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筑设计:高端住宅有哪些特点
高端住宅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区域位置。高端住宅一般主要位于城市核心区,商务、金融、科技等产业周边区域,交通便捷,市政配套完善,自然景观资源稀缺的地段。这些区域都具有较高的认可度,符合高端客户杜宇上风上水等地域文脉的认知及与国际接轨的心理特征。
2.自然景观资源。高端住宅独有的景观优势和市场稀缺性,使其附加值大幅提高。
3.精细化设计。精细化造就臻品,更是人性化的延伸和体现。户型设计:户型平面营造根据客户群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的要求专门定造,布局功能更加完善和细化,讲究空间感和舒适度,各类设计细节到位,可以满足功能性需求。精装修住宅、公共区域、园区景观、地下车库等目之所及之处皆无功能和设计盲点,精细化设计渗透每个环节,处处彰显人性关怀。如大堂入口处设宠物清洁间;车库内车辆导流、行进方向导视系统,超宽、超高车位预留比,行车路线考虑电梯厅出入口等设计,车库电梯厅人性化装修设计,公共空间感应式安防门,车库自然采光通风一集景观结合等;垃圾处理、暂存、转运的最佳管理方式。
4.高档的装修标准。建筑立面装饰材料用料应该高档,一般以石材较为广泛,其次为面砖,涂料应用范围较小。精装修住宅、公共区域(如会所、大堂、架空层等)的装修档次、品位高。园区苗木应选择名贵、树形好、成活率高的品种;园区硬质铺装材料应高档。景观后期养护也很关键,高成活率才能保证高品质的园区景观效果。
5.精湛的施工工艺。对施工单位施工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建筑的精细化除了设计方面,更多的体现在了施工方面,如石材的收边、对缝、纹路对应等等。因此信誉和施工质量过硬的施工单位应该作为合作伙伴的首选。
6.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丰富的会所和架空层,满足小区简易餐饮类供应、业主阅览室、洗衣、缴费、存款、宠物寄养店等日常服务,会客办公等商务办公服务,以及健身、SPA、娱乐等休闲功能需求。赋予大堂星级酒店式装修和服务功能标准:体现人性化的入口宠物清理间,临时会客区,访客等候区,卫生间,前台星级酒店服务态度等。地下车库:电梯入口候车区,垃圾桶或垃圾暂存站(方便业主取车时顺便扔掉垃圾,不需到首层)。
7.构建智能化家庭、数字化社区。提高住宅高新技术含量和居住环境水平,提高居住区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物业管理水平,让业主真正体验到科技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实用、便利性和安全、尊贵感。安全防范系统:园区周边防范系统、数字化楼宇可视对讲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家庭安防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巡更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物业服务网站(家政服务、信息发布、水电费收缴、网上购物、视频点播等)以及智能家电控制系统(灯光控、自动窗帘、暖气空调的远程控制等)电梯智能化系统:限层停靠、户内叫梯,与对讲联动系统等。
8.人性化的物业服务。对高端住宅而言,品质与管理应并重,完善的设备与物业管理,是高端楼盘的重要一环。良好的智能化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与宽带网络对安全、通讯、视频、资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物业管理,人性化服务更到位,让业主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尊贵地位。称得上高端住宅的物业,应该是现代城市建设文明的结晶和创造作品,又彰显物业的文化价值。高端住宅远非是凝固的建筑物,应该成为充满文化韵味的有生命的艺术品。形神兼备的高端住宅,将会给业主以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Ⅱ 为什么住宅建筑设计年限为50年,拥有产权70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第十二条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一)居住用地70年;
(二)工业用地50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
(四)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五)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2)住宅建筑设计理念扩展阅读:
50年产权住宅与普通住宅项目的不同:
很多购房者渴望了解“50年产权住宅”项目与普通住宅项目有什么不同。主要以下五点主要区别:
一、未来使用费用不确定。前者如按公建用途规定,其水、电、暖等使用费用都将采取商用价格。所以,对于购房者应该在购房时询问清楚。目前,开发商大多在前期开发中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能按民用价格缴纳。
二、相关税费的差异。普通住宅项目初次购买和未来转让时契税为1.5%,而50年产权的住宅,其契税按3%缴纳。
三、贷款条件的限制。购买此类房屋大多不能申请公积金贷款,但是也有少数项目在开发商的努力下能够办到。另50年产权或者40年产权的住宅,如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只能得到五成或六成按揭。
四、建设标准不同。如果按照公建相关要求,前者的人防和消防等建设标准较高,对开发商而言,成本将提高,但对购房者的使用影响不大。
