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程设计 >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手法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手法

发布时间:2020-12-27 07:40:47

①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谈谈你对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认识

后现在主义设计是在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上大量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中主义式的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

时间:从20世纪70年代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
对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概念性认识: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人们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非常分歧,又往往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相关。部分人认为现代主义只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的影响,忽视和切断新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因而不能满足一般群众对建筑的要求。他们特别指责与现代主义相联系的国际式建筑同各民族、各地区的原有建筑文化不能协调,破坏了原有的建筑环境。
此外,经过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
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士则认为现代主义建筑会随时代发展,不应否定现代主义的基本原则。他们认为 :现代主义把建筑设计和建筑艺术创作同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结合起来是正确的,主张建筑师关心社会问题也是应该的。相反,后现代主义者所关心的主要是装饰、象征、隐喻传统、历史,而忽视许多实际问题。
在形式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义和手法主义,是表面的东西。因此,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认为:现代主义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 ,两者的社会历史意义不能相提并论。
也有的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指出现代主义的缺点是有道理的,但开出的药方并不可取 。认为后现代主义者迄今拿出的实际作品,就形式而言,拙劣平庸,不能登大雅之堂。还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者并没有提出什么严肃认真的理论,但他们在建筑形式方面突破了常规,他们的作品有启发性。

代表人物和作品:
1.矶崎新:
日本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设计过一系列的大型建筑物,如筑波市政中心(1979~1983)、日本兵库西胁市的图形设计博物馆(1986年)、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的扩建部分(1986年)和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1989年)等,大都融合理性的现代主义结构、典雅的古典主义布局和装饰、又兼有东方的细腻构件和装饰特色,被认为是亚洲建筑设计师的重要代表。
2.菲利普.约翰逊
(这个人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插了一脚)
他是国际主义的命名人和密斯合作设计了奠定国际主义风格基础的西格拉姆大厦,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人物之一,国际主义风格的主要推动者。

在设计思想和风格上全盘接受了密斯主义。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菲利普.约翰逊在设计风格上不再持续不变,而是根据客户要求和建筑功能采用各种风格,1980年在洛杉矶设计的水晶教堂就是风格转变之一。这个检出全部采用钢和玻璃幕墙结构,内部高大,空洞,全部使用白色钢架结构和玻璃,精英剔透,在室内具可以看到完整的蓝天,室内外的界限模糊化了。教堂是为美国著名牧师舒勒建造的的,他长期在露天布道,所以希望造一个看起来似乎没有屋顶和墙壁的教堂。水晶教堂落成后,他高兴的说:“上帝喜欢水晶教堂,胜过喜欢石头建造的教堂。”这座水晶教堂距1854年伦敦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有130年。

1978年至1984年设计的美国电报与电话公司大楼(这个是后现代的重点代表作),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全部特征:装饰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历史建筑的借鉴,折中式的混合采用历史风格、游戏性调侃性的对待装饰风格。

②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表现及其代表性建筑的特点

本人本科未毕业,不敢妄言,先推荐一本书,《西方20世纪别墅二十讲》,虽然说的是别墅,也略微有些戏谑的味道,但是却有见微知著的效用,看过后获益比看其他大书更多,整个建筑近现代史的结构脉络也更清晰。
以下的答案也是提取其中第九讲《后现代童话世界》的一些观点:
后现代主义是在对现代主义的单调冷漠的愈发强烈的不满的背景中产生的。它的核心是拒绝任何“元叙述”,不认可笼统的大而化之的思考方式,再也不相信现有知识经验综合起来获得普遍真理(诸如万能公式之类)的可能性。
因此要对之进行定义,本身就是一种荒谬的企图,我们只能通过它的一些表现特点的综合来获得对其的总体印象。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由于反对现代主义的“形式追随功能”,它理直气壮地“为形式而形式”,大胆地使用冲突和丑陋的意象,形式充满了幽默、讽刺、含混和矛盾。
2.空间不再是唯一的决定性元素。将装饰性元素从附加的、可有可无的功能性元素的附属的地位改变,使之与功能性元素平起平坐。
3.使用“拼贴”手法,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折衷主义,将不同年代、风格(包括现代主义)的元素同时使用。
4.“拼贴”是构成绘画的手法,用于建筑上则将建筑元素扁平化、二维化,这点倒是和中国园林的“画意”有些类似。

