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程设计 > 青岛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

青岛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2020-12-08 18:14:36

❶ 土木行业朱慈勉和刘春原有什么成就

朱慈勉:2007年获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刘春原:获得1项发明专利:现场灌注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管桩的工艺方法与设备。

❷ 李佩勋的人物生平

1982 年毕业于北京建工学院获学士学位 ,1986 年在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就读研究生 ,1989 年获硕士学位,同年留在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工程结构所工作。
2013年4月15日起不再担任中冶建研院的领导职务。
他长期从事预应力结构的研究、设计、技术推广和工程应用,熟悉国内外预应力结构学科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该专业领域,知识广、造诣深,具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是国内同行业领域内有影响力的知名专家。199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建筑研究总院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他在若干个全国性学会和协会中担任重要职务,任中国钢结构协会预应力结构分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委员会委员;“预应力技术应用 40 周年纪念文集”副主编;“建筑物改造和维修加固新技术”编委;“世纪之交的预应力新技术”编委。近年来在国家一级刊物和学术专著上发表文章16篇,担任五项国家标准和规程的主编或参编工作。
十几年来,他一直工作在科研生产一线,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及工程实践经验。他带领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结合工程需要,出色地完成了预应力结构领域内的多项综合性研究课题,解决了许多重大工程实际问题。他主持过的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部级重大科技项目、院所基金项目等,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在已完成的9项科研课题中,有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完成的“小吨位SGK- 230型双缸开口式千斤顶”的研制获国家冶金局1999 年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经贸委2000年度国家级新产品奖。该成果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千斤顶作为穿心式千斤顶的替代及补充设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显著提高,主要用于单根预应力筋张拉和超长预应力筋的中间张拉,市场前景广阔,社会及经济效益显著。2000年主持完成的冶金部重点课题“大跨度预应力无梁楼盖悬挑板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研究”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该项技术与无梁楼盖相结合可提高建筑使用面积 20% 以上,在大中城市中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2000年主持完成山东省重点课题“预应力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新技术研究”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技术结合山东省国际会展中心工程超长大跨重载预应力结构而提出,以多项综合的设计施工新技术成功解决了 36 × 5 米跨连续梁的设计施工难题。今年,他主持完成的“预应力张弦梁体系实验研究”课题,该项技术是将预应力应用于钢结构中,获得一种造型美观、经济实用的屋面结构体系,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李佩勋同志经常说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永恒课题,技术发展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才能保持竞争力。为使企业的技术优势得以在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作用,他十分重视新技术的开发,近年来申请国家专利共计10项。其中“ 自动开合钢筋工具锚 ”及“液压开口锁锚器” 两项专利,用于小吨位 SGK-230 型双缸开口式千斤顶中,突破了传统的单缸穿心式千斤顶的模式 ,提高工作效率一倍以上,使无粘结预应力超长张拉成为现实。“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整体复合平板” 及“ 复合预应力混凝土楼板” 两项专利,独特性地提出将聚苯块用钢丝网编织后埋入砼楼板内,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砼密肋板,在板厚一定的条件下,它可使板重减轻 30%—40%, 从而可使板跨显著提高并减少地震荷载。李佩勋还主持及参加开展2项新课题的研究。其中“现浇预应力复合楼板”被列为北京市重点课题;“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研究”被列为中冶集团重点科技项目。
李佩勋同志在努力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在工程实践中他表现出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应用先进的技术解决重大工程难题,将预应力结构的研究、设计、技术推广和工程应用有机结合,使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他主持完成的预应力工程设计施工项目多达36项。1994 年他担任国家重点工程“95世界妇女大会会议中心” 项目的预应力工程设计施工负责人,该项目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1996年,他担任国家重点工程“首都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预应力工程设计施工负责人,在工程中采用变角张拉新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楼板和墙体预应力筋搭接张拉问题,该工程1997年获北京市结构“长城杯”、2000年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998年他担任山东省重点工程“山东省国际会展中心”预应力工程设计施工负责人,结合该工程主持完成了“预应力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新技术研究”科研课题,在该工程中首次采用了梁侧张拉和集束穿筋等新工艺,并以有限元分析方法确定超长结构温度场,据此采用相应的预应力布筋和张拉顺序,使该工程的设计施工获得圆满成功,该课题 2000 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工程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李佩勋同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为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的预应力技术研究、设计、工程承包快速发展,从最初的预应力工程全年总产值不足100万元,到现在年产值达到7000万元,累计完成各种预应力工程320项,总产值达3.5亿元。使京冶公司成为我国预应力工程领域的技术领先企业。

