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的第六届理事成员
领导
理事长:朱冬青
副理事长:(按姓氏笔划排序)王为华、邓超、古润泽、刘明、李卫国、李赉周、李德生、吴进明、邹先华、宋新华、陈伟忠、武功、郑风礼、郑宪明、洪晓苗、高原、羡永彪、詹福民、樊细杨、瞿建民
秘书长: 苗燕 副秘书长: 苏明
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承刚常务副主任委员:孙庆祥副主任委员:徐昭东专家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万明亮 王 天 王 兵 王 新 王友亭 王传辉 牛光全 方展和 邓超 叶林标 田凤兰 曲慧 朱冬青 朱永骅 朱志远 朱祖熹 刘达文 孙成珩 李自明 李谷云 李国干 杨杨 杨嗣信 吴明 汪毓林 张勇 张文华 张玉玲 张道真 陈安宁 陈晓民 易举 周文琴 单兆铁 赵军 胡骏 哈成德 钟鸿英 姚国芳 徐勤舫 郭德友 曹乃明 曹征富 盛黎明 韩丽莉 羡永彪 蒙炳权 蔡昭昀 薛绍祖 檀春丽 瞿培华
常务理事 姓名单位于年旭武汉美利信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马战生杰斯曼(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孔宪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方一苍北京城荣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方虎曼宁家屋面系统(中国)毛为民厦门中化建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毛瑞定宁波宏伟防水节能工程有限公司王为华胜利油田大明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王志毅潍坊市宇虹防水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王忠哈高科绥棱二塑有限公司王继业哈尔滨市金堤建筑防水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王新社陕西昌炎置业有限公司邓超河南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卢建华杭州天信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卢桂才广西金雨伞防水装饰有限公司古润泽北京园林研究所史立彤北京市大禹王防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刘志荣徐州卧牛山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刘明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刘诗艮湖北永阳防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刘爱兵璞耐特(大连)科技有限公司刘喜文河北强凌防水材料开发有限公司孙红宾北京市中通新型建筑材料公司孙树民秦皇岛天衣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孙美峰山东鑫达鲁鑫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孙哲北京世纪洪雨科技有限公司孙晋平北京瑞斯建材有限公司朱文悦杭州金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朱以标广州新展有机硅有限公司朱冬青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朱永结湖北武大光子科技有限公司朱炳光北京金汤蓝天防水工程有限公司朱维光青岛市房产建筑防水工程公司米然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闫志刚北京金盾建材有限公司何树雄上海建筑防水材料(集团)防水工程有限公司何家旭上海台安工程实业有限公司余建平北京森聚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冷炎巴斯夫化学建材(中国)有限公司吴卫平湖州南浔星都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吴进明北京中建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吴建明常熟市三恒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吴经德山东思达建筑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童祖元深圳市蓝盾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宋新华颐中(青岛)化学建材有限公司张桂凤沈阳市炬园防水有限公司张鹏飞北京耐博沥青卷材设备有限公司李卫国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李伶德国威达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李步春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倪贵泉上海开来湿克威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李勇北京市建国伟业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李猛天津市奇才防水材料工程有限公司