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南省五大經濟開發區分別是它們所在的城市又分別是哪些
海南省五大經濟開發區:
1、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海口市)
創建於1988年5月,屬海口市城市總體規劃三大組團之一的馬村工業組團,是《海南省城鎮體系規劃》確定的瓊島北部綜合工業區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3月份,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公告升格為省級開發區。開發區經濟支撐了整個澄邁經濟的大半壁江山,成為澄邁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也成為海南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2、海口桂林洋經濟開發區(海口市)
位於海南省海口市,屬於海口市江東集團規劃片區,海南省「五大」省級開發區之一,成立於1991年,規劃總面積41.3平方公里,總人口6.65萬人。2012年4月12日,桂林洋整建制移交海口市屬地化管理,2012年11月份掛牌成立開發區管理機構。「四宜」、「三養」城市示範區,成為海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3、清瀾經濟開發區(文昌市)
清瀾經濟開發區位於海南省文昌市,創立於1989年,是海南省五大經濟開發區和十大重點旅遊開發區之一,以發展無污染、節水型加工工業和旅遊業為重點。全區控制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18平方公里。人口短期規劃為5萬人,長期為15萬人。
4、海南龍灣港經濟開發區(瓊海市)
總體規劃陸域面積為3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平方公里 在2004年7月由九省兩地共同舉辦的首屆「泛珠三角」區域洽談會上,「藍色絲綢之路」項目的主要合作方已簽署項目合作協議。協議各方將合作建立一個服務亞太地區、溝通歐亞的中轉基地港——龍灣港。該港口將依託海南龍灣港經濟開發區,大力發展臨港工業,未來發展定位為液流貨物和散雜貨物儲運中心,建築裝飾材料加工中心,以及船務檢修中心。
5、臨高金牌港開發區(臨高縣)
金牌港開發區屬於海南西部工業走廊,介於海口市和洋浦開發區之間,距離海口市65公里,距離洋浦經濟開發區70公里,是海南工業發展的重點區域之一。金牌港開發區由東西部二個組團構成,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經國家整頓各類開發區後保留開發規模10平方公里。
② 長流鎮的鄉鎮規劃
2011年,海口市政府市委從原來在龍華區的辦公地址遷到到了長流鎮,標志著海口市政府將大力發展長流地區,海口市城區的西擴。長流地區是海口市2005-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中的重要區域,除了海口市政府,各級職能機關的入駐,更加准備形成帶動海口以及海南內陸金融經濟的商務中心,以濱海大道貫穿東西,聯動老城區組團和江東組團形成全新的海口發展形態。
長流起步區規劃用地功能布局結合現狀使用、地形資源特點和城市總體規劃及城市設計要求。其功能形成「一縱軸、一橫軸、四個居住小區」的布局結構:
「一縱軸」即沿城市中軸兩側安排商務辦公用地,以高層寫字樓和酒店為主,中軸線規劃為中央公園,和北部的濱海市民廣場相連,形成向大海開發的態勢。
「一橫軸」即沿著中央東西向主要道路兩側,自西向東安排展覽中心、區級辦公、商業服務、文化娛樂及行政辦公等功能,形成一條綜合軸。
「四個居住小區」是指分別在規劃區的西部和南部規劃的四個居住小區
既然要說長流板塊在海南省的規劃與發展,就不得不先說海南省的省會海口市究竟未來會充當一個什麼形象,依託於海口市的長流板塊將順勢而行.
海口市是熱帶海島生態旅遊度假勝地和宜居城市,國家南海海洋研發和綜合產業開發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他位於海南省的東北部,緊鄰南海,成為與內陸地區最直接的連接城市。同時海口還是海南省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海南旅遊綜合服務基地;理想居住地;海南省綜合交通樞紐;國家開發南海海洋資源戰略基地。
海南省賦予海口市「南北帶動、兩翼推進、發展周邊、扶持中間」的發展方向,提出積極推進城市化進程的戰略,要求海口市必須加快發展,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的帶動、集聚和輻射作用。
下面來說說長流組團的核心項目
西海新片區開發:結合西海岸起步區建設及長流中心鎮改造,加快開發金沙灣片區、西海岸南片區,完善醫療、教育、購物等生活服務設施,建設海口新市區。
長流商務區:主要建設商務樓,商務酒店及公共配套設施。
海南國際會展中心:包括會展中心、五星和七星級酒店、經濟總部等,發展會展經濟。
五源河文化體育中心:包括主體育場,音樂廳,游泳跳水館及附屬設施。
文化創意產業園:發展廣告,策劃與咨詢,工藝設計,音像出版、動漫、表演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網路游戲和網路服務等產業。
中商農產品中心市場:主要包括農產品現貨交易區、加工配送儲運區、總部經濟區、綜合服務區、國際農業博覽中心等。
新海物流園:包括園區內土地平整,市政基礎設施、批發市場及配送中心建設等。
③ 三亞城市職業學院怎麼樣知道的請介紹下
我覺得還可以 ,推薦就業百分之百的,公辦院校,樓上的估計不是那學校的,形容得太過分了,這學校還是可以的,學院2007年在校生達5000人,專任教師200多人。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者40多人。同時聘請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東北大學、澳大利亞亞洲語言學院、馬來西亞林國榮大學一批國內外著名學者專家為客座教授、兼職教師,邀請台灣地區、港澳地區、珠三角地區和國際連鎖品牌管理酒店企業家來學院講課和進行學術交流及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培訓。 學院實行「准軍事化管理、開放式辦學」,實施「彈性學制」與「完全學分制」,採用「2+1、1+1+1」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全球經濟多元化國際性有職業操守的高技能立體型人才」為宗旨。在注重專業職業基礎知道傳授和崗位技能訓練的同時,引進滲透國際教育課程體系的邊緣學科綜合知識的柔煉,精心培育品學兼優、一專多能、具有國際視野的新時代大學生。 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秉承「一切為了學生就業」的理念,依託海南特區旅遊、房地產、酒店業和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就業平台優勢,發揮「三亞讀書、廣東就業」的人才市場拱桿調節作用,與品牌企業聯合實施訂單教育,實現招生就業一條龍服務。已培養出三屆畢業生,主要分布在三亞乃至全國各大酒店、景區、旅行社、房地產、會展服務公司及公共事業等單位。歷屆畢業生就業率達95%,位居海南高校前列。 學院堅持國際化開放辦學的方向,積極探索多種辦學模式,加強國際教育合作,與馬來西亞林國榮大學、加拿大戴爾特—泰爾弗國際商學院、澳大利亞亞洲語言學院簽署聯合辦學協議,並與巴基斯坦、印度、菲律賓等國聯合培養留學生,全新打造國際視野學術氛圍的中西文化交融學習交流平台,為莘莘學子架設專升本、專升碩直通車出國留學機會和獲取國際化雙文憑發展空間。 學院與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等院校合作,為國內繼續求學的大學生架設專升本橋梁。 學院設有優秀學生獎學金、優秀幹部獎學金,發放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及「企業商會助學金」。為勤奮學習、立志成長的學子完成學業提供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