以上仅是本人作为一个在校学生的简单认识结合着林先生的书作的总结。我就大胆猜测您同我一样是在校学生了。作为一个走过许多弯路的过来人,我冒昧提点多余的意见:如果您不是以之为作业考试之急用,就同我现在一样奋力恶补,多看点材料。任何总结都只是表皮,骨头血肉都得靠着自己这更实在的接触的填补。
加油!

如果你真的需要简短的,那直接将上面的1234摘下来就好。

③ 后现代主义设计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区别

现代主义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
世纪20
年代前后,欧洲版一批先进的权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版玻璃、钢材的运用;新的形式―
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千年以来的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干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后现代主义设计:
(Post
Modernism)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概念是,理论界一般认为:它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文化思潮,在哲学、宗教、建筑、文学中均有充分的反映。它与现代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它的出现自然有其特定历史的、文化的背景。

④ 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名词解释

1,“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主要表现————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1)采用装饰;(2)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3)与现有环境融合。
2,“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起源————后现代主义只是设计理论家的归纳出来的概念。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是当代重要的艺术理论家、作家和园林设计师,早在20世纪70年代,他最先提出和阐释了“后现代建筑”的概念,并且将这一理论扩展到了整个艺术界,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后现代艺术开辟了新的空间。同时,作为区别概念,他还定位了“晚期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这两个概念。
3,“后现代主义”出现的原因————力图解决从60年代末期开始,经历了30年的“国际主义”垄断。当时世界建筑日趋相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渐消退,建筑和城市面貌日渐呆板,千篇一律,往日具有人情味的建筑形式逐步被非人性化的国际主义建筑取代的现实情况,一批设计师,试图改变国际主义面貌,引发了建筑界的大革命。

4,“后现代主义”具体手法————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常在设计里设置夸张、变形、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一起,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糅大众和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和室内环境。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强调建筑及室内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不拘泥于照搬照抄传统,探索创新造型手法。
5,本人层参加“后现代主义”的学术讨论会,曾有一位国际著名教授说过一句话:“后现代主义只是理论家给建筑师贴的标签,我问过很多被贴上标签的后现代主义大师,他们回答我,我不是后现代主义......“。

⑤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有哪些

导语:建筑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的常见的,对于我们来说,不同的时期它的建筑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所以建筑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的体现。那么大家对于后现代主义建筑了解的有多少呢?它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呢?今天小编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的相关知识介绍,想要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朋友们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从“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探索者文杜里和詹克斯的理论中,以及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可以总结发现,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之下,作为设计领域最重要分支之一的建筑,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

后现代主义建筑认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方盒子缺乏人性,主张建筑应该而且必须有装饰。在建筑的细节上,往往采用各种古典装饰,运用变形、分裂、删节、夸张、矛盾等手段使装饰充满趣味性和象征性。而现代主义建筑强调非装饰化特点,夸大无装饰化外形特点,在设计形式上陷入了减少主义风格的泥淖之中。



第二,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所谓“文脉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师们在抛弃现代主义平滑的方盒子建筑形式时,认为决定建筑外观的不单纯是内部功能,而且还受到群体、环境、地区、历史等的影响,强调建筑的形体质量感,提倡建筑的“内”、“外”双重性,重视层次感和深度感。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强调重视传统历史风格,主张对历史风格采用抽出、混合、拼接等方法,并且将这种折衷处理建立在现代主义设计的构造基础之上。



第三、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现代主义建筑形态语言基本上是单一的,只出于对功能认识;而后现代主义建筑所使用的建筑形式往往包含有一系列现代符号学的内容,通过点、线、面和色彩的变化,使现代主义明确、高度理性化,毫不含糊的形态语言具有了“隐喻”、“象征”和“多义”的含义以及戏谑、调侃的色彩。所以,了解后现代主义建筑,应该从结构、符号、形式等多种角度出发。

