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用建筑工程中,外墙玻璃幕墙原材料,或者施工过程中,或者施工结束,都要做什么试验
要做材料检测(包含石材含水率,强度等、钢材、铝材等、化学锚栓拉拔试验,密封胶的相容试验、环氧树脂结构胶的试验)、四性试验(水密、气密、风压、平面内变形等)
B. 民用建筑施工图分为哪几种
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分为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
建筑施工图由基内本图和详图两容部分构成,基本图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和剖面图等。作用是作为新建房屋定位施工放线土方施工及总平面布置的依据。
结构施工图包括结构布置平面图,构件详图。作用是用作放灰线刨槽支模板绑钢筋浇灌混凝土安装梁板柱编制预算和安排施工计划的依据。设备施工图包括给排水施工图、暖通施工图、电气施工图 。
C. 一般的民用建筑在施工过程当中阳台的高度如何选择是最好的
是阳台本身的高度还是阳台栏板的高度,阳台的高度和建筑物的层高有密切的关系,层高大,阳台也就越高,阳台栏板的高度规范是有规定的,按照规范规定,阳台栏板的高度不得小于1.2米。
D.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程序上“由整体到局部”。
二、步骤上“先控制后碎部”。
三、精度上“由高级到低回级”。
建筑施工测量是研究答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对建筑场地上地面的位置进行度量和测定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
1、对建筑施工场地的表面形状和尺寸按一定比例测绘成地形图。
2、将图纸上已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按设计要求测设到地面上,并用各种标志表示在现场。
3、按设计的屋面标高、逐层引测。
(4)民用建筑的施工顺序扩展阅读:
为了保证各个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都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测量也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即在施工现场先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然后,根据控制点的点位,测设各个建筑物的位置。施工测量的检核工作也很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外业和内业的检核工作。
E. 如何安排一般民用混合结构建筑的施工顺序
基础土方开挖、筑基础、扎地圈梁钢筋支地圈梁模板、浇地圈梁混凝土、扎构造柱钢筋、砌砖砌体、浇构造柱混凝土、支二层板模板、扎二层板钢筋、浇二层板混凝土这样行环施工直到屋顶。
F. 简单点的多层民用建筑的施工流程谁说给我听一下,通俗易懂一点,从刚开始到完工,谢谢。
按施工步骤:基础→主体→屋面→内装修→室内设备管道:
1、地基与基础。开挖基坑(基槽)专→做基础→回填。属
2、主体结构。要看是什么结构形式,砖混、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砖混结构:砌砖→浇筑构造柱、圈梁→现浇(预制)顶板;钢筋混凝土简单:绑扎钢筋(柱、梁板)→支模板(柱、梁板)→浇筑混凝土→填充墙;钢结构:加工、安装钢柱→加工、安装钢梁、钢架→屋面板。简单来说就是这样。
3、屋面。分刚性、柔性屋面,水泥砂浆、混凝土属于刚性屋面;卷材、防水涂料等属于柔性屋面。
4、装饰与装修。分几部分:地面、墙面、门窗安装等。
5、设备管道包括:电缆电线、灯具安装;给排水管道器具;通风空调设备与管道安装;暖气;消防等。
G. 民用建筑安装有哪些要求
(1) 熟悉抄,会审图纸,图纸是工袭程的语言,是施工的依据,开工前,首先应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内容及设计意图,明确工程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明确图纸所提出的施工要求,明确电气 工程和主体工程及其它安装工程的交叉配合,以便及早采取措施,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破坏建筑物的结构,不破坏建筑物的美观,不与其它工程发生位置冲突。
(2) 熟悉和工程有关的其他技术材料,如施工及验收规范,技术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制造厂提供的技术文件,即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试验记录数据表等。
(3) 编制施工方案。在全面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依据图纸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技术力量及技术装备情况,综合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主要包括:
1) 工程概况
2) 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3) 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4) 施工进度计划
5) 主要材料,劳动力,机具,加工件进度。
6) 施工平面规划
H. 民用建筑施工放样的主要工作包括哪些
1、收集控制点资料,对控制点进行复测或检核,如不能满足放样要求,要进行补设内或加密控制点。容
2、对放样数据进行内业计算,做好放样资料数据准备。根据要放样的精度及点的密度,选择放样测量方式,如使用全站仪、水准仪还是RTK,或者钢尺等。
3、现场测量放样、钉桩。
I. 民用建筑中防雷是怎么施工的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
1)防雷接地工艺流程:建筑物基础钢筋接地→接地电阻测试→隐蔽验收→柱内主筋引下线→隐蔽验收→屋面避雷带。
2)质量要求:利用主钢筋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主筋位置,不得少于两根,用油漆作好标记,上下钢筋采用搭接,焊接长度为主钢筋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焊接,不做防腐处理。
J. 民用建筑高层住宅需要做什么施工方案
(转的)
灭火器的数量怎么计算?相关规定:《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6 灭火器的配置
6.1 一般规定
6.1.1 本规范1990年版、1997年版均规定在一个灭火器配置场所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2具,全面修订时将“配置场所”改为“计算单元”,这样不仅更符合本规范的编制意图,而且比较合理。
本条规定还考虑到在发生火灾时,若能同时使用两具灭火器共同灭火,则对迅速、有效地扑灭初起火灾非常有利。同时,两具灭火器还可起到相互备用的作用,即使其中一具失效,另一具仍可正常使用。英国国家标准也规定对普通楼层,每层灭火器的最少配置数量为2具。
6.1.2 本条规定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灭火器配置数量不宜多于5具,这主要是从消防实战考虑,就是说在失火后可能会有许多人同时参加紧急灭火行动。如果同时到达同一个灭火器设置点来取用灭火器的人员太多。而且许多人都手提1具灭火器到同一个着火点去灭火,则会互相干扰,使得现场非常杂乱,影响灭火,容易贻误战机。况且一个设置点中的灭火器数量太多,亦有灭火器展览之嫌。而且为放置数量过多的灭火器而设计的灭火器箱、挂钩、托架的尺寸则会过大,所占用的空间亦相对较大,对正常办公、生产、生活均不利。
6.1.3 住宅楼的公共部位应当配置灭火器。当住宅楼每层的公共部位的建筑面积超过100m2时,需要配置1具1A的手提式灭火器;这是最低的要求:即目前可按照每100m2配置1具1A手提式灭火器的基准执行。
7.2 计算单元
7.2.1 灭火器配置设计的计算单元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1 当一个楼层或一个水平防火分区内各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相同时,可将其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2 当一个楼层或一个水平防火分区内各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不相同时,应将其分别作为不同的计算单元。
3 同一计算单元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和楼层。
7.2.2 计算单元保护面积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应按其建筑面积确定;
2 可燃物露天堆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应按堆垛、储罐的占地面积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