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最杰出的教堂作品是哪两个
W.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1906~1916年) 建筑师:E.沙里宁 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建于1906~1916年,是本世纪初车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欧 早期现代派范畴的重要建筑实例,但基本上还是折衷主义的。它轮廓清晰,体形明快, 细部简练,既表现了砖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现代派建筑发展的趋势。赫尔辛基火 车站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尔 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 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建筑师:A.高迪 米拉公寓于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设计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筑 师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筑艺术探新中勇于开辟另一条道路的 人,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在米拉公寓设计 中,把重点放在造型的艺术表现方面。他发挥想象力,建筑形象奇特,怪诞不经。同时 吸收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 探索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楷模。 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建筑师:H.培根 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一处人造高 地上,面积为2200平方米,对面是华盛顿纪念碑。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 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虽然平面似古希 腊神庙,但没有通常希腊神庙的山花,而是一个团进去的屋顶层,放在古典柱式的顶部。 纪念堂内部用排列柱将平面划分为一个主厅和两个侧厅,侧厅内墙壁上绘制了表现林肯 一生中最显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画。整个纪念堂的高潮是正对入口位于主厅中央的林 肯雕像。在从入口到雕像这一纵向序列的引导下,人们会感受到气氛的庄严。尔后人们 会渐渐看清这尊在散射入室的阳光照射下表情严肃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纵横 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导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这是这座纪念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手笔。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1909~1923年) 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 本世纪20年代,创造新建筑风格的呼声已在西欧兴起,而传统建筑风格仍保持着强 劲的势头。1923年落成的这幢市政厅即是尊重和继承传统的一种表现。瑞典建筑师R.奥 斯特柏格在市政厅设计中,他尊重古典建筑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将历史上的多种建筑风 格与手法融合一起,创作了这座体形高低错落、虚实相谐的水边建筑。市政厅内的几个 大厅装饰华丽而不俗,具有北欧地区的诗情画意,被认为是民族浪漫主义建筑的一个精 品。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 建筑师:G.里特维德 设计人G.里特维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 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 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由光光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 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 维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 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 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此建筑群由著名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设计,建于德国德骚市。它由教学楼、实习工 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 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 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 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 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 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的教 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位于法国巴黎近郊,这是一个富豪的别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师于1928 年设计,1930年建成。地段为十二英亩,建筑占地只有米X20米,方形,高三层。 