当然,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上述特点,是在一个历史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并不是在所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一方面,正如我们前面所指出的,从现代主义受到质疑到否定,从后现代主义萌芽到最终确立,有一个发展过程;另一方面,建筑作为一切艺术的综合,它不仅受到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而且还与现代科技,特别是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科技的每一进步,可能会改变建筑的结构形式和装饰面貌。



分类

1.“戏谑的古典主义”(IronicClassicism)或译为“嘲讽的古典主义”。也有人称为“符号性古典主义”或“语义性古典主义”。是后现代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类型,主要的后现代主义大师都在这个范围内。

使用部分的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和符号是其基本特征,而表现手法却具有折衷的、戏谑的、嘲讽的特点。从设计的装饰动机来看,应该说这种风格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人文主义有密切联系。与传统的人文主义风格不同在于嘲讽古典主义,或者狭义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明确地通过设计表现现代主义和装饰主义之间的无可奈何的分离,而设计师除了冷嘲热讽地采用古典符号来传达某种人文主义地信息之外,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基本是无能为力的。因而充满了愤世嫉俗的冷嘲热讽、调侃、游戏、玩笑色彩。


2.“比喻性的古典主义”(LatentClassicism),这种风格其实也是狭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类型。它基本采用传统风格作为构思,设计多半处于一半现代主义,一半传统风格之间。它与“戏谑的古典主义”的最大不同在于,这派设计家对于古典主义和历史传统具有严肃的尊敬态度,绝对不开玩笑。他们取古典主义的比例、尺寸、某些符号作为发展构思,因而具有比较严肃的面貌,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派的作品更能为大众接受。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的相关知识介绍,我们知道不同的朝代时期,建筑的风格都是不同的,所以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尤其自身的独特性,对于从事建筑和美术的朋友们来说,大家会比较关注它的不同之处,所以上文小编给大家大致的总结了一下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希望对于想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的朋友们能够有所帮助。

⑥ 建筑设计:后现代主义的风格特征有哪些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50年代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也逐渐形成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受60年代兴起的大众艺术的影响,后现代风格是对现代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对后现代风格不能仅仅以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来评价,需要我们透过形象从设计思想来分析。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是由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的。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这一概念具有多重含义。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人的精神冲击是全方位的,在思维理论论层面上可以肯定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样的文化意向,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只有在其"异样事物"中,才会获得自身的规定和理念。

后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理念完全抛弃了现代主义的严肃与简朴,往往具有一种历史隐喻性,充满大量的装饰细节,刻意制造出一种含混不清、令人迷惑的情绪,强调与空间的联系,使用非传统的色彩,它所具有的矛盾性常使人产生厌倦,而这种厌倦正是后现代主义对过去50年的现代主义的典型心态。

设计理念

一、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历史的装饰主义。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运用了众多隐喻性的视觉符号在作品中,强调了历史性和文化性,肯定了装饰对于视觉的象征作用,装饰又重新回到室内设计中,装饰意识和手法有了新的拓展,光、影和建筑构件构成的通透空间,成了大装饰的重要手段。后现代设计运动的装饰性为多种风格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使不同的风貌并存,以这种共享关系贴近居住者的意义和习惯。

二、强化设计手段的含糊性和戏谑性。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师运用分裂与解析的手法,打破和分解了既存的形式、意向格局和模式,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将现代主义设计的冷漠、理性的特征反叛为一种在设计细节中采用的调侃手段,以强调非理性因素来达到一种设计中的轻松和宽容。

三、主张新旧融合、兼容并蓄的折衷主义立场。后现代主义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恢复历史风格,而是把眼光投向被现代主义运动摒弃的广阔的历史建筑中,承认历史的延续性,有目的、有意识地挑选古典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东西,对历史风格采取混合、拼接、分离、简化、变形、解构,综合等方法,运用新材料、新的施工方式和结构构造方法来创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形式语言与设计理念。

