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城鄉建設 > 分析城鄉建設的機遇與挑戰論文

分析城鄉建設的機遇與挑戰論文

發布時間:2021-01-01 20:53:37

㈠ 如何認識一帶一路帶給我們的機遇和挑戰一千字論文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 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參見《 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
論文正文
(1) 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a.提出問題- 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c.解決問題-論證方法與步驟;d. 結論。
參考文獻
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研究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論文裝訂
論文的有關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經過檢查,再沒有什麼問題,把它裝成冊,再加上封面。論文的封面要樸素大方,要寫出論文的題目、學校、科系、指導教師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論文的題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寫在表皮上,不要寫裡面的補頁上。
2要求
編輯
題名
1.題名規范 題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論文的特定內容,有助於選定關鍵詞,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2.命題方式 3. 撰寫 英文題名的注意事項 ①英文題名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以名詞短語最常見,即題名基本上由一個或幾個名詞加上其前置和(或)後置定語構成;短語型題名要確定好中心詞,再進行前後修飾。各個詞的順序很重要,詞序不當,會導致表達不準。②一般不要用陳述句,因為題名主要起標示作用,而陳述句容易使題名具有判斷式的語義,且不夠精煉和醒目。少數情況(評述性、綜述性和駁斥性)下可以用疑問句做題名,因為疑問句有探討性語氣,易引起讀者興趣。③同一篇論文的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但不等於說詞語要一一對應。在許多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④國外科技期刊一般對題名字數有所限制,有的規定題名不超過2行,每行不超過42個印刷符號和空格;有的要求題名不超過14個詞。這些規定可供我們參考 。 ⑤在論文的英文題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詞均不用。
作者
1.作者署名的規范作者署名置於題名下方,團體作者的執筆人,也可標注於篇首頁地腳位置。有時,作者姓名亦可標注於正文末尾。示例:王軍1,張紅2,劉力1(1.××師范大學物理系,北京 100875 2.××教育學院物理系,北京100011)翻譯作者及其單位名稱的注意 [事項 ①]翻譯單位名稱不要採取縮寫,要由小到大寫全,並附地址和郵政編碼,確保聯系方便。 ②翻譯單位名稱要採用該單位統一的譯法。③作者姓名按漢語拼音拼寫,採用姓前名後,中間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字,復姓連寫;名字的首字母大字,雙名中間加連字元,姓氏與名均不縮寫。例如: LI Hua(李華),ZHANG Xi-he(張錫和),ZHUGE Ying(諸葛穎)
關鍵詞
1.關鍵詞規范 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通常以與正文不同的字體字型大小編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選3~8個,多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按詞條的外延(概念范圍)層次從大到小排列。
關鍵詞一般是名詞性的詞或片語,個別情況下也有動詞性的詞或片語。應標注與中文關鍵詞對應的英文關鍵詞。編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後。中文關鍵詞前以「關鍵詞:」或「[關鍵詞]」作為標識;英文關鍵詞前以「Key words:」作為標識。 關鍵詞應盡量從國家標准《漢語主題詞表》中選用;未被詞表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和地區、人物、文獻等名稱,也可作為關鍵詞標注。關鍵詞應採用能覆蓋論文主要內容的通用技術詞條。2.選擇關鍵詞的方法 關鍵詞的一般選擇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論文寫作後,從其題名、層次標題和正文(出現頻率較高且比較關鍵的詞)中選出來。
正文
1.正文規范 為了做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常常將正文部分分成幾個大的段落。這些段落即所謂邏輯段,一個邏輯段可包含幾個小邏輯段,一個小邏輯段可包含一個或幾個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層次。論文的層次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五級。 1.參考文獻的規范及其作用 為了反映文章的科學依據、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嚴肅態度以及向讀者提供有關信息的出處,正文之後一般應列出參考文獻表。
引文應以原始文獻和第一手資料為原則。所有引用別人的觀點或文字,無論曾否發表,無論是紙質或電子版,都必須註明出處或加以注釋。凡轉引文獻資料,應如實說明。對已有學術成果的介紹、評論、引用和注釋,應力求客觀、公允、准確。偽注、偽造、篡改文獻和數據等,均屬學術不端行為。
致謝
一項科研成果或技術創新,往往不是獨自一人可以完成的,還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財力,物力的支持和幫助。因此,在許多論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謝"。主要對論文完成期間得到的幫助表示感謝,這是學術界謙遜和有禮貌的一種表現。

