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建筑业产值规模屡创新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建筑业迅速发展,产值规模不断扩张,一次又一次突破历史高点。1956年完成总产值146亿元,突破百亿大关;1988年完成总产值1132亿元,突破千亿大关,1998年完成总产值10062亿元,突破万亿大关;2011年完成总产值11.6万亿元,突破十万亿大关;2017年完成总产值21.4万亿元,突破二十万亿大关。2019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2亿元,同比增长7.2%。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㈡ 当前形势下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
2、高质量发展迫需行业“革新”
“外墙保温行业首先要解决‘厚脸皮’问题,否则脱落伤人毁物事件可能会更加严重。”多名专家忧心忡忡地表示。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能源与环境检测中心专业总工程师杨玉忠指出,近两三年,有关外墙节能和保温领域的标准变化非常大,随着建筑节能的要求提升,对建筑保温层的厚度就相应增加,比如近零能耗建筑对外墙保温的要求相当于从现在60mm~80mm厚提高到200mm以上,这给外墙外保温的施工质量带来更高的安全隐患。
“外墙保温层越来越重,施工工艺提升不足,保温节能与安装牢固之间出现冲突。”山东建筑大学孟扬教授说,“现在的外墙保温层每个平方米接近20公斤,固定的要求也会加高,但很多工人在现场习惯于原来比较简易的操作,难免发生一些局部固定不是很到位的情况。”
如何走出建筑外墙保温工程的乱象和困局?唯一出路就是“墙材革新”。目前,各地相继加大对建筑保温材料迭代更新的投入,通过产学合作、创新研发与实践应用,逐渐打破建筑外墙保温工程僵局。需要注意的是,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建筑保温材料迭代更新,国家应加快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和调整,给新材料施展功夫搭台,不能总在原来的几种保温墙材上打转转儿,对技术成熟、已经取得市场认可的新材料要尽快推广使用。国家还应对研发和生产外墙保温新材的企业给予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推动形成行业争先研发创新的良好态势。
同时,要尽快落实建筑质量终身追责制。形成谁开发谁负责,谁生产谁负责,谁建筑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责任追究体系,强化各部门的责任意识,推动新材料、新产品的推广使用。
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全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2020年版)》,将外墙保温材料列入全国重点工业产品监管目录。要求“在安全评估基础上,根据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高低,分类采取加强监督抽查、生产许可、执法打假、认证认可、风险监测、缺陷产品召回等措施。”相信,这将倒逼保温墙材行业,加快产品和技术的革新。
㈢ 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建筑业增加值分析
2018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808亿元,比上年增长4.50%,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10个百分点。
经初步核算,201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5093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3%。2019年上半年,我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746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5%,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8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6.09%。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建筑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㈣ 为什么说建筑行业的发展空间大
2018年中国建筑业增加值超6.18万亿元
2018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808亿元,比上年增长4.50%,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10个百分点。
经初步核算,201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50933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3%。2019年上半年,我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746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5%,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8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6.09%。
2011-2019年H1中国建筑业增加值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建筑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㈤ 中国的建筑行业在走下坡路了吗,建筑行业的萎靡会有
中国建筑行业的兴起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加快了各个城市的建设以及建筑材料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包括建筑机械,以及辅材等行业,增加了就业岗位,特别是在一线的农民工大军,虽然一线农民工作条件艰苦,但确实为千万的家庭的生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我的父亲就是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我深有体会的,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父亲每年都是一年回来两次,那就是农忙和过年;记得很小的时候总是盼望着父亲从远方的城市回来,那时候年幼,那时候的盼望,不是想父亲,而是因为父亲每次回来会带点好吃的。后来长大了才真正体会到了一切,那一切都是不言而喻的。在广大农村来说由于人多地少,单单种地已经无法满足每个家庭的正常开支,尤其农民工的子弟的上学所需的费用。如果没有这样的机遇,那么会有多少农村孩子上不起学,这个数字不用想是非常庞大的。
本图片来自网络图库
本图片来自互联网
本图片为作者自己拍摄
同时,建筑行业的兴起,以及各种机遇涌现出了一大批因为在建筑行业投身而发家致富的人,就是人们常说的小老板,包括工程承包,建筑材料供应,建筑机械租售等领域。也有一批因为各种漏洞而投机取巧而发财的人,不过这批人不是倒掉,就是凭借丰厚的资金早就投身其它领域了!