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人物: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人物有P·约翰逊、R·文丘里、M·格雷夫斯等。

建筑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该既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讲究人情味并使用非传统的色彩,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将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元素兼容并蓄,既对立又统一。设计手法因此也可以达到多元化,灵活多变,利用多种不同的材质组合空间,光亮的,暗淡的,华丽的,古朴的,平滑的,粗糙的相互穿插对比,形成有力量但不用生硬,有活力但不稚嫩的风格。

设计特点

一 隐喻的和装饰的设计

装饰几乎是后现代设计的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这是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最有力的武器,主张采用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全然屏弃的古典主义异常关注,他们不搞纯粹的复古主义,而是将各种历史主义的动机和设计中的一些手法和细节作为一种隐喻的词汇,采用折衷主义的处理手法,开创了装饰主义的新阶段。后现代主义的装饰风格体现了对于文化的极大的包容性,这里即包括传统文化,也包含现行的通俗文化: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的歌德式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以及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波普艺术、卡通艺术等等任何一种艺术风格。运用的手法更是不拘一格:借用、变形、夸张、综合甚至是戏谑或嘲讽。汉斯·霍莱恩设计的玛丽莲沙发就综合了古罗马、波普艺术和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征。

二 想象的和情感的设计

后现代设计将诗意重新带回我们的生活。仓右四郎的金属沙发有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月亮真高啊》(HOW HIGH THE MOON),镂空的金属框架在灯光的掩映下让人想起婆娑树影背后的一轮明月。后现代主义者认为,设计并不只是解决功能问题,还应该考虑到人的情感问题。安德勒·伯兰滋将许多非设计师者的所知道的东西上升为理论。例如,"我们对产品的选择受到我们记忆和联想、我们的愿望和我们朋友的影响,也受到我们在电视和博物馆中所看到的东西的影响"。(《1945年以来的设计》)。1987年,他设计了一系列名为"家养动物"的家具,把西欧人对意识的兴趣与北美人对某些宠物的兴趣融为一体。这些设计是非常有亲和力的,即不是设计适应人,也不是人适应设计,而是二者亲切、自由的对话。

三 仪式化的特征

后现代设计中这种仪式化特征主要是针对过分强调功能而使生活变成了一种机器运转般毫无感情色彩的动作而引发的一种设计倾向。吃饭不仅仅是一个吞咽的过程,更是一种气氛:环境、餐具、食物的颜色和味道,包括进餐的动作,都是仪式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感受过程、感受存在的意义以及人与物的交流、对话。

选择一件设计不仅是为了用,而且是为了寻找自我的象征性。安德勒·伯兰滋出版了一本名为《家养动物》的小册子,在书中他声认为我们现在的住宅几乎无法居住,因为我们要在那里度过更多的时光;我们需要重新考虑一下我们可以从周围环境得到的仪式的、神话创作的以及不可思议的特征。安德勒·伯兰滋的话是十分隐晦的,但是他至少说明房子仅仅用来居住是远远不够的。这种观点导致了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仪式化特征。消费者对设计的选择与使用过程更多地体现一种信仰,并以此将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归属到特定的社会团体中。日本设计近些年受到西方的普遍关注。"在日本,艺术与功利,神圣与凡俗之间是没有区别的"(《1945年以来的设计》)。

四 轻松的生活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通俗化特征将轻松愉快带入日常生活,使每天的行动不再象举行宗教仪式般严肃刻板。现代主义是设计的理想主义,而后现代则强调人们生活在"现在",后现代设计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物质的特征。享乐主义高于一切,快乐是最重要的原则,"好的生活比好的形式更重要"(1945年以来的设计)。与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黑匣子"(BLACK BOX)相比,后现代设计中大量运用夸张的色彩和造型,甚至是卡通形象,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再次感受童贞和无拘无束的快乐。这种设计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是一种简单的借用,或者是奇思怪想的任意组合,没有章法,不考虑实用,是设计师的一些很主观的设计。但透过这种现象,我们看到这样做给现代主义或我们目前的生活带来了有价值的东西:生活,真实而感性的生活,不是高尚的品位,幽雅的举止,而是光着脚在沙发上吃着苞米花看电视,和孩子在地板上嬉戏,扭着屁股在厨房煎鸡蛋。盖当诺·佩西色彩鲜艳的纽约的日落沙发将大自然的风景引入室内, Ettore Sottsass在1981年设计的滑稽可爱的Cassblanca餐具架和ALESSI公司装饰着小鸟的鸣唱水壶使厨房油腻的操作过程多了一些轻松幽默的气氛。从这方面来看,后现代设计将人们从简单、机械的枯燥生活中解救出来,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使人这一概念变得更加感性和人化,而不是机器。