㈡ 能告訴我關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論文的參考文獻 能給我嗎

摘要:進入新的世紀,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為了保持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了應對加入世貿組織後的各種機遇和挑戰,必須把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置於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優先地位。這是符合當代經濟、科技發展規律的重大決策。目前,國內有許多人仍然認為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認為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發展是弊大於利、挑戰大於機遇。但中國數年的發展證明機遇與挑戰同在,只要選擇合適的模式,經濟全球化是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的。
關鍵詞:機遇和挑戰 國內外環境 經濟全球化
1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整體分析
1.1 從國內來說
發展的條件可以說愈加雄厚。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經濟結構正在加快轉型,市場需求的潛力非常大,目前的資金供給比較充裕,科技和教育整體水平有很大提高。基礎設施也日益完善,政府宏觀調控的能力明顯提高,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但是,國內也同樣面臨著很多挑戰和困難。比如說,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它需要大量的資源、能源,這些資源和能源不是單靠國內就能解決的,這方面的平均優勢非常特殊。再如:要擴大內需,但是如何擴大內需?如何提高人民群眾的購買力?不僅需要進一步發展經濟,增加人民收入,而且還需要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解除人民的後顧之憂。再如,現在就業的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大學生、進城農民工和部分城市居民就業的困難還很大。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1.2 從國際來說
和平發展合作仍然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繼續發展,並在很大程度上對霸權主義構成制約。經過全球化深入發展,使世界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科技創新,孕育著新的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的和平發展。
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依然在牽制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發展。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的速度還比較緩慢,尤其是圍繞著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准等等的競爭更加激烈,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
另外,全球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某些國家的一些做法,有可能會不斷的對我們形成一些沖擊,如:美國的寬容量化政策,就有可能引發世界性的通貨膨脹,對我們的國內經濟產生影響,所有這些都需要高度警惕。
2 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有利條件
2.1 首先,從國內情況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基礎設施顯著改善,有效供給能力不斷提高,強化了加快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明顯改善。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對外開放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有利於我國拓展發展空間,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具體來講,國內的有利條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 雄厚的物質基礎將為較長時期的快速發展提供重要前提條件
近年來我國經濟規模迅速擴大,綜合國力大幅度提高。工業的持續增長,使許多重要農產品和工業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 另外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不斷提高的勞動力素質也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據測算,我國勞動年齡(15—64歲)人口在2030年以前將持續上升,使我國未來發展有充足的勞動力保證。近幾年,我國基礎教育的高中階段教育得到明顯加強,大學的招生人數和入學率不斷上升,這為人力資本的增長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2.1.2 積極推進的結構調整將為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消費結構升級,為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市場條件。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居民消費結構顯著改善、不斷升級,已從溫飽型進入小康型,消費正經歷從百元、千元級到萬元級的轉變,食品、衣著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比重明顯下降,住房、汽車、電腦、交通通信、醫療保健、文教娛樂等消費支出比重迅速上升。
另外產業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地區結構優化將有力地推動區域經濟共同發展,並為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奠定基礎。近20多年來,我國各地區加快發揮比較優勢,綜合經濟實力有較大增強。各地區根據自身特點,發展特色經濟,開始培育出有一定競爭力、發展前景好、帶動作用強的主導產業,跨行政區域的經濟合作不斷加強。國家制定並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支持中西部地區加快改革開放、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政策措施,將有力地推進全國東、中、西部經濟協調發展,實現各地區經濟的共同繁榮。
2.1.3 不斷優化的體制環境將為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經過20多年的改革,我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理論和實踐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對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將起到積極作用。
所有制結構的不斷優化,使經濟發展的內生力量更加活躍。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集體經濟在改革重組中得到了新的發展。國有經濟通過採取新的有效實現形式,控制力進一步增強。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明顯,市場體系已初步形成。各類生產要素市場獲得顯著發展。通過大力開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逐步完善,社會信用體系開始形成。 宏觀調控體系的逐步完善,也使宏觀經濟管理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2.2 其次,從國際環境看
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的主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為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可能,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加深、新一輪世界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加快,也為我國形成世界製造業基地提供了契機。具體來講,國際的有利條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2.1 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廣闊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的主要特徵,它為我國廣泛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提供了重要戰略機遇。東亞地區特別是中國,較之拉美、南亞、中東歐和俄羅斯等地區,具有勞動力成本低、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社會比較穩定等方面的優勢,更可能得益於新一輪世界產業轉移浪潮,這是我國難得的重大發展機遇。因此,要適時、有選擇地將發達國家向外轉移的產業「接過來」,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加快產業轉換與升級。
2.2.2 新科技革命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巨大動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與經濟的日益融合,推動了經濟增長、產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在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不斷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歷史條件下,只要充分發揮後發優勢,技術進步的力量將對我國經濟的加快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
3 我國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
3.1 資源環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加劇
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決定了我國未來幾十年將處於資源、環境壓力的上升階段。因此,節約資源、增強資源對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特別是重視對國計民生具有戰略意義的石油、水、土地、重要礦產資源的儲備和保護,成為我們今後要長期面對的戰略性課題。
3.2 社會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
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公共衛生基礎薄弱、農村教育嚴重滯後、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加大等方面。
3.3 經濟發展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
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目前,我國已成為發達國家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的不斷強化,對我國未來出口的增長形成較大障礙。
企業將面臨更為激烈的國際競爭,生存和發展的壓力增大。從製造業來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製造業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從整體上看,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這些差距都將使我們的企業再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3.4 國家經濟安全存在隱患
近年來,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強。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國內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出現較大缺口,更多地依靠國際市場加以彌補。此外,我國的許多關鍵設備都要依賴進口。由於我國工業中傳統產業、低技術含量和低附加值產業和產品佔主導地位,高技術產業發展相對滯後,裝備製造業發展緩慢,特別是一些關鍵技術設備受制於人。一旦國際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必將影響國內經濟發展,甚至對我國的經濟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4 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今後一個時期,對我國的發展來講,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必須清醒看到,機遇只是為加快發展提供了可能和條件,機遇期的到來並不意味著必然走向繁榮昌盛。歷史上因喪失機遇而。導致落後、走向衰敗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抓住歷史機遇、實現經濟騰飛的成功經驗也值得我們認真借鑒。機遇稍縱即逝,抓住機遇,奮發圖強,就能夠乘勢而上,加快發展;反之,機遇臨而不覺,面對機遇而無為,就會延緩發展,造成落後。形勢逼人,不進則退。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使命感和憂患意識,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精心謀劃,統籌安排,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㈢ 怎樣理解中國當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論文

