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要正確處理好什麼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內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容、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
縱觀世界發展史,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對人的生存來說,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你掙到了錢,但空氣、飲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麼幸福可言。
(1)城鄉建設管理新理念擴展閱讀:
主體功能區戰略,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徑,必須堅定不移加快實施。要嚴格實施環境功能區劃,嚴格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在重要生態功能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環境敏感區、脆弱區,劃定並嚴守生態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
B. 如何用發展新理念破解當代中國的"三農"問題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是一個有機整體,「三農」工作千頭萬緒,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
第一,持續夯實現代農業基礎,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著力強化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業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規模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引領作用,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第二,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確立發展綠色農業就是保護生態的觀念,加快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加快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加強農業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食品安全戰略。
第三,推進農村產業融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大力推進農民奔小康,必須充分發揮農村的獨特優勢,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讓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完善農業產業鏈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
第四,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提高新農村建設水平。
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必須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穩步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把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加快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和農民工市民化,實施脫貧攻堅工程。
第五,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破解「三農」難題,必須堅持不懈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障礙,激發億萬農民創新創業活力,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改革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健全農業農村投入持續增長機制,推動金融資源更多向農村傾斜,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第六,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領導。
加快農業現代化和農民奔小康,必須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改進農村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不斷強化政治和組織保障。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提高黨領導農村工作水平,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和完善鄉村治理機制,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