五 有爱心的设计

这句话其实也可以说成是另外的功能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所倡导的功能主义的一个丰富和超越,即将理性的、逻辑的功能发展为既有生理的功能,又有心理的功能的新功能主义。斯图普创造了一个短语,叫"没有原由的困难",即人们可以将东西放在他喜欢用的地方而不是应该放的地方。比如,把电话放在办公桌附近的窗前,接电话时可以顺便看看窗外的风景,放松一下心情,虽然这有点不方便。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实质上是对人的一种更加体贴的设计:人不是一个工作的机器,而是一个有工作能力,但同时需要生活、需要关怀和体贴的有智商的情感动物。

六 卖点的设计

后现代设计并非设计师孤独的尝试。市场给了他们最有力的支持,同时设计师的名望也是利润的来源。当60、70年代波普、朋克文化、迷幻药文化以及女性主义兴起时,市场就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设计师也应这群新人类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而大胆地进行各种后现代主义尝试,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设计突破功能主义的束缚而自由的发展。市场与设计师相互依赖,甚至设计师个人的学术性、主观性、观念性的尝试也一样可以成为商家的卖点。后现代主义几乎成了一个市场推销员,"制造者不仅仅将其视为因抄袭、打折等竞争泛滥而日趋饱和的市场上表现独特而有吸引力的手段,而且是可以另起炉灶的方法"。

⑦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源头、起因、特点、大师、作品、存在的价值意义、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物质生活匮乏,人们对现代化充满渴望。建筑事业同科学技术紧密相联,建筑师仍持有浓厚的理性主义观点。这是建筑中的现代主义思潮与文学艺术等门类中的现代主义流派不同的地方。60--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高度发展,物质丰富了,房荒问题相对解决了。然而,人们感受到工业高度发展带来的负面效果。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危机信仰危机等,反倒使人们在物质丰裕时期产生了新的危机感,社会文化心理随之发生新的重大转变。在建筑艺术方面,人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观念自然和50年代大不相同。此外,经过70年代的能源危机,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比传统建筑经济实惠,需要改变对传统建筑的态度。也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反映产业革命和工业化时期的要求,而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越过那个时期,因而现代主义不再适合新的情况了。持上述观点的人寄希望于后现代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在现代主义建筑鼎盛之际,对它的批评和指责也开始增多。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 ,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它们在理论上批评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指责它割断历史,重视技术,忽视人的感情需要,忽视新建筑与原有环境文脉的配合。由于现代主义所奉行的原则与时代的不适应性,致使冷酷无情、千篇一律的设计惨遭遗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主义设计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在建筑形式上,新的流派努力突破“国际式”风格的局限。进入70年代,世界建筑舞台呈现出新的多元化局面。70--80年代,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 ,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 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如果说1923年勒·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经典著作,那么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便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书。

