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白銀市哪個地方熱鬧
應該白銀市繁華點。
一、白銀市是個工業城市,工業比較發達,有白銀有回色,銀光集團等大答型企業,同時也是一個礦業城市。
二、白銀市擁有中科院,有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
三、白銀氣候好,夏天不熱,冬天不冷。是個避暑的好地方。
四、白銀市離省會蘭州僅69公里,上高速40分鍾。交通便利,離機場中川機場也很近。以前是蘭州的白銀區,現在正在建設「蘭 白經濟圈」,逐漸向蘭州靠攏。市內有華潤萬家、國芳百盛、西太華等。
五、城市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市內繁華。
❷ 白銀市有發展前景嗎
不好說目前來說世界經濟都不好,大同商品影響很大,未來不好說,
❸ 白銀市大地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白銀市大地來城市源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的前身為城市建設綜合開發公司,是白銀市首家國有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公司於2004年8月改制為民營企業。
法定代表人:顧興漢
成立時間:1989-08-17
注冊資本:2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2040000000072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蘭州路128號(27)3幢1-01
❹ 城管局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城管執法投訴賣罩電話是12319。
12319是城建服務熱線,是國家建設部和信息產業部確定的全國建設行業公益服務專用電話號碼,涵蓋公交、供水、燃氣、供熱、違章建築等各個方面。
國內已有20個左右城市在使用,效果不錯。過去此類服務熱線五花八門,14個行業就是14個熱線,百姓記起來很不方便。
1996年,中宣部、國務院糾風辦、建設部聯合推廣煙台建委社會服務承諾制經驗後,各地建設系統改進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紛紛向社會公布維修、監督電話,生活在中等城市的居民李櫻需要記住涉及建設系統的幾十個電話號碼,給群眾生活又帶來了不便。
(4)白銀市城鄉建設局擴展閱讀:
主要職能
1、水務方麵包括:防汛、河道、排水、供水等方面的投訴、咨詢、建議和報修。
2、交通方麵包括:公共交通、出租汽車、軌道交通、陸管(長途客運、貨物運輸、貨運代理、貨運出租、停車場及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等方面的投訴、咨詢、建議及報修。
3、房地產方麵包括:建築用地、集體土地、房地產開發、房地產估價、房地產測繪、房地產經紀、房地產權籍、商品房預銷售、存量房買賣、房屋租賃市場、公房租賃管理、廉租解困、房屋維修中擾鬧、小區管理、業委會工作等。
❺ 目前哪些城市已接入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平台
據報道,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住建部正加快推進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平台建設,將在今年6月底前上線,以後將實現「賬隨人走、錢隨賬走」,而這一舉措的受益群體將超過1.3億人。
目前,北京、上海、福州、廣州、深圳、西安、太原、沈陽、南昌、武漢、石家莊、杭州、鄭州等城市均已接入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平台。
專家提醒,該平台目前還沒月全國聯網,使用平台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業務的前提是轉入地和轉出地公積金中心均已接入平台。如果轉入地和轉出地都沒有接入,或者其中一個沒有接入平台,均不能通過平台辦理。這種情況下,繳存職工仍需按原方式到公積金中心窗口辦理業務。
❻ 白銀市的來歷
白銀--因礦得名,因企設市
明朝洪武年間,白銀開采興盛,官方在此設立采煉機構「白銀廠」,有「日出斗金」「積銷金城」之說,白銀緣此而得名。
白銀的由來
白銀是一個美好的名字。 白銀市是一塊寶地,早在漢代就有采礦業。據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間,「松山之南,礦爐20座」,采礦點30餘處,開采人員盛時達三、四千之眾,「日出斗金,集銷金城」,官方在據市區10公里處鳳凰山、火焰山、銅廠溝專設辦礦機構「白銀廠」。白銀市緣此而得名。
白銀歷史悠久。已經發現新石器時代的 文化遺址有16處之多。說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從事原始的畜牧業和農業。西漢以後,境內置祖厲、鸇陰、媼圍三縣,是白銀地區建縣之始。西魏至唐,屬古會州之地。唐末五代至北宋前期,為吐蕃所據有。北宋以後,又長期為宋、西夏、金爭戰的前沿。明置靖虜衛、會寧縣。清置紅水分縣(今屬景泰縣)、打拉池分縣(今屬平川區)。至此,境內有4個縣級行政單位。民國以後,撤消打拉池分縣,形成了靖遠、會寧、景泰三縣建制的格局。自漢開通絲綢之路後,白銀就成為絲路的咽喉孔道和中西文化交流傳播的重要橋梁。唐「貞觀之治」時,會州「以足食故,更名粟州」「土貢駝毛、褐野馬、革履、鞍氈、鹿舌、鹿尾」。「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說明白銀物產豐饒,經濟繁榮。白銀地區貯藏著豐富的金、銀、銅、鉛、鋅、錳等礦物。民國時期,白銀是共產黨人浴血奮戰的地方之一。1936年10月,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會寧,在中國革命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49年9月,白銀解放。從此白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經過近40年的崢嶸歲月,勤勞的白銀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開拓出一片片綠洲,建成一座座現代化工廠,經濟建設蒸蒸日上,社會發展生機勃勃,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城市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白銀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強灣鄉蓮花山南麓的齊家文化遺址,說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境內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度堅城初築於1600年前駐牧境內的鮮卑乞伏氏,後為曾統治整個隴右地區的西秦乞伏乾歸政權建都的地方,是西秦秦興郡郡治所在地。