这座别墅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作为独立住宅的自身,由于它在西方“现代建筑”历史上 的重要地位,被誉为“现代建筑”经典作品之一,它是与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筑和城 市规划事业相关联的。勒·柯布西耶的许多建筑观点早期是由小住宅设计体现出来的。 1926年他把“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比较,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支柱层,主 要房间设在二层;(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自由立面 (成为一片可供自由处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萨伏伊别墅就是综合体现上述特点 的,与传统住宅建筑完全不同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形体简单,但内部空间却很复杂。 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表现出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筑观念。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有个德国馆,轰动了整个建筑界。博览会结束,该馆也 随之拆除了,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德国建筑大师密 斯·凡·德·罗在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 理原则。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 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平和竖向的布 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 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 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 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 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 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蒙胡 奇公园里重建这个展览馆。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C.锡里西等主持。 纽约帝国州大厦,美国(1931年) 建筑师:.建筑事务所 在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岛上,30年代初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 的楼房——帝国州大厦,高度达381米。它保持高度冠军称号达42年之久。直到今天, 它的高度仍排在世界前面。 帝国州大厦1930年3月1日开始设计,设计人为席瑞夫、兰姆、哈蒙。4月7日开始树 起第一根钢柱,9月22日钢结构就安装完毕,1931年5月1日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前后只 花去一年零一个月时间。钢骨架平均一天半完成一层,直至70年代,在施工速度上它一 直保持最优秀的记录。这座大厦的施工之所以能如此高速,是和它的钢构件制作精确、 施工组织严谨分不开的。 流水别墅,美国(1935年) 建筑师:.赖特 流水别墅是美国建筑大师.赖特的经典作品,是为德国移民考夫曼设计的郊外别 墅。这座房屋不大,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建筑纷纷问世,但流水别墅依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并被列为 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流水别墅位于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赖特将别墅建在 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力,伸出于溪 流和小瀑布的上方。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 新。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冰雪消融,春水上涨 时的强大动势使建筑物看上去更像一组露出地面的巉岩,而当夏日流水涓细之时,倒像 是让别墅进行一种动物冬眠前的肌体蜷曲动作。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帘般垂现在切断 北岩的花架与点缀出挑的冰凌之间。建筑本身疏密有致,有实有虚,与山石、林木、水 流紧密交融。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汇成一体,交相衬映。流水别墅不但是.赖特本人 作品中特别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纪世界建筑园地中罕见的一朵奇葩。 联合国总部大厦,美国纽约(1946~1952年) 建筑师:.哈里森 联合国总部设计主任由美国建筑师沃利斯·哈里森担任。同时成立了有澳大利亚、 比利时、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乌拉圭、英国、前苏联、中国10个国家组成的国 际顾问委员会。代表中国参加设计顾问委员会的是梁思成先生。设计顾问委员会先后讨 论了53个方案。1947年5月通过了以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方案为基础的最后方案。 建筑方案的落实由美国建筑师哈里森负责。大厦于1952年落成。 联合国总部是由秘书处大厦、大会大厦、会议大厦、图书馆四栋建筑组成。秘书处 大楼为板片式建筑,地上39层,高米。其东西两面为蓝绿色玻璃幕墙,两个端面 为狭窄的实墙。大会堂匍匐在大楼的一侧,顶部和侧面呈凹曲线形。安理会会议楼在秘 书处大楼与大会堂之间,临靠河面。与历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议会性建筑相比,联合国总 部建筑群十分特殊。