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五大發展理念包括以下哪些內容
五大發展理念是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全黨同志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是實現我國「十三五」既定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的理論指南,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
它是改革開放近40年,對於發展問題的經驗總結與理論提升,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是關於發展觀念的又一次理論創新。新發展理念作為發展理念的新形式,具有實踐性、人民性、發展性、整體性、歷史性等五大特徵,這些特徵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社會主義性質。
(1)美麗城鄉發展建設擴展閱讀:
1.創新
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2.協調
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增強發展協調性,必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
3.綠色
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4.開放
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5.共享
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② 有通過發展休閑農業旅遊建設美麗鄉村的案例嗎
現代農業,最賺錢的是發展鄉村旅遊、休閑農業,讓城裡人來觀光、休閑、內採摘,來購買你的產品,來容吃,來住,來體驗!要讓他們來,美麗鄉村很重要,環境很重要,創意很重要!這方面建議你去網上搜*索一些關於鄉村旅遊、休閑農業、創意農業等文章看看(推薦你網上搜*索「北京草莓采著吃」、「桃醉城鄉」等等,不錯的創意案例,相信會讓你耳目一新),也可以購買這方面的書。
強烈建議你登錄全國休 閑農 業信 *息 服 務平台」魅力城鄉」(就不輸入網址了,網址一般審核不過關!你在網路里輸入365960,第一個就是,也可輸入「魅力城鄉」,第二個就是。365960的意思是365天,960萬平方公里。),該平台是農業部下屬的休閑農業門戶網站,上面不但有國家對休閑農業的政*策,還有眾多休閑農業成功案例,也可以查詢各區域休閑農業的經營點。如果你對休閑農業有興趣,這上面幾乎可以找到你所要的大部分內容。
另外,魄力城鄉還有安卓、蘋果客戶端下載可以方便你查詢休閑農業經營的地方。
希望對你有幫助,祝愉快!
③ 祖國的發展給我們生活帶來什麼變化
30年來,從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著裝飲食,相信我們每個人,都真真切切地回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國經濟答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巨變. 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30年,是我們黨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心同德、銳意進取,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創造性活動的30年. 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了由貧窮到溫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式轉變;中國社會實現了由封閉、貧窮、落後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巨變.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基本達到小康、主人翁意識顯著增強、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中國社會先進生產力不斷發展、經濟政治文化建設成效顯著、社會整體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這一切只用了30年時間,被稱為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而這一奇跡的創造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13億中國人民.13億中國人民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根本改變,這本身就是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巨大貢獻. 中國改革開放走過的30年光輝歷程,使我們這個過去貧窮落後的農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④ 實現鄉村振興具體要怎麼做
一是要加強資源保護。生態資源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要切實加強生態資源保護力度。嚴厲打擊濫砍濫伐行為,守住我們的青山綠水。和諧社會需要人與人的和諧,更需要人與自然的和諧。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就需要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加強保護生態,需要人人參與、人人支持,堅持不懈地打好環境保護攻堅戰和持久戰。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加強資源保護,首先要把思想意識問題放在首位,要多形式組織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使群眾知曉加強生態資源保護的內容、目的和重大意義,理解和支持黨委、政府加強生態資源保護的相關政策。
二是要加大環境治理。農村居民環境衛生狀況不佳,是當前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要下大力氣對農村生活區環境衛生進行綜合治理,改善群眾的生活條件。農村環境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要將農村環境治理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抓好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同時,以建設「生態宜居家園」的標准建設美麗鄉村,各村可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引導農戶開展庭院美化工作,村組幹部、黨員要以身作則,充分發揮帶頭示範作用,對普通群眾進行有效地宣傳發動並制定相應的獎勵政策進行引導,在充分尊重農戶主體意願的前提下,立足農戶實際,分類引導,分別規劃,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村民的主體作用,激發村民的創建積極性。