Ⅲ 住宅建筑设计理念从哪几方面入手
请问
住宅建筑设计理念从哪几方面入手
Ⅳ 建筑设计:高端住宅有哪些含义
高端就是俗语的好,但是还没到豪。住宅品质高,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1、品牌与身份:回开发企业答等品牌要素、符合高收入群体阶级的身份象征;
2、区位要素:良好的城市区位,配套齐全或者环境优美;舒适的社区环境,周边无干扰,物以类聚人与群分,不可避免的与其他低收入阶层聚集划分界限,不提倡混合。
3、硬件与材料:建筑做工扎实,装修精美,户型符合高端人群需求如——配套车库、采光、健身休闲设施、绿化景观等等;
4、运营管理:物业等日常维护水平都高于普通住宅。
Ⅳ 为什么住宅建筑设计还有风水讲究
他们是相辅相成的风水学即“藏风得水说”,古代经典著作《葬书》解释说:“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谓之风水”。古人又叫“堪舆”。堪指高处,即天道;舆指低处,即地道。风水总的来说是为活人住的阳宅和死人住的阴宅择地、选址的一种方法。风水学伴随我国传统建筑两干余载。讲求风水,即建筑环境要符合风水要求,如风向水流的地势等,这主要反映在古代皇帝陵墓的建筑上。这种把人工改造和地形选择利用相结合,以综合地构成一种特定的环境,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风水热”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在欧美各国及港澳地区兴起,有许多人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中国风水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建筑环境学。风水学的核心是探求建筑的选址、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的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括住宅、宫室、寺庙、村落、城镇诸方面。 http://www.dnfsxh.com 1 住宅的选址与生活环境中国古代风水学中包含许多选择和利用地形构造理想环境的科学内容,这些理论讲究精神团聚,藏而不散,不冲冒四面之风,有屈曲纾缓的流水。比如三代之时卜宅择其地形之善者无非一要土厚水流,二要负阴抱阳,然而因为土厚之地,水尤重于其它,所以古代大至城市的兴起,小至民宅建设,无不与环境,特别是与水有关,如遇禁忌之处,则有补求之方。人们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期观察中,逐渐认识到各种类型的地形地貌等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总结出一套人与自然相适应而协调发展的经验。在实践中,这些经验指导着人们选取良好的地理环境和改善不良的环境来营宅立邑,为人们创造和获得富裕生活奠定了客观物质条件,所以国人素有“风水宝地”和“人杰地灵”之说。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则会促进人的健康以及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子孙昌盛”在合情合理之中。譬如明代时的江南地区,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经济繁荣,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观,丰厚湿润的水土气候条件等,孕育了众多的文人志士。明代的二百多名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江南竟占50%以上,出现了“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的繁荣景象,这除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因素外,肯定还与江南美丽的自然环境有关。除了基址的选择外,风水学还重视住宅周围的环境布局与住宅内的空间构成。认为住宅四周应有“四灵”,即宅左有流水(谓青龙);右有长道(谓白虎):前有水池(谓朱雀);后靠丘陵(谓玄武),此为最佳宅地。至于室内空间,明堂应宽敞,厅堂门庑应先定位,东厢西塾要对称协调 1。的确,在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及环境景观规划上,中国的城市、宫殿、寺观、陵寝、住宅、园林等建筑在风水理论的指导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现代科学也证实了风水学所要求的生态环境,关系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人类生活在自然界,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重视住宅“风水”,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工生态环境,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比如,居住区应为居民创造赏心悦目的景观,广植树木、花草、造山理水,结合地形营造自然式景观,创造富有情趣的生态居住环境。小鸟的欢唱和栖息,绿色花园中的小桥曲径,使人们仿佛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由于我国各地气候冷暖、干湿、雨旱、大风、沙暴等都有很大差异,因此,房屋建筑就要适应当地气候并尽可能地改善不利气候条件,创造舒适的室内工作和生活环境。