其功能的复杂性和造型构图的创新性是已往建筑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联合国总部建筑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在20世纪中期得到广泛的认同。 马赛公寓,法国(1946~1952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被人们称之为“马赛公寓”的建筑,是勒·柯布西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座大型 公寓式住宅是他理想的现代化城市中“居住单位”设想的第一次尝试。勒·柯布西耶认 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理想 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 *** 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 现代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一个 “居住单位”几乎可以包含一个居住小区的内容,设有各种生活福利设施,一栋建筑就 成为一个城市的基本单位。他在马赛设计并于马赛市郊建成的这座17层的“居住单位” 式公寓住宅大楼,可容纳337户约1600人居住。马赛公寓是第一个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 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现浇混凝土模板拆除后,表 面不加任何处理,让粗糙地表现人工操作痕迹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现出了一种粗扩、 原始、朴实和敦厚的艺术效果,后来它被带上了“粗野主义”始祖的“桂冠”。 朗香教堂,法国(1950~1953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这座教堂建成于1953年。一向讲几何构图的形式美,主张采 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功能和创造新形式的“现代建筑”,并在建筑创作实践中遵循理性主 义方向的赫赫有名的建筑家,却设计出了一个具有震动性的奇特的建筑。这是一座位于 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造型扭曲混沌,超 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 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 ·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西格拉姆大厦,美国纽约(1954~1958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建于1954~1958年,大厦共40层,高158米,设计人为著名建筑 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在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 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 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 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 没有变化。窗框用钢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凹凸感 和垂直向上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 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 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日本东京(1964年) 建筑师:丹下健三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 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 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 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力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 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这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最 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该建筑是 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 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1959~1973年) 建筑师:J.伍重 在澳大利亚悉尼大桥附近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奔尼浪岛。在这座岛上矗立着一组似群 帆泊港,如白鹤惊飞的建筑群,它就是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造型奇特, 外观不凡。八个薄壳分成两组,每组四个,分别覆盖着两个大厅。另外有两个小壳置于 小餐厅上。壳下吊挂钢桁架,桁架下是天花板。两组薄壳彼此对称互靠,外面贴乳白色 的贴面砖,闪烁夺目。 丹麦建筑师J.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规模庞大,占地公顷,坐落在距海面19米 的确良花岗岩基座上,最高的壳顶距海面60米。它包括一个2700座位的音乐会,一个 1550座位的歌剧院,一个550座位的剧场,一个420座位的排演厅,还有众多的展览场地、 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88000平方米,连观众和工作人员在内,同 时可容纳7000人,实际是一座大型综合性文化演出中心。