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8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資料分析中年均增長量的求法
年均增長量:就是假設每一年較之前的年份都以相同的增長量在增長,這就是所謂的年均增長量。年均增長量在考試中主要有三種題型:
1.已知初期量a,年均增長量x,增長年份n,求末期量。
末期量=初期量+nx
其中n代表的是增長的年份,具體計算就是兩個年份之差。
2.已知末期量b,年均增長量x,增長年份n,求初期量。
通過計算可以求解:初期量=末期量-nx
這個求解過程是一個逆向的求解過程,所以這時候用的是一個減法。
3.已知初期量和末期量,還有已知增長年份,求年均增長量。
年均增長量=(末期量-初期量)/年份差
易錯點:
1.年份差算成年份數。
例:2009年的棉花產量是23412噸,2014年的棉花產量是67893噸,求從2009年到2014年的年均增長量?
錯誤的解法:(67893-23412)/6
錯誤認為從09年到14年之間總共有6個年份,所以最後除以6
對於年均增長量或年均增長率的問題都是除以兩個年份直接做差
所以正確的答案為(67893-23412)/5
2.年均增長量的初期量算錯。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棉花產量 1234 4576 6571 7213 9521 10384
求十一五期間棉花產量的年均增長量。
其實這道題的演算法沒有絕對的正確,只不過針對歷年的考試主要有兩種求法,兩種求法都是正確的。
第一種解法:
(10384-4576)/4
這種解法主要是把起點定在2001年,因為十一五的起點就是2001年。
第二種解法:
(10384-1234)/5
這種解法是把起點定在2000年,這種解法相對第一種解法就是把2001年的增長情況也考慮在內,也有其合理性。
㈡ 初中地理~求根據氣溫和降水資料分析氣候特徵(11種氣候要全)以及如何根據氣溫和降水資料說出氣候類型+配圖
根據最冷月和最熱月的均溫值,確定溫度帶;結合降水的季節變化,確定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溫多雨,無明顯的季節區別。一年內各月平均氣溫在24-28℃之間變化,年溫差一般不超過5℃。
2、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基本在16℃以上冬半年,旱雨季明顯,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季風顯著,而且盛行熱帶氣旋。
3、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分明顯的干濕兩季。年雨量700~1000毫米,多集中在濕季。乾季的氣溫高於熱帶雨林地區,每日平均氣溫在24~30℃之間。
4、熱帶沙漠氣候:極度乾旱而酷熱,少雨,,空氣十分乾燥,極少水分。
5、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常說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冬季溫和濕潤。
6、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7、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潮濕的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四季降水比較均勻。
8、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季風性顯著。夏秋常受熱帶氣旋影響。
9、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在大陸性氣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南部為0℃以下,北部接近-40℃。最熱月的平均氣溫,南部26--27℃,北部接近20℃。
10、高原山地氣候:海拔較高,終年低溫。由海拔高度造成的非地帶性的高原氣候和山地氣候(高山氣候)。
11、寒帶氣候:全年寒冷,尤其是冰原地區,幾乎全年都被冰雪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