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
抗震等级是根据建筑物设防烈度和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的回。所以单凭设防烈度是不足以答确定抗震等级的 。
具体分类要查《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下面是有关章节的内容,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❷ 抗震设防类别有几级怎么划分
抗震设防类别有四级,划分情况如下: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扩展阅读:
1、抗震设防目标是指建筑结构遭遇不同水准的地震影响时,对结构、构件、使用功能、设备的损坏程度及人身安全的总要求。建筑设防目标要求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地震,应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
2、对于非抗震设防地区农村危改房,也应参照该基本要求并按6度设防标准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对于9度设防地区的农村危改房建设,其抗震构造措施则应高于该基本要求的标准。
3、我国的抗震设计仍然是以概念设计为主。只有少数工程结构才使用抗震验算或模型实验等辅助设计手段。在概念设计中的抗震措施要求,是根据国内外震害经验的总结而规定的。所以,我国现行的各抗震设计规范大都是以“设防烈度”或“设计烈度”为依据的。
❸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 3.0.2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3.0.3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❹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由什么部门确定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的。
抗震设防要求就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也可以称为防震标准。专业术语表述为:抗震设防要求系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的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或地震烈度。防震标准与防洪标准相似,都是以多少年一遇的地震和多少年一遇的洪水进行表述。不同类型和不同重要性的建设工程,其抗御地震的准则和承抗风险是不同的。
❺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戊类,是抗震等级几级
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与结构抗震等级是两码事,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GB5022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分为四类:甲类(即特殊设防)、乙类(重点设防)、丙类(标准设防)、丁类(普通设防),没有‘戊类’;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列出了设防类别为丙类(标准设防)时,不同设防烈度地区、不同建筑高度、不同结构型式的抗震等级规定表;
设防类别为甲类、乙类、丁类的工程,以丙类规定为基础,按GB50011规定以提高或降低地区烈度对应查表划分的等级要求来采取抗震措施。
❻ 建设工程的抗震要求,应当什么部门确定
建设工程的抗震要求由当地地震局确定。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其抗震设防要求必须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其他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
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报送有关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审定。
下列地区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
(一)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大中城市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
(二)位于地震动参数0.15g以上(含0.15g)的大中城市;
(三)位于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区域内的大中城市、大型厂矿企业、长距离生命线工程和新建开发区;
(四)其他需要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的地区。
(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扩展阅读: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四条 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其抗震设防要求必须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其他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
❼ 什么是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我国建筑工程分为哪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抗震设防分类是指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回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答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明确规定,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适度设防类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❽ 哪些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设防要求就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也可以称为防震标准。专业术语表述为:抗震设防要求系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的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或地震烈度。
防震标准与防洪标准相似,都是以多少年一遇的地震和多少年一遇的洪水进行表述。不同类型和不同重要性的建设工程,其抗御地震的准则和承抗风险是不同的。现举例如下:
1)对房屋建筑类型抗御地震的准则是三阶段设防,两阶段设计,即通常称谓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准则。而对一般性的房屋建筑风险水准确定为小震(多遇地震)为50年一遇,中震(基本设防地震)为475年一遇,大震(罕遇地震)为2000年一遇。换一种表述方法,对应为50年超越概率百分之六十三、百分之十、百分之二的概率水准下的地震烈度;
2)水工建筑的抗御地震的能力或地震动参数,以不出现导致垮坝的裂缝为准则的设计方法。对一般性水坝,抗震设防要求取475年一遇的地震,即50年超越概率百分之十的烈度或地震动参数值设防。而对大型壅水建筑,则按5000年一遇的地震,即100年超越概率百分之二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进行设防;
3)核电站工程的抗御地震能力的准则,为安全运行和安全停堆防止核泄漏的两阶段考虑。其中保证安全停堆的抗震设防要求为万年一遇的地震,即按100年超越概率百分之一风险水准下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设防。而安全运行的设防则取安全停堆设防烈度或地震的参考值的1/2。
❾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指什么
抗震设防要求就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也可以称为防震标准。专业术语表述为:抗震设防要求系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的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或地震烈度。
防震标准与防洪标准相似,都是以多少年一遇的地震和多少年一遇的洪水进行表述。不同类型和不同重要性的建设工程,其抗御地震的准则和承抗风险是不同的。现举例如下:1)对房屋建筑类型抗御地震的准则是三阶段设防,两阶段设计,即通常称谓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准则。而对一般性的房屋建筑风险水准确定为小震(多遇地震)为50年一遇,中震(基本设防地震)为475年一遇,大震(罕遇地震)为2 000年一遇。换一种表述方法,对应为50年超越概率63%、10%、2%的概率水准下的地震烈度;2)水工建筑的抗御地震的能力或地震动参数,以不出现导致垮坝的裂缝为准则的设计方法。对一般性水坝,抗震设防要求取475年一遇的地震,即50年超越概率10%的烈度或地震动参数值设防。而对大型壅水建筑,则按5 000年一遇的地震,即100年超越概率2%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进行设防;3)核电站工程的抗御地震能力的准则,为安全运行和安全停堆防止核泄漏的两阶段考虑。其中保证安全停堆的抗震设防要求为万年一遇的地震,即按100年超越概率1%风险水准下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设防。而安全运行的设防则取安全停堆设防烈度或地震的参考值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