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居住用地分類
根據《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中3.3城市建設用地分類,居住內用地分三類:
1. 一類居住用地:公容用設施、交通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良好的低層住區用地。
2. 二類居住用地:公用設施、交通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較齊全、布局較完整、環境良好的多、中、高層住區用地。
3. 三類居住用地:公用設施、交通設施不齊全,公共服務設施較欠缺,環境較差,需要加以改造的簡陋住區用地,包括危房、棚戶區、臨時住宅等用地。
(1)重慶市城鄉規劃居住用地規劃擴展閱讀:
現批准《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為國家標准,編號為GB50137-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實施。
② 住宅容積率的要求
容積率一般是由政府規定的。現行城市規劃法規體系下編制的各類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一般而言,容積率分為:
獨立別墅為0.2~0.5
聯排別墅為0.4~0.7
6層以下多層住宅為0.8~1.2
11層小高層住宅為1.5~2.0
18層高層住宅為1.8~2.5
19層以上住宅為2.4~4.5
住宅小區容積率小於1.0的,為非普通住宅
計算公式為:總建築面積÷總用地面積×100%
當建築物層高超過8米,在計算容積率時該層建築面積加倍計算。
容積率越低,居民的舒適度越高,反之則舒適度越低。
所謂「容積率」,是指一個小區的總建築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對於發展商來說,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對於住戶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綠地率也是如此。綠地率較高,容積率較低,建築密度一般也就較低,發展商可用於回收資金的面積就越少,而住戶就越舒服。
這兩個比率決定了這個項目是從人的居住需求角度,還是從純粹賺錢的角度來設計一個社區。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3,綠地率應不低於30%。但由於受土地成本的限制,並不是所有項目都能做得到。
特性
(一)容積率表達的是具體「宗地」內單位土地面積上允許的建築容量。宗地是地籍管理的基本單元,是地球表面一塊有確定邊界、有確定權屬的土地,其面積不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綠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設施用地等。容積率只有在指「宗地」容積率的情況下,才能反映土地的具體利用強度,宗地間才具有可比性。
(二)容積率(R)、建築密度(C)與層數(H)之間有一定關系。建築密度是指在具體「宗地」內建築物基底面積與宗地面積之比。當宗地內各房屋的層數相同,且對單個房屋來說各層建築面積相等時,三者之間的關系可表示為:R=C·H,此種情況下,建築層數與容積率成正比例關系。
(三)容積率可以更加准確地衡量地價水平。人們購買土地使用權的目的是為了對土地進行開發,建設房屋。 房屋的單方開發成本=房屋單方造價+樓面地價+稅+費 樓面地價=宗地總價/宗地內允許總建築面積=土地單價/容積率 因此,樓面地價比單位地價更能准確地反映地價的高低。
樓面地價=土地總價÷規劃建築面積 =土地單價÷規劃容積率
規劃建築面積=土地面積×容積率
(四)容積率存在客觀上的最合理值。在一般情況下,提高容積率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但建築容量的增大,會帶來建築環境的劣化,降低使用的舒適度。為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相協調,城市規劃中的容積率存在客觀上的最合理值。
③ 規劃中各種用地性質的具體顏色是什麼,有相關規范規定嗎
只是有默認的色系而已,具體的顏色沒有規定,圖紙旁邊有圖例說明就好,詳細一點的話可以在色塊上插上用地代碼。
用地性質:城市規劃管理部門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的需要,對某種具體用地所規定的用途。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A、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B、工業用地M、物流倉儲用地W、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S、公用設施用地U、綠地與廣場用地G。
(3)重慶市城鄉規劃居住用地規劃擴展閱讀:
根據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GB50137-2011),城鄉用地分為2大類、9中類、14小類,而常用的用地性質實際上是指其中一小類——R11。
城鄉用地分類和代碼可參照《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的相關規定。