比如,炎热地区需要考虑通风、遮阳、隔热、降温 ;寒冷地区需要考虑采暖、防寒、保温 ;沿海地区要防台风、潮湿、积水等;西北地区要防风沙;高原地区则要尽量避免强烈的日照和改善干燥的气候(小范围内)等,这些是宏观选址要考虑的,但还要注重具体地点的气候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处理,科学地选择和改善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居住环境。 http://www.dnfsxh.com 2 住宅的朝向、间距风水学着重阳光、空气、水分等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风水师们非常重视住宅的朝向和日照,常常追求“向阳府第”,而嘱人莫住“背阴之宅”。风水书中说:“何知人家有福份,三阳开泰直射中”、“何知人家得长寿,迎天沐日无忧愁”。还强调山墙应如何如何,院墙应如何如何等,这些除了争取好的住宅日照,改善住房的卫生条件外,还对保持住宅的气温有极大关系。实际上,在我们所作的大量民居调查中,绝大多数住宅的朝向及布局,还是以气候、地形地貌、使用功能等物质功利要素为主要依据而确定的。即便是在风水盛行的地区,当宅主命卦吉方朝向与建筑物质功利朝向发生冲突时,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将大门朝向吉方开,或者采取一些“厌胜”与“避邪”的简单措施。住宅采光如何,主要取决于朝向。朝向不当,即使没有前排建筑物的遮挡;或者朝向对,而南向房前被大树遮盖,室内也不会有理想的日照。根据室内日照和通风,根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考虑,住宅朝向以南向为佳,冬夏受益。原因在于太阳的运行规律,使冬季的太阳可以最大限度地射入室内:夏季光线方向陡,室内日照时间短、深度小,能避免阳光曝晒。但是,不可能所有住宅都建成坐北朝南,即使一家一户,有时也难免有东西向房间。为了避免日晒,东西向住宅可用锯齿形墙面,或用花格遮饰板等手法 。在风水学中对风是忌讳的,但这仅指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风速较大的风而已,并不是完全不要风,只是“风”要“藏”,缓慢的气流在住宅中还是必不可少的。 http://www.dnfsxh.com 传统住宅的照壁、屏风等的作用之一是使快速的气流变得缓慢下来。穿堂风在我们祖先的建筑典籍中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家中老弱妇孺经穿堂风一吹是会生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因而穿堂风往往被视为妖风、怪风、邪风,惟恐避之不及。比如,广州的西关大屋,其后墙一般习惯都不开窗,除挡北风和避免视线干扰外,还与风水怕“散气”、“漏财”的思想有关。建筑师在住宅门窗与方向的设计上通常要避免穿堂风的形成,但是对穿堂风也要一分为二。华南、江南一带大中城市中热岛效应使居民夏天高温难耐,穿堂风能带给人们凉爽舒适,但最好不要在开门开窗时让穿堂风劲吹而毫无遮挡。总之,建筑朝向的选择,涉及到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必须全面考虑,并力图使建筑朝向好的景观。选择的总原则是: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要满足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过多的日晒,并有利于自然通风的要求,结合各种设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建筑朝向的范围,以满足住户的要求。3 住宅的平、立面处理中国传统建筑构图中,大量运用平衡对称,强调中轴线的平面和立面设计。风水学在观念上也认为,建筑平面的方正,体形的均衡对称,环境格局的完备无缺等,都是吉利的表现形态,反之则认为是凶煞的兆头。如房屋的前高后低,建筑体形的杂乱,大门两扇门扉宽窄不同等,均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风水学中有不少关于“正房宽敞出贵人”、“堂屋有量不生灾”的讲究。这里正房和堂屋大致相当于今天住宅中的起居室和主要卧室。可以看出,古人对住宅房屋面积、容积等也是十分重视的。“室大多阴,室小多阳,阴盛则阳病生,阳盛则阴病生”,古人这种对居室大小应适中的论述也是基本符合科学道理的,只是限于科学水平的认识而表述得含糊莫测。可见,传统阳宅风水说中有不少科学的内容,但传统的表述和实践,已远远不能满足于现代住宅设计的要求。我们要将传统住宅风水学中的科学成分继承并发扬光大,纳入到科学的设计方法之中。4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风水学的正确态度风水学具有科学和迷信两重性并存的特点,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风水学对古代建筑环境的选址和设计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i二是堪舆术的礼制化,玄学为儒学所同化:三是以神学为基础的谶纬、庇荫等迷信思想的滥觞。风水学绝不等于迷信,否则,岂不是说我们迄今所能见到的名胜古迹(包括古代传统建筑)统统都是在迷信指导下兴建的。风水学中的“相宅术”切合建筑实用部分占主导,实质是对古代建房经验的总结,其中有不少值得肯定的科学成分,因此直到近代我国各地的民居建筑中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风水学的理论。诚然,风水学中也有不少图谶庇荫的封建迷信内容。为了迎合人们普遍存在的趋吉避凶、招财进宝的心态,一些风水师依靠玩弄阴阳术数把戏,编织了许多玄而又玄的谎言和巫术笼罩在它的上面,尤其是荒谬地认为陵墓的选址、择地、方位、布局将决定其子孙后代的命运,使本来具有朴素科学原理的东西变成了神秘莫测的骗局,使迷信代替了科学,以花言巧语来骗取人们的钱财。这些由始至终都是人为捏造的,是唯心主义在传统建筑学上的表现,所以结果也必然是荒诞不经的。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既不能因风水学有科学成分就全部继承下来,也不能因其含有迷信成分而把它打入冷宫,而应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评判,继承发扬光大其科学成分,批判屏弃其迷信糟粕部分,将风水学纳入建筑环境学的范围,使其为建筑设计(尤其是改善居住环境)服
