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武平縣城市規劃的總體規劃是什麼
一、武平縣城的城市性質為:武平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邊界物流集散、貿易為主的工貿城市。
二、城市規劃區范圍為平川鎮行政區域,城廂鄉的4個行政村及萬安鎮的4個行政村,轄區范圍,總面積42平方公里。城市規模,近期(2005—2010年)城市常住人口控制在6萬人以內,建設用地控制在6平方公里以內;遠期(2010—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1平方公里以內。
三、城市用地發展方向近期依託舊城向南發展無污染、輕污染工業用地;中期向東發展商住用地,向西發展居住、文教用地;遠期向北發展居住用地。空間發展布局結構規劃以內環為中心,逐漸向外拓展,形成「一心、一環、一帶、二個次中心、四個發展區」的空間發展布局結構。居住用地以舊城為中心,逐漸向外拓展,疏散內環片區人口,緩解舊城壓力,形成四大居住片區。公共設施用地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布局原則,完善城區功能,形成各片區的次級服務中心。用地組織結構保持彈性,城市形態採用開敝式布局。要充分發揮城市規劃的調控作用,高起點規劃建設新城區,逐步降低舊城區的人口密度、建築密度,切實達到高標准建設新區,保護改善舊城環境質量的目的。
四、要加強道路交通規劃。舊城區路網充分利用舊巷道及支路改造拓寬,符合消防車道要求,提高路網密度,形成「一環、一橫、兩縱」的舊城主路網結構。新城區採用放射狀幹道及棋盤式支路組成道路網路,新舊城聯系的主幹道要統籌考慮交通通暢及舊城的景觀保護要求;按標准加快城市停車場的建設。應編制規劃管理操作性強的道路紅線專項規劃。規劃控制好205省道經過城區段以快速路標准進行建設,為今後改道成為與高速公路支線連接的快速路留有拓展空間,要增加309省道過境線的內容,協調好城市規劃建設與對外交通設施建設的關系。
五、要做好水源和給水管網規劃,科學利用有限的水資源。採用新區分流制,舊城截流式合流制的排水體制,進一步做好專項規劃,清理改造建成區的合流制溝渠,保證城市防洪排澇要求。要預留好中期110KV、220KV變電站的規劃用地和110KV高壓線路走廊。要安排好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污水處理廠等市政設施用地,完善垃圾中轉站等環衛設施建設。
六、要保護「一心、一環、兩軸、四區」的景觀格局,體現山擁水繞之城市特色。嚴格控制平川河的水環境質量標准,限期治理沿河的城市污染源,合理進行工業布局。搞好城市綠化工作,使「一帶、四山、多廊、多節點」及舊城區公共綠地的建設得到落實。提高平川河源頭樹林的植被質量,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設置綠化隔離帶,形成具有山水旅遊城市特色的綠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