歌剧院从设计到完工达14年之 久,耗资亿美元,建成后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美国(1973年) 建筑师:山琦实 纽约曼哈顿岛上的世界贸易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机构,也是世界上最高的 建筑物之一。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占地约公顷,它是一项耗资7亿美元,由六幢建筑组成的建筑 群,包括一座海关大楼,一座饭店,两座专供重要的政府贸易机构使用以及国际商品展 览用的九层大楼和两座主要建筑——高米的110层塔楼。两座大楼都是方柱形体, 外形完全一样。每边宽米,每幢塔楼面积达万平方米,两幢塔楼面积合计有93 万多平方米。大楼的外墙是排列很密的钢柱,外表包以银色铝板。大楼受到很大的风压 力,在普通风力下,楼顶摆幅为厘米,实测到的最大位移有28厘米。整个世界贸易 中心有5万人在其中工作。每天客人即达8万人次。两座大楼有46部高速电梯,114部区 间电梯,8部货梯。客梯一部最多可载55人。电梯可直达能容纳2000辆汽车的停车场, 并与地铁相连,可以迅速地将来往于世界贸易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来客疏散到四面八方。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法国巴黎(1977年) 建筑师:R.罗杰斯和R.皮亚诺 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总造价约亿法郎,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 下四层。该建筑内设有工业设计中心、音乐与声学研究所、现代艺术博物馆、公共情报 知识图书馆以及相应的服务设施。整个建筑被纵横交错的管道和钢架所包围,根本不像 我们常见的博物馆,倒像一幢地地道道的化工厂。这座艺术文化中心是意大利建筑师R. 皮亚诺和英国建筑师R.罗杰斯共同设计的。他们认为现代建筑常常忽视起决定性作用的 结构和设计。为了改变这一陈旧的观念,特意把结构和设备加以突出和颂扬,6层楼的 钢结构、电梯。电缆、上下水管、通风管道都悬挂在立面上,并涂上大红大绿的色彩。 建筑师有意将这座建筑设计成类似机械框架的装置,将内部做成宽敞的无阻拦的大空间, 允许内部布置灵活变动。这座中心是本世纪高技派建筑的代表作。 国家美术馆东馆,美国华盛顿(1978年) 建筑师:贝聿铭 对贝聿铭而言,国家美术馆的扩建,不是在基地上创造一幢单纯的建筑物,基地受 条件限制,与原有馆舍的配合,在华盛顿的地位、建筑计划的需求等,这些都是艰巨的 挑战。 1978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包括陈列馆和艺术研究中心两部分。它在议 会大厦和白宫之间,是白宫前最后一块空地,位置很重要。但是地段的形状不完整,是 个斜角的楔(梯形)。因为东馆是整个美术馆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大门必须面向1941年 建的旧馆(一座新古典形式的建筑)。同时,陈列馆和研究中心两部分要求有分有合, 各自有出入口。这通常会带来一些麻烦:在一个面上设两个门,处理得不好,会使人感 到一个是大门,一个是“狗洞”。设计者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 做陈列馆;一个较小的直角三角形,做研究中心。进陈列馆的大门设在等腰三角形的底 边,研究中心的小门设在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凹缝里。这座建筑的整个构思都是由三角形 变化出来的,没有一般的矩形空间。造型既清闲简洁而又庄重典雅。陈列馆的中心是个 多层空间,有纵横天桥联接,中央大厅顶部为玻璃天窗,中间有纵横跨过的栈桥或挑出 及四进的廊子。参观者在其中走动时,步移景随,空间景象变化万端。东馆与古典主义 的老馆及附近的美国国会大厦相邻,在对比中又有配合。开幕时由卡特总统亲自剪彩, 他称赞这座建筑是世界上最好的美术馆。 海伊美术馆,美国亚特兰大(1983年) 建筑师:R.迈耶 美国建筑师R.迈耶以擅长设计美术馆而闻名,海伊美术馆外部造型复杂多变,轮廓 生动。R.迈耶的建筑作品用白色,在阳光照射下,光影明暗层次十分丰富。内部有一扇 形中庭,内部空间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绵延流动,景象万千。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中国(1985年) 建筑师:N.福斯特 这是英国建筑师N.福斯特的作品。大楼外形上显著暴露出钢柱和钢桁架,成为立面 的主角。大楼底部完全开敞,自动扶梯从二楼伸下来,人员即由扶梯往上进入大楼,楼 内空间也尽量开通。这座大楼处处显示现代技术的成就,属于“高技派”建筑风格,这 种建筑虽然不另加装饰,但实际造价相当昂贵。 伦敦劳埃德大厦,英国(1979~1986年) 建筑师:R.罗杰斯事务所 擅长以外露结构而表明其“高技派”(High-Tech)风格的理查德·罗杰斯是当今 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所设计的这座位于伦敦的劳埃德总部大厦包括一个12层、 能同时容纳10000人工作的保险业务大厅以及侧翼呈阶梯状布局的写字楼。建筑师考虑 到公司的持续扩展和建筑的分期扩建的可能,在设计中有意将用钢板包裹的楼梯塔和主 要管线,以及结构部分均暴露在建筑 *** 。这一具有创新精神的做法曾令众多的建筑师 感到惊讶。它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水平所赋予建筑的新形象,并使建筑物具有持续 “生长”的可能。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1988年) 建筑师:贝聿铭 1988年建成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重要作品。贝氏将扩建 的部分放置在卢浮宫地下,避开了场地狭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矛盾的冲突。 扩建部分的入口放在卢浮宫的主要庭院的中央,这个入口设计成一个边长35米。高 米的玻璃金字塔。这是贝聿铭研究周围建筑物的心得,也再度证实了贝聿铭设计与 环境的紧密关系。金字塔的底边长米,底边与建筑物平行,亦即与方位平行,与埃 及金字塔的布局相同,强化了与环境的关系。金字塔的体形简单突出,而全玻璃的墙体 清明透亮,没有沉重拥塞之感。起初许多人反对这项方案,但金字塔建成之后获得广泛 的赞许。