❸ 想报2012年北建工的建筑学研究生,介绍一下那个老师好些

1、汤羽扬,女,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专家咨询组成员。
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硕士学位,曾担任湖南大学建筑系教师,1992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国家特色专业”建筑学专业建设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与遗产保护规划、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设计、乡土建筑研究、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
曾出版有《三峡文物珍存》、《行走于历史与未来之间》等著作及学术论文几十篇。
主要科研成果有:三峡工程淹没区地面文物保护实施阶段规划及保护工程(如大昌古城整体搬迁、屈原祠异地复建等)、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市发改委的“十一五”期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北京旧城胡同系统分类与保护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西沱古镇保护规划、湖南上甘棠古建筑群保护规划等几十项规划设计。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支撑计划“城市旧区土地改造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子课题“城中村改造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地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新疆丝绸之路(和田地区)古遗址保护规划等。
2、陈静勇,男,1963年出生,教授,现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总支书记兼教学副院长职务,并担任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设计艺术学”学科负责人等职务;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理事及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ICAD中国总部)景观设计师委员会委员、全国“环境艺术学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触摸设计》杂志编委、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等。
目前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中的“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研究方向和“设计艺术学”学科中的“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化设计”等研究方向,以及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多部,论文30余篇;主要主持了如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子项目、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和多项学校教育科研项目。
1995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2004年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称号;2004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5年获得“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2005年负责的《全产品化实验住宅建筑与室内设计》项目,分别获得首届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盟(IFI)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大赛三等奖;2006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名师奖”;2007年获得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在研项目有“居室环境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部件化系统研究”、“建筑室内环境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部件化系统研究”、“建筑学院2004版各专业(本科)课群系统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2005年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逆向工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实验技术研究”、建筑环境色彩管理研究等。
3、刘临安,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建筑师》杂志编委,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意大利“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ICOROM)”通讯会员。曾获原冶金工业部教学改革一等奖、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进修于意大利罗马大学建筑学院。
专业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建筑与城市文化。
出版的著作和译作主要有:《意大利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元代前陵墓卷》、《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凤凰之家—中国建筑文化的城市和住宅》、《陕西古建筑》。发表的论文有《从文化整体性上考察与研究我国传统民居》、《历史城市保护与传统文化复原的模式》、《中国古建筑与诗词的对称性》、《对中国古代城市“中经线”的文化解读》等40余篇。
完成的科研成果有:陕西华山风景区规划、黄河壶口风景区规划、陕西楼观台风景区规划、西安古城南门顺城巷历史街区改造规划与设计,内蒙古包头市五当召风景区旅游规划、内蒙古固阳县秦长城遗址保护规划、陕西潼关古城保护规划、陕西神木麟州古城保护规划。
2006年,在丹麦文化部和丹麦建筑师协会的资助下,作为指导教师率队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一道,与丹麦四家建筑事务所合作,参加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获得金狮奖。
4、张忠国,男,建筑与城规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城市规划师,日本国东京大学城市规划学硕士,北京大学城市规划系博士。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小城镇规划与设计、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作为课题负责人共完成国外科研项目包括《日本狭山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日本宫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等10余项,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内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六部委科研项目《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研究》,建设部级科研项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研究》,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北京市浅山区生态村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青岛市重点项目《青岛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等近20余项。获得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起草《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多项地方法律法规等文件。主讲《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评析》等大学和研究生课程,主持《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在《城市规划》,《经济地理》,《城市问题》等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专著《城市成长管理的空间策略》被批准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专著《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策略》于2008年4月由兵器工业出版社已经出版。2005年获得山东省规划设计二等奖,2006年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民族建筑景观设计竞赛铜奖、2007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5、欧阳文,女,1969年出生,副教授,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
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传统建筑及其环境的改造与更新,居住区环境与居住建筑设计等。
近年来,主要科研成果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传统聚落空间的理论框架与时间研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科技进步三等奖),建设部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宜宾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建设部“华夏奖”三等奖),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居住区管理研究》(建设部“华夏奖”一等奖),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项目《成都市成华区实施农村新居工程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北京规划委员会项目《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调查》等。完成的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北京川底下古山村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岔道城城池修复与村域保护规划》、《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北戴河培训中心总体规划》以及《北京菩萨山生态旅游建设示范项目总体规划》等。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研究》的专题项目《生态村规划设计研究》(北京市2005年重大科技专项),《中央国家机关地标准住宅的改造研究》,《山东泗水县圣水山庄规划与设计》,《怀仁县北环路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等。
主要参与撰写的论著包括:《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和《跨世纪的住宅设计》。主要译著包括:《藏酷空间——LOFT》、《国外家居设计精选——小空间》和《简捷室内设计手册》、《室内设计标准图集》等。
曾先后赴澳大利亚、德国、丹麦及美国等参加专业培训、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
6、格伦,女,蒙古族,教授,1965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获硕士学位;2000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硕士学位。2001年回国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转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2007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成立格伦医疗建筑研究工作室。
现社会兼职国际建筑师协会医疗卫生分会会员(UIA-PHG);卫生部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协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疗建筑专家组成员。
2006年初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题目:医院建筑前期策划及设计过程的系统化控制措施研究。结合课题完成医院建筑子系统研究论文共7本。此项研究填补了国家在此领域研究的空白。到目前为止已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建筑核心杂志发表三篇,主要参编论著六本。曾接受以下杂志的专访:“世界医学杂志”,“房地产导刊”,“中国医院院长”。在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地的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学术活动中作了重点学术讲座。目前在积极筹备专著“现代医院建筑策划”。
计划继续申请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题目:综合医院建成使用后评估系统方法研究。这项研究将会开辟医疗研究的新领域。目前工作室共培养了研究生十余名,毕业后绝大多数承担了医疗建筑设计的重要角色。
工作室从事医疗建筑设计项目到目前为止有30余项,其中包括:
黑龙江大庆第七人民医院800床,全国竞标中选方案;山东胶州人民医院800床,竞标中选方案;江苏泰州普济医院600床,竞标中选方案(目前已投入使用),解放军251医院 500床,竞标中选方案。
医疗建筑前期策划咨询在我国属较新的领域,工作室学习国外的先进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开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内容,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并得到了甲方极高的评价。此项工作是保证医院建筑最终产品质量不可或缺的步骤和内容。目前已完成的前期策划咨询项目有:北京协和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广州南方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浙江台州医院前期策划;黑龙江省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设计;甘肃妇幼保健院前期策划及总体方案设计等。
目前,已与国内及国际等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电子工业设计研究院;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医疗建筑研究 MARU;荷兰 EMG 医疗建筑设计公司;德国 HWP 医疗建筑设计公司;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医疗建筑研究 SOTEA。2007年推荐一研究生到英国MARU进一步深造和学习。
7、赵可昕,女,高级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硕士研究生学位。
