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劳模主要事迹怎么写
他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倾其所有奉献自己的爱专心,想方设法帮助属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十几年如一日。他不光积极奉献自己的爱心,还多方呼吁和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共同回报社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之手。
杨光菊不仅仅助学,关心公益事业,还长期的照顾身边的老人。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敬老爱幼的公益事业中,身体力行,为敬老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此外,他还积极组织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多种渠道募集善款,救助贫困老人。
他无私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大爱情怀、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先进事迹感染了很多人,她常说大爱无边。让我用自己的一丝微薄之力,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她不光是一个助人为乐的模范,也是一个孝敬的人。不光对自己的母亲还是对自己身边的人,都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孝心。她是党员的表率,社会的雷锋,是妇女中的佼佼者。
⑵ 土建施工员优秀新人主要事迹怎么写
-
×××同志先进材料
×××,男,1986年1月参加工作,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技术员、工程队副队长、队长、水利工程公司经理、×××副处长,现任×××副处长。 15年来,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水利施工队伍的壮大紧紧地地联系在一起。自从上水利中专的第一天起,他就与水利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秦汉渠,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短短的四五年的时间里,处水利工程公司由小到大一跃而成为水利系统赫赫有名的三级施工企业,拥有资产500多万元,年创利逾百万元,使得施工建筑业成为管理处综合经营的拳头项目和支柱产业。他工作15年来,经手完成的大大小小各类工程120多项,完成产值6000多万元,创利税800多万元,为秦汉渠的双文明建设以及行业脱贫、职工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凭着过硬的素质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他为管理处赢得了荣誉,同时,他也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多次表彰奖励。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年年是管理处的先进工作者,多次获得优秀党员称号;1988年被评为水利厅优秀团员,1988、1989年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团委“本稿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优秀团支部书记”称号,同年被区团委、经委、总工会评为“双增双节先进个人”;1989年被区团委授予“五四精英”称号;1992年被吴忠市评为建筑施工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水利厅评为“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党员;1996年被水利厅评为优秀施工员,同年被评为全国防洪抗旱劳动模范,获得2000元奖金;当年还获得了自治区“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
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得到了上级组织与群众的充分肯定和信任,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1990年4月15日《宁夏日报》2版登载了题为《管渠的小秀才——记共青团员、区“五四精英”荣誉称号获得者刘文秀二三事》的文章;1996年10月23日《青年生活导报》头版登载了题为《刘文秀:工程质量的坚守者》的文章。1997年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人物通讯《铜帮铁底刘文秀》。由此,他声名鹊起,当然也是实至名归。但他依然保持着朴实无华的本色,兢兢业业地为水利事业默默地奉献者热血、青春。
×××同志的事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抓自身建设,思想坚定,作风扎实。
打铁须得自身硬,他始终将自己摆在一个学习者的位置上,坚持学习,严于律己,在实践中磨练、提高自己。他不满足于上水校中专时所学,为了系统掌握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他除了自学,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外,百忙之余,报名参加了宁夏农学院工程专业的自学考试,并以刻苦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为了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他又参加了中央党校本科班的函授学习。他深知,现代化的企事业单位需要有现代化意识的人来管理,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是大势所趋。在他的呼吁下,管理处逐年挤出资金,培训人才,购置设备。几年来,处机关共购买计算机12台,培训计算机操作人员达30多人次。他本人积极带头参加学习和实践,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了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工程施工和管理知识,他自费订阅了《建筑技术》、《工程施工与管理》等专业杂志,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他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结合实践写出了论文《河冬灌区渠道滑坡治理措施刍议》,发表在《宁夏水利》1999年第二期上。作为管理处思想政治研讨会的理事,他思想活跃,发言积极,每年都能提交论文。对于下属,他言传身教,促其进步。