本標准適用於城市和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用地統計和用地管理工作。
城鄉用地:指市(縣)域范圍內所有土地,包括建設用地與非建設用地。建設用地包括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區域交通設施用地、區域公用設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礦用地等,非建設用地包括水域、農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設用地等。
參考資料:網路-用地性質網路-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
④ 請問,居住用地上是否可以建底商住宅樓。城市規劃圖紙上設計的不是商業用地是居住用地。
一般可以建
首先一般居住用地常見的有二類居住用地(版R2)和三類居住用地(R3),這種就是建權一般住宅的。一般居住用地都可以兼容建築面積≤7%的商業面積,這個在規劃設計前提供的規劃條件立面會有詳細說明。
簡單來說就是小區朝向主路那排建築一般可以建個一層或者兩層底商(根據你的開發量)。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整塊用地屬於B類商住用地,商住用地的規劃文件會有註明商業和住宅各占的比例,比如30%/70% 就限制了商業的規模。這種就會造個商業綜合體陪幾棟住宅在後面的地塊(或者貼建也可以)
⑤ 《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裡面,對居民區的人均用地規劃大概是多少平米
規劃人均單項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標准望採納
⑥ 城市居住用地的規劃原則詳細內容有哪些
城市居住用地的規劃原則主要有:
①在生活區規劃建設中以居住區或居住小區為單元,集中布專置居屬住用地。
②居住區規劃建設堅持高標准、高起點,為居民創造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居住舒適的以多層為主的居住區。
③工業區內不再新增居住用地,現有居住用地逐步改造為商業服務業或工業用地。
⑦ 城市一級住宅用地是什麼意思
這個是城市規劃中用地分類的知識。居住用地在城市規劃中共分了四類:正確的表述是一類居住用地和二類居住用地。。。
一類居住用地指市政公用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良好、以低層住宅為主的用地
二類居住用地指市政公用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良好,以多、中、高層住宅為主的用地
三類居住用地指市政公用設施比較齊全、布局不完整、環境一般,或住宅與工業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
四類居住用地指原農村居民住宅用地
簡單來說,一類居住用地就是低密度、低容積率的住宅,一般開發為別墅等低層住宅。
二類居住用地的指標要寬松一點,開發商可以蓋更高的樓,所以二類居住用地是城市的主流。
但是注意一點,嚴格來講並不是說二類居住用地就不能建別墅,建不建別墅完全看容積率要求,何況目前規劃條件中只規定容積率的上限值,並且開發商也可以一部分高層,一部分別墅的。
我沒有聽說過拆遷中一類居住用地補償比二類更高,而且個人覺得也不太可能。
再補充一點:一般來說一類居住用地的容積率都比較低。根據最新的買房營業稅規定:如果小區容積率<1.0,則屬於非普通住宅,若買過來不滿5年就交易,會產生賣房總額*5.5%的營業稅,就算5年以上也要差額徵收,即(賣房總額-買房價)*5.5%。而普通住宅不滿5年的差額徵收,滿5年就免徵了。
⑧ 城市規劃中居住用地能否
能否什麼。。
⑨ 城市規劃中城市用地分類代碼中的2類居住用地指的是什麼 有什麼相關資料說明
關於「一類居住用地」(R1)和「二類居住用地」(R2)的說明 「一類居住用地」和「二類居住用地」主要是城市居民住宅用地,屬於國有土地,由城市居民區的業主共有居住區的土地使用權。從住宅的建築形式區分,現在建設的城市居民住宅又包括獨立式住宅和普通單元式住宅兩種。獨立式住宅的數量很少,主要是以低層別墅的形式出現;單元式住宅是城市中最普遍的住宅形式,一般為多層、中高層和高層的一梯多戶式建築物。由獨立式住宅和單元式住宅形成的住宅區是經過規劃由開發單位興建的住房,建築物分布疏密有致,並建有較完善的居住配套設施。以上述兩類建築形式為分類標准,分別確定了「一類居住用地」和「二類居住用地」兩個中類。具體而言,「一類居住用地」是指獨立式住宅集中、擁有齊全的配套設施、並且布局完整的用地,獨立式住宅的層數基本是3層或3層以下。 「二類居住用地」涵蓋了分布廣泛的以多層、中高層及高層單元式居住建築為主、配套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的用地,該類用地在全市分布廣泛,在居住用地中佔主導地位。根據用地供應日趨緊張的趨勢和集約用地的原則,以後建設3層以下單元式住宅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因此,在「二類居住用地」中不考慮納入3層以下的單元式住宅用地。
⑩ 請問規劃部門的用地性質是生活居住用地;國土的地類(用途)是城鎮住宅用地。
可以!無論什麼樣的用地,需要同時符合兩個規劃,即:城建規劃部門的建設規劃和國土部分的土地利用規劃,上面說的生活居住用地,和城鎮住宅用地表述方式不同但同屬一個規劃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