1987年至1996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1997年至今主要从事建筑学专业教学工作。2003年起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近年主要关注交通建筑与城市设计。主持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系统化规划设计研究”;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研课题“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负责城市与建筑设计相关部分。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及公共建筑设计。
8、郭晋生,女,1960年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2月-1998年8月在机械部设计研究总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1998年8月—2003年8月在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工作,2003年-至今,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从事建筑教学工作。
共参与了近百项民用与工业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主要科研成果有: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北京中粮广场、国家经贸委虎峪园林山庄、中国驻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瑞典、刚国(金)等使馆经商参处建筑方案设计,在项目中担任过建筑专业设计人,建筑专业设计负责人和项目总设计师。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对建筑设计及理论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城市既有住宅更新与改造。
在研项目为低标准住宅更新与改造设计和中国驻外建筑设计研究。
9、陆翔,男,1958年出生,副教授,硕士学位,建筑史论部部长,研究方向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大型公共建筑。
现科研项目有北京原比利时使馆保护、中国音乐学院排演厅方案设计、北京市护国寺旅游规划、河南温县世界水景风情园等。获奖方面:《北京四合院》(合作)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北京什刹海地区护国寺街旅游成果调研报告》获西城区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关于合理利用保护区旅游资源》获政协西城区委优秀提案奖。
10、林川,女,1959年出生,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研究方向为居住区规划、住宅设计、生态建筑技术。教学课程主要有:建筑设计及原理、生态建筑与城市。
曾负责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小城镇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研究”,2004年出版《小城镇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现担任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负责人。多年从事住区规划及住宅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特别关注地域、气候对建筑及文化的影响以及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方法和生态美学。
11、张大玉,1966年出生,山东嘉祥县人,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研处处长兼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以及村镇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近几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专题《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建设部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宜宾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十五”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私家园林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保护对策研究》等。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2006年获 “十五”全国建设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奖,2007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
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与《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研究》、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市旧住宅区宜居更新技术研究》等。
12、孙明,男,1960年出生,教授。
研究方向为公共建筑设计、景观建筑学。
主要科研方向:教育建筑;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兴校区规划设计研究。发表论文有:《普通高等学校校园静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规划指标分析》。
现任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现任学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总建筑师。
13、高丕基,男,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副教授。中国建筑师学会室内建筑师学会会员,中国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与工程设计项目评审专家。
1983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1993年日本东京武藏工业大学建筑学科访问学者。2001年清华大学“国际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六角鬼丈研究室”研究员。担任多门教学工作,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与工程硕士等相关课程教学,并获得院级、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科研重点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住宅装修部件化系统设计研究,并获得科研与设计奖项。
发表文章及作品二十余篇,出版著作6部,并获得优秀论文奖项。目前在研课题有环境艺术与景观设计、建筑装修标准化部件化产品应用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在研项目有北京市西城区传统四合院建筑环境设计、北京大学医学院电教楼装修工程。
14、姜中光,男,1937年出生,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现任院城市研究所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北京建筑师学会理事。
先后从事工作有:建设部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国外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湖北省“三线”建设新城市的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工作。建设部六局、国家建委一局从事居住区与公共建筑设计工作。中国建筑总公司海外部国外建筑项目设计工作。北京建工学院建筑系从事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理论教学工作,开发区、旅游区、城市设计等规划设计工作。现在北京建工学院城市研究所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
目前科研项目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吴城遗址保护》、《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交民巷原比利时使馆办公楼保护》、《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安徽凌家滩遗址展示设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马坝人(石峡)遗址保护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石家河遗址保护规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沟桥(宛平城)保护与展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龙兴讲寺保护》等。
15、张路峰,男,1964年出生,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2001),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U-Berlin)访问学者(2003~2004),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97~),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委员会命题专家,全国建筑工程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编委,《城市空间设计》编委,德国柏林建筑奖协会(VAB)会员(2007~)。
自1995年开始指导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设计、公共建筑设计。承担课程:建筑设计与研究、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评析。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并多次组织联合教学。近年来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建筑师》、《北京城市建设》、《国外城市规划》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成果:北京旧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整合机制研究、唐山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研究、京西斋堂地区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研究、城市化过程中进城农民安居模式研究等。目前正承担唐山博物馆改扩建、唐山城市水系与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唐山震后小区及住宅改造等研究项目。
16、房志勇,男,1957年出生,副教授。
同时招收“建筑设计及原理”、“建筑技术”方向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生态建筑技术、建筑装修技术、村镇规划、住宅设计。教学课程主要有:生态建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防灾技术、材料与工艺学。
科研项目有:“小城镇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研究”、“绿色钢结构住宅示范建设项目研究”、 “预制组合式房屋规范化研究”等。现为“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主要参加人。现承担的科研项目有:“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家庭装修中的拆改现象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等。
多年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关注建筑节能、生态建筑、村镇规划、建筑改造、建筑装修等研究领域。
17、樊振和,男,副教授(聘任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级监理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建筑构造及结构选型)和绿色建筑。目前承担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从事高等建筑教育26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多年的建筑设计工程经验,有国外工程项目监理工作经历(中国政府援外体育场工程项目副总监、结构总监)。
目前在研项目有: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北京城区既有多层住宅更新改造技术策略研究、建筑技术系列课程研究等。获奖方面有: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编,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名师。
18、胡雪松,1963年出生,云南思茅人。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学术研究领域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场所认同——文化建筑学、乡土建筑与乡村建设。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教学、研究和设计工作,主持、参与完成了十多项纵向科研项目和大量的建筑设计项目,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近期主持、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聚落营造学研究”、北京市教委科研基金“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建筑(设施)发展研究”、北京市人事局科研基金“乡村旅游与村落建设”。代表论文包括:“建筑美学思考”(《世界建筑》,2005,12)、“村落空间资源化” (《建筑学报》2006,5)、“直白场所”(《世界建筑》,2006,6)。
19、业祖润,女,1938年出生,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民居文化研究、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研究、风景区规划与风景建筑设计研究。
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础资助项目《传统聚落空间环境结构研究》、国家十五计划攻关课题《住宅及其环境》、《前门历史街区保护研究》、《北京川底下古村保护与利用研究》、《焦庄户古村保护与地道站纪念馆设计》等。
在研项目:《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前门地区保护与更新设计》、《鲜鱼口街区设计》、《前门大街城市设计》、《北京民居研究》、《河南省社旗历史名镇商业街区设计》、《河北省临城县歧山湖风景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湖滨产业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博物馆设计》。
发表论文:《保护、更新、延续——北京前门地区保护更新规划探析》、《传统空间聚落结构研究》、《传统民居文化对现代居住建筑创作启示》等。
20、邹越,男,1967年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数字化设计研究。
主要教学课程有建筑物理(本科)、计算机辅助设计(本科)、建筑新技术(研究生)等,曾获院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前在研方面项目有北京市教委“室内环境污染分析与治理研究”、“建筑数字化设计基础平台研究”等。参与“北京建筑外饰面材料综合热工性能优化设计研究”、“被动采暖与主动通风相结合的太阳能建筑技术研究”。曾有“建筑结构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平屋面》项目获湖南省优秀设计三等奖