怎樣理解中國當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論文?一、世紀初期是中國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期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條件:
(一)發展需求勁頭足
第一,居民消費結構迅速提升。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正處於迅速提升的狀況。我國消費市場非常廣闊,商機無限,廣大人民改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無窮盡動力。
第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要重點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二是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三是加強基礎產業設施建設。
第三,加速城鎮化的進程。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2003年我國城鎮化佔40.53%,預計2010年達到47%,2020年達到55%。加速城鎮化的進程,不僅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同時是保持我國發展需求的勢頭一項長遠的舉措。
(二)發展基礎較好
第一,我國有取之不盡的勞動力資源,擁有豐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資源,並具有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
第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在5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我國「十五」計劃期間完成了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峽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已初見成效。南水北調正在籌劃實施中。到目前為止,全國高速公路大體聯網,最低程度是省內聯網。
第三,科技教育基礎較好。建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持續奮斗,我國科技和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學科體系,擁有一支可信賴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相當龐大,已擁有保持在校學生一千多萬的共計1731所高等學校,全國普及義務教育人口達適齡兒童的98%左右,整個國家的文化科學知識素質有很大提高。
(三)初步具備發展的體制保障
以公有制為主體,非公有制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已經建立起來;國內統一的開放的市場逐步形成,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已逐步接軌;政府職能正朝著「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轉變,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㈣ 中國發展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論文

一、21世紀初期是中國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期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條件:
(一)發展需求勁頭足
第一,居民消費結構迅速提升。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正處於迅速提升的狀況。我國消費市場非常廣闊,商機無限,廣大人民改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無窮盡動力。
第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要重點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二是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三是加強基礎產業設施建設。
第三,加速城鎮化的進程。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2003年我國城鎮化佔40.53%,預計2010年達到47%,2020年達到55%。加速城鎮化的進程,不僅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同時是保持我國發展需求的勢頭一項長遠的舉措。
(二)發展基礎較好
第一,我國有取之不盡的勞動力資源,擁有豐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資源,並具有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
第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在5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我國「十五」計劃期間完成了一批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設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峽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已初見成效。南水北調正在籌劃實施中。到目前為止,全國高速公路大體聯網,最低程度是省內聯網。
第三,科技教育基礎較好。建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持續奮斗,我國科技和教育事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學科體系,擁有一支可信賴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相當龐大,已擁有保持在校學生一千多萬的共計1731所高等學校,全國普及義務教育人口達適齡兒童的98%左右,整個國家的文化科學知識素質有很大提高。
(三)初步具備發展的體制保障
以公有制為主體,非公有制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已經建立起來;國內統一的開放的市場逐步形成,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已逐步接軌;政府職能正朝著「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轉變,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觀調控體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進展。
(四)社會政治保持長期穩定
黨中央和國務院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高度重視保持社會穩定。一是正確對待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發展變化的種種表現,特別是群體性事件,努力做到及時發現,正確處理,有效處理;二是高度警惕來自敵對勢力的破壞、顛覆和滲透等活動,重拳出擊違法犯罪的案件,以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
二、21世紀初期是中國各種矛盾的凸顯期
(一)兩個基本情況
1.我國是個經濟大國,卻不是經濟強國。以2002年為例,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NP)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127個國家中排在第73名。美國等18個國家早已完成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即第一次經濟現代化;現在美國等6個國家已經從工業社會進入知識社會的發展階段,即進入第二次經濟現代化進程;其他12個國家也邁入第二次經濟現代化的起步階段。
中國目前還在推進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中後期。當今中國,農業社會、農業勞動力佔全國總就業人數的50%,相當於1870年美國、法國和德國的比重水平。
2.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由於歷史和現實條件的因素,我國東中西部國民生產總值在全國的比重很不平衡。1978―2003年東部經濟上升,中部西部經濟下降。這說明我國地區發展不協調是非常突出的,具有多層次、多側面的特徵,這個不協調不僅存在於經濟發展的差距,也存在於社會發展的差距。
(二)七大主要問題
1.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我國實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努力進行了多年,但現狀依然是:取得明顯進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銳。因此,要下定決心,找到發展生產力的正確途徑。
2.產業結構不夠合理。1978年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有所變化,但這樣的結構,不僅低於高收入國家,而且也低於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反映了第三產業內部存在結構低水平。這種低水平在第三產業內部表現為,生活性服務長期佔主導,生產性服務業處於非主導地位。這表明金融保險、房地產、物流產業、科技開發、信息資源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遲緩。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也反映了我國城鎮化發展滯後。
3.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只有24%,在世界50個主要國家中我國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後;美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60―70%。我國對外技術的依賴程度高於50%,美國、日本只有5%以下。事實深刻地告訴我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關鍵。
4.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我國是個人口大國、資源小國,這對矛盾將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是缺水的大國,人均擁有量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600個城市有400個缺水,110個嚴重缺水。我國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從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間,我國減少耕地達1億畝。此外,石油人均儲量只有世界人均儲量的8.3%,天然氣只有4.1%,銅是25.5%,鋁是9.7%。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
5.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相當艱巨,是「重中之重」。我國人口近13億,農村人口佔62.3%,農村中的赤字縣佔35%,每縣平均負債約400多萬元,每村平均負債約20多萬元,全國貧困縣592個。近年來某些農村出現了不可忽視的「返貧」現象。十六大後黨中央鮮明地提出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對農民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現在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時候了,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今後五年到十年,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6.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突出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具備相應的物質基礎,然而,在經濟發展條件下,不能適時解決突出的社會發展問題,就會產生影響社會穩定和妨礙經濟發展的尖銳問題。近十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突出問題的解決。但是,隨著社會轉型時期的激烈變動,產生的社會問題仍是層出不窮。當前最突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是:就業不足、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順三大問題。較深層次的是教育、文化和醫療三大問題。
7.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起來,但是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仍未得到徹底解決,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要作長期的努力,當前全黨必須打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
第一,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從根本上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尚未完成;要繼續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各級政府在社會管理的公共服務職能有待大力加強。應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
第二,要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發揮主導作用;加快國有大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探索和解決好建立現代企業的途徑;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強非經營性資產、自然資源資產的監管制度。繼續深化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所有制。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經濟、引導個體、私營企業制度創新,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金融服務、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
第三,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
第四,加快轉變對外貿易方式,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十一五」時期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既有諸多有利條件,也有不少制約因素;機遇和挑戰並存,從總體上看是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於我國發展。
有利條件主要是:
(1)維護和平,促進發展,謀求合作,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當今時代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世界政治力量對比有利於我們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
(2)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我國與世界經濟的互相聯系和影響日益加深,有利於我們用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更好地利用外部資金、技術、資源和全球市場。
(3) 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有利於我們發揮後發優勢,推動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我國發展也面臨不少制約因素和嚴峻挑戰。
首先,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因素相互交織,恐怖主義危害上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方面占優勢對我國的壓力將長期存在。
其次,圍繞資源、市場、技術、人才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各國在更加重視與我國發展經貿關系的同時,一些國家同我們在經貿領域的矛盾也在增加。特別是近一個時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圍繞人民幣匯率、紡織品出口、知識產權、能源資源等方面的外部壓力加大,今後這些方面的貿易摩擦還會繼續出現。
第三,我國自主創新能力較弱,許多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長期依賴進口。近些年來石油等重要資源的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這些都對我國經濟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
第四,「十一五」時期,世界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但是近年來油價持續攀升,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未來世界經濟仍有可能發生較大波動,從而可能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問: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什麼? 答:本世紀頭二十年,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中國對外貿易而言,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從外部環境看,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全球范圍內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的步伐繼續加快。從國內情況看,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成為全國上下的共識。對外貿易作為聯系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必將不斷取得新的發展。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依然面臨著挑戰。主要是:世界經濟發展有較多不確定因素,石油價格攀升,地區沖突和恐怖活動不斷,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增多,發達國家仍然限制高新技術輸往中國。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增大,粗放型增長方式有待改變。

