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建筑设计院做行政怎样继续发展呢
你这种情况,在来我们设计英源才网上面有很多人问过,其实你做的行政,有很多岗位可以给你转,比如说其他行业的行政岗位,或者是其他设计院的行政、办公室主任,而且因为你自己也是懂行的,很多设计公司都是喜欢懂行的人做他们公司的行政员工的
『贰』 你觉得在建筑设计院内做市场发展前景如何
我觉得建筑设计院那做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宏伟。因为这种建筑在未来十分需要能够很好的装饰着那些古老的建筑。
『叁』 建筑设计院的项目管理部前景
个人抄觉得很不错。能够全面袭了解这个行业的具体流程,对于初入行业的人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你想学技术,可以自己看着那些项目的进行而自学一下的。千万不要因为事情比较杂而不干,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呢。
『肆』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华东院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不仅完善了以建筑为龙头的、包括规划、结构、机电等配套齐全的业务领域,人员层次不断向高端发展。至 2004 年年初,员工总人数 600 余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占 85% ,拥有教授级及高级建筑师 / 工程师 200 名,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160 余名。而且实现了经济效益的跨越式发展,从 1999 年到 2003 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 50 %以上。特别是,华东院作为首家建筑设计单位成功入选 2003 年上海市质量金奖企业,成为新时期上海质量文化形象的代表之一,也标志着华东院的质量管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2年,华东院入选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挑战与机遇,华东院着眼未来,追求企业持续发展。明确了“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国际化、设计方向专业化”的战略定位;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规划,在经营管理、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不断拓展视野,努力建立起一个新的体制和机制,为企业新的腾飞提供保障和动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华东院将与所有建筑设计工作者携手共进、同舟共济,为实现“成为国际一流、国内主导性的建筑设计公司”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伍』 我想知道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前景!谢谢!
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前景,罗勒网可以根据我们十余年的建筑猎头经验设想一下。
经过目前建筑业这个下行周期的大浪淘沙,整个行业会越来越规范。
没有了那些设计项目无底线的价格战,设计费价格会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死掉了一批野蛮生长的小开发商,剩下的一些甲方也开始慢慢学会尊重设计师的想法和创意,给设计院相对合理的利润和相对充足的时间,做出一些真正的精品项目。

当然,前面描绘的都是一副美好的未来画卷,但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你必须能撑到那个时候,你不能成为大浪淘沙被淘汰的那一个。
个人建议首要任务肯定就是先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把基础夯实了。然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之前的方向和重点纠偏。
对于即将进入和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的一些建议:如果你没想好要转行,或没有行可以转,或立志于在这个行业深入发展,定要先修炼好内功,想办法成为比你身边的人都更优秀的人,再去认识比你更优秀的人,然后超越他们。
最最重要的一点:做设计千万不能复制、粘贴,一定要知其然知其所所以然。
不懂的问题也不能只问你的上司、师傅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结构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哪怕是他个人甚至你们公司坚持了很多年的做法或习惯也不一定对。
哪怕是规范上规定的东西,也要敢于质疑,对专业问题一定要抱有刨根问底的态度。
多问几个人 ,说不一定就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但一定要注意问问题的技巧,不要同时当着几个人的面问,要分开问,问完你心里有数就行了,不一定非得告诉他们孰对孰错--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面子比对错重要一万倍。
如果能够坚持做到这一点,你的春天将会和这个行业的下一个春天同时来临时。
在期待下一个行业春天来临的同时,也很期待我们所有的建筑设计人员都能脚踏实地,抓住机会,更好的设计出精品工程!
希望罗勒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陆』 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前景怎样
对于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根据 罗勒网 十余年的建筑猎头经验,我们来分享一点自己的看法。