❹ 土木行业这两个人谁更厉害

两位导师各有千秋来,自朱慈勉导师主攻结构方向,刘春原导师主攻岩土方向。他们分别是一级结构师,注册岩土师。听说刘春原老师是一次性考过,在学术科研领域做的很严谨很好,并且貌似在美国一工科大学担任教授。但论名气,同济的朱老跟厉害,他主编的结构力学教材大多数土木学子应该都有所耳闻,我也曾看过的他主编的书,虽然学校统一用的清华版龙驭球的,总之各有千秋吧!!

❺ 风雨潇潇的作者简介:

康玉璞,生于1937年农历三月初十日,山东省潍坊市人。
1953年9月参加工作,后调回入“青岛建筑干部学答校”学习工民建专业。1988年入“北京现代管理学院(函授班)”学习(学制两年)。
自1955年起在青岛建筑公司任技术员、工程师、机械化施工公司副经理等职。其中1958年至1959年下放劳动两年,1971年在青岛市五七干校劳动7个月。
1986年5月调入中房青岛公司历任工程处长、设计院院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1988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曾在青岛建筑工程学校、青岛职工大学、青岛冶金建筑学院、青岛海洋大学(建工学院)兼职任教。
1997年5月退休后,参加青岛市浮山新区建设,任总经济师。2006年迄今,在青岛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任技术顾问。

❻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是核心期刊吗

土木建筑工程信来息技术源 是国家级刊物,不是核心期刊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季刊)创刊于2009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登记注册,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工程图学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旨在全面反映国内外土木工程行业在图学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成果与动态,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提高与普及兼容,推动土木工程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土木工程行业信息化整体水平。本刊是国内土木工程行业专门进行图学和信息技术交流的惟一刊物,面向全国从事建筑、市政、道路、桥梁、交通、石化、电力等领域的设计、科研、施工和工程管理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工程类高等院校师生等。主要栏目:技术研究、开发实践、走进工程、应用交流、行业发展。