㈤ 求淺析中國工程監理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的論文

工程監理工作的依據是工程承包合同和監理合同。監理的職責就是在貫徹執行國家有專關法律、法規屬的前提下,促使甲、乙雙方簽定的工程承包合同得到全面履行。建設工程監理控制工程建設的投資、建設工期、工程質量;進行安全管理、工程建設合同管理;協調有關單位之間的工作關系,即「三控、兩管、一協調」。工程項目建設監理是與國外接軌並結合中國國情,在工程建設領域中進行的一項重大改革。跟國外的對業主提供工程項目管理服務是相似的。工程監理根據業主需要可以為業主提供工程項目全過程或某個分階段,如施工階段的監理。

㈥ 論文 "一帶一路"建設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一帶一路的問題能給你發幾份參考資料
當今世界正發生復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4]
一路一帶示意圖
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路,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項目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
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國願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4]

㈦ 機遇與挑戰 議論文

今天發生的事真讓我難以想像。我從來都沒看過這樣的情景:那麼多人坐在教室里,就那麼幾個職位讓大家競選可楞是沒幾個人上台。是這個社會在變化嗎?還是就我們這一個群體的人擁有這樣的狀況。 我實在是不知道為什麼。是中國人骨子裡流淌的怯懦?還是大家都在害羞?或者是根本不想當? 我不知道你們是為了什麼才加入的,但學期已經過半,大家仍都堅守在這個團里那麼說明對這個團還是有感情的吧。既然這樣,那就請大家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吧。這不是一個游戲,他需要心的投入,如果只是玩玩的話你根本什麼都做不好。況且這也沒什麼好玩的。喜歡的話就請付出努力。那就更應該參與競選,只有到了一定職位,你的能力才能被大家所知,被人所欣賞,我想,每個人心中都該有渴望被人支持,被人所認可吧。難道就這么甘願默默無聞?我們不是聖人,過不起什麼隱居的生活。三顧茅廬那早已是傳說,現在所需要的是毛遂自薦。雖說是金子總會發光,可那也是需要機遇的。現在給了你機會了。是不是正因為這樣才不懂得去珍惜。還是認為這是種施捨,讓你丟臉了?這也沒什麼好丟臉的。我們總是說機會是靠自己去爭取的,而現在機會就在眼前,你卻膽怯了!那以後到了社會上你又該如何立足?給你個機會,讓你展現自己,讓你磨煉自己。你不屑嗎? 記得有人曾經這個評價我們中國人:中國人嘴上總喜歡說不要,心裡卻又非常想要。沒了又傷心,讓他去要卻又不肯。這個充分體現了一些人得到內心吧?如果你是想得到這個職位的,那好,站出來。說你想要。不要失去了又在背後說他人壞話,詆毀他人。不要怪別人,只怪你自己不懂得把握機會。 今天那誰說得對,所有的苦活都被部長們包了,就算你們什麼都不想當,那也請你們當好自己。做好你們該做的事。我知道我也是其中的一員,我沒權利去指責你們,我只是想指責一下自己,像自己做這樣不懂得珍惜的人。人哪,總是需要借口讓自己挺身而出。 對你們的勇氣我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你們除了勇氣以外,還能擁有足夠的魄力以及責任心。所有的一切並不是說說就可以的。希望你們能約束好各自部門,提高工作效率。從自己開始做起,起一個良好的表率作用。期待你們的表現!(ni 可以參考一下)