Ⅵ 房屋建筑设计说明怎么写
建筑设计说明
项目背景
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的城镇建设突飞猛进。80年代开始扩展,近年继续拉大城市框架,进一步丰满城市形象。2005年共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区实施“东延北扩西改”战略,建立“四纵四横”道路骨架。已建成大溪中学、新世界国际大酒店、十六层信用社大楼,目前31层皇家花园和25层荷兰花园正在加紧建设中。今年加大投入,对镇政府广场、河滨公园、城区主干道一级公路的两侧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使大溪初展小城市风姿。
由于温岭市铁路站场建设涉及到下洋张村全村拆迁,根据大溪镇下洋张村村民公寓式住宅建设安置办法,特制定此项目解决方案。
一.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
大溪位于浙江省温岭市西北端。东毗泽国,南邻温峤,西接乐清大荆,北交黄岩、路桥,是台州市与温州市的交接处,距温岭市区14.5公里。镇区面积129平方公里,辖5个管理区,110个村(居)。常住人口12.1万人。200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16元;工业总产值154.2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2.22亿元。大溪镇是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试点单位,国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浙江省中心镇。并荣获“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水泵之乡”称号。
2.基地位置
本项目位与温岭市大溪镇西环路东侧,温岙溪以南,下洋张村B地块,总用地面积4.11公顷。-总建筑面积为101200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80864平方米,配套公建面积为20336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7+1层,为二类高层建筑。
二.总平面布置
1.交通组织
根据规划条件,两侧建筑后退中间32米规划道路不少与6.5米,规划用地因此被分割为东西两个区块,主入口设置于规划道路与规划用地红线南侧交接处,沿规划用地红线南侧设置一条12米宽小区主要道路(暂明为同赋路), 沿狐形转角处延伸到地块北侧,并向东延伸到东面地块,成为小区主要通行道路,沿此路分别在东西两侧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并在中段位置设置一条小区次级道路(暂名为凤鸣路)贯通南北,在凤鸣路上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使人与车有效的得以分流。沿规划用地红线的西侧设置4.5米宽机动车单行道路(暂名银屏巷),北侧设置6米宽双车道(暂名滨水巷),由此使整个小区的建筑群体可以由机动车道路环通,方便人们出行。除此以外,在中心绿地上面设置了若干条蜿蜒曲折的游步道,配合沿路的景观,使小区更具品质感。
根据交通组织关系,小区由西向东分为四个组团,暂名为天水苑、叠翠苑、上林苑、云溪苑。
2.功能布置
根据规划要求,此项目的建筑分为住宅与配套公建两大功能,其中配套公建又分为商业与其他相关管理用房。为充分满足日照要求,本案住宅以高层板式建筑为主,西侧布置两栋点式住宅,地面1-2层为商业与其他相关管理用房,南北向道路两侧设置大型商业,环小区道路设置沿街小型商铺,中心组团中央设置大型公共绿地公园,从而使整个小区形成明显的动静分区,居住与商业有机结合。
3.空间与景观
为充分挖掘规划道路周边的商业价值,本案将规划道路沿线设计为大型商业景观带,以加深路人印象,达到城市标志性区域的目的。在整体空间布局上,东侧组团呈半开放形态布置,西侧点式商住楼呈开放姿态布置,配合部分绿化景观,使居住与商业得以平衡发展,中间组团基本呈环抱形布置,注重中心景观的营造,使之成为整个小区极具人气的公共活动场地 ,以提升小区的整体品质。
4.平面布局
为达到舒适的居住要求,充分考虑住户的南向采光,中心组团南侧布置119平方米舒适三房户型,以减少对北面住户的日照影响,也可以使组团南面视线更为宽广、通透。西侧组团为两幢一梯三户点式户型,虽然离中央绿化景观相对较远,但是视野通透,建筑间隔较大,且底下1-2层为主要面向小区内部开放的大型商业,配套服务完善,方便居住。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东面组团南侧布置四拼139平米经济四房户型,北侧布置六拼119平米舒适三房户型,并在中间设置中央绿化景观带,以提高居住舒适度。
底商柱网基本以8.4米布置,以提高地下车库面积利用率,平面布置规整,方便分隔。
三.单体设计
1.住宅
本案中,住宅楼主要为89平米舒适两房,119平米舒适三房,139平米舒适四房户型。
其中89平米舒适两房为点式一梯三户型中间套,拥有两房两厅一厨一卫,客厅与主卧室南向布置,各功能区间均能正常采光,且布局合理,空间尺度舒适整齐。
119平米舒适三房为一梯两户板式户型,拥有三房两厅一厨两卫,客厅与主卧室南向布置,采用全明设计,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率高。
139平米四房一梯两户板式户型,拥有四室两厅一厨两卫,客厅与两卧室南向布置, 动静分区明确,设计中尽量减少走道面积,使各功能区间尺度更为宜人。