❼ 建筑工程材料类的杂志有哪些

建筑类杂志大全
1)安徽建材 合肥 安徽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
2)安徽建筑 合肥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3)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合肥 安徽省建筑工业学院
4)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 南京 中国绝热隔音材料协会
5)北京工程造价 北京 北京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处
6)北京规划建设 北京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7)北京建材 北京 北京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8)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北京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9)北京修建科技 北京 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
10)玻璃钢、复合材料 北京 国家建材局玻璃钢研究所
11)玻璃与陶瓷 上海 全国玻璃搪瓷工业科技情报站
12)城市 天津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13)城市公用事业 上海 上海市公用事业研究所
14)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15)城市规划汇刊 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
16)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天津 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
17)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北京 建设部房地产业司
18)城市开发 北京 中国城市煤气协会
19)城市煤气 北京 该刊编辑部
20)城乡建设 北京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
21)城镇供水 重庆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
22)重庆环境科学 重庆 重庆市建委技术情报站,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
23)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
24)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重庆 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25)村镇建设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26)大连建工 大连 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27)大连市政 大连 大连市城建局市政工程情报站
28)低温建筑技术* 哈尔滨 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等
29)地基基础工程 北京 北京市城建设计院
30)地下空间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
31)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京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建筑大学
32)东北市政科技 沈阳 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33)东南大学学报* 南京 东南大学
34)防护工程 洛阳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防护工程学会
35)福建建设科技 福州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36)福建建筑 福州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
37)工厂建设与设计 北京 机械工业部工程建设中心
38)工程机械 天津 工程机械杂志社
39)工程技术 天津 中国建筑工程第六工程局
40)工程建设标准化 北京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41)工程勘察*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42)工程抗震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43)工程力学 北京 中国力学学会,清华大学土木系
44)工程设计与研究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
45)工业建筑* 北京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
46)公用科技 北京 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
47)供水与排水 长春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
48)古建园林技术* 北京 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北京古代建筑工程公司)
49)广东供水信息 广州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广东分会
50)广东建材 广州 广东省建材工业科研所
51)广东土木与建筑 广州 广东省建筑科研设计所
52)广西城镇供水 南宁 广西城镇供水协会
53)广西土木建筑 南宁 广西土木建筑学会
54)广州建筑 广州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55)规划师 桂林 桂林市规划设计院
56)硅酸盐建筑制品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
57)硅酸盐通报 南京 中国硅酸盐学会
58)硅酸盐学报 北京 中国硅酸盐学会
59)国外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60)国外建材科技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编辑部
61)国外建材译丛 绵阳 西南工学院
62)国外建筑科学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
63)国外煤气 天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
64)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参见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 该刊编辑部
65)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 该刊编辑部
66)河北建材 石家庄 河北建材科技情报站
67)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石家庄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68)河北建筑煤炭工程学院学报 邯郸 河北建筑煤炭工程学院
69)河南城建高专学报 平顶山 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70)河南建筑技术 郑州 河南省建材研究院
71)湖南建材 长沙 湖南省建材研究设计院
72)华中建筑* 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
73)化工给水排水设计 合肥 化学工业部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
74)化学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75)混凝土*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混凝土协会
76)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苏州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所
77)机场工程 北京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
78)基建优化 西安 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
79)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吉林 该刊编辑部
80)吉林建筑设计 长春 吉林省建筑设计院
81)给水技术 北京 北京市自来水公司
82)给水排水*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排水学会
83)建材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化研究所
84)建材地质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研究所
85)建材工业技术 成都 成都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
86)建材工业信息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
87)建材统计与预测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生产协调司
88)建工技术 贵阳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
89)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长沙 中国建设机械总公司
90)建设监理 上海 建设部建设监理司上海建设委员会
91)建筑 北京 建设部建设杂志社
92)建筑电气 成都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93)建筑工人 北京 北京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编辑部
94)建筑管理现代化 哈尔滨 哈尔滨建筑大学
95)建筑机械* 北京 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中国建筑机械协会
96)建筑机械化 廊房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机械化所
97)建筑技术* 北京 建筑技术杂志社
98)建筑技术及设计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99)建筑技术开发 北京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
100)建筑节能 北京 中国建筑业协会
101)建筑结构*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102)建筑结构学报*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
103)建筑科技 唐山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
104)建筑技术情报 北京 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建筑科学研究所
105)建筑科学 北京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106)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郑州 中国建筑砌块协会
107)建筑人造板 南昌 江西建筑人造板研究所
108)建筑设计管理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109)建筑设计通讯 广州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110)建筑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1)建筑施工* 上海 上海建工(集团)公司
