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建筑工业化或装配化技术bim技术如何在该领域中应用
建筑工业化:指通过现抄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装配化技术:是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称为预制装配式建筑。
bim技术如何在该领域中应用:BIM就是三维建模模拟软件,就是在电脑上将要安装实施的建筑提前进行组织,发现设计中的问题,提前将很多问题加以解决,减少了或者杜绝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出现,就是预先将要安装或者建设的工程在电脑里面进行全过程模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施工服务,能提供施工效率,节约建设周期。
B. 试论建筑工业化对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哪些要求
当前,我国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着建筑资源能耗高、生产效率低下、工程质量和安全堪忧、劳动力成本逐步升高、资源短缺严重等问题。这要求建筑业企业必须改变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满足未来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建筑业迎来了全新的变革时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应该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找准定位,站在战略的高度,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在创新中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目前来看,建筑工业化将是企业转型的必然选择。
建筑工业化的优势
与传统建筑施工方式相比,建筑工业化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释放劳动力。建筑工业化通过标准化设计、预配件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不仅大大缩短了工期,而且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施工人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二是有利于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工业化施工广泛采用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环保低碳等技术,实现了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施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好的效益。
三是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建筑工业化的生产是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减少了现场的人工操作,使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管控有了极大的保障。
四是有利于提升工业化水平。建筑工业化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建筑本身的结构体系,也涉及到建筑装饰,还涉及到建筑的日常运行管理,如装饰一体化、厨卫一体化等,增加了建筑业的附加值。
五是有利于推动整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质量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建筑工业化的推进,将使全寿命周期理论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
综合当前国内对建筑工业化的研究,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未来建筑工业化的整体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设计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是整个建筑工业化的前提。建筑工业化要求设计标准化与多样化相结合,部品部件设计要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做到系列化、通用化。
二是构件部品化。建筑工业化要求预先在工厂生产出各种构配件,再运到工地进行装配,构件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预制装配率的重要基础。三是绿色环保化。在节能、节材方面,积极发展经济适用的新型材料,重视就地取材、利用工业废料,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四是装修一体化。工业化生产可通过标准化的设计,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用流水线作业的生产方式,完成装修一体化目标,而且产品标准度高、精度好。先进的工厂化管理方式、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能有效地提升装修的质量和品质,使成品建筑不再是梦想。
五是施工机械化。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就是施工机械化。
六是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即运用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从设计、制作到现场安装,全过程实现科学化的组织管理。这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保证。
建筑工业化行业政策环境“十三五”规划建议纲要明确指出,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技术,着力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
C. 工作种类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把我国职业划分为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四个层次:
大类(8个)、中类(66个)、小类(413个)、细类(1838个)。细类为最小类别,亦即职业。8个大类分别是:
1、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
2、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
3、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
4、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
5、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
6、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
7、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8、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职业分类,是指按一定的规则、标准及方法,按照职业的性质和特点,把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职业,分成并统一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职业分类问题的研究,这不仅是形成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及产业政策研究的前提,同时也是对劳动者及其劳动进行分类管理、分级管理及系统管理的需要。
(3)工业化建筑施工技术的目标是扩展阅读:
从职业结构看,职业的分布有三个特点:
1、第一,技术型和技能型职业占主导。占实际职业总量的60.88%的职业分布在“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这一大类,它们分属我国工业生产的各个主要领域。从这类职业的工作内容分析,其特点是以技术型和技能型操作为主。
2、第二,第三产业职业比重较小,仅占实际职业总量的8%左右。三大产业中的职业分布,以第二产业的职业比重最大。
3、第三,知识型与高新技术型职业较少。现有职业结构中,属于知识型与高新技术型的职业数量不超过总量的3%。
网络-职业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