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市城鄉規劃標准化辦公室怎麼樣
簡介:北京市城鄉規劃標准化辦公室是北京市規劃委員會所屬正處級全內額撥款事業單位容,主要職責:承擔本市城鄉規劃、勘察行業、測繪行業、市政工程和建築設計等標準的立項、編制、審查、發布、報備、復審、修訂等方面的事務性工作;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❷ 普通商品房的設計使用壽命是多長時間
隨著國民對不動產、產權等的重視,對於50年房屋設計使用年限與70年土地使用年限的關系問題,近年來逐漸被重視。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研究中心研究員許進呼籲修訂設計標准,延長建築設計使用年限(見《政協委員:住宅設計使用年限應從50年提到70年》,《許進委員:住宅設計使用年限應從50年提高到70年》),主要理由如下:
(1)提高普通建築設計使用年限,不僅能夠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還能夠節約大量的資金。「若把普通房屋的設計使用年限提高20%,每年就可以少堆起3座喜馬拉雅山了」。
(2)住宅的設計使用年限從50年提高到70年,增加成本有限。「以北京市為例,如果將住宅的設計使用年限從50年提高100年,需要提高建築的地震安全性等安全指標,經估算,住宅的建設和安裝成本將提高10%左右,約佔北京市住宅平均銷售價格的1%。」
(3)「住宅的產權是70年,那我買來的房子怎麼是50年的設計壽命?剩下的20年,我的權益怎麼保障?」(此觀點為網路上其他觀點,和許委員的觀點放到一起相信他不會有意見)
此觀點不是剛剛提出,以往就曾在社會上引起過相關討論,如2009年南方都市報就發表過《住宅使用年限50年與70年產權相矛盾網友質疑20年哪去了》。
既然是政協提案,就要給出回復。是否將我國的房屋設計使用年限提高,提高到多少?相關部委也參與了回復,據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最近也在組織專家討論這個問題。我僅發表一些個人的觀點:
(1)設計使用年限的定義是「設計規定的結構或結構構件不需進行大修即可按預定目的使用的年限」,設計使用年限不是房屋壽命。就算在設計使用年限內,也要對房屋進行日常的檢查和必要的維修(非結構構件的使用壽命一般都達不到50年)。房屋實際壽命的長短,主要與使用維護有關。無論是50年,還是100年,使用中(包括設計使用年限內和年限外)都是需要正常維護的。
(2)我國房屋平均壽命較短,很多提前拆遷,這與房屋設計使用年限沒有關系,很多被拆遷房屋很多都沒有達到50年的設計使用年限。就算提高到70年,按現在的社會情況和城市發展情況,該拆一定還會被拆。國內很多竣工5年內的公建和住宅都因後期城市發展、規劃修改而被拆,並不鮮見,這些都與房屋設計使用年限無關。
(3)房屋壽命短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建造質量問題,在近10年的快速發展過程中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應該說因為建造質量問題造成房屋壽命減少的「事故」目前來看還不多,且也與設計使用年限無關。如果是建造質量有問題,50年、70年的關系不大,不會到這么久就會出現問題了。如海砂屋,一般10年就會完全暴露,房屋無法使用。
(4)普通房屋的設計使用年限取50年,是國際通行。與50年設計使用年限對應,還有50年的設計基準期(定義為「為確定可變作用等取值而選用的時間參數」)。重要房屋或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使用年限一般取為100年獲更長年限(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年限是120年)。對於普通房屋,如果希望提高設計使用年限,可以直接按現行規范採用100年設計使用年限。對於100年設計使用年限的房屋,從技術上主要涉及設計過程中地震作用、荷載作用的取值增大,建造中材料性能要求提高。除在耐久性方面仍需要進行一些研究補充(目前對於非房屋建築,耐久性方面研究較多;對於100年使用年限的普通房屋,如何採用低成本的技術措施,仍需要進行一些研究),總的來說難度並不大,實際造價可能增加也不多(個人隨便估,對於普通混凝土住宅,10%-20%,不一定準確)。
綜上,我覺得不存在50年、70年的矛盾問題,採用70年的設計使用年限沒有必要。房屋建築設計可由建設方、設計方共同確定,採用50年或100年的設計使用年限。但個人覺得,盲目對普通房屋採用100年的設計使用年限,還不如建立完善房屋使用中的檢修、修繕機制,這方面的意義更大。
討論上述問題,還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土地使用年限是70年?是否會改變呢?我找到一些有用的資料,大家可以自己看看,《世界各國土地產權制度及其啟示》、《土地年期的界限街》(這篇文章的作者肖喜學的博客中有很多香港土地及房屋方面的信息,很有有意義,大家可以多看看)、《住宅土地使用年限70從何而來?》
我個人覺得,70年的問題真應該好好考慮一下了。70年當初提出的參考來自香港,而在香港,又有999年、75年、50年等多種土地使用年限,對於土地使用年限到期怎麼處理,都是目前我國應該正確對待的問題了。這個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湖南萬家麗集團董事長黃志明提出了(《人大代表建議取消住宅土地使用70年限制》),我覺得他提才更有意義。
❸ 人社部的BIM證書和住建部的BIM證書有什麼區別
1、頒發機構不同:人社部BIM證書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中國制圖學會頒發的。中國建築教育協會BIM證書由中國建築教育協會頒發。
2、含金量不同: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地圖學研究所組織的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最具權威性。目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BIM證書是大型企業、中國建築、中國鐵路等國有企業最認可的。因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BIM證書的含金量高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BIM考試:為建築信息技術的發展選拔合格的專業技術人才,提高建築行業從業人員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促進技術創新,滿足建築行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使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建築業生產效率,節約成本,保證質量,有效應對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物資采購、運行維護等信息共享、傳輸、管理等任務,整個生命周期內的協作和決策。
目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下屬的不同協會和協會負責建立BIM技能考試。
(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擴展閱讀:
1、報名時間:
上半年:每年4月20日至5月20日。
下半年:每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
2、考試時間:
上半年:每年6月第二周末(以考試安排通知為准)。
下半年:每年12月第二周的周末(以考試安排通知為准)。
申請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體公民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職業道德;工程、工程經濟、金融經濟、管理、計算機等專業的大學生,工程項目設計、施工技術、管理的有關從業人員本科以上學歷,符合BIM系列專業技能考試申請條件的,可申請技能考試。
2、參加BIM系列考試的人員除應符合上述1條基本條件外,還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 大學生修讀了與BIM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課程。
(2) 從事建築設計、施工技術和工程項目管理的人員,掌握了與BIM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
(3) 社會相關從業者通過自學或參與BIM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系統學習。
❹ CJJ75-1997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2015年還在使用嗎
照這上面來看還是現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