二、抓工程建设,把质量当生命,公而忘私。
正如他的那句口头禅所说:工程是百年大计,要“铜帮铁底”。他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十几年在工地上的摸爬滚打,使他练就了一副过硬的识假打劣的本领。经他施工的大大小小120多项工程没有一项不合格,其中:获得处优良工程的不下20项;马莲渠改道工程、汉渠南干沟涵洞工程、贡碑沟涵洞工程、秦渠纪家湖涵洞工程、农场渠砌护工程、水利厅院落改造及道桥工程等获得了水利厅优良工程;1995年的管理处培训大楼工程被评为自治区优良工程;在1998年的红三干渠12标段工程施工中,由于他加强管理,狠抓质量,使该段被评为优质工程,受到了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指挥部的嘉奖。多年来,他总结摸索出了一套“四早五定三把关”的施工经验,即早安排、早勘测、早设计、早施工,坚持定方案、定任务、定人员、定资金、定时间,严把设计、审核、验收关。严格实行工程建设法人制和项目责任制,积极配合实施监理制。他注重规范管理,每项工程都要求签订安全合同,层层把关,按章操作,严格施工。他坚持原则,铁面无私。他的只看质量不看人情的严厉态度,使许多施工人员不寒而栗。他不分昼夜,坚守工地,为管理处赢得了安全保障和信誉。
三、抓制度建设,科学管理,因材用人。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他接手工程队以后,打破旧框框,建立了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公司后,又制定章程,完善用工合同,制订了详尽的《工程施工规范》等,并带头严格执行。
2、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打破喝“大锅水”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无论在工程公司当经理,还是在任副处长后主管财务、综合经营、工程时,他都制订了明确的奖罚细则,兑现起来也决不手软。
3、抓后备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使用年轻人,放手使用,给他们以锻炼机会。他提出每年抽调一批大、中专学生和各所的技术员上大工地实践锻炼,为全处培养了一批懂业务、会管理、能吃苦的技术人才。
四、抓经营管理,大胆改革,大刀阔斧上马新项目。
刘文秀同志在任工程队长期间,就曾顺应形势,提出了试行公司制的构想。经处研究后完成了改制,他又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对外承揽工程,增收节支。他提出,发展我处水利经济,必须以建筑施工业为龙头,以其雄厚的实力,支持、发展农牧业,发展沿渠经济,以工保农,以农养牧,促进良性循环。经过管理处的反复研究、确定,最终采纳了这一建设性的建议。开发渠堤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水土资源优势,在东干渠两侧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已开发农田2000亩,养猪500头,养牛100头,初步形成了规模。另外,他摸准了市场脉搏,上马、扩建了水泥预制厂,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五、抓植树造林,固渠护堤,造福一方。
虽然是施工的“行伍”出身,但他始终认为,工程投资大,寿命短,远远比不上树木的护渠效力。因此,他大力提倡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举的方针,经过多年的摸索,他积累了一套植树的经验,比如说:植树要严把选苗、挖坑、栽植、灌水、养护的“五关”,尤其强调要乔灌结合,科学搭配,合理布局,选苗要选择臭椿、白蜡等抗天牛性较强的树种。在他担任秦汉渠管理处副处长期间,每年投资近30万元,大搞植树造林。每逢植树季节,他就成了大忙人,风里来,雨里去。他的执着精神和近乎苛刻的要求令人感动,栽一遍不满意,就亲自上去拔掉让重栽,两遍不行就三遍,直至满意。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几条干渠的第二代林网已初步形成,为管理处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⑶ 关于劳模主要事迹怎么写
公司xx车间成立于1999年,从那时起,xxx就挑起了这个车间的大梁.在担任车间主任的6年时间里,他兢兢业业、版尽权心尽力,把勤奋工作当作自己最大的乐趣,把建设一个文明向上的车间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从安全运行“零”起点到如今安全运行2668天;从一个新生的车间成长为现在湖北“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成功与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他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身为车间主任,他始终用自己特有的“坚韧不拔”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职工,带领着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
⑷ 建筑行业人物事迹范本
建筑集团董事长参选“十大慈善人物”事迹材料
**,男,1953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建筑工程师,研究生学历,现系甘肃天庆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曾先后荣获“中国光彩事业奖章”“全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甘肃省非公经济优秀企业家”“甘肃省十大公益之星”“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首届)”“甘肃省劳动模范”“兰州改革开放30年十大杰出贡献人物”等荣誉,并受到贾庆林、王兆国、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9年10月,作为中央统战部在全国邀请的30位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甘肃省唯一非公经济界的代表,参加了祖国诞辰6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目前担任的社会职务主要有:甘肃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委员、兰州市人大代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理事、甘肃省工商联房地产业商会执行会长、甘肃省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甘肃省晋商商会执行会长、甘肃省慈善总会副会长、甘肃省消费者协会副会长、甘肃省社会组织促进会副会长、甘肃太阳能风能协会副会长等。