㈧ 我國建設網路強國的機遇與挑戰1200字論文

在網抄絡強國建設方面,工信部將襲按照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的總體部署,圍繞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保障網路安全等重點任務,加快推動信息通信業轉型發展。 具體來說,在宏觀定位上,要更強調信息通信業的基礎性、公共性定位,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開展網路提速降費行動,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在發展方向上,要把「兩化」融合作為信息通信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夯實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發展基礎。在產業體繫上,要加快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全力打造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在發展格局上,要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多種形式參與信息通信業投融資,形成多種主體相互競爭、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在管理能力上,要堅持發展、管理與安全並重,加快建設以互聯網管理為核心、基礎管理和網路信息安全為重心的行業監管體系。

㈨ 結合實例分析,當今時代背景下,中國應如何面對機遇與挑戰。寫一篇1000——2000字的論文

建議你去搜索「經濟全球化」、「和平發展」、「中國崛起」等詞,你就能在網上找到很多泥想要的文章,關於我國如何應對、措施之類的。

㈩ 論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及對策~~~~~~~~

參考資料:

全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事業在新形勢下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是建國周年,也是實施「十一五」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規劃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面對宏觀經濟形勢的新變化、科學發展的新要求、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新階段、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我們必須把「千方百計謀發展、攻堅克難抓落實」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鮮明工作導向,做到「爭、逼、防、干」,即立足爭,爭項目、爭資金、爭進度;著眼逼,逼出新思路、新辦法、新招數;加強防,防安全風險、防質量風險、防廉政風險;堅持干,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只要我們頑強拼博,奮力沖刺,就能續寫宿遷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篇章。
一、立足「爭」,全力促發展,進一步保持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強勁態勢
今年,隨著金融危機快速蔓延和國內外經濟運行明顯減速,交通基礎設施事業的發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們要注重從變化的形勢中捕捉和把握難得的發展機遇,抓住危中之機,用好危中之機,採取一切措施,爭項目、爭資金、爭進度,咬定目標、高點定位、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全力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的新一輪大發展。
(一)立足「爭」,必須客觀總結去年發展成效。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交通基礎設施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始終堅持「好字當頭、後發快進、干字為本」的指導思想,銳意進取、攻堅克難,我市交通基礎設施事業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勢頭。招商引資工作進展順利。我們緊緊圍繞加速工業化這個核心,主攻大項目、服務大項目,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我局通過認定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為偉盛塑業,計劃總投資1.2億元;已驗收的竣工項目分別是龍馬動力、中聯物流、創裕制衣、著得祿內衣等一批項目,以及偉盛塑業、豐泰養殖、德明針紡、集裝箱保稅庫、江蘇通泰物流等一批開工形象進度明顯的項目,總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億多元,超額完成年初市政府下達給我局的目標任務。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我們積極加強資金籌措、狠抓前期工作、加快工程推進、嚴格質量監管,圓滿完成了年初下達的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結構得到顯著改善,共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建設投資9.47億元,占省廳下達年度計劃的113%。交通基礎設施行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深入推進法治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市場秩序不斷規范,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水上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監管措施扎實有效,路政航政管理不斷完善,運輸市場經營行為不斷規范,工程質量監管進一步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生產形勢穩定,我們嚴格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加大隱患排查力度,加強應急體系建設,完善安全生產應急體系,深入隱患排查整改,加強安全專項整治,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保持穩定。交通基礎設施行風建設成效顯著。我們始終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隊伍」的工作思路,在以往「一崗雙責」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一崗三責」制度,即所有決策層和管理層要對自身的分管工作、分管工作內的黨風廉政建設及安全管理工作負責,所有執行層對自身的業務工作、廉潔自律及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管理工作負責。
(二)立足「爭」,必須敏銳捕捉難得的發展機遇。機遇是最寶貴的資源,不可多得,稍縱即逝。在當前紛繁多變的經濟環境中,我們必須善於抓住交通基礎設施事業發展的新機遇。一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的機遇。為促進全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國務院決定於2010年前投入4萬億元用於擴大內需,其中「加快鐵路、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公路建設力度」等多項內容涉及交通基礎設施行業。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對農村改革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堅持把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要內容,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並強調要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向農村集中居住點延伸,積極推動城鄉客運一體化。這就對我市促進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推進城鄉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了新的任務。省、市政府也相繼出台了保增長、促穩定相關措施,我們要牢牢抓住這一機遇,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我們要瞄準國家和省資金投向,加強項目編制和申報工作,加大跑項目的力度,積極爭取一批基礎設施項目進盤子、上本子、入籠子。二是宏觀政策寬松的機遇。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打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組合拳」,涉及項目審批、土地審批等方面的政策趨向松動,取消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限制,加大對重點工程信貸支持。這為我們提供了多年企盼、急切需要、短期見效、長期受益的政策機遇和寬松環境。三是低成本生產建設的機遇。當前,鋼材等原材料價格大幅回落、勞動力成本持續走低、重大機械裝備價格下降,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節本增效、擴大投資提供了機遇。四是體制整合的機遇。國家「大部制」改革將逐步深入,省廳已經形成公鐵水空齊抓共管的大交通基礎設施管理體制,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市縣的交通基礎設施管理體制改革也在積極整合,這為統籌各種運輸方式、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又好又快發展贏得了主動,為我市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方式轉變、供給結構優化、服務質量提升等帶來了重大機遇。
(三)立足「爭」,面對挑戰和難題,必須高點定位全年奮斗目標。面對宏觀環境復雜多變、區域競爭日益加劇的態勢,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稍有懈怠,就會貽誤機遇,耽誤事業。我們要牢固樹立「堅持好快乾,跨越不動搖」,高點定位,爭創一流,全面謀劃今年的目標任務。工程投入要更大,加快推進綜合交通基礎設施運輸體系建設,盡快開工建設宿宿淮鐵路,進一步構建較為完善的干線公路網、農村公路網和以京杭運河為主體的高等級航道體系,加快推進宿遷中心港物流樞紐項目前期工作,今年要確保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9.62億元。運輸結構要更優,大力調整和優化運輸產業結構,積極推進運輸市場集約化水平,快速推進客運班車公司化經營改造工作,加快運輸產業升級,提升服務質量,促進交通基礎設施服務業更好更快發展。積極鼓勵貨運經營業戶發展廂式貨車、集裝箱掛車、特種專用或重型貨車,促進貨運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行業管理要更嚴,全面覆蓋、突出重點,加大交通基礎設施重點工程監管力度,確保將我市交通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全部建成精品工程;嚴把行政審批關口,注重行業動態監管,將違章經營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加大交通基礎設施行業監管力度,努力維護安全、高效、和諧的交通基礎設施運輸秩序。隊伍形象要更好,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幹部職工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反腐倡廉、機關作風建設、文明創建等取得新的明顯成效,全面實現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與幹部隊伍建設、行業形象提升協調並進;全面推行全員「一崗三責」制度,著力打造廉潔、高效的幹部職工隊伍。

