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怎麼樣
簡介:滁州來城市職業學院始建於源1908年,時名鳳陽府官立師范學堂,民國初期為省立第五師范,201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並經教育部備案的國有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院的前身是具有百年辦學歷史的鳳陽師范學校,2010年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滁州衛校並入學院。2016年9月,鳳陽校區、衛校校區整體搬遷至滁州琅琊山麓科教園區的新校區,學院的發展揭開了嶄新的篇章。
注冊資本:27692萬人民幣
『貳』 滁州市2016年為民辦10件大實事是那幾件
滁州市年為民辦10件大實事是:
1、滁州中合民生農產品批發市場投入運營、遷建改造4個農貿市場
滁州中合民生農產品批發市場位於滁州市琅琊新區世紀大道北側,總佔地約800畝,總建築面積約56萬㎡。項目立足滁州,服務皖東和南京,輻射華東地區,將成為「區域性一級農產品物流樞紐中心」。是安徽省861重點項目、中央財政新網工程支持項目、國家發改委經貿領域中央投資項目、全國農產品現代流通試點項目。
2、改造滁城棚戶區2000戶和揚天小區、潤芳園、清風園、建工大院4個老舊小區
去年《滁州市市本級2015—2017年城鎮棚戶區改造計劃》出爐,確定了未來3年內滁城將近40個地塊的棚戶區,涉及居民近萬戶。據了解,在此次棚戶區改造中新的亮點是,棚戶區改造中的征遷安置方式將推行以貨幣化安置為主的方式。據統計,自2008年以來,滁州市共實施棚戶區改造6.1萬余戶,其中市本級約3萬戶。
3、建設市植物園
滁州市植物園按規劃位於滁州市科教園區。滁州市科教園區園區整體布局結構為「一廊兩園四區」。其中「一廊」指橫貫東西聯接中央公園和植物園、由水系和公共綠地構成的帶狀生態綠廊。「 兩園」指位於園區西部的植物園和東部的中央公園。植物園規劃面積1683畝,以雙橋水庫為依託,按4A級景區標准建設,項目建成後,將能進行植物展示、植物引種馴化、科普教育、休憩旅遊等活動。
4、實施南譙路(明光路至花園路段)暢通工程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近幾年滁州城市規模的發展壯大,道路設施建設成為「排頭兵」。在此次「安徽各地幸福指數榜」中,26個關鍵性具體評價指標中,滁州的人均道路面積全省第一。
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使不少城市患上了「腸道病」。新的路網建設和「斷頭路」改造工程,使得滁州道路暢通情況良好。據悉,新建道路主要包括滁州城南區域路網,蘇滁產業園路網,以及剛剛通車的西澗路等環城市路網。在城市道路建設中,「斷頭路」給百姓生活帶來不便。滁州先後打通了淮北路、安慶路、揚子東路和世紀大道等多條斷頭路,保障了路路暢通,方便了居民出行。逐步完善的路網建設,舊貌換新顏的背街小巷,以及「白改黑」柔性路面的竣工,帶來的是市民出行暢通,幸福感油然而生。
5、建設城北客運站
2015年12月30日,滁州城北客運站在琅琊新區開工建設。據悉,城北客運站位於滁城世紀大道與金山路交界處東南側,規劃佔地面積約80畝,預計2016年10月份建成並投入使用。屆時,滁州汽車中心站的所有客運班線將遷往該站。
6、加強滁城養犬管理
早在2004年滁州就已經出台《滁州市養犬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本市農村為一般限制養犬地區,滁州市城市規劃區及各縣、市城市規劃區范圍為重點限制養犬地區,狂犬病流行 地區為禁止養犬區。本市限制養犬工作,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由公安機關主管,在農村由鄉鎮人民政府主管,鄉鎮人民政府可委託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具體負責管理。
7、加強滁城老舊電梯維護和應急救援平台建設
2014年10月8日晚,滁城花園變電站線路跳閘,導致城南片區多小區停電。停電後,多名市民被困在電梯里。隨後,本網又以《停電之後,滁城高層電梯成擺設》為標題,提出高層住宅電梯無應急裝置,一旦停電,電梯無疑成擺設的問題。報道後,引起各方關注。市長張祥安親自批示,要求相關部門完善電梯斷電應急裝置。後市質監局拿出了初步方案,要求今後新安裝的電梯必須配備應急平層裝置,在用電梯要在限定時間內加裝應急平層裝置,逐漸實現全覆蓋。
8、開工建設市第三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項目
滁州市將啟動「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通過治理,3年內全市消滅垃圾河,5年內消滅黑臭河,滁城主城區達到防禦50年一遇洪水標准。
9、建成滁寧公交換乘中心
2015年,滁寧公交換乘中心在南譙區烏衣鎮和浦口區西葛社區交界處正式開建,一期工程計劃今年9月底建成並投入使用;此舉不僅可以方便沿線市民群眾出行,而且可以實現滁寧兩地公交無縫對接,屆時,滁州市民只需花費10元便可以通過公交換乘地鐵的方式到達南京市新街口。
10、增加滁城公交、出租運力和公共自行車布點
「十三五」滁州將在改善民生、滿足群眾安全快捷出行上下功夫。要大力倡導公交先行理念,加大公交車投放,方便群眾出行。
2015年12月18日,滁州公共自行車「三期」站點進行選址地勘工作。以市政府為中心,5公里范圍內增加站點。
『叄』 滁州規劃館的簡介
滁州規劃館以「挖掘過去、展示現在、引領未來」為主題,充分考慮空間布局和參觀流程,布展線索分明、層次清晰;展館空間通透敞亮,展品造型新穎獨特。在簡約明快的統一風格下,各展廳結合不同展示背景、展示內容及歷史文脈。分為「序廳、印象滁州、古韻滁州、大滁城建設、招商引資、數字模型、總體規劃、專項規劃、亮點特色、重點項目、國土資源、規劃公示、縣市區館」等13個主題展區,每個主題下面又包括若干個展示窗口,展館特別設置了目前國內面積最大的數字模型和虛擬駕駛、投影長廊、多人多點互動桌面等高科技展項,使參觀者能夠在輕松、愉悅的心情下認識規劃、了解規劃、參與規劃。滁州規劃館,不僅架起了與市民間的溝通橋梁,也成為展現滁州城市風貌的重要窗口。