文丘里认为,“建筑师再也不能被正统现代主义的清教徒式的道德说教吓服了”。文丘里明确提出了一系列与正统现代主义建筑艺术观点截然不同的建筑创作主张。他写道:
“我喜欢建筑元素的混杂,不喜欢‘纯净’;宁愿一锅煮,而不要清清爽爽;宁要歪扭变形,也不要‘直截了当’;宁要暧昧不定,也不要条理分明刚愎无人性枯燥和所谓的有趣;我宁要世代相传的东西,也不要‘经过设计’的;我主张随和包容,不要排他性;宁肯丰盛过度,也不要简单化,发育不全和维新浪头;宁要自相矛盾模棱两可,也不要率直和一目了然;我赞赏凌乱而有生气甚于明确统一。我容许违反前提的推理,我宣布赞成二元论。”“我喜欢‘彼此兼顾’,不赞成‘非此即彼’;我喜欢有黑白,有时呈灰色的东西,不喜欢全黑或全白”。
文丘里针对现代主义建筑师密斯的名言“少即多”,提出“少不是多”,并且说“少即枯燥”。文丘里认为应该打破常规。他说在同一座建筑上可以同时采用不同的比例不同的尺度不一致的方向感,以及不协调的韵律。他主张让对立的互不相容的建筑元件在同一建筑上并置或重叠在一起,不分主次地二元并列和矛盾共处。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激烈地排斥建筑遗产和传统。与此相反,文丘里强调建筑遗产和传统的重要性。他说建筑师应该是“保持传统的专家”。不过,他推崇“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并非要建筑师严守建筑传统。文丘里认为,一座建筑物允许在设计上和形式上“不完善”,可以搞”平庸的和丑的建筑“。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即在建筑艺术中追求复杂性和矛盾性,而且与古典的建筑美学观念相违背;完整统一和谐不再被当作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目标;反之,不完整不统一和不和谐受到了推崇。这样,建筑的美学范畴扩大了,建筑艺术的路径更加宽广多样了。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由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美学范畴广大,建筑艺术的路径更加宽广多样,所以它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美国建筑师格雷夫斯设计的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政大楼,英国建筑师斯特林设计的德国斯图加特市国立美术馆是两座有 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例子。1987年前西柏林国际建筑展中的一批建筑物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集中表现,它们与1927年斯图加特住宅展览会恰成对照。还有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
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
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其二:注重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其三: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
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其四: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
20世纪前期的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曾对建筑的实用功能技术经济艺术以及社会作用作了全面的探讨,提出了一整套改革和创新的见解。相比之下,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倡导者主要关心的只是形式和艺术的方面。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是人类建筑史上一次全面,剧烈的革命性变化的产物,而后现代主义只是现代建筑在形式和艺术风格方面的一次演变。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建筑的“消亡”。现在看来,可以认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也是对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的部分修正和扩充,是现代主义建筑多样发展的又一种表现。其中心是反对米斯·凡·德罗的“少则多”)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需求,而不是仅仅以单调的功能主义为中心。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大量采用各种历史装饰,加以折中处理,以打破国际主义风格多年来的垄断。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y)出版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最早宣言(图3)。在书中他首先肯定了现代主义对人类文明进程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他又指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它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使命。过时的现代主义将成为设计的思想桎梏。一切都变成平庸无奇,千篇一律的空白设计。而风格混乱、含义模糊的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将引导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方向。