139平米四房一梯三户点式户型,拥有四室两厅一厨两卫,两卧室南向布置,客厅为东西向采光,空间布置规整有序。
2.商业与其他配套服务用房
地面1-2层为商业与其他配套服务用房,由西向东分为天水苑商业区块、叠翠苑商业区块、上林苑商业区块与云溪苑商业区块。
其中,天水苑商业区块主要为面向小区内部开放的大型综合商场,南北两侧为沿街商铺。
叠翠苑商业区块西侧布置大型商业,由过街楼形式连通,与天水苑商业区块的大型综合商场结合成为小区内部商业中心,南北两侧均布置沿街商铺,为达到动静分区的理想效果,商铺不向组团绿地公园开放。
上林苑商业区块临近规划道路,以大型商业为主,南北布置沿街商铺。
云溪苑商业区块西侧以大型商业为主,以过街楼形式连通,与上林苑大型商业一起,将规划道路的这一路段打造成为城市商业中心。
3.造型设计
建筑以简洁现代的风格为基调,局部加以线脚的处理,使建筑更显精致,色彩采用暖灰色调,具有一种亲切的归属感。建筑顶部通过退台、窗户整合、线脚等处理使得整体更显挺拔。
商场部分的造型简洁大方,给上部住宅以强烈的依托感,入口与其他节点位置通过特殊立面处理加以强调,使商业区域整齐有序。
整个小区建筑风格趋向大方,稳重,又独具个性。
经济技术指标
A地块经济技术指标 单位
总用地面积 30737 m2
总建筑面积 75920 m2
其中 住宅面积 60600 m2
配套公建面积 15320 m2
建筑占地面积 10142 m2
建筑密度 33 %
容积率 2.47
绿地率 30 %
地下建筑面积 21250 m2
A户型130-140 m2 252 户
B户型110-120 m2 192 户
C户型80-90 m2 36 户
地面 汽车位 69 个
非机动车位面积 478 m2
地下 汽车位 380 个
摩托车位面积 775 m2
非机动车位面积 3952 m2
B地块经济技术指标 单位
总用地面积 10363 m2
总建筑面积 25280 m2
其中 住宅面积 20160 m2
配套公建面积 5120 m2
建筑占地面积 2612 m2
建筑密度 25 %
容积率 2.44
绿地率 30 %
地下建筑面积 4820 m2
A户型130-140 m2 64 户
B户型110-120 m2 96 户
地面 汽车位 15 个
非机动车位面积 153 m2
地下 汽车位 69 个
摩托车位面积 116 m2
非机动车位面积 1239 m2
结构设计说明
一、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浙江省温岭市西环路东侧,下洋张村B地块。由十栋17-18层高层商住楼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01200平方米,地下面积约26340平方米。
二、 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
基本风压:0.6KN/ m2(重现期50年)
基本雪压:0.35KN/ m2(重现期50年)
本工程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0.05g,不进行抗震设计。
三、 结构选型
1. 本工程中的高层商住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五~十六层,房屋高度均不超过50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楼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2. 构件尺寸:
剪力墙厚度:250mm
框架柱:600×600 mm~400×400 mm
框架梁:250×400 mm
四、 基础型式
因未提供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根据周边建筑及地质情况,本工程拟采用φ600~φ800钻孔灌注桩,承台厚1200mm,地下室底板厚500mm。
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 设计依据
国家有关消防设计及给排水设计规范、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建筑专业方案设计图纸及甲方提供的资料
二、 设计范围
承担红线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室内和室外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三、 给水设计
1. 给水水源
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从市政给水干管预留的接口上引入DN150进水管两根,并各设DN100水表井一座,市政供水压力为0.15MPa。
2. 用水量
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为345m3/d。
3. 室外给水系统
室外给水管网为消防、生活合一高压制,围绕四周布置成DN150环状管网,并与市政预留的两根进水管相连接。
4. 室内给水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水源条件、节能和管理上的合理性,生活给水系统共分二个区:低区为二层及二层以下用水由城市自来水直接供给;中区为三至十五层用水,由泵房生活水箱、变频生活水泵供水。
水泵房内设不锈钢生活水箱一个,有效容积100m3。
5. 管材
室外给水管采用内衬PE钢塑管或给水铸铁管。钢塑管丝接或沟槽相接;给水铸铁管承插连接,水泥砂浆接口。室内给水管采用不锈钢管,卡压式相接;也可采用PE管或PPR管,热熔相接。
四、 排水设计
1. 排水体制: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室内雨水、生活粪便污水和生活洗涤废水分流排至室外。
2. 排水量
3. 生活排水量按给水量(不包括绿化用水)的85%计,约为295m3/d。
4. 排水系统