二、著眼「逼」,極力促落實,進一步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工作成效
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都已確定,關鍵在於抓落實。要從體制機制上把幹部職工「逼」向一線,使全體人員滿負荷、快節奏、高效率的工作,做到拼字當頭,只爭朝夕,以高效率贏得高速度,以快節奏推動快發展。
(一)加大獎懲力度,將幹部職工逼向招商一線。大項目是加快發展的「牛鼻子」、區域經濟的「脊樑骨」。各單位、各部門要繼續將招大引強工作作為考量幹部工作水平、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中之重來抓,全面提升招大引強能力和幫辦服務能力,確保2009年招商引資工作實現「三個一」,引進一個億元項目、竣工一個億元項目、投產一個億元項目。一要著眼招大引強。各單位、各部門要針對國家和省擴大內需的投資導向,圍繞食品飲料、機械電子、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等區域主導產業發展,緊盯重點企業,多方合力攻堅,努力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資強度大、抗風險能力強、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的大項目,努力在「國際500強、國內500強、行業50強」企業引進上實現新的突破。二要強化幫辦服務。各單位、各部門要牢固樹立「項目落戶只是招商成功的一半、精心服務才是招商過程的始終」的理念,重點服務好項目從落戶到投產達效過程中涉及土地、建設、供電等手續辦理和交涉工作,最大限度節約客商的時間和精力。要深入企業一線,採取「一企一策」、「個案解決」的辦法,幫助企業理思路、找對策、謀發展。三要完善體制機制。要繼續堅持招商引資「一票否決制」和「重獎重罰制」,始終「以發展論英雄、憑實績用幹部」,注重從招商一線發現、鍛煉、培養和選拔幹部,經局黨委會研究,凡是能引進在全市有一定影響的單體大項目,不僅按規定給予物質獎勵,是科員或副科級幹部的,可以破格晉升為正科級,是正科級幹部的,建議市委予以提拔;要繼續堅持「任務分解機制」、「任務倒逼機制」、「一線工作法」和「現場會辦制」,對招商引資和幫辦服務進行任務分解,對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定期督查考核,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現場會辦,確保招商引資工作的落實。
(二)強化責任分解,把幹部職工逼向工程建設一線。今年的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任務異常繁重,是歷史上最重的一年。宿宿淮鐵路上半年將開工建設,宿新高速公路年內完成投資2億元,同時,要加快國道205宿遷段、省道245沭陽至泗洪段、省道249宿遷至靳橋段、省道330宿遷段、運河一號橋、黃河三號橋等交通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設步伐,完成農村公路建設379公里,可謂任務艱巨,任重道遠。「在其位,謀其事」。始終懷有工作責任心和發展使命感,是一名合格的交通基礎設施系統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各級交通基礎設施幹部職工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要頭腦清醒、沉著應對,切實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更加主動地承擔責任,帶頭抓好工作落實。要按照工作分工,認真落實領導重大項目建設責任制,要借鑒市領導重大項目建設風險抵押金的辦法,把各級幹部推向工程建設第一線,使手中的權力和擔當的責任相一致。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要求,將每一項具體的責任都分解和落實到基層、到人頭,把目標分解的過程變成落實責任的過程,讓交通基礎設施幹部職工人人肩上有任務、個個頭上擔責任。
(三)推行幹部下訪,把幹部逼向矛盾集中一線。信訪工作是化解交通基礎設施矛盾、維護行業穩定的重要渠道。尤其是近期,成品油價稅費改革已經實施,做好當前的行業穩定工作,更是責任重大、意義重大。各單位、各部門要結合本單位、本部門當前信訪工作的實際,廣泛實施領導幹部下訪制度,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解決交通基礎設施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一要細化工作方案。根據領導幹部的分管范圍和主要職責,明確幹部下訪聯系點,按照「事先預告、上下聯動、分類處理、跟蹤督辦」等方式,重點解決所屬運輸企業、施工企業、服務對象、基層一線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並建立健全交通基礎設施系統領導幹部「零距離」下訪工作責任制、包案責任制、歸口辦理制、限期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等相關配套機制和規章制度,確保信訪問題解決到位。二要強化督促檢查。各單位、各部門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職責要求,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務求工作實效。下訪的各級領導幹部對接待但未能當場結案的信訪案件,要切實加強跟蹤,及時對案件的處理情況進行督查、督辦和通報,抓好調處落實工作,做到取信於民。三要注重解決問題。各單位、各部門要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切實增強宗旨意識和服務意識。在信訪工作中,嚴格按照信訪問題不查清不放過、問題不解決不放過、信訪人不停訴息訪不放過的原則,力求給信訪人一個明確的答復。