**董事长作为甘肃天庆集团的创始人和核心领导人物,十年来,带领天庆集团高度秉承“诚信、创新、高效、和谐”的企业精神和“发展企业经济,回馈社会民众”的经营理念,立足本土,守法经营、科学发展,长期以来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社会各类慈善公益事业,先后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达8500多万元,为推进全省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获得了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部门的首肯和广大市民的广泛赞誉。尤其是近三年来,累计捐助社会慈善现金达760.4万元,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良好的社会评价。以下是**同志参选“甘肃省十大慈善人物”具体事迹材料:
一、慷慨助困,矢志不渝。2008年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是个多事之秋的年份,冰雪、地震灾难接二连三地考验着全国人民,房市调控更是让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面对年初全国大范围冰雪自然灾害给全省大部分地区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时,**董事长不等不靠,克服企业种种困难,安排专人主动联系省慈善总会,在第一时间内向省内灾区群众捐赠10万元人民币,用于帮助灾区尽量减少损失,早日实现生产自救。在“5.12”汶川大地震的噩耗传来时,**董事长更是不顾个人身体原因,拖着病体,在结束全国工商联于江西南昌举办的全国省级工商联副主席培训班学习后,以最快的速度在5月14日晚上赶回兰州,并连夜组织召开了公司高层领导会议,商讨震后救灾事宜,并于第二天上午将106万援助款通过省光彩会送达灾区,用于救助灾区同胞。然而,针对震灾救援工作,仍远未结束,**董事长在2008年的下半年,带领天庆集团及全体员工通过自发组织捐款活动、主动参与政府及慈善机构捐款活动、在“六一”节派专人赴灾区慰问受灾学校儿童、交纳特殊党费等形式共计向震灾人民捐款捐物达48.7万元,以表达天庆集团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对于最近三年来全国自然灾害频发现状的描述,可能不是一个很贴切的词语,但是作为一家多年来始终站在全省房地产行业发展最前沿的大型本土化民营企业的领导者,**董事长在接二连三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始终没有辜负各级政府和社会上广大人民的期望,在2009年5月20日,兰州市城关区九州开发区地质滑坡灾害时,**董事长一次性拿出救灾专项款12万元,用于救助灾区群众;在2010年4月,青海玉树再次发生强烈地震,给当地民众造成了严重损失,**董事长带领天庆集团再次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在第一时间内通过甘肃省慈善总会向地震灾区同胞捐款30万元,用于赈灾救援。几乎与此同时,祖国西南出现大面积旱灾,为支援旱区灾民度过难关,**董事长通过甘肃省光彩会、甘肃省慈善总会向旱区人民捐款20万元,用于援助。
在雪灾、地震、旱灾等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方面,**董事长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希望有责任、有良知的企业家积极行动起来救助我们的同胞”,以实际行动完完全全地兑现了他,一个充满责任、充满良知、充满感情和慷慨回报社会的优秀企业家的感人承诺。
二、关注教育,奉献不止。教育乃为国民素质提升之本。**董事长几乎将一生的精力全部倾注于他所热爱的建筑行业,由于长年作为企业的核心领导者,他深知员工技能和员工素质对于发展企业的重要性,更深知知识对于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十年来,**董事长带领天庆集团在参与诸多领域的公益慈善项目中,一直将全省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帮扶工作作为首要帮扶目标来支持。截止目前,针对教育方面的投资及捐助就高达6700多万元。近三年内用于支持全省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捐赠现金就高达293万元。如:2008年4月,**董事长为继续关注以往公司在全省各地所捐建的五所“天庆慈爱小学”之一——甘肃岷县禾驮乡天庆慈爱小学的后续教育状况,通过省慈善总会向再次捐款5万元,用于购置课桌、板凳和硬化学校操场,进一步提高教育设施水平; 2008年8月、2009年8月通过兰州市总工会、省光彩会、市慈善总会继续开展第二、三届“送天庆助学情圆莘莘学子梦”助学活动(本次活动是天庆集团与市总工会在2007年签订的120万元救助全市百名单亲母亲大学生帮扶项目),向百名单亲大学生发放了60万元救助款项,第四届救助活动计划将于今年8月份举行; 2009年5月,“5.12”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为关注灾区儿童教育事业发展,**董事长向甘肃甘南卓尼县一受灾小学捐赠了价值2万元的桌椅板凳,用于支持受灾地区教育事业发展;2010年4月,**董事长通过甘肃省光彩会、甘肃省慈善总会向全省灾区、孤残、贫困儿童捐款20万元,用于全省各类儿童教育事业发展;2010年5月底,在“六一”节前夕,为帮扶全省孤寡儿童教育事业,向甘肃甘南州夏河县麻当乡化旦尖措(僧人)孤儿学校捐赠了价值6万余元的教学、学习和生活物品。2010年6月,再次拿出200万元用于支持甘肃省公安民警英烈及特困民警子女50名大学生四年大学费用和全市困难职工子女100名大学生四年大学费用的帮扶……
支持教育,奉献不止的精神,受到政府的大力肯定和广大市民群众的衷心爱戴,**董事长也于2008-2009年度也分别被中华慈善总会、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 “甘肃省非公经济优秀企业家”“甘肃省十大公益之星”等诸多荣誉称号。