生活排水包括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和生活废水一起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5. 雨水:屋面雨水为有组织排放,室外雨水经雨水口汇集排入室外雨水检查井,排入室外雨水检查井。再统一经雨水管道汇总后排至市政雨水管道。
五、 消防设计
1. 消防用水量
本工程消防控制建筑物属二类高层建筑,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火灾延续时间室内外消火栓用水为3h。自动喷淋用水为1h。
2. 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各层均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消火栓给水管布置成环状,消火栓出水压力控制<0.5MPa。室内消火栓布置保证同层有两支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分,充实水柱>10m,屋顶设有试验用消火栓,室外设水泵接合器。
3. 消防水箱
屋顶设一只消防水箱,有效容积18 m3,贮存火灾初期室内消防用水。屋顶消防水箱旁设置消防增压措施以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要求。
4. 自喷系统:
自动喷淋系统按中危险级II级设计。地下车库设置湿式自动喷淋系统。水力报警阀按每套不超过800个喷头设置。水流指示器,按防火分区设置;喷头温级均为68℃喷头;同时系统中还设有增压装置和供水能力为15l/s的消防水泵接合器二套。
5. 消防泵房:
地下室泵房设有消防泵两台,喷淋泵两台。泵房内设置一座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250m3,贮存室内消防用水。
室内根据规范设置灭火器。
六、 人防设计
1. 概况:地下室战时为防空地下室,作为人员掩蔽所,每个防护单元按800人设计。
2. 人防给水: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在每个防护单元设75m3钢板水箱一座,在临战时构筑,水箱与自来水连接处设隔断措施。
3. 人防排水:在每个人防单元内设污水集水池,采用污水泵排出。在人防进、排风机房附近按要求设置防爆地漏,冲洗水流入污水池,采用手摇泵排出。
4. 管材:人防给水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排水管采用钢管。所有穿过人防壁的给排水、消防管道均设防护密闭套管,并在人防壁内侧设置压力>1.0Mpa的阀门。
暖通设计说明
一、 设计依据
1. 采暖通风与空调气调节设计规范。
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二、 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本工程为商住楼的高层建筑。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风设计:地下室设备用房,人防通风。
2. 防排烟设计:地下室用房,设备用房,主楼等的机械排烟系统。
三、 设计内容
1. 通风系统
(1) 地下室设备用房配置机械送排风系统,换气次数为6次/小时,以排除废气、废热。金库设机械送排风系统。废气由竖井排出屋顶。
(2) 卫生间设置排风换气,废气排入竖井,通至屋顶层由屋顶风机排入大气
(3) 地下车库配置机械排风,排烟系统,排风(烟)量按6次/时换气次数计算,火灾发生时系统切换成排烟工况运行。汽车尾气排至高空排放,排风排烟系统根据防火分区防烟分区设置, 排风管路与排烟管路合为一路,通风管路上设置70℃防火阀, 排烟管路上设置280℃防火阀,室外风口采用风吹百叶风口,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均设置70℃防火阀。
(4) 人防通风设计
地下层设六级人防,人防区内设置进排风口部,送风由扩散室,油网过滤器,滤毒器,电动脚踏风机等组成,排风由自动排气活门,经洗消间,防毒通道排至室外,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按清洁室、滤毒室和隔绝式三种通风方式运行,清洁式送风量按6m3/h.p计,滤毒式按3m3/h.p,人防区用手动密闭阀隔绝。
2. 大楼防排烟系统
(1) 排烟系统
地下部分:地下室用房,设备用房配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以60立方米/平方米计算。地下车库配置机械排风,排烟系统,排风(烟)量按6次/时换气次数计算,火灾发生时系统切换成排烟工况运行。汽车尾气排至高空排放,排风排烟系统根据防火分区防烟分区设置, 排风管路与排烟管路合为一路,通风管路上设置70℃防火阀, 排烟管路上设置280℃防火阀,室外风口采用风吹百叶风口,风管穿越防火分区均设置70℃防火阀。
地上部分:楼层内大于20m的内走道,大于60m的外走道和大于100m2的经常有人停留的暗房均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60M3//H计。排烟风机设于屋顶,烟气排入大气。
(2) 防烟系统
大楼为二类高层建筑。故在无窗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均各自独立设置加压送风系统,加压风机均设于一层。消防前室每层设正压送风口,有效尺寸为800×500, 楼梯间隔层设正压送风口有效尺寸为630×400,送风竖井面积0.8m2。
3. 人防通风设计
地下层设六级人防,人防区内设置进排风口部,送风由扩散室,油网过滤器,滤毒器,电动脚踏风机等组成,排风由自动排气活门经洗消间防毒通道排至室外,战时人防通风系统可按清洁室、滤毒室和隔绝式三种通风方式运行,清洁式送风送风量按6m3/h.p计,滤毒式按3m3/h.p,人防区用手动密闭阀隔绝。
4. 控制系统