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水池转了45度,在西侧的三角形被取消, 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筑物,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 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在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照池中与环境相 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另一向度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 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形水 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聿铭将 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成为一体。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中国(1989年) 建筑师:贝聿铭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 时6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土地。 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 中国银行大厦位于香港中心区,楼高70层,总高度达315米(连同顶部的天线),总建 筑面积为平方米。建筑外墙以铝板和银色反光玻璃装嵌,大厦底层铺砌深浅不一 的灰色花岗岩。整座大厦依靠四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内外附加一系列包混凝土的 钢焊斜撑,这不仅给大厦外观带来独特的面貌,而且比传统方法节省钢材4成,且室内 无柱,空间开阔。大厦底层平面呈52米×52米的正方形,沿两条对角线分为4个三角形。 贝聿铭在此又一次发挥出他的设计天才,他着力刻画建筑的崭新造型,通过三角形母体 的巧妙变换,节节升高,造型简洁明快又极富标志性,形成了香港城市轮廓线的一个制 高点。 太阪光的教堂,日本(1989年) 建筑师:安藤忠雄 教堂建筑的设计在安藤忠雄的作品群中是十分独特的,因为这类建筑首先要能唤起 人精神上的共鸣,安藤忠雄正是以其抽象的、肃然的、静寂的、纯粹的、几何学的空间 创造,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憩栖之所。大皈光的教堂,其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仅为 平方米的小教堂,位于大阪闲静住宅街的一角。建筑只是简洁的混凝土箱型,没 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美, 与日本枯山水石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建筑的布置是根据用地内原有木造教堂和牧师馆 的位置以及与太阳的关系来决定的。礼拜堂正面的混凝土墙壁上,留出十字形切口,呈 现出光的十字架。建筑内部尽可能减少开口,主体限定在对自然要素“光”的表现上。 这是安藤忠雄所谓的对自然进行抽象化作业。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西班牙(1995~1997年) 建筑师:F.盖里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由地方投资兴建,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经营并提供展品, 被认为是面向21世纪的博物馆。这是建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又一座古根海姆美术馆。 该馆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位于勒维翁河滨。主要部分的体形弯扭复杂,难以名状。 博物馆造型由曲面块体组合而成,内部采用钢结构,外表用闪闪发光的钛金属饰面,钛 板总面积万平方米。造型的独特是建筑师F.盖里近几年个人风格的继续;也是古 根海姆负责人的愿望,他们希望这幢建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成为城市的标致。 F.盖里在设计过程中得助于航空设计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它使F.盖里的构思如虎添 翼。在总体布局中也进一步发挥了他的艺术包装思想,但这次的“包装”范围远远大于 他的其他作品。而主要展馆仍然是规整的。为利于布置展品,首层基座部分也是相对比 较规整的。动态徒劳部分主要是入口大厅和四周的辅助用房,变化的形态向上逐渐收缩。 博物馆建在水边,与城市立交桥形成有机的组合,这种嵌人城市肌里的构思也为造型独 特的博物馆增添了一些理论依据。 香港新国际机场,中国(1998年
Ⅱ 俄国名著都有哪几个
俄国名著:《母亲》《童年》《在人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琳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以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史为原型写成的,将保尔·柯察金战胜病魔、永不掉队的英勇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苏联靠前代共青团员如何克服人生道路中的千难万险,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真实画面。
《在人间》创作于1914年,描写了高尔基少年时期走向社会后的生活经历。在他11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外祖父也破产,年幼的高尔基不得不外出自寻生路。他当过鞋店学徒工,洗碗工,做过苦力,面包工和装卸工,从事着苦役般的繁重劳动,经常遭受东家的辱骂甚至毒打。在繁重的劳动之余,高尔基还爱上了读书,这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教益,为深处底层的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也使他充满了精神力量来抵御各种不健康的影响。同时艰难的生活磨练和大量的读书教育也使他逐渐养成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性格,同时开始思考人民的命运和人的崇高使命。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靠前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其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从3岁到10岁这一时期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和慈爱的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和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体现出一股生生不息的对生活的热情与坚强。