回看当下,由于近十年的大力建设,尤其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摩天高楼拔地而起,城市的建设已经接近饱和,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好多建筑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业务量的大大减少,以及在建工程的资金问题。眼下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以说是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对传统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到底是好是坏,暂且比讨论,但是无论如何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国家也积极响应毕业大学生创业,尤其四咱们90后,但是对于没有任何资金基础的广大青年同志,靠什么来创业呢?传统行业已经被一些老前辈们所占据甚至某些行业是被垄断的,如果90后再想着往传统行业去挤我们会有老前辈那样的机遇吗?时代不同了,一些大佬们总是拿他们那时候的条件来跟当今条件相比来激励广大有为青年,的确那时候的条件艰苦,需要有理想,有决心,有目标的人才能取得成功,但是那时候毕竟好多行业基本上是处在一种缺失的状态,就如同开矿一样,开过的地方就很难再开采出金子了。如今大家都纷纷涌入互联网领域,但是大家都考虑着在做同一件事情,都想去鹤立鸡群,到底谁会有高低呢?又会有多少机遇呢?这已经用九死一生已经无法来形容了!但是的确有好多成功的有志青年,轻而易举在就做出了一番成绩,但是很轻易就成功了,想到过它很容易就会失去了呢?就如同昙花一现。个人认为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了,如今90后只是盲目照搬当今做的不错的一些互联网企业的模式,这是行不通的。没有创新的思维,以及一些创新的互联网模式,即使成功了也只是昙花一现。
不管怎样到底建筑行业的下滑是必须的,这只是一个阶段,度过这个阶段,相信建筑行业的改革会相继到来,如果建筑行业不自己寻求新的阶梯,新的发展方向,只能坐以待毙。想让一个行业永远倒下,这时不可能的,新型建筑行业会卷土而来。到底是怎样的终究还是会怎样,有些东西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个人是无法改变的,真正的改变是怎样的,也许没有人会预料得到,我们只要走好当下,规划好当下,所有的就交给时间吧!
㈥ 目前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前景是什么
目前中国的建筑发展前景主要是高层楼房的建筑,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买楼房居住,这是中国的形式所驱,所以我觉得为了适应这一潮流,目前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前景主要是高层楼房的建筑。
㈦ 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建筑业主要受宏观经济增长及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所驱动。受国内宏观经济调控影响,短期内建筑业增长有所放缓,但从长期看,在国内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国际承包业务逐渐成熟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期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建筑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受宏观调控、建材价格上涨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建筑业成本呈上升趋势,盈利能力将有所下降。
关注细分的铁路建设行业。中国经济总量庞大,行业发展不均衡。
尽管国家从宏观总量层面实施经济调控,但对于那些总体发展落后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瓶颈行业,国家将会加大政策扶持。从目前看,我国铁路运输及铁路基础设施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大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内容。
行业主要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上涨、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以及人民币升值因素将对公司利润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一、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一)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是行业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对建筑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2002年以来,我国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以上。建筑业总产值从1985年的675.10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0,019亿元;增加值由1980年的195.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4,014亿元。
(1)国内GDP每增加10个亿,可以拉动建筑业总产值2.399亿元。
我们对1995年—2007年的GDP与建筑业的总产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建筑业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高度相关,相关度达0.9985。回归分析显示,国内GDP每增加10个亿,可以拉动建筑业总产值2.399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基本决定了建筑业的国内市场规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41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建筑业总产值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下,也出现了较大增长。
我们同样采用1995年—2007年的数据,以FAI作为解释变量,建筑业总产值为被解释量,两者的散点图,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其决定系数为0.989。回归分析表明,FAI每增加10个亿,可以拉动建筑业总产值4.3亿元。
根据我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化是行业发展的具体驱动力量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展中国家在步入发达国家的征途中,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是发展的必经阶段。通常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基本要经历将近30年的建设时期才基本形成相对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我国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从199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开始,按照30年乃至40年的平均建设周期来看,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仅仅处于建设中前期阶段。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更大。据世界银行数据分析,我国目前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通车里程,距离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尚有较大距离,即便与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差距,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是土木工程建筑业业的主要市场之一。“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中,中央政府将计划投入3.8万亿人民币用于交通基建投资,比“十五”期间增长73%。