要想了解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前景,首先我们要知道建筑设计行业的现状是怎样的——建筑设计市场竞争白热化。相关从业人员的发展前景是机遇与挑战共存,优胜劣汰是不变的法则。
主要的影响如下:
1、国家的房地产调控,使房地产更趋于理性发展,房地产行业所带动的民用建筑设计院项目有所影响,很多过去一直做住宅、房地产项目的设计院,经营业绩有所下滑。
2、国家的节能环保政策,可持续发展,是建筑行业处于调整期,在这个调整的阶段,短期内,建筑行业的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发展前景有如下特点:
1、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使基础设施行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建筑设计院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开拓国际市场,走出去,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2、国家建筑装配化、建筑工业化政策,是带动建筑行业发展的永续动力,具备装配化设计的建筑设计院,会有很好的发展。
3、国家的城市管廊、海绵城市政策,也是促进建筑设计院进行转型发展的方向。
4、国家注册建筑师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发展趋势,注册建筑师主导地位,为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前景是机遇与挑战共存,建筑设计院只有适应和根据市场进行转型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罗勒网的回答能给帮助到你。
『柒』 请问建筑师在设计院工作几年后,去房地产公司发展有前途吗,还是继续在设计院发展呢谢谢
设计工作比较单调,但我不建议设计人员随意离开本职工作。
你面前是两条路:专
1。留在院里,成为一属级注册建筑师,无论以后做管理还是技术,在设计领域发光发热;做项目时也是领军人物,跟甲方和施工单位打交道也很简单并受重视。和2相比并没啥多大遗憾
2。去开发商当甲方去,只不过是负责方案评审、设计督促等管理工作,有时现场问题也得出面解决,还得应付上下关系。成功了当然好,说明你得到了全面锻炼并且有了成绩,否则,你技术也丢了,“管理”也不如人
风险和收益是相对的,这两点在上面也说明了,决定就在你了。
说了你半天,也告诉你我的情况供参照:一直算是工程公司的结构设计,如今在做管理,投标、招标、设计、施工都参与,负责建筑、结构两个专业
『捌』 设计院发展 问题
你是建筑安全管理专业本科毕业,想进设计院,无论是想搞建筑设计,还是版搞结构设计,你所学权的专业都有点“偏”。但问题不大,因为大部分基础课都是相通的,稍微纠一点偏就行了。建议:
1、先要确立方向。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是想朝建筑方向发展,还是想朝结构方向发展,要先确立下来,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到头来把自己搞得什么都不是。
2、利用刚进去仅仅是画画图的机会,一边画图,一边学习。这里所说的学习,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去注意领会人家的设计意图,领会人家设计的精神实质。
3、积极准备考证,如果想搞建筑,那就准备考建筑师,如果想搞结构,那就考结构师。
4、按自己确立的方向,按考证需要所设置的课程,早点买书,提前介入,等到具备报考条件后立即报考,争取早点进入“角色”,尽早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建筑师或结构师。
最后,跟你说,你所学的专业没有问题,设计院的发展也没有问题,只要自己学得好,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
早点准备,早点成功!
『玖』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发展简史
1951年
·为承担同济大学基建任务成立设计处。
1953年
·为适应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基本建设急剧增加的需要,成立“同济大学建筑工程设计处”,翟立林任处长,下设四个设计室,由华东文委下达设计任务。 1958年
·在大跃进形势鼓舞下,上海需要兴建大量工业建筑及文教建筑,在建委的直接领导下,于1958年3月1日在129礼堂召开了“同济大学土木建筑设计院”成立大会,吴景祥任院长,下设八个设计室。
·1960年
·改设设计院院务委员会,王达时任院务委员会主任。
·1961年
·吴景祥任设计院院长。
1964年
冯纪忠任设计院院长。
·1965年7月29日
·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及上海市委、市文化局有关领导在上海锦江俱乐部接见院“上海3000人歌剧院”项目设计组人员,听取吴景祥院长的汇报并过问了设计方案。歌剧院设计小组被授予“上海市文教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966年
·文革开始后,设计院和教学单位一样处于停顿状态,不久被解散。
1969年
·同济大学部分师生组成“五·七”公社设计组,并配合三线建设赴安徽贵池进行现场设计。
1971年10月
·设计组撤离贵池回上海。
1974年
·参加金山石化总厂现场设计。 1979年
·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直属学校领导,吴景祥任院长,下设三个设计室。
1981年
·王吉螽任院长,下设二个设计室。
1983年7月
·设计院迁入现址。 ·1984年5月,黄鼎业任设计院院长。
·1984年,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关于《勘察设计单位试行技术经济责任制的通知》精神,设计院与学校拟定了试行技术经济责任制的实施细则,学校不再拨给设计院事业费,设计院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并向学校上缴利润。
·1984年,经民主推举产生室主任,并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形成三个综合设计室。
·1985年,成立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和厦门分院。
·1985年9月,黄鼎业调任同济大学副校长兼设计院院长,刘佐鸿任设计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1987年底,设计院成立TQC领导小组,在全院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1989年,刘佐鸿任设计院院长。
·1990年9月,黄鼎业副校长兼任设计院院长,姚大镒任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
·1990年10月,成立桥梁、道路、勘察、地下、环境五个专业设计室。
·1990年11月,通过国家教委所属设计院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织的TQC达标验收。
·1992年5月,深圳分院实行独立核算。
·1993年1月,高晖鸣任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
·1993年6月,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张纪衡兼任设计院院长,高晖鸣任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
·1993年底,设计院归入同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1995年8月,高晖鸣任设计院院长。
·1997年2月,设计院由三个综合设计室改为建筑、结构、设备三个专业设计室。 ·1998年10月,丁洁民任设计院院长。聘请原纽约规划局回国的郑翊担任院长助理
·1999年4月,设计院成立ISO9001贯标工作领导小组。
·2000年1月,设计院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2000年,丁洁民被评为全国优秀勘察设计院院长。
·2000年底,深圳分院改制为“深圳同济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并成为独立法人。
·2001年3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合并,成立新的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1年,通过股份转换,设计院直属同济大学领导,同济大学持有设计院70%股份,同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有设计院30%股份。
·2011年底,设计院新原巴士一汽大楼竣工启用。
·2011年底,为适应市场需求,由专业设计室调整为综合设计所。
·2006年10月,设计院共有职工933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12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46人。聘请原纽约规划局回国的 郑翊 担任院长助理,实行集团化运作。
·2008年11月6日,同济大学举行建筑设计院建院50周年庆典,在设计院成立当年主持设计的著名建筑——同济大学大礼堂举行,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揭幕成立。

『拾』 建筑设计院发展策略
制定本院的发展目标,精准定位客户群,
至于实施就要根据地方和你们院的风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