当某一楼层发生火灾时,由消控中心自动开启(也可手动开启)着火层以及其上下各一两层多叶排烟口,同时停止该三层空调,通风系统运行,联锁启动排烟风机。当地下层防烟分区发生火灾时,由消控中心自动启动(亦可手动启动)该区所配置的机械排烟系统。
排烟风机前均配置排烟防火阀,楼层排烟风机排烟防火阀平时常闭,地下室排烟风机排烟防火阀平时常开,发生火灾时与排烟风机联锁开启,当烟温度超过280ºC,排烟防火阀自动关闭,排烟风机停止运行。
5. 环保和节能
地下室内设置排风风机。以保空气洁度。
6. 其它
所有地下室通风管道均采用玻璃钢风管制作,厚度按国标。
电气设计说明
一、 设计依据:
1.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15-95);
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6.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 48-88);
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9. 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
二、 设计范围
电气设计范围包括整个工程的电力,照明,消防及防雷接地。
三、 供电设计
本工程内有住宅及配套的商铺、物业用房等,其中消防设备、走道疏散应急灯等的供电负荷等级为一级。供电电源采用两路10KV高压电源进线,由电力部门从城市10KV电网引入至开闭所,再分别引至各变配电房.
四、 负荷计算
本方案按面积指标法估算,住宅总安装容量Pe=1363KW,拟设2台变压器,容量分别为800KVA; 公共区总安装容量Pe=689KW,拟设2台变压器,容量分别为400KVA。
五、 变配电所
本工程内变配电所均设于地下室,高压柜、变压器、低压屏采用组合式布置于同一室。
六、 计量方式
电能总计量采用高供高计,高层住宅每个单元集中分层设电表箱,每户一表,分别计量。
七、 防雷接地
1. 防雷等级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根据自然条件、当地雷暴日数、建筑物的高度和重要程度,屋面设避雷带作防雷接闪器,并利用柱内不小于φ16两根对角主筋作为引下线,并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焊通作为联合接地体,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
2. 保护接地采用TN-C-S系统。
八、 人防电气设计
1. 设计依据
(1)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98(2001 年版)
(2)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2. 人防电源
本工程地下室设有人防区。人防平时电源由本楼变电所双回路供电,战时电源由市内人防区域电源供给,采用末端动力配电箱切换,平时自动切换,战时手动切换到战时电源。人防区域电源进出人防工程,均经电缆防爆井进入人防区。
九、 弱电设计
本工程弱电包括通讯,有线电视,车库管理, 保安监控系统,宽带网等内容。由建设单位委托专业单位设计实施。
1. 电话通信及宽带网络:本小区的电话从市网引入光缆至弱电机房,住宅按每户两门,商业按40部/100人设置。
2. 有线电视:设广电机房一个(均考虑在弱电机房内),住宅内有线电视线路采用暗管配线方式,用户分配网络采用分支——分配方式。
3. 楼宇对讲与门禁系统:住宅单元设置楼宇对讲与门禁系统,住户可通过楼宇对讲系统与访客对话,并遥控开启单元保安门。
4. 保安监控系统:监控机房与消控中心集中设一间,保安监控主要是闭路摄像监控、安全防盗等,针对公共场所:
5. 车库管理:主要有车库自动计费系统及出入识别,采用非接触式智能卡停车管理系统,并对车库入口及出口设置挡道杆、出票机、出入口图像识别等设计。
十、 电气消防
1. 本工程内设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系统选用火灾集中报警控制系统,报警控制系统工作接地采用联合接地,消控中心设于底层。
2. 车库设温感探测器,各设备用房,办公用房等均设烟感探测器;且各区域皆设有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消防电话及事故广播;火警电话分别设于消防泵房,变配电房、消防控制室;火灾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主要设在通道、出入口。
3. 应急照明:
各楼内楼梯间、公用走廊及公共场合按规范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带镉镍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在消控中心、消防水泵房等重要场所设置带镉镍电池的事故照明灯。
Ⅶ 住宅建筑的设计要点有哪些
1、住宅应按套设计每套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应齐全。
2、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应设置炉灶、洗涤池、案台、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
3、卫生间应设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等设施或预留位置。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的上层,其地面和局部墙面应有防水构造。
4、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和局部净高应分别满足不低于2.40m和2.1m的规定;
5、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其1/2 面积的净高应满足不低于2.1m的规定。