(2)房地产建筑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进程也大大加快。据研究,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拉动GDP增长两个点以上,同时增加1600万城镇人口。如果按人均20平方米计算,将新增住宅需求3.2亿平方米。
预计中国城市化率加速增长期将持续到2020年,届时中国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的65%。
与现有城市人口相比,意味着未来10年内将有1.6亿左右的增新城市人口,其所带来的住宅、交通、公用建筑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无比巨大。
近两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速过猛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从投资总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是土木建筑行业的主要市场。
二、建筑业近期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一)经济增长步伐放缓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步伐放缓,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外部经济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一季度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GDP)61,491亿元,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中有升,增速为25.9%,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但目前宏观调控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局面得到进一步改善,固定投资增速将会逐步放缓。1-4月,我国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97亿元,同比增长21.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保持。我国出口3,059亿美元,增长21.4%,同比回落6.4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同比减少49亿美元。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数据显示,“三驾马车”对经济拉动作用有所降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现阶段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仍然是通过双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限制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
(二)成本上升给建筑企业盈利能力带来变数
(1)建筑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2007年10月份开始,钢材的价格持续上涨。2008年2月份以来,铁矿石涨价65%,建筑钢材价格较2007年涨幅明显。受雪灾的影响,我国今年前两个月累计水泥产量为1.4亿吨,同比下降2.80%,供给的减少导致水泥价格的上涨。2008年,我国建筑原材料上涨的局面不断加剧,春节以来国内建筑材料的涨幅普遍在20%- 40%左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较去年同期增长8.2%,涨幅比去年同期加快5.4个百分点,连续第五个月创下三年以来的月度新高。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9.2%,汽油、柴油、原煤价格分别上涨11.0%、11.8%、24.1%,能源价格涨幅突出。煤炭成本约占水泥生产成本的40%- 50%,铁矿石和煤炭构成了建筑钢材生产的主要成本,而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提高,使建筑材料价格涨幅不断增加。
(2)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
随着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建筑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加大了对建设工程安全方面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法规和技术标准等相关制度的建设,使建筑业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2008年新的《劳动法》开始实施,增加了建筑企业用工的隐性成本。
2007年,我国经济进入通货膨胀的上升通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物价增长、通胀水平提高必然带动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
(3)建筑企业议价能力较低,成本上涨必将减少行业利润。
建筑企业施工总成本中原材料约占50%-60%,人工成本约占5%-10%,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建筑企业成本大幅上升,对于建筑行业利润有很大影响。虽然目前开口合同在建筑行业占主流地位,建筑企业有一定的二次议价能力,但建筑业的上游建材行业具有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而作为建筑业下游的基础设施、房地产等行业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生存在两者之间的建筑企业,其利润降低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三、铁路建设行业机会凸显
(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时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成为发展重点。
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借鉴美国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列为发展的重点,而对铁路建设投资相对不足,我国人均铁路里程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铁路运力明显不足。为了解决我国铁路建设滞后的问题,国家加大了铁路投资力度,使我国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阶段。
(二)“十一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
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高达3.8万亿,比“十五”期间增长73%。
“十一五”期间,铁道部的投资预算为1.25万亿,相当于“十五”计划的四倍多。《铁路“十一五”规划》提出,将新建17,000公里铁路线,包括7,000公里客运铁路专线;将8,000公里现有铁路升级提速;将15,000公里铁路线升级为电气化铁路;将国内高速铁路线的总里程延长到20,000公里以上;到2010年底,将国内铁路网络的营业总里程延长到90,000公里。
(三)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将有所提高
我国铁路建设投资规模空前高涨,2006年我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552.75亿元,较2005年增长76.4%,2007年完成的铁路基本建设投资高达1,772.1亿元,较2006年增长14.1%。
我国铁路投资规模在2005-2006年快速增长后,投资增速有所减缓。
按照《铁路“十一五”规划》目标,2006-2010年,我国铁路投资12,500亿,年均投资2,500亿,当前我国铁路投资规模与“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仍有一定差距。2008年初铁道部披露,今年我国铁路全年计划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000亿元,新线铺轨4,415公里,复线铺轨3,405公里。虽然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铁路投资增速有所减缓,但未来几年铁路投资规模仍将保持稳步增长,随着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发展,铁路投资资金不足的局面将逐步得到改善,铁路建设高速发展的局面仍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