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的介紹
長沙市人民政府令 第101號 《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回辦法〉的決定》已經答2006年8月16日市第十二屆人民政府第67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長: 譚仲池 二00六年九月十五日
㈡ 長沙規劃設計院怎麼樣
簡介:長沙市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於1987年1月6日在長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回。法定代表人楊答希傑,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城鄉規劃編制;建設工程設計;工程施工總承包等。
法定代表人:楊希傑
成立時間:1987-01-06
注冊資本:1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30100000087816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長沙市雨花區曙光中路181號
㈢ 長沙市城市總體規劃的目的及意義
今天的長沙,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國家中部崛起戰略全方位實施,長沙正從內陸腹地城市轉變為開放發展的前沿;獲批國家「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建設試驗區,長沙正從延續傳統發展模式轉變為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武廣、滬昆高鐵等重大交通設施加快建設,長沙正從通過型交通節點轉變為國家中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城鄉一體化建設快速推進,長沙正從城鄉二元結構轉變為城鄉統籌的一體化建設。
本次城市總體規劃修改的目的是「以綠色文明的眼光和國際化的坐標,搭建一個足以支撐長沙未來20年以至更長遠發展的空間骨架,描繪一張多中心、廊道式、可持續成長的新長沙發展藍圖,促進我市經濟社會新一輪跨越式發展」。
三、指導思想及規劃理念
本次城市總體規劃修改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要求,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關於「3+5」城市群建設等決策部署以及我市建設國家文化名城和創業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園的戰略構想,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目標,推動城市發展模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本次城市總體規劃修改的主要規劃理念是:「區域一體、生態優先、城鄉統籌、以人為本」。
(一)樹立區域協調觀念,建設區域城市
長沙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修改將從全球化、國際化的高度判斷長沙城市未來發展方向,研究長沙在未來全球城市體系中能夠發揮的獨特作用。並把長沙定位於「3+5」城市群的有機組成部分,統籌區域的生態安全格局、綜合交通骨架、產業分工與布局,與周邊城市形成合理的分工工作,實現共贏。從引領區域發展的角度,描繪長沙宏偉藍圖。
(二)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建設生態城市
長沙目前的自然條件、生態環境非常好,山水洲城景觀尺度很有特色。在本輪城市總體規劃修改的前期工作中,我市啟動了大長沙的生態控制線規劃,在與長沙集中發展緊密相關的5000平方公里范圍內,規劃了近一半的面積涵養生態環境,禁止城市建設,確保城市發展的生態安全格局。
(三)樹立城鄉統籌理念,建設和諧城市
城鄉一體化建設是 「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次總體規劃的修改,通過構建城鄉一體、全面覆蓋的綜合交通和供水、供電、通訊等網路,形成惠及「城市—小城鎮—村莊」的系統優化、層次合理的公共服務設施網路體系。
(四)樹立民生優先理念,建設宜居城市
本輪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將以「宜居城市」的打造作為核心目標,更加關注公共交通,重視城市的文化、教育、醫療等與市民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空間規劃。
㈣ 長沙市哪年實施城鄉規劃法,
城鄉規劃法為全國性法律,自2008年1月1日起實施,長沙不能選擇
㈤ 長沙市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背景
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發展的藍圖,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03版總規明確長沙市的城市性質為「湖南省省會城市,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城市規模為2020年都市區城市建設用地310平方公里,人口310萬人,提出了「一主兩次四組團」的城市空間結構。實踐證明,03版總規在長沙的建設與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總體規劃實施的七年也是長沙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期,具體表現為:
(一)綜合實力實現新的跨越。預計2010年長沙市GDP達到4500億元,超過了03版總規對2020年的GDP預期。
(二)城市規模快速增長。2009年末,中心城區用地規模約350平方公里,超過03版總規對2020年用地規模預期。
(三)大都市格局基本形成。通過新區建設,「一主兩次四組團、一江兩岸、山水洲城」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四)城市風貌特色進一步彰顯。通過風景名勝區提質、濱水文化設施建設、舊城有機更新等舉措,生態文化型山水城市風貌進一步顯現。
(五)城市區域交通地位跨越式提升。通過四大樞紐(黃花國際航空門戶樞紐、長沙南站高鐵樞紐、長沙站城際鐵路樞紐、金霞貨物聯運樞紐)和四大網路(國鐵網、城際網、公路網、水運網)的建設,區域綜合交通體系基本成型,由「省內樞紐」升級為「國家中部樞紐」。
(六)城市內部交通結構不斷優化。通過新建道路,優化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的路網級配;通過疏堵工程和背街小巷改造挖潛擴容,改善交通環境,大力發展公交事業,加快軌道交通建設等一系列措施,應對快速增長的交通需求。
(七)工業布局進一步優化。在新型工業化過程中,構建優勢產業集群,在國家級園區的帶動下,形成了瀏陽生物醫葯產業園、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金霞經濟開發區、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望城經開區、寧鄉金洲開發區等工業園區構成的東西向產業發展軸帶。
(八)第三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以文化產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始終保持較快的發展,娛樂、傳媒、出版、動漫構成長沙文化產業的四大支柱。
(九)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升級。以株樹橋飲水工程、湘江航電綜合樞紐為代表的涉及供水、供電、通訊、燃氣等供應設施,以及污水處理、垃圾綜合處理設施的建設,為城市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十)人民幸福指數大幅提高。
2009年,長沙軟實力躍居全國第7位,獲評中國首屆「最具軟實力城市」稱號。2010年,長沙第三次榮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金獎」和「民生滿意獎」兩個大獎。
隨著城市的發展及其區域地位的不斷提升,我市正面臨下述五大發展機遇:一是國家「中部崛起」、湖南省「3+5」城市群發展戰略的相繼提出;二是沿海產業向中部地區轉移的發展趨勢;三是長株潭城市群建設國家「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四是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尤其是高速鐵路、機場、城際鐵路等區域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已成為城市快速發展的強勁動力;五是行政區劃的調整和《長沙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修編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因此,有必要結合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按《城鄉規劃法》要求對03版總規進行修改。
㈥ 長沙市城市規劃技術管理規定(2014年版)
㈦ 長沙城市規劃局和公安局哪個工作好工資待遇怎麼樣
您好!
長沙城市規劃局更好、更安全
8641網頁游戲平台客服為您解答,祝您游戲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