列夫·托尔斯泰著的《安娜·卡列尼娜》通过讲述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各个阶层的家庭生活,并揭露了整个社会的贪婪、欺诈和伪善,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的形象也被认为是文学领域至今未被超越的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一百多年来,《安娜·卡列尼娜》的巨大成功不断地得到人们的肯定与高度推崇,成为俄国文学中的稀世瑰宝、世界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Ⅲ 中世纪教堂与现代建筑艺术中的教堂在设计上有哪些区别为什么
欧洲中世纪设计风格有许多种。风格不同,无法单纯讲哪个成就最高:圣索菲亚教堂(土尔其伊斯坦布尔)是拜占廷艺术中最辉煌的成就。哥特式教堂是基督教全盛期的产物,可说是教堂艺术的登峰造极。遍布欧洲的哥特式教堂也就成为了哥特式建筑的最高成就。科隆大教堂是世界最高教堂之一。米兰大教堂被称为火焰式哥特建筑,又称为锦绣的森林。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一座丰碑,它是法国的骄傲,它被雨果誉为“一个巨大的石头交响曲”。
Ⅳ 以法国朗香教堂为例阐述勒 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思想
而正在现代主义走向高潮从而僵化的时候,柯布西耶仍然走在时代的前列,推出了朗香教堂,成为现代主义建筑探讨人性和神性的发端,预示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
在朗香教堂设计中,柯布西耶的设计脱离了理性主义,走向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朗香教堂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神秘性已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回复到巨石时代的史前墓穴形式,是现代建筑中的精品。然而当时这令他的追随者们愤怒和不解,认为这是对现代主义的背叛偏离。
果我们现在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研判,可以说现代社会前期的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和现代主义思潮反叛古典文化,改变生活方式,漠视人性和自然,兴起工业社会,崇拜物质文明的思想源泉是分不开的。所以现代主义思想在二战之后从理想主义思潮走到僵化教条的代表,在60~70年代遭到批判反思是历史的必然。
直至后来,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人们对现代主义城市和建筑、文化观念的批判反思,使人们再次意识到人类文明的复杂性和历史延续性,人性和谐以及社会文化的重要性。事实再次证明,伟大的勒.柯布西耶仍然是目光超然,具有远见卓识的。
朗香教堂终成不朽之作。
朗香教堂是现代主义建筑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也是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的里程碑式作品。自从1954年它首次对公众开放以来,朗香教学已经成为建筑师、学生和旅游者前来朝圣的圣地。这座著名的建筑坐落在法国东部毗邻瑞士边界附近的一座小山顶上,取代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的以前的教堂。朗香教堂以其船头似的外墙和倒转的蟹壳形状的屋顶,引起了建筑界的轰动和负责它的教区的愤怒。由于教堂所处的宏伟基址和建筑师自己诗人般的冲动,勒.柯布西耶违背了建筑的传统,设计出一座给人深刻印象的既原始又现代的纪念碑。作为为冥思、反省和启示而设计的具有强烈雕塑力量的场所,这座教堂是勒.柯布西耶的“纯粹的精神创作”,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朗香教堂勒规模不大,仅能容纳200余人,教堂前有一可容万人的场地,供宗教节日时来此朝拜的教徒使用这个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塔楼式的祁祷室的外形象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的创作风格脱离了理性主义,转到了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
这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超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几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香教堂建成之时,即获得世界建筑界的广泛赞誉它表现了勒氏后期对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娴熟的驾驭体形的技艺和对光的处理能力。无论人们赞赏与否,都得承认勒
Ⅳ 宁波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1、溪口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AAAA级旅游区——溪口,位于宁波市西南40公里的奉化溪口镇,东靠武岭,南濒剡溪,北靠雪窦山,水绕山环,景色秀丽。近代这里又因是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故里而引世人瞩目,是华东旅游主干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和“浙江十佳美景乐园”,深得旅游爱好者的青睐。
溪口-雪窦山景区,处四明山东缘,奉化市西北部13公里,距宁波市区37公里。由溪口镇、雪窦山及亭下湖3景区组成,面积32.6平方公里,1985年8月公布为省级18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在汉代就有“海上蓬莱”之称。