三、加強「防」,努力打基礎,進一步營造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良好氛圍
交通基礎設施快發展,基礎是關鍵。各單位、各部門要緊緊圍繞部門工作,進一步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努力營造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良好氛圍。
(一)防安全事故發生。隨著全市經濟社會事業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交通基礎設施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迫切要求我們在加強行業管理時,牢牢將安全管理貫穿於行業管理的全過程,確保交通基礎設施行業安全形勢穩定。一要加強應急體系建設。各單位、各部門要緊緊綳緊安全這根弦,全面貫徹《突發事件應對法》,健全各種險情預測預警體系,進一步健全水上搜救力量儲備制度,完善全市內河水上搜救工作規程,有計劃地開展應急演練工作,並加大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確保安全事故處理到位。二要繼續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監管力度。近期,全市交通基礎設施系統接連發生了多起交通基礎設施事故,去年12月22日,沭陽縣二運公司發生了2輛公交車相撞,造成2人當場死亡、10多人受傷的較大事故;1月4日上午,市交運集團蘇N03069在從上海返宿途中發生側翻,造成4人死亡、15人受傷的重大事故;1月6日上午,宿豫區三運公司81路公交車發生車輛碰撞事故,造成13人受傷。這些血淋淋的事故,各縣(區)交通基礎設施局、各有關行業監管部門一定要引以為戒,做到警鍾長鳴,深挖事故發生的深層次原因,從源頭上努力加大客運市場安全監管力度。要深入開展客運市場秩序整頓和出租運輸市場整頓,營造良好的運輸市場環境;繼續加強公路通行秩序管理,加大對超限車船、非標及建築控制區構築物、非法搭接道口的打擊力度,維護路產路權;繼續抓好我市境內「兩湖一河」重點水域和「兩客一危」重點船舶的安全管理,並逐步完善水上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突發事件、自然災害快速反應應急預案。進一步加強我市12395水上搜救指揮中心建設,確保水上搜救的快速反應,重點提高我市境內京杭運河、駱馬湖、洪澤湖水域突發事件救助保障能力。加大渡口渡船軟硬體設施建設力度,推進撤渡建橋工程,保持全市水上交通基礎設施安全形勢進一步穩定。加強港口安全生產監管,深入開展危險貨物碼頭專家會診行動。切實加大公路陡坡、急轉彎、險段、危橋改造力度,不斷推進公路安保工程建設。
(二)防不廉潔行為發生。我們要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積極的態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扎實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抓住不廉潔現象易發多發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重點工作的突破帶動整體工作向前推進,為交通基礎設施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一要突出對領導幹部的反腐倡廉教育。要加強理想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幹部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把反腐倡廉教育納入日常的政治學習中,切實規范對領導幹部教育的內容、形式和要求,著力解決領導幹部在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二要突出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廉政建設。要圍繞工程招投標、轉包分包、物資采購、資金撥付和設計變更等關鍵環節,完善規章制度,加強監督檢查,打造「陽光工程」。要繼續推行和完善廉政合同制、重點工程紀檢監察派駐制和農村公路紀檢監察巡查制先進經驗做法,規范和完善工程項目招標投標制度及舉報投訴處理機制。三要突出制度創新和體制改革。要建立完善的權力制約和監督相關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的長效機制。要以改革統攬防腐倡廉各項工作,深入推進幹部人事、行政審批、行政執法體制、財務管理和投融資體制方面的改革。要把反腐倡廉的措施融入各項改革和制度建設之中,堵住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的漏洞。
(三)防工程質量事故發生。工程質量問題,來不得半點麻痹大意,如果質量不合格,路修得越長,浪費就越大,國家財產和人民的生命就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在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切實加大監管力度,推進管理創新,努力把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成為精品工程。一是繼續加強工程質量監管。要不斷創新質量理念,提升質量管理方法,提高質量工作水平。繼續建立健全工程質量責任制,層層落實質量目標和責任;要加大對國省干線公路及農村公路、航道船閘、港口碼頭等建設項目的監管力度,通過定期檢查、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及時發現存在問題,限期整改,強化質量通報,實施輿論監督,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把隱患暴露在陽光之下;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切實加大工程質量檢測頻率,做到嚴防死守,層層把關,面面俱到,環環入扣。二是努力推進工程質量管理理念創新。要切實更新設計觀念,努力推動我市交通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在精細、環保、節約等方面再上新台階。