起大病保險報銷後重負?
2012年8月,國家發改委、衛生部、財政部、人社部、民政部、保監會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2012版《意見》」),明確針對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參保(合)人大病負擔重的情況,引入市場機制,建立大病保險制度,減輕城鄉居民的大病負擔,並規定大病醫保報銷比例不低於50%.
時隔三年,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實施居民大病保險的意見》(以下簡稱「2015版《意見》」),提出2015年底前大病保險將實現全覆蓋,同時要求,報銷比例達到50%以上,今後還要逐步提高。
三年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實現了「花小錢、看大病」的設計初衷,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這標志著我國醫保體系建設從實現「病有所醫」向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邁出了關鍵一步。也正是基於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在這三年中打下的堅實基礎,使大病保險的目標逐步提高,從建立制度到全面實施,從不低於50%到達到50%以上。
現階段,我們的目標是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而這一目標的制定,旨在充分挖掘大病保險的潛力,從根本上解決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難題。
然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能否通過大病保險從根本上解決?我們應正視一個問題,即全面實施大病保險的目標達成,也並不能完全確保每一位大病患者都不發生災難性支出。目前,大病保險原則上實行市級統籌,鼓勵省級統籌或全省統一政策,但仍然沒有改變報銷比率與地方人均GDP緊密的掛鉤,富裕的地方報銷比例高,而貧困地區則反而最容易出現因病致貧現象。另外,大病保險是基本醫保的一項補充,同屬於「保基本」的范疇,而家庭災難性支出是根據社會的平均水平來測算的,不會因為家庭收入水平的不同來設定不同的標准。因此,某些特困群體,大病保險報銷之後的自付金額,仍可能是他們無法承受之重。
這些極度貧困的特困群體無法承受的重負該由誰來接手呢?幸運的是,這是一道多選題,答案可以是政府撥款、是社會捐助,也可以是慈善救助等,但前提是,必須加強各種保障制度之間的銜接。
事實上,無論是2012版、還是2015版的《意見》,都對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慈善救助等制度銜接提出了一定要求。2012版《意見》提出,做好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與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的銜接;2015版《意見》則將制度銜接的范圍進一步拓展,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加強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商業健康保險和慈善救助等制度的銜接」,除了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還新增了商業健康保險和慈善救助。
北京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認為,在醫療保障體系中,基本醫保是主體,大病保險是延伸,醫療救助和疾病應急救助是托底,商業健康保險和慈善救助是補充,這幾個不同的部分應當發揮協同互補作用,形成保障合力。其二,「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覆蓋職工、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有機銜接、政策統一的大病保險制度」。鄭偉表示,因為目前在絕大多數地區,城鎮職工基本醫保是獨立於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之外的一套制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僅針對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因此,2015版《意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真正意義全覆蓋(同時覆蓋職工、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有機銜接、政策統一的大病保險制度」。
在很多省市,對多種保障制度的銜接工作已經開始嘗試。比如,北京市就提出了加強醫療救助與大病保險政策的銜接,要求各區縣民政部門在年度醫療救助工作截止後,將本行政區域內社會救助對象享受醫療救助的信息,同時報送同級衛生計生部門和人力社保部門,協助開展大病保險工作。
與此同時,隨著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直接申請登記門檻降低,民間慈善組織發展勢頭明顯,並開始涉足更多的社會領域:教育、醫療衛生、婦女兒童權利保護、老年人服務、消除貧困、就業、環境保護、預防犯罪、社區改造等領域,都出現了他們的身影。
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的低保戶鄂建英,在丈夫車禍去世後又不幸被查出患乳腺惡性腫瘤,治療費用花了21萬元。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為她報銷了一多半的花費,除去基本醫療和大病保險報銷,她還得到了5萬元的大病關愛金和1.6萬元的大病救助金。而這些資金主要來源於財政撥款、社會捐助、慈善救助等。可以說,鄂建英的經歷充分體現出了多種保障制度互補聯動的優越性。
眾人拾柴火焰高,保障制度亦是如此。因此,要想更好地幫助貧病交加的困難群體,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商業健康保險及慈善救助需要打好「組合拳」,而如何打好,則需要各方明確分工、互補聯動,以從根本上解決好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為共同目標。
G. 城市居民醫療保險和社保中的醫療保險又什麼區別
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一、面向對象不同居民醫保主要面向的是專沒有工作的屬居民,低保戶,學生兒童等人群;職工醫保面向的是有工作單位或者靈活就業人員,個體工商戶等;二、費用來源不同居民醫保由個人繳費,財政給予補助;一般財政補助的金額比個人繳納的要多的多;職工醫保由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繳費,一般是單位繳納8%,個人繳納2%;三、繳費標准方式不同居民醫保是按年繳費,有徵繳期,一般是每年的9-12月份繳納下一年的費用,如果不在征繳期內繳費,會有一定得等待期,也就是會有一段時間不能享受待遇;職工醫保是按月繳費,一般規定每月的幾號之前繳費,如果超期繳納,會有滯納金,而且未交費期間如果發生醫療費用,是先不給報銷的,等繳費之後才會報銷。四、享受待遇不一同居民醫保繳費較低,所以待遇較低,報銷比例一般是45%~~65%左右;職工醫保每月繳費,待遇較高,報銷比例一般是70%~~90%左右;
H. 為啥用微信交醫保點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後顯示社保雲繳費就沒了去年能交,今年卻不知道怎麼了
網費的時候呢就是不能餓不不能從那個去年已經交了的那個鏈接點進去,那樣就是顯示交了,然後你要重新點出你所在的區域的那個電房,然後寫就是重新提交,然後輸入身份證,輸入證件,各種號碼。然後就可以交了。
I. 城市戶口,買城鄉醫保好還是城市醫保好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社保區別如下: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以沒內有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城鎮未容成年人和沒有工作的居民為主要參保對象的醫療保險制度;社保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
兩者從定義上來說就有很大的差別,保障的對象不同,保障的項目也不同,社保的范圍明顯要廣一些,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城鎮醫保只是醫療保險。
一、享受范圍不一樣:
社保中醫療保險不能享受住院生育醫療報銷,嚴重慢性病門診(大病)職工享受17個病種,居民享受8個病種。
二、報銷比例不一樣:
一是住院報銷比例不一樣。職工醫療保險在職職工住院報銷比例為甲類92%,乙類70-80%;退休職工住院報銷比例為甲類92%,乙類70-80%;居民醫療保險住院報銷比例為一級醫院甲乙類分別為80%、70%,二級醫院甲乙類分別為70%、60%,三級醫院甲乙類分別為60%、50%。
二是嚴重慢性病門診(大病)報銷比例不一樣:職工醫保報銷比例75%,城鎮居民醫保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