112)建筑通讯 天津 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113)建筑学报*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
114)建筑与预算 沈阳 辽宁省城乡建设经济技术定额管理站
115)建筑知识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
116)江苏城市规划 南京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17)江苏建材 南京 江苏省建材研究设计院
118)江苏暖通空调制冷 南京 江苏省土建学会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委员会
119)结构工程师 上海 同济大学等
120)军工勘察 北京 国防机械工业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
121)勘察科学技术 保定 冶金部勘察科学技术研究所
122)兰州城乡建设 兰州 兰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
123)辽宁建材 沈阳 辽宁省建筑科学研究会
124)辽宁建筑 沈阳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所
125)煤气与热力 天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126)耐火材料 洛阳 该刊编辑部
127)南方建筑 广州 广东省建筑学会
128)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南京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129)南京市政 南京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130)暖通空调*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
131)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青岛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132)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北京 清华大学
133)区域供热 北京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
134)人防工程 北京 人防工程杂志社
135)山东建材 济南 山东省建材设计研究院
136)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济南 山东建材学院
137)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济南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138)山西建筑 太原 山西省建筑学会建筑科学研究所
139)陕西建筑 西安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140)上海城市规划 上海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141)上海城市建筑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城市建设学院
142)上海给水排水 上海 上海市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
143)上海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材科技情报所
144)上海建材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建材学院
145)上海建设科技 上海 上海市建设科技情报中心站
146)上海煤气 上海 上海市煤气公司
147)上海市政工程 上海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
148)设计通讯 上海 首钢设计总院
149)设计与科研 北京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150)沈阳建筑 北京 沈阳市建工局技术情报站
151)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沈阳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152)施工技术 上海 宝钢二十冶技术处
153)施工技术(包头) 包头 包钢建设总指挥部
154)施工技术(吉林) 吉林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建设公司
155)施工技术*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
156)施工企业管理 北京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
157)石油化工建筑设计 洛阳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筑设计技术中心站
158)时代建筑 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59)世界地震工程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160)世界建筑 北京 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161)世界建筑导报 深圳 深圳大学,香港该刊编辑部
162)市政工程 北京 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所
163)市政工程国外动态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科技信息中心
164)市政技术 北京 北京市建设局
165)市政建设与管理 重庆 重庆市市政工程协会
166)室内设计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建筑规划学院
167)室内设计与装修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
168)水泥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
169)水泥、石灰 南京 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
170)水泥技术 天津 天津市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
171)四川建材 成都 四川省建材工业局
172)四川建筑 成都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173)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成都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174)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苏州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
175)陶瓷 咸阳 咸阳市陶瓷研究设计院
176)特种工程设计与研究 北京 国防科工委工程设计研究所
177)特种结构 北京 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178)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天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179)天津建设科技 天津 天津市建设科技信息中心
180)天津市政工程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
181)铁道建筑 北京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182)通风除尘 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
183)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上海 同济大学
184)土工基础 武汉 湖北省土建学会,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
185)土木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186)武汉城市建筑学院学报 武汉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187)武汉市政 武汉 武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188)西安建大科技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8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90)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西安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
191)西南给排水 成都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
192)西宁城建 西宁 西宁市城乡建设局
193)新建筑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市建筑设计院
194)新型建筑材料* 杭州 中国新型建材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等
195)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196)岩土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水利学会等
197)岩士力学 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198)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北京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研究所
199)园林 上海 上海市园林管理局
200)云南建材 昆明 云南省建材科学研究设计院
201)云南建工 昆明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所
202)云南建筑 昆明 云南省建筑学会
203)浙江建筑 杭州 浙江省城乡建设厅
204)中国电梯 廊房 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机械化研究所
205)中国给水排水* 天津 建设部城建司
206)中国环境科学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7)中国建材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208)中国建材科技 北京 国家建筑材科学研究院
209)中国建材装备 北京 中国建材技术装备总公司
210)中国建筑防水材料 苏州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
211)中国市政工程 上海 全国市政工程科学技术情报网
212)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 台北 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会
213)中国园林 北京 中国风景园林协会
214)中南给水排水 武汉 湖北省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站
215)中南勘察 武汉 全国建筑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中南情报站
216)中州建筑 郑州 河南省建筑学会
217)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西安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218)住宅建设 北京 北京市住宅开发建设集团总公司
219)住宅科技 上海 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
220)砖瓦 西安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
221)装饰装修天地 北京 国家建材料工业局