李赉周广州秀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李德生唐山德生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杜昕北京圣洁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杨荣内蒙古北祥橡胶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杨焕文昆明风行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沈志高杨州市志高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沈钢天津市禹红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邹先华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伟忠广东科顺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周松青湖州市红星建筑防水有限公司周荣上海汇丽涂料有限公司周泰山欧文斯科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武功渗耐防水系统(上海)有限公司苗燕中国建筑防水协会郑凤礼潍坊市宏源防水材料有限公司郑贤方四川省宏源防水工程有限公司郑金才云南省建筑防水行业协会郑宪明盘锦大禹防水建材有限公司郑家玉寿光市防水行业协会金仑华浙江金庄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施无我上海科贵高抗渗材料有限公司洪晓苗浙江省防水材料行业协会茹国定绍兴市橡胶有限公司骆晓彬四川蜀羊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倪贵泉新乡市日月防水技术有限公司徐建月《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柴景超北京东方红防水材料厂桂春芳湖北省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谈法江苏州市力星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贾伟一索普瑞玛驻北京代表处钱林弟吴江市月星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陶国栋新乡锦绣防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守明山东力华防水建材有限公司高原全国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防水卷材审查部高继东三利防水保温工程有限公司程文涛山东汇源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羡永彪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谢连华南阳三俐工贸有限公司谢恒斌沈阳蓝光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谢魁旭辛集市三盛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詹福民盘锦禹王防水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樊细杨大连细杨防水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瞿建民上海建筑防水材料(集团)公司苏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孟庆荣云南海燕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沈国兴天津市禹神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瞿培华深圳市建筑防水专业委员会张玉兰成都市嘉洲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乔启信安徽朗凯奇建材有限公司寇晓军四川新三亚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郑远黎成都赛特防水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2. 中饮标(北京)安全饮品认证中心隶属哪个机构
)宁波:高档饮料受追捧
虽然传统的销售旺季还没有到来,但在宁波,过去市场上少人问津的法国“依云”以及各种进口苏打水的销量却一路猛增。对于这种情况,糖酒快讯市场分析中心认为,这种情况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随着消费者观念的改变和能力的提高,会有蔓延的趋势,但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情况还只能是少数。
(二)天津:口岸苹果汁出口大幅增长
据天津海关统计,今年1到2月天津口岸共出口苹果汁5580吨、价值350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1.7%和64.6%。
天津口岸苹果汁出口价格升幅较大。今年头两月为627美元/吨,比去年同期的平均价格增长16.1%。目前我过苹果汁的出口业务已经发展到包括亚洲20个国家和地区。