后现代主义是起源于现代主义内部的一种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反叛,终日面对冷漠呆板的设计人们已感到厌倦,它表达了人们对于具有人性化,人情味产品需求的心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风格上更是两个极端,但在诸多方面互有异同。例如哈桑在《后现代主义转向》中对二者的部分进行了如下比较:
哲学上:现代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思想上:现代主义强调对技术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后现代主义则推崇高技术,高情感,强调以人为本。
方法上:现代主义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后现代主义则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设计语言上:现代主义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 (洛斯语);后现代主义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双重译码,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less is bore)。
被现代主义奉为经典的名言“功能决定形式”, “少就是多”的原则,忽视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达·卢齐说:“材料和装饰是组成产品的细胞”。功能主义反对装饰是因其以理性的逻辑的态度对待设计,而今,时代已不同于以前,人与世界的关系变得更复杂,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品位变得更高。因而,现代主义设计所遵循的功能主义、减少主义原则日渐受到挑战和质疑.
伯特·文丘里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师,1925年,他出 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在普林斯顿大学获 得文学学士学位,后获硕士学位,并赢得了美国 建筑研究院的奖罗学金。50年代后期,他创办了 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作为一名成功的建筑师, 他写了相当多的著作,并将建筑学中的复杂性和 矛盾性深刻的描绘了出来。自他从拉斯维加斯学习回来以后,其创新思维影响了许多人,同时他还将其创造性的设计理念扩展到茶壶、咖啡壶、盘盏以及烛台等。
文丘里早期的工作受到路易·艾瑟铎·康和艾罗·萨里南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米开朗基罗、帕拉第奥、勒·科布西耶和阿尔瓦·阿尔托很大的影响。他说道:“在所有作品中,阿尔瓦·阿尔托的作品对我的启示最大。它最具动感、最有联系性,是学习艺术和技术最丰富的来源”。文丘里设计的建筑总是与社会、文化相关。他的创意灵感来源于所有的历史建筑和现有模式,因此他所设计的建筑既有个性,又与当地环境紧密相连。尽管他已经放弃了许多信仰,但他的作品还是被认为是后现代时期的一部分。
设计的时候,文丘里喜欢将简单而有美丽雕花的格式合并在一起,还经常在全面设计规划图中将讽刺和喜剧寓于其中,常以国际风格和流行艺术为指导,其作品还被当作设计平面的典范,这些模式常具有纪念性和装饰性。他以标记和符号为装饰,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并将其融入他的设计中。他说道:“建筑学应该涉及到建筑的社会和历史之间的关联”,文丘里引用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少就是多”并不是指为了一定的利益需要更多的装饰,而是在风格和形式上更为丰富。
文丘里的创意经常被别人模仿,比如山形房屋的前壁常常由分离的部分和凹进的中心部分隔开。在他的设计中,他常常用大面积的窗户去扩大传统的半圆形窗户,这样的圆形窗在他设计的建筑中经常出现。
文丘里总在盛大的背景下将联系和同化合为一体,使他的建筑以一种和谐的方式与当地的环境相得益彰。他们不会因为已有的目的而忽视四周的环境,他这样说道:“我喜欢建筑中的复杂性和对立性,这建立在近代观点的模糊性和丰富度中,还包含在与艺术的联系之中”。
罗伯特·文丘里与他的同伴Rauch和Scott Brown都是建筑界的精英。1991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大奖------普立兹克建筑奖。他的设计常常很抽象,并拥有历史的痕迹,但设计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图书馆、住宅区、商务楼以及其他相关项目。
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与旧馆相连,墙面的颜色、图案与原有建筑有所呼应。在一处转角上,孤立地安置着一根木制的 、变了形的爱奥尼式柱子,短粗矮胖,滑稽可笑,得到一个绰号叫“米老鼠爱奥尼”。这一处理体现着文丘里提倡的手法:它是一个片段、一种装饰、一个象征,也是“通过非传统的方式组合传统部件”的例子。美国电话电报大楼是1984年落成的,建筑师为约翰逊,该建筑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繁华的麦迪逊大道。约翰逊把这座高层大楼的外表做成石头建筑的模样。楼的底部有高大的贴石柱廊;正中一个圆拱门高33米;楼的顶部做成有圆形凹口的山墙 ,有人形容这个屋顶从远处看去象是老式木座钟。约翰逊解释他是有意继承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纽约老式摩天楼的样式