要積極推廣預控法,盡早解決工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對可能影響目標任務完成的分項工程提早安排開工,對人力、設備不能滿足完成目標任務要求的,要立即加大投入。要積極採用新工藝、新流程,節約工程成本,提升工程質量水平。三是深入開展紀檢派駐工作。積極開展廉政文化進工地活動,加強工程廉政建設,加大對工程建設、管理人員的教育、督查力度。要在市局紀委的統一領導下,對每一個重點工程項目派出紀檢監察組,對工程招投標、征地拆遷、材料供應、設備采購、工程質量、資金使用和管理等重點環節監督,做到及時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為工程建設順利推進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四、堅持「干」,奮力求突破,進一步強化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組織保障
當前,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保持交通基礎設施持續快速增長面臨巨大壓力。各單位、各部門務必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一刻不鬆懈、絲毫不松勁,扎實開展工作。
(一)真抓實干,關鍵要領導帶頭。最寶貴的措施是實乾的措施,最關鍵的落實是領導帶頭。當前,市委、市政府、市局交辦的工作,有時還存在抓不具體、抓不到位、抓不到底現象,根子就在於有關單位、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沒有真正負起責任,對交辦工作一簽了事。推進工作,作為負責同志不僅要運籌帷幄、掌控全局,當好指揮員,更要沖鋒在前、率先垂範,爭當戰斗員。每承擔一項具體工作,必須有舍我其誰的主人翁意識,主要領導幹部要當好班長,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特別是對重點工作、重大問題要敢於拍板,敢於負責,真正做到在其位、謀其政、履其職、盡其責。要帶頭維護大局,正確處理全局與局部、整體與部門的利益關系,防止個人專斷和各自為政,反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確保政令暢通。
(二)真抓實干,重點要轉變作風。交通基礎設施系統全體幹部職工要樹立實事求是、真抓實乾的工作作風,堅持時時、處處、事事抓落實、抓到位。要強化服務意識,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要沉下心來、撲下身子,親自組織工作落實,經常對工作檢查過問,確保工作落實到位。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圍繞大項目推進、加快轉變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方式、推進城鄉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能力、政務公開等重大課題,組織力量進行調查研究,指導和推動重點工作取得新突破,確保交通基礎設施行業的各項決策能最大程度的貼民心、順民意;要密切聯系群眾,經常深入到群眾中去,面對面聽民聲,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集中民智、落實民意上,努力在自身崗位上為群眾多辦實事、好事、急事、難事;要加強督查問責,以督查改善工作、促進整改、推動落實。今後,對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工作,市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重要工作部署,要進行全過程督查督辦,各單位要明確專門科室扎口管理,專門人員負責辦理。對已經完成的要查成效,看是不是言行一致,達到預期目標,將來能否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和群眾的評判;正在落實的要查進度,形成強力推進之勢;沒有落實的要查原因,找准影響落實的症結,打通影響落實環節,處理影響落實的人員。
(三)真抓實干,核心要攻堅克難。干工作、謀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會遇到一些矛盾和問題。面對招商引資、項目推進這一當前最緊要、最艱巨的任務,各級幹部特別是招商引資負責同志要主動奔赴第一線,招引項目、服務項目。面對交通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過程中前期工作難、籌資難等問題,有關負責同志、有關單位和部門要主動研究政策,加大向上協調力度,努力在條規和變通之間找准結合點,快速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全面拓展資金籌措渠道。面對當前燃油稅改革中人員轉崗分流、工作職能轉變和重心適度轉移的難題,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密切配合,加強宣傳、正面引導,深入排查隱患,主動研究措施,依法遵規化解矛盾。總之,要把突破難點問題、推進重點工作作為做好全局工作的總抓手,以難點突破之利謀求全局成功之道,以重點突破之功取得整體推進之效。
同志們,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保持交通基礎設施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全市交通基礎設施系統幹部職工一定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繼續秉承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攻堅克難的頑強毅力、務求必勝的雄心壯志,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全面奪取2009年交通基礎設施工作的新勝利,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閱讀全文

與分析城鄉建設的機遇與挑戰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