市场分析中心认为,我国苹果资源丰富,占全球苹果资源的45%以上。国外生产1吨浓缩苹果汁直接成本在800美元以上,而我国的平均成本为550美元左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世界各国买主对中国产低酸度苹果汁需求也日益增加,我国对浓缩苹果汁实行全额出口退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企业的出口积极性。而去年年底我国有关苹果汁出口企业对美反倾销胜诉,更加增强了我国苹果汁出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
(三)华南地区:非碳酸饮料打破头
3月初始,饮料巨头齐齐向“非碳酸饮料”市场发力。华南市场自是率先而动,先是统一于3月6日举办了统一鲜橙多靓丽多新星选拔赛,接着康师傅于3月11日启动“康师傅冰红茶”第三届“冰力先锋”乐队选拔赛活动,并宣布新的代言人为张惠妹。3月14日,健力宝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以2亿元进军茶饮料市场,而可口可乐也透露,今年将在非碳酸饮料市场有较大动作,除更换包装外,还将有一系列新品上市。
早在年初,糖酒快讯网市场分析中心就指出,碳酸饮料在今年会比以往寂寞的多。果不其然,在乍暖还寒的3月就早早进入了战备状态。在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的现在,非碳酸饮料的走红是必然的结果。据一果汁饮料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外饮料消费领域正在经历一个“争取营养”的转变;2月份以来,美国一些城市的学校纷纷对碳酸饮料说“不”,加拿大饮料公司还将从9月开始停止在中小学出售碳酸饮料,可见增强喝饮料的营养意识已成为一个全球的消费观念。在此背景下,果汁、茶、功能性饮料凭借其富含的营养成分站到了市场的前沿。有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中,中国的人均年果蔬汁饮料消费量提高了318%。
(四)南昌:乳、饮“换位”求发展
3月10日,“阳光乳业”推出的“阳光矿泉水”正式上市。据市场分析中心了解,这也是江西乳品企业首次涉足水“域”。与此同时,糖酒快讯网市场分析中心获悉,江西另一家乳品企业——“维雀乳业”推出的“维雀纯净水”也将于下个月上市。而江西最大的纯净水企业——“润田纯净水”传出消息,“润田”已经推出了“润田含乳饮料”。
江西省市场学会会长杨龙分析,水、奶虽属两种产品,但产品特性相似,其生产流程、生产设备等几乎相同,它对企业来说,便于操作,进入角色相对快一些。在营销上也是相似的,有自己的网络,投入上相对少一些。同样,一个企业如果有两种产品,两种产品之间也可相互提升知名度和销量,是互补的。业内早有乳饮不分家的说法。两个龙头企业做出的相同决定不正好说明了在竞争日益残酷的生意中“两条腿走得更快”的道理吗?对于当地市场来说,龙头老大的干预对于净化市场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五)四川成立“安全饮品”认证机构
上午,全国安全饮品管理中心四川省管理办公室、中饮标(北京)安全饮品认证中心四川省工作办公室挂牌仪式新闻发布会在成都索菲特、万达大酒店召开,中饮标(北京)安全饮品认证中心的专家邓晓秋主任为来宾祥细介绍了安全饮品认证的申办流程及重要性。
“安全饮品”认证是作为政府运用市场机制监管饮品市场的重要手段,在遵循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国家认证认可条例和国家认监委批准的饮品安全认证实施规则,对饮料产品进行安全认证,旨在扶持诚信企业,推广安全优质饮品,抑制无序市场、规范企业和封杀不良饮品。
市场分析中心认为,“安全饮品”认证是企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结合点。随着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规范化、法制化、标准化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归宿。
(六) “南水北调”成商标,近日还要进北京
南水北调工程是旨在解决中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世纪工程,根据计划,京城百姓将于2010年喝上千里之外的长江水。但是,糖酒快讯网市场分析中心发现,南水北调工程的名字已经被一家制造饮用水的公司注册为商标,并准备近期进军北京市场。该公司的董事长张先生表示,因为他们所在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主要供给京、津地区,因此他们在去年将南水北调注册为饮用水的商标。
一个妇孺皆知的浩大工程简称,竟成为了商品名称?现在的商品简直就是在比哪个的名字更响亮,哪个的包装更奇特,而为了销售硬给产品强加的内涵和概念还真让人有点纳闷。但这个商标既然成功注册,就说明符合注册程序的标准。至于消费者是否认同还依然是个问号。
(七)山东:饮料质量令人忧
市场分析中心从山东省质监局获悉,在今年前3个月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饮用纯净水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合格率仅为28.6%,比2003年上半年下降了13.5个百分点。
山东省质监局共在济南、淄博、泰安3市抽查了14家企业生产的14批饮用纯净水(均为18.9L大桶装),合格4批,在10批不合格产品中,8批产品菌落总数超标,个别产品超标十分严重。如淄博某饮料厂生产的纯净水,菌落总数检测值为4000cfu/ml,是标准值(≤20cfu/ml)的200倍;济南某公司生产的饮用纯净水,菌落总数检测值为430cfu/ml,是标准值的21.5倍。
“质量”是人们对产品关注的最根本点。但产品的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很多实力并不强的小企业老是在呼吁给予他们更多的生存空间,老是抱怨消费者对他们的关注度太低。但看某些企业的实际表现,消费者即使有点热情也被质监局的调查结果浇熄了。