2、天一阁·月湖景区
天一阁·月湖景区位于宁波市中心地段,由天一阁博物馆与月湖两大核心景区组成,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景区历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50余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城名胜半归湖。月湖水域面积9公顷,古称西湖,亦曾称鉴湖,历为文人雅士荟萃之地,素有“浙东邹鲁”的美誉。
月湖初辟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唐太和七年(833年),鄮县县令王元暐筑它山堰将水引流至明州(宁波)城,潴日月二湖,解决旱涝与城中饮水,跳动了这座以水为魂的城市的脉搏,也翻开了月湖风雅的传奇篇章。北宋庆历七年(1047),王安石调任鄞县知县,于月湖延聘名儒“庆历五先生”,兴教重学,四明学风为之一振,浙东学术自此萌芽。
3、北仑凤凰山主题乐园
宁波北仑凤凰山主题乐园是新一代高科技大型国际化主题乐园,位于东方大港——宁波北仑中心区。乐园一期投资近亿美元、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采用目前世界上最新的设计理念,由美国顶尖游乐设计公司JRA设计,规划出“世界广场”、“魔幻村庄”、“凤凰城堡”、“探险旅程”四个主题园区,营造出“欢乐、时尚、惊喜、刺激”的游乐氛围。
4、浙东悬空大瀑布
即浙东悬空大瀑布,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梁皇山景区内。浙东悬空大瀑布是梁宣帝在梁皇山屯兵时上山的必经之路。峡谷景色以瀑布群为主,气势恢弘。瀑布景区有神龟护驾、百类听经、猕猴拜观音、洗心潭、闷字瀑、孔雀瀑、彩虹瀑、七仙飞瀑等景观。
游客可以在此远眺天门瀑布、心愿谭许下健康、爱情、事业心愿;也可登梁宣帝、徐霞客共同踩过的“上马石”,祈祷好运连连;而在青云泉嬉戏玩耍,能感受人生跌宕曲折之感;百类听经、洗心谭等景观则让人感受到几许人生禅机。神龟护驾:当年,梁宣帝上山之时,因为山路难行,他选择从溪流中走,可是水中的石头爬满青苔太滑了,他一个没踩稳,摔进了水里,而此时上游的大石头也纷纷滚落下来。
5、天宫庄园
天宫庄园休闲旅游区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隶属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湾底村,地处宁波南郊,东临东钱湖,北靠鄞州中心城区,西接宁波高教园区,距宁波市区仅五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是宁波著名的都市里的村庄。天宫庄园旅游开发的最大特色是“都市里的村庄”,其主要体现在,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绿旧新乐协调开发。
天宫庄园是一个寓红酒文化、蚕桑文化和宁波乡村民俗文化,集休闲娱乐、乡村生活体验和四季田园观光为一体的都市型休闲旅游区。庄园有桑园720亩,梨园110亩,葡萄园30亩,花卉林业400亩。
Ⅵ 中世纪的宗教建筑与现代建筑艺术中的教堂在设计上有哪些区别
技术和理念上的区别 你看哥特式教堂能盖高了是得益于技术 同理 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版大教堂作权为拜占庭式建筑的老爷级 也是得益于建筑技术
现代的 朗香教堂 光之教堂 用混凝土结构 也是因为技术进步了 而理念也先进了 中世纪教堂上繁冗的装饰 被现代设计抛弃了 在中世纪教皇的地位很高 所以他们的祭坛高高在上 而现代社会平等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所以光之教堂的祭坛和众人在一个水平线上
根源上就是这些 细的就没有研究了
Ⅶ 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乔托为下面哪个建筑设计了钟楼
应该直接搜网络
【名称】佛罗伦萨主教堂的乔托钟楼
【类别】建筑、教堂、钟楼
【年代】从1384年至1387年
【作者】乔托
【规格】约有13.7米见方、84米高
【属地】意大利佛罗伦萨
哥特式建筑在意大利并不很多,这是因为意大利在这个时期未取得统一。除了北部仑巴底地区参与了西欧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的进程之外,其余地方都是独立地发展着自己的中世纪建筑风格的。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中心城市,在欧洲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最早战胜封建领主并建立城市自治的一个共和国。那里除了市政机关、商场之外,就是豪富们的府邸等建筑物。教堂,一般都是为了纪念历史事件而建造的。
这座佛罗伦萨主教堂,就有纪念性意义的原因:1293年,市内行会纷纷起义,贵族权利完全受到排斥。为了纪念这场平民斗争的胜利,佛罗伦萨市政当局决定兴建一座大教堂,以表彰市民的力量与财富。设计任务委托给一位著名的建筑师坎皮奥(Arnolfodi Cambio,?~1302),并在给他的信中写道:您将建立人类技艺所能想象的最宏伟、最壮丽的大厦。在这座佛罗伦萨主教堂的附属建筑中,最被历史称颂的是在主教堂西南面的那座钟楼,我们能在图片上看到它的巍峨雄姿。 这座钟楼约有13.7米见方、84米高。从1384年起,三年后建成。 钟楼的设计者,不是别人,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一位与诗人但丁同时代的大壁画家乔托,故又名乔托钟楼。如此高的钟楼,在中世纪教堂建筑中实属罕见。在教堂的对面,还有一个直径27.5米的八边形洗礼堂,内部由穹顶覆盖,高约31米多。所以从主教堂正面看,它有着一个由洗礼堂和钟楼构成的一个不大的街面广场。主教堂的内部较为空阔,西面的大厅长约80米,分成四间,支柱之间的距离在20米左右,中厅的跨度也一样。唯有东面的唱诗坛比较特殊,它呈八边形,对边的距离和大厅的宽度相等,大约在42米左右,而唱诗坛上的穹顶,因技术问题,直到15世纪上半叶才最后建成。作为意大利哥特式建筑之一,它更多的特色是自创性。
http://ke..com/link?url=jJPcupSKvQYi-h-Z-Ai0PCSSE--lIFga5-_JHGLWE1r3u
Ⅷ 中世纪的宗教建筑与现代建筑艺术中的教堂在设计上有哪些区别为什么
欧洲中世纪设计风格有许多种。风格不同,无法单纯讲哪个成就最高:圣索内菲亚教堂(土尔其伊斯容坦布尔)是拜占廷艺术中最辉煌的成就。哥特式教堂是基督教全盛期的产物,可说是教堂艺术的登峰造极。遍布欧洲的哥特式教堂也就成为了哥特式建筑的最高成就。科隆大教堂是世界最高教堂之一。米兰大教堂被称为火焰式哥特建筑,又称为锦绣的森林。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一座丰碑,它是法国的骄傲,它被雨果誉为“一个巨大的石头交响曲”。