夏、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區境主要為羌族人游牧地。
秦末漢初為匈奴族游牧地。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區境歸漢王朝版圖,隸武威郡。
三國時,屬魏武威郡媼圍縣。
西晉初,區境為鮮卑禿發氏據地。西晉末,仍屬晉之武威郡。
東晉義熙五年(409),西秦乞伏乾歸自木包(今臨夏)遷都度堅城(今露天礦址)改元更始,並立秦興郡,區境屬之。
南北朝時,先後隸北魏平涼郡、西魏會州、北周會寧防。
隋初,區境隸武威郡。煬帝大業三年(607),置會寧郡,區境屬之。
唐初,隸會州烏蘭(今靖遠)縣,太宗貞觀元年(627),屬隴右道。
五代至北宋初年,為黨項族據地。
北宋景礻右元年(1034),境內為西夏西壽監軍屬地。
南宋寶慶二年(1226),蒙古大軍入境滅西夏,境內為蒙古族居地。
元統一中國後,屬甘肅行省永昌路西寧州。
明代屬陝西行都司治所甘州靖虜衛(今靖遠)。
清代,今四龍鎮屬蘭州府靖遠縣,今水川鎮、強灣、王峴、武川鄉境屬蘭州府皋蘭縣。
民國初期,境內分屬蘭山道靖遠縣、皋蘭縣、紅水縣,民國17年(1928)廢道,直隸甘肅省政府。民國22年(1933)設置景泰縣,紅水縣並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轄境仍分屬靖遠、皋蘭、景泰縣。
1956年6月,國務院批准成立白銀市籌備委員會(縣級);1958年4月,白銀市升格為地級市。1961年11月,設置白銀市市郊區;1963年7月,白銀市建制撤銷,市郊區改稱白銀區,劃歸蘭州市。1985年8月,白銀市建制恢復,白銀區劃歸白銀市。
❼ 白銀市的歷史
歷史沿革
白銀的由來甘肅省白銀是一個美好的名字。 白銀市是一塊寶地,早在漢代就有采礦業。據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間,「松山之南,礦爐二十座」,采礦點30餘處,開采人員盛時達三、四千之眾,「日出斗金,集銷金城」,官方在據市區10公里處鳳凰山、火焰山、銅廠溝專設辦礦機構「白銀廠」。白銀市緣此而得名。
歷代白銀
白銀歷史悠久。已經發現新石器時代的 文化遺址有16處之多。說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從事原始的畜牧業和農業。西漢以後,境內置祖厲、鸇陰、媼圍三縣,是白銀地區建縣之始。西魏至唐,屬古會州之地。唐末五代至北宋前期,為吐蕃所據有。北宋以後,又長期為宋、西夏、金爭戰的前沿。明置靖虜衛、會寧縣。清置紅水分縣(今屬景泰縣)、打拉池分縣(今屬平川區)。至此,境內有4個縣級行政單位。民國以後,撤消打拉池分縣,形成了靖遠、會寧、景泰三縣建制的格局。自漢開通絲綢之路後,白銀就成為絲路的咽喉孔道和中西文化交流傳播的重要橋梁。唐「貞觀之治」時,會州「以足食故,更名粟州」「土貢駝毛、褐野馬、革履、鞍氈、鹿舌、鹿尾」。「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說明白銀物產豐饒,經濟繁榮。白銀地區貯藏著豐富的金、銀、銅、鉛、鋅、錳等礦物。民國時期,白銀是共產黨人浴血奮戰的地方之一。1936年10月,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會寧,在中國革命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49年9月,白銀解放。從此白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經過近40年的崢嶸歲月,勤勞的白銀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開拓出一片片綠洲,建成一座座現代化工廠,經濟建設蒸蒸日上,社會發展生機勃勃,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城市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❽ 白銀市為什麼叫白銀
白銀--因礦得名,因企設市
白銀的由來 :
白銀是一個美好的名字。 白銀市是一塊寶地,早回在漢代就有采礦答業。據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間,「松山之南,礦爐20座」,采礦點30餘處,開采人員盛時達三、四千之眾,「日出斗金,集銷金城」,官方在據市區10公里處鳳凰山、火焰山、銅廠溝專設辦礦機構「白銀廠」。解放後,國家於五十年代在白銀興建156大項目之一的白銀有色金屬公司,積聚發展為工礦城市,白銀市緣此而得名。
白銀是共產黨人浴血奮戰的地方之一。1936年10月,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會寧,在中國革命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49年9月,白銀解放。從此白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經過近40年的崢嶸歲月,勤勞的白銀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開拓出一片片綠洲,建成一座座現代化工廠,經濟建設蒸蒸日上,社會發展生機勃勃,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城市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