6、阳台栏杆设计应防止儿童攀爬,栏杆的垂直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盒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7、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的阳台栏杆不应低于1.10m。封闭阳台杆也应满足阳台栏杆净高要求,不允许按窗台高度设计。
8、外窗窗台高度低于0.90m 的应有防护设施,防护栏杆的高度应从可踏面起计算,保证净高0.9 0m。
9、楼梯梯段净宽、楼梯踏步和栏杆高度应符合以下规定: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的楼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 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10、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 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爬滑的措施。
11、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住宅入口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 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12、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入口、入口平台、侯梯厅、公共走道和无障碍住房等部位应有无障碍设计,并符合以下规定。
1) 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坡道的坡度,当坡道高度0.60m 时坡度应≤1:10;高度0.75m 时,坡度应≤1:12;高度1.00m 时,坡度应≤1:16;
2) 供轮椅通行的门净宽不应小于0.80;门把手一侧的墙面不应小于0.50m,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m 的护门板;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 ㎜,并应以斜坡过渡;
3)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厢深度,并不得小于1.5m;
4) 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Ⅷ 高品质住宅区设计理念规划有哪些
房地产竞争激烈,现在的人们买房的时候不仅仅只考虑房价,还考虑该小区的服务,景色如何,交通放不方便,小区安全性高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而现在房地产商也越来越注重对小区规划,怎么合理的规划呢?由设计师和一些社会人员就说出了高品质住宅区设计理念,一个符合现代人和后代人的理念。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新型住宅区设计理念有哪些?
一、住宅区设计理念
在规划指导思想上,不能一切从畅销、从高利润出发,应该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营造最佳居住环境、最好居住条件为中心,使小区规划达到企业目标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的要求,建造出最适合人居住的达到以下目标的住区:
1、生态环境优秀的住区;
2、山水景观优美的住区;
3、功能质量优良的住区;
4、人居文化上乘的住区;
5、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
二、为建设这类高品位住区,在规划设计上应逐步做到:
1、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
2、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筑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住区、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质量越高、居住环境越好,城市景观越美。
3、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生态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4、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做到"常年叶绿,四季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雨不见泥,风不起尘;空气清新,赏心悦目"。
5、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区的严重干扰。
总的来说,人们居住的地方应该合理,方便,就是我们常说的“以人为本”,住宅区设计理念总离不开那四个字。还有住宅区最怕的就是遇到贼,所以在安全方面也要加强,还有人提出智能化控制系统,例如家中老人突然摔倒晕倒,可以马上能联系到医院就最好了。还有住宅区设计理念中,除了硬性条件好之外,还要注重软件服务的质量。
Ⅸ 如何评价一个住宅建筑设计的好坏
首先就是要看这个建筑的外形好不好看,它的整体流线型是不是具有美感,还有就是再去看他的室内安排,是不是能够把这个有限的空间规划的整整有条,而且能够让这个环境空间看起来更大一些,更舒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