⑧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点有哪些

简约、时尚。

⑨ 请问艺术设计里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显著的特点在于其历史主义、装饰主义、折衷主义和娱乐性。

------------------
三、 后现代主义设计对装饰的复兴

随着人们对国际主义风格的厌倦,到了60年代,设计师们推出了“波普设计(pop Design),满足大众的审美趣味。追求雅俗共赏的目的。色彩与装饰因此被重新运用。并且在70年代里兴起了多种“后现代主义”风格,反对国际主义设计的单调形式。

“后现代主义”设计指的是“在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上大量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主义式的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 ⑽它有明确的时间段,从70年代持续到90年代初,之后便开始衰退。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挑战,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一种装饰性的发展,反对设计中的国际主义、极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达到视觉上的审美愉悦,注重消费者心理的满足。在设计上大量运用了各种的历史装饰符号,但又不是简单的复古,采取的是折衷的手法,把传统的文化脉络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开创了装饰艺术的新阶段。

从本质上讲,后现代主义设计并非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推翻与否定,而是在肯定其实用功能因素的基础上,在形式上赋予其人格化,情感化的装饰效果,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权威、美国评论家、建筑家和作家查尔斯?詹克斯自己也说: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加上一些什么别的。

后现代主义设计中采用大量历史风格,比如哥特式、巴洛克式。从古典到文艺复兴,无所不包,进行装饰符号的挪用,戏谑、调侃、夸张和象征的描述,以多种历史风格的整合拼接达到装饰化的效果,它是折衷主义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这种特征。比如查尔斯?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菲力普·约翰逊的AT&T大厦等。

装饰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复兴,在很大的程度上在于为了摆脱严肃的、冷漠的、单调的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带来的压抑,最早在建筑上提出明确的后现代主张的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认为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是丑陋的、平庸的,对于“少即多”的教条,他恢谐地将其改为“少即厌烦”。1969年,文丘里利用历史建筑符号,用戏谑的方法设计了在宾夕法尼亚的胡桃山的“文丘里住宅”。是具有完整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最早建筑。随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装饰在设计中的地位重新回归。彼得·霍夫曼在《八十年代的美国建筑》一文中说:“再也不把装饰视为邪端。几乎所有这些建筑都充分展示出一种对‘修饰’的新兴趣,表现一种建筑的趣味性”。⑾在产品设计领域,意大利的索特萨斯等人组成的“孟菲斯”设计小组成为代表,设计作品造型独特、色彩艳丽,装饰化、波普化和娱乐化。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显著的特点在于其历史主义、装饰主义、折衷主义和娱乐性。这些手法的运用适应了人们各方面需要,使人们在视觉与心理上都逐渐扫除了对工业产品中由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造成的理性与冷漠的感觉。

透视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到现在的历程,我们看到了装饰的重要意义。那么,作为一种艺术符号,“装饰”在未来的设计中也不会消失。它是艺术的符号,又是文化的符号。而且,装饰满足人的心理需要。正如赫伯特?里德在《工业艺术的历史与理论》中认为的那样:“装饰品的必要性是心理上的。人们身上还存在着某种被称作恐惧的情感--无法忍受寂寥的空间”。他还说“对于装饰品唯一的评价就是,它应在某种程度上突出形式。我避免使用‘增加’这个常用的词,因为,如果形式是恰当的,就不能再给它增加什么” ⑿他强调合理的装饰会使作品更加美丽。意大利孟菲斯集团的设计师索特萨斯说过,设计应该是对生活方式的设计。确实,未来的设计本质上就是对生活方式的设计,而适宜的装饰正是设计美好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是以“宜饰而饰”达到“宜人”的目标,它会让人们走向的艺术化的、充满诗意的生活。

⑩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建筑欣赏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它是一种超越的批判与创新精神,到了80年代,这种超越批判与创新精神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小编就结合后现代主义建筑来说说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建筑欣赏一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继承了后现代的理性逆反心理,追求着时尚元素,前卫的设计理念使之它也十分的讲究其个性,与现代主义不同的是,后现代主义设计更多的个性在于一些繁复装饰设计的加入。
后现代主义建筑欣赏二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西方建筑学的一次提升,作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设计,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新的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开始广泛运用于艺术领域之中,以此来表示传统艺术本质与功能化概念的反叛。
后现代主义建筑欣赏三

后现代主义设计吸引着各种历史建筑元素,成了一种社会新思潮,到了80年代,这一思潮进入了哲学主流,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将被人们所接受与青睐。
后现代主义建筑欣赏四

后现代主义设计诠释着一种复杂而又不失优雅的姿态,结合着各种不同传统建筑精华元素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人们对于建筑物设计的一种新认识,是雾非雾的非概念性直觉之中而又不失历史的装饰性与当地人生活文化。
后现代主义建筑欣赏五

直到今天,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概念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它将根据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体现,在形式上突破了现代主义单一标准设计,更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

阅读全文

与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手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