❽ 青岛土木建工建筑工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青岛土木建工建筑工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1月05日,主要经营范围为一般经营项目: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按资质等级经营)等。
法定代表人:王晓辉
成立时间:2007-11-05
注册资本:8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7020522807840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青岛市四方区杭州路173号

❾ 请问现任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是谁

金广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导
深圳市西丽深圳大学城哈工大校区 邮编:518055

个人简介
金广君 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60年4月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满族, 男, 已婚,中共党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自1988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独立出版学术论著3部、合作出版学术论著1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和城市设计工程项目多项,许多学术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专题发言。
自1993年以来共指导硕士研究生94名,其中86名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24名,其中15名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教育背景
1978年03月-1982年03月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建筑学专业本科 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2年03月-1984年10月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研究生 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6年06月-1987年12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环境设计中心 进修城市设计
1993年05月-1994年08月 日本新日轻株式会社第一设计研究部 进修建筑环境设计
1999年09月-2004年09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研究生 获工学博士学位

职业经历
1984年11月-1986年06月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助教(建筑学)
1986年07月-1992年08月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讲师(建筑学、城市设计)
1992年09月-1997年09月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 副教授(建筑学、城市设计)
1997年09月-2002年08月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博导(建筑学、城市设计)
2002年08月- 现 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教授、博导

行政工作
1990年10月-1992年011月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92年11月-1997年011月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副系主任、主任;
1995年11月-2002年08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研究二所所长;
2002年11月-现 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与景观研究中心”创始人;
2002年11月-现 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院长,法人代表。

学术兼职
1. 学术团体: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城市环境学会副理事长。
2.学术杂志:《城市规划》编委(建筑科学、地理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一级杂志);
《规划师》编委(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城乡规划》编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编期刊)
《中国科学》杂志审稿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委(中文核心期刊)
3.专家委员: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大学兼职教授;深圳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长春市等城市的城市规划咨询专家。
4、社会工作:深圳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5、论证专家:参加过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重大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咨询,国内主要有重庆市、天津市、深圳市、广州市、武汉市、杭州市、哈尔滨市、沈阳市、大连市、长春市、吉林市、大庆市、牡丹江市等等。国外主要是越南的胡志明市。

主要论著
·论文
1. 城市设计与城市景观 国外城市规划 1988.4
2. 美国现代城市设计考察 城市规划 1989.1
3. 美国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管理 国外城市规划 1989.3
4. 中庭与城市设计 新建筑 1989.2
5. 美国加拿大的城市历史保护 世界建筑 1989.6
6. 美国城市环境设计奖及其获奖作品介述 城市规划 1990.1
7. 城市特色的物质构成 城市规划 1990.5
8. 教学环节设计与学生参与 高校教育研究 1990.2
9. 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函 新建筑 1990.3
10. 城市设计探新 国外城市规划 1990.3
11. 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国外城市规划 1991.1
12. 城市商业区的空间界面 新建筑 1991.3
13. 美国城市设计教育 世界建筑 1991.3
14. 城市街道墙探析 城市规划 1991.5
15. 美国城市环境设计概述 国外城市规划 1991.3
16. 关于城市特色的思考 哈尔滨城市科学 1992.2
17. 城市设计---概念、过程和方法 新建筑 1993.1
18. 设计中的图示交流 建筑画 1993.
19. 札幌市车站广场改建构想介绍 国外城市规划 1994.3
20. 日本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概述 城市规划 1994.4
21. 达拉斯市市政中心城市设计导则 建筑学中高级英语注释读物 1995
22. 浅议现代城市设计的几个问题 国外现代城市设计精选 1996
23. 预先设计----市场经济下设计城市的一个概念 新建筑 1998.1
24. 试论影响城市设计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5
25. 论城市设计的基本框架 华中建筑 1998.3 97’国际21世纪城市建设研讨会主讲论文
26. 二十一世纪哈尔滨市居住外环境建设构想 ‘98年国际北方城市市长会议主讲论文 1998
27.美国城市设计的实施:工程类型与实施机制 国外城市规划 1998。4
28.论城市设计成果的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 1999/2 省城市规划优秀论文
29.对伊春市繁荣路步行街建设问题的探讨 哈尔滨城市规划 省城市规划优秀论文 1999.1
30.城市设计基础(连载) 东北城市规划 1997-1999
31. 提高寒地城市居住外环境质量的途径 海峡两岸建筑交流论文 1999
32.从概念到形式--哈尔滨市临江广场设计构思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0.5
33.建筑教育中城市设计教学的定位 华中建筑 2001.2 2000年香港会议主讲论文
34.CULTURE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CHINA: SOME SINGNIFICATIVE GOOD PRACTIC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1,Italy.
35.当代城市设计诠释 规划师 2000.6
36. 美国城市设计导则介述 国外城市规划 2001.2
37. 大庆市萨尔图火车站广场及周边地区改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编 中国当代城市设计作品集2000.11
38.论WTO规则下的城市经营与城市设计 哈尔滨市规划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39.论城市设计师的知识结构 城市规划 2003/01 2002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宣读论文。
40.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名胜区休闲分区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编 中国当代城市规划设计实例精选丛书《城市环境绿化与广场规划》2003/01
41.长春市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城市设计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编 中国当代城市规划设计实例精选丛书《城市设计》2003/01
42.TOD概念解析及其创作实践. 规划师. 2003/12
43.论城市触媒理论的内涵与作用 城市建筑 2004/10
44.深圳市龙岗区城市风貌特色研究框架初探 城市建筑 2004/10
45.论城市设计学科的独立化倾向 城市规划 2004/12 2004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宣读论文。
46.论城市设计创作的主体、过程和方法 城市建筑 2004/12
47.论城市设计成果的双重性特征 建筑学报 2005/02
48.走向和谐的城市设计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5年会主题发言
49.交通方式变更对城市空间尺度的影响 第二作者, 城市建筑 2005/12
50.主题事件与城市设计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广州城市设计论坛”城市建筑 2006/3
51.产业"生物圈"概念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长春汽贸开发区的功能整合研究 第二作者 城市规划 2006/5
52.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设计? 新建筑 2006/3
53.触媒效应影响下的城市设计项目评估 规划师 2006/11
54.首尔的扩张与韩国的城市发展政策 第二作者 城市问题 2007/1
55.基于综合集成的数字城市规划研讨厅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4
56.试论城市设计中的时间维度 第二作者 华中建筑 2007、5
57.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框架 第二作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5
58.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分区规划存在价值与定位初探 第二作者 华中建筑 2007、6
59.我国城市设计实施中的“开发权转让计划”初探 2007/6 2007年在哈尔滨市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入选大会发言。
60.我国城市用地快速扩张探源 第二作者 华中建筑 2007、8
61.论城市设计的实践伦理 第二作者 华中建筑 2008/5
62.预则立 巧预则通:论以开发项目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划 华中建筑2008/7
63.城市建设项目前期社会影响评价及其应用 第二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64.城市设计:从设计景观到设计健康 城市规划 2008/07
65.论大型建设项目在城市经营中的作用 第二作者 华中建筑 2008/9
66.城市设计:空间资源再分配的手段 新建筑 2008/10 2006年在深圳市召开的“规划设计行业发展论坛”上,大会主题发言。
67.“MICE”理念与地方资源的契合——青岛市崂山区政府中轴线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创作构思 建筑学报 2008/8
68.基于城乡互动发展的城市设计整体策划 2008年在大连市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入选大会发言。
69.从速度荣耀到教育嬗变----深圳市高等教育发展与空间设计解读, 城市建筑,2008/12
70.以公共政策为导向的户外广告规划研究, 第二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8/1
71.城市设计导则的再认识 第二作者 城市建筑2009/5
72.论健康城市空间的双重属性 第二作者 城市规划学刊 2009/4
73.论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基本原则 第二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
74.论紧凑城市概念下城市设计的作为 第二作者 国际城市规划 2009/6
75.论城市设计的影响评估:概念、内涵与作用 第二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
76.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from American Floor Area Ratio Dynamic Regulation Methods, the 3rd Int’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s (EMS 2009).
77.“社会—空间”辩证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再认识 规划师 2009/11
78.CDIO对我国城市设计教育的启示 2009年在武汉召开的“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大会主题发言。
79.对城市建设“动力导向”的思考 城市建筑 2010/2
80.健康导向下的城市滨水区空间设计探讨 第二作者 城市建筑 2010/2
81.健康导向下住区外部空间设计三要素 第二作者 华中建筑 2010/2
82.对住区室外活动场地量化指标的思考 第二作者 城市建筑 2010/3
83.开发权转让的调控模式及途径选择 第二作者 华中建筑 2010/3