展館共三層十三個展區,一層包括序廳,印象滁州展區、古韻滁州展區、「大滁城」建設成就展區、招商引資展區和數字模型展區,詳細介紹滁州——這座山水園林新城的悠久歷史文化,當代城市規劃建設的偉大成就,和未來城市發展的燦爛明天。二層包括總體規劃展區、綜合交通規劃展區、專項規劃展區、亮點特色展區和重點項目展區,展示城市各類規劃建設成果。三層包括規劃公示展區、市縣規劃展區和國土規劃展區,目前正在緊張的布展過程中。
滁州市規劃展示館不僅僅是一個以城市規劃為主題的展覽館,更是滁州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工程。作為城市整體形象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城市建設的滄桑巨變以及城市發展成果與總體趨向。它不僅為城市規劃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撐,也會成為政府規劃決策與社會各界溝通的橋梁,為國內外專家、城市投資、建設者提供學術報告、規劃咨詢的場所。同時也給予普通市民提供了解、參與、監督城市發展的最系統、直觀、生動、快速的有效途徑。是歷史、現在、未來的結合。在這里,可以讓參觀者領悟到滁州歷史的深厚底蘊,感受到文化的強烈沖擊,激勵人們共創「大滁城」美好未來。
『肆』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的衛校與建設
在蔚然深秀的琅琊山腳下,有一座擁有五十年歷史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她有著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開拓創新的辦學風格,她以敢為天下先的豪邁氣魄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醫護人才。她就是「安徽省文明單位」「安徽省衛生系統先進單位」,皖東職業教育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衛生學校。滁州衛生學校1958年建校,1965年改為醫學專科學校,1984年更名為滁州衛生學校。建校50年來,滁州衛生學校由最初的不足690平方米的幾間陋室,發展到今天佔地近8萬平方米的現代化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師生員工由過去的200多人,發展到今天的7000多人,這輝煌來自於衛校人不息的奮斗,不止的追求;50多年來,滁州衛校不斷更新教學設備,擴充專業師資,不斷進行教學研究,革新教育理念,加強學校管理,已經形成了扎實樸素、嚴謹誠摯、勤奮刻苦的辦學風格,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校領導班子帶領全體師生員工團結奮斗,狠抓三個文明建設,創新工作思路,提出了「以政治為統帥,以黨委為核心,以改革為動力,以教學為中心,以教研先導,已合格為目標,以管理為手段,以團結為前提,以經濟為後盾,以奉獻為光榮」的六十字工作方針,在教學管理方面從「教師業務檔案化,教研活動經常化,集體備課制度化,課堂教學目標化,作業批改嚴細化,技能操作科學化,成績考核規范化,教學手段現代化」八個環節來嚴格要求,以保證教學質量。在辦學模式上實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辦學,多渠道拓展」的運行機制使校容校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學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 滁州衛校以悠久的辦學歷史、豐厚的文化底蘊、艱苦奮斗的辦學精神、拼搏向上的優良學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衛校人,2007年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10年5月滁州衛生學校正式並入「滁州城市職業學院」,正式加入高等職業教育的行列。2010年12月18日正式揭牌,成為:滁州城市職業學院(衛校校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滁州衛校堅持黨的教育方針,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旗幟,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開展體驗性學習研究,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讓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收獲知識,提高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培養出了許多德才兼備的人才。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滁州衛校的教職工們牢記崇高職責,努力做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推動者,努力做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努力成為無愧於黨和人民的人類靈魂工程師。為此,學校注重培養教師的學術能力,不斷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使他們保持不竭的動力,鮮活的創新力,建校以來滁州衛校的教師們已經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2萬多名優秀的醫護人才,學生就業率在全省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