(八)西安:苹果汁出口增长
市场分析中心从西安海关获悉,陕西省苹果汁今年1-2月份的出口价格由去年的539美元/吨上升至649美元/吨,增长幅度达到20.4%。 据统计,今年1-2月份陕西省浓缩苹果汁出口3.1万吨,出口总值2011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1%和40.9%,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和天津一样,2003年底我国企业在美国苹果汁出口反倾销应诉调查中的胜诉,帮助我过苹果汁企业进一步打开北美市场,而且,北美市场同时也首次超过欧洲,成为陕西省浓缩苹果汁第一大市场。
(九)四川:桶装水面临“大清洗”
近日,市场分析中心从质监部门了解到,四川将对饮用水等10类食品实施无证查处,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将不得生产桶装水,没有加贴QS标志的桶装水将不能上市销售。蓉城桶装水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跨不过这道槛的生产企业将被淘汰。四川省质监局监督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就是为了清洗不合格的小企业,进一步规范桶装水市场。
据了解,自去年年底开始申报QS认证以来,四川省已有蓝光、全兴、响水洞、三苏、雪源、威巍、龙泉、五牛、可林娜、涌泉、西部圣水、尚赛、荐康等10多家罐装水厂家申请进行工厂审查,还有一些企业正在申请过程中。由于“水作坊”价格低廉,大型水厂在一降再降的价格战中不光失去了市场,有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原有生产标准也得不到保证。这样的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只会扰乱正在蓬勃兴起的水市场,最后的结果对企业对消费者都不利。
二、本月活跃品牌扫描
(一)养生堂重金掀动纯果蔬饮料市场
自从不久前养生堂在全国推出了一款100%纯果蔬饮料后,目前该产品已经在全国终端铺开,尤其是在华东地区的浙江等地,销售势头很旺。
至今为止,养生堂对该款产品在广告等市场推广方面的资金投入已经超过2000万元。作为继碳酸饮料、矿泉水、茶饮料之后兴起的又一种天然营养型饮料,糖酒快讯网市场分析中心认为,果汁饮料的增长速度有望超过碳酸饮料和瓶装水的增长速度。其间的无限商机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淘金者。
目前,光是国内生产果汁饮料的就有50多家,比较有名的如“露露”、“汇源”等。此外,还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涉足,以及日本的“三得利”、澳大利亚的“金环”等洋果汁企业相继抢滩,令这个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二)石榴原汁饮料、石榴酒在国内上市
北京还原堂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便利用石榴做为原料,经特殊的技术加工生产出石榴原汁饮料和石榴酒。
最新的研究表明,石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及烟酸、钾和植物雌激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番石榴原汁的降血糖作用也早已得到科学家的认可。本月出现的该款新品是国内果汁饮料竞争加剧的表现之一,除了价格上的拼杀以外,努力开发对手没有的产品也不失为抢占市场的一条捷径。关键是产品是否能在众多的产品中独树一帜。
(三)普瑞玛成功开发无糖型苹果醋
三门峡普瑞玛果醋公司,近日研发出专门针对糖尿病人特殊群体无糖型苹果醋,受到广大糖尿病患者和爱美人士的一直推崇。
市场的细分必然产生更加富有差异性的饮料。这种苹果醋的出炉就充分说明了国内饮料市场还有着足够的的发展空间、新生品牌还需要更多人来关注的投入。针对特殊人群,即使消费人群的范围不大,也足可以给企业一个满意的答案。
(四)汇源“他(她)”让饮料和音乐联姻
日前,由汇源集团大力推出的他(她)功能饮料正式在全国市场上市。为了增加产品的厚重感,汇源集团专门为产品量身制作了符合当下流行时尚的拉丁、爵士、街舞等几大版本的音乐。这些音乐感染性强、易于传唱,目前其中几首乐曲已经在部分高校风靡开来,成为人人竞相传唱的“流行歌”。
麦当劳的宣传音乐“更多欢笑就在麦当劳”已经在小朋友间传播开来。音乐和饮料的结合也可以产生巨大的爆炸力量。糖酒快讯网分析中心认为,专门针对年轻消费者的“他(她)”饮料,采用这种方式也确实能够起到厂家想要效果。“视、听、味”的全面结合让人无法抵挡。
(五)阿根廷“马黛茶”抢滩中国市场
与探戈、足球、烤肉并称阿根廷四大国宝的马黛茶开始抢滩中国市场。阿根廷驻华使馆二十八日下午几乎“倾巢出动”,专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中阿文化交流暨阿根廷马黛茶文化中国推广会”,为其国茶马黛茶顺利登陆茶文化源远流长的东方古国造势。目前,“马黛茶”商标已在中国注册,该茶同时还获得中国健康世纪行全民家庭健康工程重点推广项目、国民体质改善行动推荐使用进口健康食品认证等。早就有专家预测,中国的茶饮料将在今年唱主角。糖酒快讯网市场分析中心相信,“马黛茶”的加入肯定能让中国的茶饮料市场焕发更大的活力。
(六)健力宝正式涉足茶饮料市场