三是要加快綠化美化。對宜樹宜林的荒山坡地、沿河沿路要栽植樹木,增加綠化面積,美化生活環境。農村具有廣闊的天地,綠化美化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搞好農村綠化美化,建設美麗鄉村,不能「口號植樹、書面綠化、數字造林」,更不能「綠化美化靠國家,搞好搞壞無所謂」。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廣大農民要樹立「綠化連著你我他,發展生存要靠它,發家致富奔小康,綠化美化要跟上」的思想意識和全局觀念,培育、引進和推廣適宜本地生長的優良樹種和花草。
⑤ 國家十個中心城市有哪些
1、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建設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和定位。
2、2016年5月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
3、2016年12月國務院批復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4、2018年2月7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官網正式發布《關於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
至此,已經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已有9個,其他城市只能競爭剩餘1個名額。全國正式提出申請的城市有12個,分別是深圳、南京、沈陽、大連、青島、福州、廈門、杭州、長沙、石家莊、蘇州、合肥等城市。
(5)美麗城鄉發展建設擴展閱讀:
中心城市定位:
從總體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應當引領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重慶地處內陸腹地,居承東啟西重要戰略地位。
武漢輻射帶動中部和長江中游地區;鄭州承擔中國東中西部地區交通的樞紐作用 ;西安立足古絲綢之路起點,發揮區位交通連接東西、經濟發展承東啟西、文化交流東西互鑒的獨特優勢。
北京:著眼建設世界型大都市,強化首都功能,發展首都經濟,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提升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影響力,聯袂天津引領環渤海地區發展。
天津:提升國際港口城市、生態城市和北方經濟中心功能,重點開發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先進製造業和技術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協同北京輻射帶動環渤海地區發展。
上海:優化提升經濟功能,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大都市,聯袂南京、杭州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發展。
廣州:形成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和金融服務體系融合發展格局。建成功能完善、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增強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創新、高端服務和綜合服務等功能。
強化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區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建成面向世界、服務全國的國際大都市。聯袂深圳、香港、澳門推進珠三角地區現代化。
重慶:圍繞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重慶大都市區西部開發開放戰略支撐和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載體功能,充分發揮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航運中心的作用。
成都: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武漢:堅持立足中游、引領中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全面提升武漢現代製造基地、服務高地、創新源地、開放平台功能,強化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及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強化支撐和承啟作用,拓展沿江發展新空間,挺起長江經濟帶脊樑。
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增強輻射中部的現代服務功能,打造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構築面向全球的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國際知名的美麗宜居城市。
鄭州:著力發展樞紐經濟,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著力增強經濟綜合實力,努力建設具有創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態智慧、開放包容的國家中心城市,在引領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支撐中部崛起和服務全國發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貢獻。
夯實產業基礎,全面提升綜合經濟實力,突出改革創新,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發揮區位優勢,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樞,堅持內外聯動,構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彰顯人文特色,建設國際化現代都市。