多年來風雨兼程,孜孜追求,滁州衛生學校已成為了鑲嵌在皖東大地上的一顆璀璨的職業教育明珠。 現有在職教職工195人,教學、科研、醫療人才濟濟。其中高級職稱50人,中級職稱65人,教師中有碩士研究生11人,在讀研究生33人。省衛生廳確定的「跨世紀重點師資培養對象」7人。校刊《醫學教育論壇》定期出版。近幾年來,學校教職工在各類雜志、報紙、學術會議上發表和交流的論文每年都達百篇以上。
●學校設施
學校教學設備配套齊全,擁有各類實驗室20個,附屬醫院一所,內設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中醫等十幾個科室,是公費醫療定點醫院,另有省內外縣級以上教學實習醫院28家,校圖書館藏書19萬冊(其中電子圖書12萬冊)。學校校園環境優美,教學樓寬敞整潔,教室裝有電視、廣播投影儀等設施;學生宿舍樓裝有電話,公寓24小時有專人管理,實行教職工夜間值班制度;校園內安裝有24小時監控錄像,保障安全;學生餐廳寬敞明亮,學生浴室常年開放。 學校現有大中專各類在籍學生7000多人,學校重視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技能,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支持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努力學習獲得技能證書,如按摩師資格證、計算機操作技術資格證書等,為就業提供充足條件。
學校專門成立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廣開就業渠道,多方聯系用人單位,幫助推薦就業,實行雙向選擇。畢業生除在本省就業外,許多畢業生還被推薦到上海、江蘇、廣東、福建、浙江、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的醫療單位工作。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顯著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畢業生就業率達95%以上,其中護理、康復技術專業就業率達100%。 ○中專層次開設護理、醫學檢驗、助產、康復技術專業,學制三年。
○初中起點五年制高職大專層次開設護理、助產、康復技術、醫學檢驗等專業,學制五年。
○高中起點三年制高職大專層次2011年開設護理、助產、醫學檢驗等專業,學制三年。
○鄉村醫護人員中專學歷教育,開設護理、醫學檢驗、醫士專業,學制三年。
○成人高等教育開設大專護理專業,學制三年。
穿越時光長廊,滁州衛生學校在發展中秉承「敬醫業 學醫道 精醫術 鑄醫魂」的校訓,已形成「團結、奮進、文明、開拓」的校風,「嚴謹、科學、謙遜、求真」的教風,「刻苦、自強、多思、苦練」的學風;走過歲月印痕,滁州衛校定會積歷史之厚蘊,宏圖更展,再譜華章,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 為拓展學院辦學空間、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學院整體實力,同時,大力發展滁州職業教育,滿足滁州市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推進滁州職教大市建設,2010年6月,經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在市科教園區建設滁州城市職業學院新校區。2010年12月,新校區建設項目獲省發改委批准立項,並被列入市重點工程。根據新校區總體規劃,學院按10個系部和45個專業規模、在校生15000人的總要求進行規劃建設。項目用地約1127.75畝,總建築面積約32.9萬平方米,總投資約70000萬元。新校區建設採取總體規劃、分期建設的方式,2011年上半年開工建設,計劃用約7年左右時間完成全部三期建設,其中一期建設21.3萬平方米、二期建設4.1萬平方米、三期建設7.5萬平方米。主要建築內容包括學生宿舍樓、B組團教學樓、C組團教學樓、圖文中心、實驗實訓用房、學生及教工食堂/商業服務、對外交流中心、會堂、教職工周轉房、運動場及其他輔助設施等。
新校區建設規劃是在對現狀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突出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理念,體現了高職特色、專業特點和地域文化的特徵,結合了當代高職教育思想和手段、專業建設與特色、師資隊伍建設等因素,協調組織好校區內的功能布局,完善公用和基礎設施,改善和優化辦學環境,充分展現自然與文化景觀,展示當代高職教育辦學精神與育人形象,遵循宏觀性與超前性、地域性與文化性、集約型與交融型、生態性與可持續性的設計原則。努力把學院規劃建設成集中央核心區、教學實踐區、學生生活區、體育運動區於一體的高標准高職型、文化型、生態型和可持續發展校園。
『伍』 滁州市交通局對滁淮高速有什麼計劃
經過9年多的積極籌備,滁州至淮南高速公路規劃建設情況終於有了新進展。記者近日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7月31日,省發改委正式批復滁州至淮南高速公路初步設計;10月底前,省國土廳、林業廳和人社廳將完成土地、林地及社保批復;預計,今年年底開工建設,2017年底前建成通車。據了解,滁淮高速全長約125公里,其中,滁州段約103公里,是迄今為止我市境內造價最高、里程最長的一條高速公路。
滁淮高速 今年年底開工
據悉,滁州至淮南高速公路是安徽省規劃的「四縱八橫」高速公路網「橫四」——S12滁州至新蔡高速公路的一段,該項目全長約125.059公里,概算總投資82.21億元,設計時速120公里/小時,雙向四車道。全線設大橋9座,中小橋30座,隧道1座;計劃設滁州北、琅琊山、永寧、定遠南、九梓、永豐、長豐南7處互通立交,其中滁州北、九梓、長豐南為樞紐互通,設皇甫山、定遠南、杜集3處服務區。