三、爱老助残,力促和谐。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董事长作为“全国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甘肃省劳动模范”,十年来,他始终坚持通过支持和帮扶社会老年人事业和社会孤残群体这一公益途径来力推社会和谐建设。2009年4月,通过省光彩会向甘肃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捐助10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全省因公伤残的民警和英烈家属的救助工作;2009年10月通过省慈善总会在“大爱重阳?尊老爱老为贫困老人献爱心”活动中,拿出20万元,用于全省老年人事业发展;在2009年12月,为支持西北地区第一家虚拟养老院——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正式启动时,拿出5万元现金,用于表达关切之情;同时,在2009年12月份,向由中央文明办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中,拿出10万元现金,为全国的老年人朋友们送去天庆的一份爱心。另外,为帮助全省公安英烈及特困民警家庭子女就学,在2010年6月,拿出60万元专项教育款,同省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签署了50名英烈及特困子女四年大学援助的计划(本计划将从今年8月予以实施)。
近三年来,**董事长带领天庆集团大力支持全省困难民警及家属和全省老年人事业发展的投入达72万元之多,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健康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被甘肃省公安厅授予“支持公安系统优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四、为政府解忧,深受民众爱戴。在全省范围内,只要了解天庆集团的人,几乎无人不知**董事长为社会公益事业所做出的大量的慈善事迹,但熟悉**董事长的人,又几乎无人不在关心他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自天庆公司成立后的这些年来,终日高强度的工作使**董事长的身体状况日渐下滑,尤其是近些年来,身体病痛更是不断加重,在2004年又被检查出肾癌,加上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症,使他终日倍受折磨,但他很少对外界提及自己的身体病痛,仍然一如继往地坚持工作,坚持企业的不断发展,坚持为政府分忧,做好属于他自己的那份独特的社会慈善事业。对于他日趋下滑的身体状况,社会上不断有好心人劝导他“如今您名利实归,挣的钱也够花了,再这样拼命工作身体会被累垮的”。他何尝不知道身体对于事业的重要性,但他更认为“社会还需要他不断工作,他还能坚持”。就这样,在**同志的积极努力和坚持下,天庆集团前后十年间,累计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8500多万元,直接捐助现金1900多万元,援助项目涉及文化、体育、医疗、教育、扶贫、市政、助残、公益等诸多方面,为全市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共建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他一年又一年的苦苦坚持下,来自身体的病痛越来越严重!而“天庆”这个他一手创建的大家庭则越来越好!他的社会公益事业更是越走越宽广!以上是**同志参评“甘肃省十大慈善人物”具体事迹材料,请评委会予以审核!
⑸ 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怎么写
-**, 现任**矿运输区主管区长。33年情倾煤海,百炼成钢,让他从一名热血青年成长为矿山运输安全“守护神”。
超前管理务求事半功倍(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面对矿井运输线路长、系统复杂,管理难度非常大等难题,**狠抓超前管理,严格刚性制度落实,突出抓好岗前礼仪“十步曲”和每周一的安全点评会,讲形势,明任务,提升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超前预判,超前防范管控到位,严格岗位责任制落实,将具有一定管理能力、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到位的提拔到班长岗位上,将安全、质量、效益与岗位绩效挂钩考核,有效激活班组细胞活力。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传帮带活动,以老带新,传承经验,打造能力强、素质高的运输安全队伍,为实行矿井运输安全提供保障。
现场把关实现步步精细化。作为运输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每天上班他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认真查看运输系统轨道质量(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现场安全环境和职工的操作行为,真正做到了问题处理不隔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小绞车“六全一专”、“五人联签”检查验收签字等制度,严格斜巷提升“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及大巷会车制度,对机电运输设备、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维护,严格执行“手指口述”、“三三整理”安全操作法,提升矿车、人车、机车完好率,做到防护装置声光、信号齐全完善,灵敏可靠,确保运输线路畅通无阻。
实干兴矿彰显劳模风采(文案中国,原创代写各类公文材料)。运输安全容不得一丝马虎大意,**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大家做出了表率。**年初,运输区将原1T矿车改造升级为新型2.6T自卸式矿车期间,他紧盯现场,指导车辆加工编组施工,改造完成后,矿井原煤拉运产量大幅度提升。**年10月,矿井一次采全高大型综采设备搬家倒面,为了保障综采设备、支架等设备材料安全运输到位,他始终紧盯现场,合力调配运力保障物资运输,为矿井生产接续的安全高效完成提供了可靠保证,以务实的行动彰显出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动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