近日,健力宝在广州宣布以2亿元一口气推出冰红茶、冰绿茶和麦香茶三大系列产品,正式涉足茶饮料市场。本次推出的三款茶饮料皆以《水浒传》中的人物为形象代表,其中林冲代表冰绿茶,李逵代表冰红茶,扈三娘代表麦香茶。对于“代言人”的选择,张海表示,茶是传统的饮料,但即饮型茶饮料却是现代的,是传统与现代嫁接的产物;《水浒传》是传统名著,同时其中的主要人物又是网络游戏的主要角色,各种元素嫁接在一起,便被赋予了更多想象的空间。正式涉足茶饮料市场从可靠渠道了解到,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正在向茶饮料的主要企业广泛征集意见,到5月份草案可能会出来。大约到明3月份,茶饮料的国家标准将会正式出台。也许在标准正式出台前抢占更大市场为以后进一步扩张做准备才是今年国内饮料突然“走红”的根本原因。
三、本月市场概况播报
(一)功能饮料需走下神坛
据德国鲁道夫·威尔德食品公司的高级副总裁HolgerKirchnet预测,在欧洲,功能性饮料是惟一的两位数增长的产品,而根据中国目前市场的增长趋势来看,近年来的年平均增长率将在5.3%左右。也就是说,功能性饮料将是2004年饮料市场的亮点。
有数据显示,我国功能饮料的人均消费量每年为0.5公斤,比起全世界人均7公斤的消费量有很大差距。在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功能饮料要“独立门户”,尚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再加上高价位也也阻碍它成为进入百姓餐桌的主角。正式涉足茶饮料市场认为,“突破价格瓶颈”是让功能饮料之路越走越宽的唯一途径。
(二)饮料品牌集体“变脸”
目前,饮料市场的包装大同小异,产品的口味同质化严重。各个饮料企业为了加大市场竞争的筹码,换装、加量、提价纷纷展开,上演了一场“变脸”戏。
换装 多年以来露露一直保持着原有的面貌,在饮料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显得有些跟不上潮流,加上仿冒产品的增多,露露一改往日的沉默,推出了新包装,给人们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新装上市后,露露的走量平稳,
加量 在换装的同时,一些饮料厂家也逐渐加大了产品的容量。可口可乐以大瓶雪碧做武器,在容量上强调比其他饮料多出250ml,推出了金装2.5L产品,在众多的碳酸饮料中显得很是大气。农夫果园也把容量变为1.5L,在超市的零售价在7.8元/瓶左右,而其它品牌的混合果汁还没有推出自己的大包装产品。
提价 露露前段时间的小幅度提价,引起了商家的关注。240ml装露露的价格由1.9元/听上涨到了2.0元/听,每件的零售价格也达到了48元。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影响人们购买的热情,露露的销量仍呈上升趋势。糖酒快讯网市场分析中心认为,这次提价是露露对自我品牌的一个保护,一些仿冒品对露露的市场冲击很大,露露价格上升之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那些侵权产品。
(三)茶饮料助我国茶产业摆脱低迷
茶饮料的迅猛发展可促进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茶饮料是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发展最快的饮料。在台湾和日本,茶饮料已超过碳酸饮料成为市场第一大饮料品种。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旭日升集团最早推出的冰茶,茶饮料已开始被国人认同并接受,茶饮料正在逐步成为我国饮料业继碳酸饮料、矿泉水和果汁之后的主流品种。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茶饮料消费量平均年增长率达300%。
业内人士分析说,由于广大农村市场还没有成为茶饮料的主要阵地,因而国内茶饮料市场的红火现象并不会立即消失。即使按人均10公斤的茶饮料消费量,我国茶饮料的市场容量至少为1300万吨。
糖酒快讯网市场分析中心认为,随着茶饮料在中国市场销量的快速放大和越来越多的饮料行业巨头巨头的加盟,我国茶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四)“活性维生素”:让人欢喜让人忧
乐百氏、娃哈哈、汇源、农夫山泉、康师傅、统一等均将新一轮产品押在功能饮料上。
市场分析中心预计,今年功能饮料市场广告投入总费用肯定不下5亿元。“活性维生素”已成为各软饮料厂家跟进并热炒的概念。糖酒快讯网市场分析中心认为,以 “活性维生素”为主的功能饮料已经成为2004年国内软饮料市场一大亮点,将继续加大。企业的赢利有望借此上升。而在今年春季糖酒会上表现十分突出的“功能雷同”现象已初现端倪。相似的包装和雷同的饿功能多少让消费者有些腻味了。如何刺激二次甚至习惯消费,如何延续各产品生命周期已经是摆在商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本月最具潜力产品——柑橘汁
(一)柑橘汁产业基本情况
柑桔汁是采用柑桔类果实制取的一类果汁,因其色泽优美、营养丰富、口味与芳香宜人,是世界上最受欢迎、贸易量最大的果汁产品之一,大约占据了2/3的世界果汁市场。
(二)柑桔汁的主要消费类型及特点
在美国和巴西分别建立起庞大的柑桔汁加工体系前,柑桔汁只有一种,就是即榨即饮的现榨果汁。这种柑桔汁风味和营养保留全面,但受采果季节限制,不能保证周年供应,再加上榨汁操作麻烦、易污染、不耐贮运等缺点,已逐渐被其他类型的柑桔汁取而代之。但这种消费方式如今在南美柑桔生产国仍普遍存在,在英国等家庭中也有时采用。
如今柑桔汁消费类型主要有三种:冷冻浓缩类型(FCOJ,Frozen concentrated orange juice)、浓缩汁还原的冷藏类型(RECON,Refrigerated orange juice from concentrated)以及非浓缩还原的NFC(Not From Concentrated)类型。
(三)世界柑桔汁消费的变化趋势
