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程设计 > 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pdf

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pdf

发布时间:2020-12-10 22:42:19

Ⅰ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现代建筑设计大体上经历了哪几个演变历程

建筑设计:因陋就简、厉行节约→复古→面向大众、讲究实用经济美专观→到开放后以人为本属讲究舒适。是一条摸索前进的发展过程。
结构设计:照搬苏联规范、结构极限理念→抛开苏联模式走自力更生路、以竹代钢;回归大老K总安全系数法→慢慢接受欧美规范、融入国际理论→凭借自己科研能力走入了以国情为基础的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理论。

Ⅱ 列举一位现代建筑师的设计思想,设计作品和主要贡献

贝聿铭(Ieoh Ming Pei)(1917-) 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设计思想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设计作品

1956年 - 1963年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台湾台中市
1961年 - 1967年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州 Boulder
1962年 - Place Ville-Marie, 加拿大蒙特利尔
1968年 - 1974年 基督教科学中心,马萨诸塞州 波士顿
1968年 - Everson Museum of Art,纽约州 雪城
1969年 - Cleo Rogers Memorial Library,印第安纳州 哥伦布
1969年 - 1975年 John Hancock Center,伊利诺斯州芝加哥
1971年 - Harbor Towers
1972年 - 达拉斯市政厅 美国德州达拉斯
1973年 - 约翰逊艺术馆, 康乃尔大学,纽约州Ithaca
1974年 -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
1976年 - 罗彻斯特大学Wilson Common, 纽约州罗彻斯特: 纽约时报选为当时全美最佳的前十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
1977年 - 汉考克大厦,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当时单块玻璃面积最大的全玻璃幕墙建筑,由于当时玻璃幕墙的技术不够成熟,大厦建成初期曾经出现过玻璃脱落的事故,后经过技术改进得以解决。
1978年 - 1982年 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印第安纳州Bloomington
1979年 - 1986年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纽约州纽约市
1981年 - JP摩根大楼,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1982年 - 香山饭店,中国北京
该饭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外国建筑师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也掀起了中国建筑界对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大讨论。
1982年 - 1990年 中银大厦,香港
当时的香港第一高楼,建筑面积是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的两倍,而造价不及其五分之一。
1985年 - 威斯纳馆(Wiesner Building),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麻州波士顿
1989年 -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
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不是经过投标竞赛而由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委托的工程。
1990年 -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德国柏林
1995年 - 中国银行总行,北京
1996年 - 1997年,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8年 - 摇滚音乐名人堂,俄亥俄州 克利夫兰
2002年 - 苏州博物馆,中国江苏苏州
2004年 - 中国驻美大使馆,华盛顿特区
2006年 - 澳门科学馆,中国澳门

主要贡献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主导着贝氏一生的作品。“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作为世界顶级建筑大师,他对蒙特利尔、丹佛、费城、波士顿、纽约、达拉斯、新加坡、北京等大城市的旧区改造和新区开发作出了贡献。作为华人建筑师,在所有的中国建筑师都在向西方看齐的时代,他致力于为中国发展一套自己的建筑语言,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精心结合。此外,他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为中国培养、培训建筑设计师,为推进中国建筑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贝聿铭被公认为是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他的设计简洁利落,合理,有秩序性,这是贝氏作品创作写照。精益求精,对形势空间,建材与技术的不断研究,是他建筑水准提升的原因,是他作品精髓所在,这正是促使贝聿铭在建筑上名垂不朽,其作品屹立长存的主因。

Ⅲ 现代建筑设计vol.2.zip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云 网盘-分享无限制怎么用

在网页上注册个云盘,打开网络设置户名和密码,点击就下载,转存到自己的网盘,登陆自己网盘,在下载下来

Ⅳ 中国近现代建筑怎么演变

20世纪中国建筑的特点

从1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的100多年间,中国建筑风格的变化是巨大的,其中既有与西方建筑风格平行发展的一般类型,也有受中国本土社会文化制约的特殊类型。而新内容、旧形式和中外建筑形式能否结合、怎样结合,一直是近代建筑风格变化的主线。寻求时代风格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道路,一直是建筑艺术创作的主题。

20世纪的中国建筑打破了传统建筑封闭内向的陈规。以表现空间意境为主的审美观念,突出了公共性和开放性的观赏功能,与同时输入的西方建筑重视表现实体造型的审美观念相一致。20世纪中国建筑艺术包含两类内容:一是某些大型的、纪念性比较强的建筑仍十分注重造型艺术的社会价值、审美功能,以特定的形式表现某些特定的精神内涵,如银行、海关常采用庄重华贵的西方古典形式,以显示其财力的坚实富有;一些政府机关和纪念性建筑多吸取传统形式,以显示继承传统文化,发扬国粹的精神。二是大多数民用建筑一般只从审美趣味出发,一方面追求时髦新奇,同时也受到传统审美趣味的影响。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流行的洋式店面、洋学堂、洋戏院和城市里弄住宅,都是所谓中西合璧的形式,以后则更多地直接采用西方流行的形式;80年代以后又兴起追求乡土风味的形式。