據介紹,早在2005年8月,滁淮高速便開始編制預可行性研究報告;2010年6月,省政府文件要求「以規劃代立項,直接審批可研報告」;2013年6月,省運輸交通廳組織召開工可線路方案審查會;2014年2月,省發改委批復可行性研究報告;7月31日,省發改委正式批復初步設計。根據省政府會議紀要,10月底前,省國土廳、林業廳和人社廳將完成土地、林地及社保批復;12月20日前,取得國土部建設用地批復;今年年底開工建設,2017年底前建成通車。
造價里程 均創我市之最
與此同時,記者在采訪中還獲悉,滁淮高速起於南譙區黃泥崗,經來安縣、南譙區、琅琊區、定遠縣以及長豐縣,終至羅塘。該項目在黃泥崗南設滁州北樞紐互通與寧洛高速相連,在沙河鎮南上跨G104、清流河及京滬鐵路,在獅子窪上跨S311並設琅琊山互通,之後沿沙河集水庫南側、琅琊山景區北側布線,並下穿京滬高鐵,在永寧鎮南設永寧互通與S226相接,跨池河後設定遠南互通與S101連接,在九梓南與合徐高速交叉設九梓樞紐互通,在永豐水庫北與S102交叉設永豐互通,之後在戴集南上跨淮南鐵路、下穿合蚌客專,在羅塘北設長豐南樞紐互通連接合淮阜高速。
另據悉,滁淮高速滁州段長約103公里,是迄今為止我市境內造價最高、里程最長的一條高速公路。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阜陽、淮南、滁州等中部城市東向發展的重要通道,同時也是河南、陝西等省份通往長三角地區的又一高速通道,對密切我市與長三角地區經濟聯系,加快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和合肥經濟圈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
『陸』 滁州沙河鎮發展前景
安徽省打造千億級住宅產業為城鎮化提速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安徽省近年來大力實施城鎮化戰略,省域城鎮空間格局不斷完善,各中心城市不斷做大做強,縣城發展水平提升,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為促進城鎮建設的快速健康發展,加強城鎮化相關規劃編制工作,今年2月底,省政府出台「十二五」城鎮化發展規劃,對城鎮化工作做出具體要求和部署;4月24日,省政府又召開常務會議審議討論、完善《安徽省城鎮體系規劃(2012—2030年)》,進一步為城鎮化發展繪就了藍圖。「近期將重點落實好各項規劃任務,不斷創新城鎮化發展模式,努力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再上新台階。」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人表示。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路徑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格局是「兩橫三縱」。「兩橫三縱」即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以主要的城市群地區為支撐,以軸線上其他城市化地區和城市為重要組成的「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兩橫三縱」的城市格局建設完成後,中國城市布局將形成完善的城市網路群。推進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優化開發,形成3個特大城市群;推進哈長、江淮、海峽西岸、中原、長江中游、北部灣、成渝、關中-天水等地區的重點開發,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區域性的城市群。
安徽省「十二五」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
『柒』 滁州民聲網我審批宅基地時四鄰簽字
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完善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實維護農民權益的通知
2010-03-03 | 作者: | 來源: 土地利用管理司 |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副省級城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各派駐地方的國家土地督察局:規范農村宅基地管理,對於統籌城鄉發展,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保持農村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中央有關要求,現就進一步完善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實維護農民權益的有關問題通知如下:一、加強規劃計劃控制引導,合理確定村莊宅基地用地布局規模(一)加強農村住宅建設用地規劃計劃控制。根據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省級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要統籌安排並指導市、縣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結合新一輪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組織編制村土地利用規劃,報縣級人民政府審批。