西安:加快西安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加強西咸新區、西安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西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建設,強化面向西北地區的綜合服務和對外交往門戶功能,提升維護西北繁榮穩定的戰略功能。
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對外交往中心、絲路科創中心、絲路文化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保護好古都風貌,統籌老城、新區發展,加快大西安都市圈立體交通體系建設,形成多軸線、多組團、多中心格局,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⑥ 美麗鄉村建設村裡建設是不是只能一半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根據新時代的要求,對我國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背景 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工業化有了一定發展基礎之後都採取了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戰略。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已由農業轉變為非農產業,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非農產業,根據國際經驗,我國現在已經跨入工業反哺農業的階段。因此,我國新農村建設重大戰略性舉措的實施是當其時。新農村建設是在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後面臨的嶄新課題,是時代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 二、統籌城發展的基本途徑 1、體制和制度創新是城鄉統籌發展的根本途徑; 2、城鎮化健康發展是城鄉統籌發展的有效途徑; 3、發展和壯大縣域經濟是城鄉統籌發展的有效載體; 4、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城鄉統籌發展的集中要求和具體實踐。 三、統籌城發展的理念模式 1、加強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形成城鄉公共服務統一標准、流動可用新局面 農村社會與城市社會文明的差異是城鄉差別的顯著特點之一,也是城市偏向的二元發展模式的直接後果。統籌城鄉發展必須統籌城鄉社會發展,加快促進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發展。按照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統籌發展城鄉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充分發揮城市的先發優勢,推動城市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向農村延伸,著力形成社會事業城鄉協調發展、社會保障城鄉全面覆蓋的新格局; 2、要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鄉村重建的道路是不一樣的。我們不可能完全照搬發達國家完全依賴政府強大財政供給或者農村剩餘勞動力全部轉移的路子,同時也應盡量避免部分拉美國家城市貧困和農村衰敗同時並存的局面。中國各地區城市化水平和經濟差異較大,村鎮建設將會出現多種模型。應該因地制宜,分區進行將是中國村鎮建設的一個基本特點; 3、村鎮建設的主體和關鍵還是農民本身 轉變農民觀念,促進農民就業,改善農民福利,使得農民與城鎮居民真正對等,能適應集中生產生活才是村鎮建設可以持續發展的途徑。實施鄉村教育計劃,提高農民素質是中國徹底解決農村問題的核心與基本走向; 4、完善經營渠道,拓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渠道 城鎮建設必須走市場化道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通過政府的政策鼓勵和資金引導,調動社會各方面投資的積極性,形成多元化的示範鎮投融資體制。在政府預算中,要安排一定的財政資金,用於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⑦ 2017年灤南縣美麗鄉村計劃有哪些鄉鎮
社主義新農村建設指社主義制度根據新代要求我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社等面建設終實現農村建設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諧社主義新農村目標 、建設社主義新農村歷史背景 世界許家工業化定發展基礎都採取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發展戰略我民經濟主導產業已由農業轉變非農產業經濟增力主要自非農產業根據際經驗我現已經跨入工業反哺農業階段我新農村建設重戰略性舉措實施其新農村建設我總體進入工促農、城帶鄉發展新階段面臨嶄新課題代發展構建諧社必要求前我全面建設康社重點難點農村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家盛農村穩則社安;沒農村康沒全社康;沒農業現代化沒家現代化; 二、統籌城發展基本途徑 1、體制制度創新城鄉統籌發展根本途徑; 2、城鎮化健康發展城鄉統籌發展效途徑; 3、發展壯縣域經濟城鄉統籌發展效載體; 4、建設社主義新農村城鄉統籌發展集要求具體實踐 三、統籌城發展理念模式 1、加強公共服務社管理形城鄉公共服務統標准、流用新局面 農村社與城市社文明差異城鄉差別顯著特點城市偏向二元發展模式直接統籌城鄉發展必須統籌城鄉社發展加快促進農村教育、文化、衛等社事業發展按照經濟社協調發展全面發展要求統籌發展城鄉社事業社保障充發揮城市先發優勢推城市社事業社保障向農村延伸著力形社事業城鄉協調發展、社保障城鄉全面覆蓋新格局; 2、要制宜形各具特色區域發展格局 同家、同區鄉村重建道路我能完全照搬發達家完全依賴政府強財政供給或者農村剩餘勞力全部轉移路同應盡量避免部拉美家城市貧困農村衰敗同並存局面各區城市化水平經濟差異較村鎮建設現種模型應該制宜區進行村鎮建設基本特點; 3、村鎮建設主體關鍵農民本身 轉變農民觀念促進農民業改善農民福利使農民與城鎮居民真等能適應集產才村鎮建設持續發展途徑實施鄉村教育計劃提高農民素質徹底解決農村問題核與基本走向; 4、完善經營渠道拓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渠道 城鎮建設必須走市場化道路充發揮市場機制通政府政策鼓勵資金引導調社各面投資積極性形元化示範鎮投融資體制政府預算要安排定財政資金用於城鄉基礎設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