多元化 美国和加拿大构成的北美区域曾经是世界上橙汁的唯一消费区。受到美国橙汁消费示范效应的影响,以及巴西橙汁生产业崛起后的市场培育和拓展,与美国饮食习惯和文化相近,同属经济强国的欧共体各国,先后成为橙汁的重要消费国,构成了与北美区不相伯仲的第二个柑桔汁消费区域——欧洲共同体区域。据1998年统计资料,前一区域占世界柑桔汁消费总量的45%,其中美国41%,加拿大4%;后一区域则占47%,以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最为重要。随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柑桔汁的消费还在继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近年来,亚洲的日本和台湾地区柑桔汁的消费量已逐步发展到较高水平,中国大陆、东欧和独联体各国等国家和地区则出现柑桔汁消费不断加速增加的迹象。
销量增加 根据美国主要食品零售业商店(年销售额超过200万美元)的橙汁销售数据资料,1988-1989年度柑桔汁的销售数量为760百万加仑,到1997-1998年度已增加到817百万加仑,增加了7.5%;而同期的销售金额则从28.3亿美元增加到31.0亿美元,增长了9.5%。在欧洲共同体,1993年零售商店所有柑桔汁(包括橙汁和葡萄柚汁)的销售数量为764百万加仑,到1998年所有柑桔汁的销售量已达到898百万加仑,增长了17.5%。该增长率超过了欧盟广义果汁和果汁饮料14.3%的同期增长率。
(四)我国柑橘加工业概况
中国的柑桔加工业起步晚,鲜果原料具有生产规模小、成本高等特点,同时加工用燃料成本也比较高,发展浓缩汁的生产根本不可能与巴西竞争。举一个例子即可见一斑:宜昌本地生产的浓缩汁的成本,竟然比运到当地的巴西产品的价格还高。 NFC柑桔汁消费的迅速发展,从理论上而言将有利于中国柑桔加工业的发展。NFC柑桔汁的加工不经过蒸发浓缩,具有加工过程更少、风味和营养保留比较全面、销售和消费方便、较耐贮运等优点,但也有体积大、长途贮运成本高等不足。但正是其不足使得它更利于本地生产、就近消费。中国柑桔加工业可以通过生产NFC柑桔汁避开与巴西等强国的正面竞争,依赖庞大的国内市场和相临的周边国家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五)我国柑橘汁市场分析
国内市场巨大。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2003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在消费层次上步入发展型和享受型阶段。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以及富裕群体的出现,柑桔汁的消费自1998年以来已出现发展势头,在2002年更是呈井喷式发展。
1、中国目前的柑桔汁消费尚处于初级阶段,消费的主要是浓缩汁勾兑的饮料,但根据欧美等传统柑桔汁消费区域的发展趋势,NFC柑桔汁将是今后中国柑桔汁消费的热点,也将是中国柑桔加工业发展的希望所在。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年消费量会由现在的0.1升大大提高,预计在今后10至20年内我国人均消费有可能接近世界人均年消费水平,柑桔汁的年消费量可达200至300万吨左右。
2、相临的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潜力非常巨大。日本、韩国、东南亚、独联体国家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或地区是新兴的或潜在的柑桔汁消费区域。这些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比较高,有的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如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有的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如马来西亚、俄罗斯等,有果汁消费的经济基础。
这些区域在柑桔汁消费还存在一些共同点,如柑桔果汁的消费尚处于新兴阶段,预计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且柑桔汁主要依靠进口。以日本为例:日本是本地区橙汁消费大国,其在1995年的消费量也仅为10万吨左右,人均消费量接近1升,远低于同期欧美等人均约20升的消费量,甚至低于墨西哥(人均约2升)和阿根廷(人均约3升),尚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日本和韩国的气候条件等不适应甜橙的生产,多以较耐寒的温州蜜柑等宽皮柑桔为主,而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则基本不生产柑桔。
五、下月国内饮料市场预测
1、已呈“井喷”态势的饮料行业竞争将继续,国内大小饮料企业的动作将继续加大,宣传特别是面对终端的促销活动将愈演愈烈。
2、功能饮料概念继续加强,随着产品的深入,消费者对它的认同度有望增强。
3、碳酸饮料热度不及以往,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可能从健康、低糖等方面进行新品改良。
4、果汁饮料可能向农村渗透。目前主要在城市销售的果汁饮料在面对竞争加剧和市场缩小的形式下肯定要在农村开辟阵地。
5、乳饮料的品牌相对单一的局面有望改变。乳业巨头染指饮料一定是从乳饮料入手。三鹿等在糖酒会上亮相的乳饮品牌肯定会在下月在全国范围扩张。
6、蔬菜、菌类饮料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普遍关注。
具体数据没有的啊 希望能给您点参考
要想了解更多,请照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