在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擴展邊界內的村土地利用規劃,要與城鎮規劃相銜接,合理劃定農民住宅建設用地范圍;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擴展邊界外的村莊,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在摸清宅基地利用現狀和用地需求的基礎上,以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土地利用規劃為控制,組織編制村莊宅基地現狀圖、住宅建設用地規劃圖和宅基地需求預測十年計劃表(即「兩圖一表」),制定完善宅基地申請審批制度,張榜公布,指導農民住宅建設按規劃、有計劃、規范有序進行。(二)科學確定農村居民點用地布局和規模。市、縣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中,要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結合城鎮規劃,合理確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劃定的城鎮建設擴展邊界內的城郊、近郊農村居民點用地布局,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防止出現新的「城中村」。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擴展邊界外的村莊,要結合縣域鎮村體系規劃、新農村發展規劃和產業規劃,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合理確定保留、調整和重點發展的農村居民點用地,統籌農村公益事業、基礎設施、生活、生態、生產用地需求,合理確定中心村和新村建設用地規模,指導農民住宅和村莊建設按規劃有序進行。(三)改進農村宅基地用地計劃管理方式。新增農村宅基地建設用地應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各地在下達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指標時應優先安排農村宅基地用地計劃指標,切實保障農民住宅建設合理用地需求。佔用耕地的,必須依法落實占補平衡。農村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應結合農村居民點布局和結構調整,重點用於小城鎮和中心村建設,控制自然村落無序擴張。二、嚴格標准和規范,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四)嚴格宅基地面積標准。宅基地是指農民依法取得的用於建造住宅及其生活附屬設施的集體建設用地,「一戶一宅」是指農村居民一戶只能申請一處符合規定面積標準的宅基地。各地要結合本地資源狀況,按照節約集約用地的原則,嚴格確定宅基地面積標准。要充分發揮村自治組織依法管理宅基地的職能。加強對農村宅基地申請利用的監管。農民新申請的宅基地面積,必須控制在規定的標准內。(五)合理分配宅基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擴展邊界內的城郊、近郊農村居民點用地,原則上不再進行單宗分散的宅基地分配,鼓勵集中建設農民新居。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擴展邊界外的村莊,要嚴格執行一戶只能申請一處符合規定面積標準的宅基地的政策。經濟條件較好、土地資源供求矛盾突出的地方,允許村自治組織對新申請宅基地的住戶開展宅基地有償使用試點。試點方案由村自治組織通過村民會議討論提出,經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核報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批准實施,接受監督管理。(六)規范宅基地審批程序。各地要根據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規范農民建房用地的需要,按照公開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則,規范宅基地審批程序。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擴展邊界內,縣(市)要統籌安排村民住宅建設用地。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鎮建設擴展邊界外,已經編制完成村土地利用規劃和宅基地需求預測十年計劃表的村莊,可適當簡化審批手續。使用村內原有建設用地的,由村申報、鄉(鎮)審核,批次報縣(市)批准後,由鄉(鎮)國土資源所逐宗落實到戶;佔用農用地的,縣(市)人民政府於每年年初一次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省級人民政府授權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申請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經依法批准後,由鄉(鎮)國土資源所逐宗落實到戶,落實情況按年度向省(區、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備案。宅基地審批應堅持實施「三到場」。接到宅基地用地申請後,鄉(鎮)國土資源所或縣(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組織人員到實地審查申請人是否符合條件、擬用地是否符合規劃和地類等。宅基地經依法批准後,要到實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明確建設時間並受理農民宅基地登記申請。村民住宅建成後,要到實地檢查是否按照批準的面積和要求使用土地,符合規定的方可辦理土地登記,發放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證。