Ⅸ 现代教堂建筑可以怎么分类
历史上教堂主要形式是罗马式、哥特风格、巴洛克、现代主义风格。
现代教堂建筑是在传承了传统特点,兼顾了现代的设计理念而来的。主要建筑物代表有:卢斯纪念礼堂 地点:台湾 台中
建筑师:贝聿铭
卢斯纪念礼堂最初在1954年4月初计划设计,在1962年9月到1963年11月修建,礼堂最终花费约12.5万美元。礼堂建在一个不规则的六角形基地上,占地1.2万平方米,提供了约477平方米的楼面面积,其中包括一个有500个座位的中殿、一个圣坛还有robing室。贝聿铭的设计具体到了台湾的背景环境,钢筋混凝土墙能有效的抵抗地震,能适应潮湿且台风多发的环境。错综复杂的施工过程和精心设计的框架由当地的工匠制作。 教堂外观覆盖玻璃菱形砖,其颜色与天空和绿色背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芬兰库奥卡拉教堂
设计师的设计简单,具有雕塑感,教堂的所有功能都包含在其中。设计突出时代感,但同时也尊重传统教堂建造模式。东西走向的教堂正立于库奥卡拉广场中心,教堂的房顶和立面都覆盖着互相重叠的石板瓦,入口处的木质和铜质细节丰盈了整体视觉感。
德国一座变电站改造成犹太教堂
柏林有一座1922年为ES AG公司建造的变电所。这座变电所曾经一度成为街道照明设施的研究所,2004被一个犹太社团买下后重新修建成犹太人教堂。
建筑的覆层保持不变,只是在临街的地方设立了一个入口。原来放置变压器的地方改成了犹太教堂,地下室改造成了犹太教仪式的浴池。此外,这里设置了研讨室、图书馆、儿童服务室、咖啡馆以及带厨房的犹太人节日室等,可举办多种类型的宗教和文化活动。
这座犹太教堂构成了精神和文化上的中心,椭圆形的屋顶照明表现了信奉者和天神之间的精神联系,有着温暖和肃穆的氛围。
唯一神教礼拜堂 设计单位: TKWA建筑事务所
这个项目是对当年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首个唯一神教教堂的扩建,赖特设计的原教堂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创新的教堂建筑之一,在20世纪六十年代还被AIA列为十七个赖特对美国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项目之一,这个扩建项目包含一个500做的大礼堂,办公空间,信徒区,礼拜堂,一个扩建的厨房和音乐彩排区。扩建项目尊重并反映赖特的有机设计思想,新建造部分还将可持续理念融入到这个创新,历史敏感和手工艺纯熟的结构当中,完美回应社区的需要和精神追求。新旧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
Manuel Yanovski建筑与开发商学会(SADE)和Arch集团设想的是一座带有微微波浪形的宗教建筑,白色的悬垂顶棚进行了统一的穿孔,颇有些坂茂设计的形似中国草帽的梅斯蓬皮杜中心的意味这一项目由于地势斜坡而被分为了三个层次。管理楼,社区中心和学员教堂位于最高端。这些区域可同时供学员和参观者使用。教堂漂亮的尖顶直抵云霄,一年能吸引数以百万的游客。
折叠教堂(cathedral fold)
设计机构:纽约建筑设计公司axis mundi
这是一座面积2322平方米的礼拜堂,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建筑由一系列带褶皱的混凝土拱组成,方案兼具微妙与戏剧性的设计特点,并将两者结合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具有当代感的礼拜空间 。每一个折叠拱之间都镶有透明玻璃幕墙,建筑的平面直接插入到基地中,并将“十字形”的布局掩藏在下面。这种处理为整体空间效果增添了韵律感。
意大利皮亚琴察教堂 设计单位: Kuadra Studio工作室
这个教堂将在这个社区发挥巨大的中心作用,并充当地区的地标性建筑,为意大利皮亚琴察地区的教徒提供集会空间。工作室在设计上保持建筑的宗教功用,同时包含必要的为普通公众提供的基础设施,以适合人们的每日活动。设计理念来自于叶子,它强调了建筑与土地之间天然的联系同时暗含精神和宗教价值,动感漂浮的形式为祈祷者带来灵感表达教会至高信仰。
中华圣公会教堂
中华圣公会教堂又名安立甘教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城区佟麟阁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英籍主教史嘉乐雇佣北京工匠建造,时为华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基督教中心教堂。主体建筑面积947平方米,附属建筑5 955平方米。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屋顶为中国式坡顶,顶部有2个八角亭作为天窗及钟楼。2004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即文物建筑本身。
Ⅹ 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乔托为下面哪个建筑设计了钟楼
乔托钟楼
乔托钟楼,坐落于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广场之上,紧挨着圣母百花教堂,毗邻圣乔万尼洗礼堂,建筑风格与圣母百花教堂极为相似。高耸的乔托钟楼、气质优雅的圣母百花教堂、拥有“天堂之门”的圣乔万尼洗礼堂这组建筑群,已经成为佛罗伦萨最为著名的地标之一。
乔托钟楼由“现代绘画之父”——乔托设计,钟楼也因乔托而得名。乔托钟楼始建于1334年,最终完成于1359年,高84.70米,宽14.45米,为四方形钟楼。乔托钟楼分为五层,第一层为无窗的闭合式结构,这一层的饰板较为精美,多为《创世纪时人类的生活》、《诸善艺》等宗教题材;第二层每一面都雕有4座小型壁龛雕像(雕像为圣约翰和诸先知)及4座假壁龛;第三、四层结构一样,每面有两个人字形的新歌特式建筑风格的窗户;第五层也有新歌特式建筑风格的螺旋状石柱窗,每面有一窗。
乔托在建造完钟楼的地基和第一层后,便去世。此后,由安德里亚·皮萨诺河、阿尔贝托·阿诺尔迪等设计师,根据乔托所留下的钟楼设计图纸建造第二层,基本上尊重原作。第三、四、五层为弗朗切斯科·塔冷蒂设计建造,风格为哥特式建筑,多窗。
乔托钟楼的外墙装饰与圣母百花教堂相似,采用白色、绿色、淡粉色大理石相互交错拼接而成,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罗马古典风格与第三、四、五层的新哥特风格的完美结合,烘托出乔托钟楼区别于圣母百花教堂的简约气质。乔托钟楼共有414层楼梯,比圣母百花教堂的圆顶略低一些,不过,在钟楼看近处的圣母百花教堂的圆顶想来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