20世纪城市功能的急剧变化,给传统的环境艺术以根本的影响,原有的群体序列艺术和环境尺度远不能适应新的功能。首先,不同城市和不同街区对于开放性、公共性有不同的要求,出现了不同风格的群体环境。如北京的使馆区,青岛、大连、哈尔滨的行政区,上海、天津、广州的金融商业区和高级住宅区,南京、长春的政权机关区以及各大城市的新兴商业街区等等。其次,随着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输入,也引进了城市和街区群体构图艺术,使得一些城市和街区出现了新的风格。开始是德国式、俄国式、英国式、日本式等等新小区建设,其后就扩大为整个城市自觉的整体经营。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进行新的规划,大多注意到新的环境艺术构图和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尤其以1929至1930年上海、南京的规划和1939年伪满洲国新京(长春)的规划最为典型。50至60年代,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兴起,表现城市个性的群体环境艺术手法开始成熟。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改建,广州北部新区的开发,都是突出的例证。80年代以后,新兴市镇建设更注重群体艺术的价值,深圳、珠海以及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的卫星城和居住小区、历史文化名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表现力都很突出。

Ⅳ 求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pdf

已上传附件,望采纳!!

如有问题请追问或私信我!!

Ⅵ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pdf 谁有的能否发个给我 谢谢

智瑶、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灌城。城墙头只差三版的地方没有被淹没,锅灶都被泡塌,青蛙孳生,人民仍是没有背叛之意。智瑶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右边护卫。智瑶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脚。因为汾水可以灌魏国都城安邑,绛水也可以灌韩国都城平阳。智家的谋士疵对智瑶说:“韩、魏两家肯定会反叛。”智瑶问:“你何以知道?”疵说:“以人之常情而论。我们调集韩、魏两家的军队来围攻赵家,赵家覆亡,下次灾难一定是连及韩、魏两家了。现在我们约定灭掉赵家后三家分割其地,晋阳城仅差三版就被水淹没,城内宰马为食,破城已是指日可待。然而韩康子、魏桓子两人没有高兴的心情,反倒面有忧色,这不是必反又是什么?”第二天,智瑶把疵的话告诉了韩、魏二人,二人说:“这一定是离间小人想为赵家游说,让主公您怀疑我们韩、魏两家而放松对赵家的进攻。不然的话,我们两家岂不是放着早晚就分到手的赵家田土不要,而要去干那危险必不可成的事吗?”两人出去,疵进来说:“主公为什么把臣下我的话告诉他们两人呢?”智瑶惊奇地反问:“你怎么知道的?”回答说:“我见他们认真看我而匆忙离去,因为他们知道我看穿了他们的心思。”智瑶不改。于是疵请求让他出使齐国。

Ⅶ 简述近现代城市设计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急求~~~~

可以参见世界联盟行动纲领网站的:国家发展意识形态。因为城市的发展就是国家的发展!

Ⅷ 求王受之的《世界现代建筑史》和唐纳德诺曼的《设计心理学》全套以及黑格尔的《美学》pdf 谢谢好心人!!

发不了链接,你自己到招财猫咪网搜一下,都有。

Ⅸ 建筑设计思想是什么

这个题目你问的范来文有些源大,每个时期审美风格的不同建筑设计的思想也是有差异的。文学、哲学、音乐等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设计的思想。
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说最基有两个方面:实用性和审美。
给你推荐一本关于现代建筑思想的书,可能会对你有所帮组。
(英)彼得·柯林斯的《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一本专论200多年来西方现代建筑设计思想发展的书。从浪漫主义、复古主义、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等方面论述了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的变化和形成过程,并详述了各种文学艺术思潮对它的影响。
希望帮到你了~~

Ⅹ 现代建筑思想有哪些特色的历史背景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些基本观点:
①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格罗皮乌斯说:“我们正处在全部生活发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的工作最要紧的是跟上不断发展的潮流。”
②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针对学院派建筑师轻视实用和经济问题,密斯·凡·德·罗说:“必须满足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和功能主义的需要。”又说:“我们的实用性房屋值得称之为建筑,只要它们能以完善的功能真正反映所处的时代。”勒·柯布西耶则号召建筑师要从轮船、汽车和飞机的设计中得到启示:“一切都建立在合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③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格罗皮乌斯在1910年即建议用工业化方法建筑住宅。密斯·凡·德·罗认为:“建造方法的工业化是当前建筑师和营造者的关键课题。”他一生不倦地探求钢和玻璃这两种材料的建筑特性。勒·柯布西耶则努力发挥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他们在使用这些建筑材料方面,树立了许多范例。
④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密斯·凡·德·罗说:“在我们的建筑中使用已往时代的形式是没有出路的。即使有最高的艺术才能,这样去做也要失败。”格罗皮乌斯说:“我们不能再无尽无休地复古了。建筑不前进,就要死亡。”
⑤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阅读全文

与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