(七)依法維護農民宅基地的取得權。農民申請宅基地的,鄉(鎮)、村應及時進行受理審查,對符合申請條件,且經公示無異議的,應及時按程序上報。縣(市)人民政府對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的,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批准,不得拖延和拒絕。各地縣(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農民宅基地申報、審批操作規范,並根據本地區季節性特點和農民住宅建設實際,明確宅基地申請條件和各環節辦理時限要求,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切實維護農民依法取得宅基地的正當權益。(八)加強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和檔案管理工作。各地要按照相關規定,依法加快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妥善處理宅基地爭議。要摸清宅基地底數,掌握宅基地使用現狀,並登記造冊,建立健全宅基地檔案及管理制度,做到變更一宗,登記一宗。要積極建立農村宅基地動態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宅基地申請、審批、利用、查處信息上下連通、動態管理、公開查詢。三、探索宅基地管理的新機制,落實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九)嚴控總量盤活存量。要在保障農民住房建設用地基礎上,嚴格控制農村居民點用地總量,統籌安排各類建設用地。農民新建住宅應優先利用村內空閑地、閑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凡村內有空閑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新增建設用地。鼓勵通過改造原有住宅,解決新增住房用地。各地要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制定節約挖潛、盤活利用的具體政策措施。(十)逐步引導農民居住適度集中。有條件的地方可根據土地利用規劃、城鄉一體化的城鎮建設發展規劃,結合新農村建設,本著量力而行、方便生產、改善生活的原則,因地制宜、按規劃、有步驟的推進農村居民點撤並整合和小城鎮、中心村建設,引導農民居住建房逐步向規劃的居民點自願、量力、有序的集中。對因撤並需新建或改擴建的小城鎮和中心村,要加大用地計劃、資金的支持。對近期規劃撤並的村莊,不再批准新建、改建和擴建住宅,應向規劃的居民點集中。(十一)因地制宜地推進「空心村」治理和舊村改造。各地要結合新農村建設,本著提高村莊建設用地利用效率、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原則,指導有條件的地方積極穩妥地開展「空心村」治理和舊村改造,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對治理改造中涉及宅基地重劃的,要按照新的規劃,統一宅基地面積標准。對村莊內現有各類建設用地進行調整置換的,應對土地、房屋價格進行評估,在現狀建設用地邊界范圍內進行;在留足村民必需的居住用地(宅基地)前提下,其他土地可依法用於發展二、三產業,但不得用於商品住宅開發。四、加強監管,建立宅基地使用和管理新秩序(十二)建立宅基地管理動態巡查和責任追究制度。縣(市)、鄉(鎮)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農村宅基地管理動態巡查制度,切實做到對宅基地違法違規行為早發現、早制止、早報告、早查處。縣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機構和鄉鎮國土資源所是農村宅基地動態巡查工作的實施主體,對動態巡查負直接責任。建立動態巡查責任追究制度,對巡查工作不到位、報告不及時、制止不得力的要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十三)建立共同責任機制。市縣、鄉鎮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與市、縣有關部門、鄉鎮政府、村自治組織建立依法管理宅基地的共同責任機制,建立農村宅基地監督管理制度,落實工作責任,形成執法監管合力,共同遏制違法佔地建住宅的行為。(十四)依法查處亂占行為。各地要認真負責依法查處宅基地使用中的違法行為。對未經申請和批准或違反規劃計劃管理佔用土地建住宅的,應當限期拆除、退還土地並恢復原狀。對超過當地規定面積標準的宅基地,經依法處置後,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權登記發證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8〕146號)要求予以登記的,村集體組織可對確認超占的面積實施有償使用。對一戶違法佔有兩處宅基地的,核實後應收回一處。(十五)加強指導,不斷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各地務必從實際出發,切實加強對宅基地管理工作的指導,抓緊落實通知要求的各項措施,盡快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具體政策規定。同時要深入調研宅基地管理中的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主動採取措施解決,並及時上報,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各派駐地方的國家土地督察局要加強對督察區域內農民宅基地審批與管理情況的監督,確保農民合法居住權益得到保障。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