·著作
1. 建筑学中高级英语注释读物 合作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1995
2. 国外现代城市设计精选 独著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1996
3. 图解城市设计 独著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1999再版2010
4. 铺装景观 合作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5. 从概念到形式——景观建筑设计方法(译) 教学参考资料 2001
6. 当代城市设计探索 独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科研项目
1.哈建大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 “城市街道空间界面研究” 项目主持 1991
2.建设部科研项目 “哈尔滨市嵩山居住小区外环境研究” 项目参与 1991
3.哈尔滨市建委科研项目“哈尔滨市主要历史建筑保护研究” 项目主持 1992
4.国家教委优秀青年教师项目“21世纪寒地城市居住外环境研究” 项目主持 1996
5.黑龙江省建委项目“黑龙江省小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设计研究” 项目主持 1998
8.深圳市国土局项目“深圳市城市设计控制元素系统研究” 项目主持 2000
10.哈尔滨市规划局项目“哈尔滨市法定图则编制技术规定研究” 项目主持 2001
11.国家建筑学科亚热带重点实验室“健康导向下的亚热带城市空间构成研究”项目主持 2007

代表性工程项目(主持)
1. 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规划设计 3.2 公里长 1988
2. 黑河市大黑河岛开发区规划设计 占地78公顷 1992
3. 哈尔滨市嵩山小区外环境设计 占地15公顷 1992
4. 哈尔滨市沿江天际线规划设计 4公里长 1992
5.唐山市机场开发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 5平方公里 1996
6.巴基斯坦白沙瓦市高级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建筑设计 5000平方米 1996
7.唐山市智源里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20公顷 1996
8.大庆市萨尔图火车站广场及会战大街改建设计 47公顷 1998
9.哈尔滨市临江广场设计 5公顷 1999
10.长春市净月潭开发区一期工程城市设计 8.44平方公里 2000
11.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核心区城市设计 7.28平方公里 2001
12.哈尔滨市动物园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3.16平方公里 2001
13.大庆市湖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 18公顷 2001
14.吉林市松花江两岸城市设计研究 25公里长 2002
15.深圳市龙岗区城市风貌特色专项研究 500平方公里 2004
16.深圳市宝安新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方案 6平方公里 2003
17.重庆市西永副中心城市设计 6平方公里 2005
18.重庆市北碚区总体城市设计 20平方公里 2005
19.青岛市崂山区政府中轴线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 9平方公里 2007
20.大庆市林源新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2008

获得奖励
1. 太阳岛风景区规划及建筑设计 1980年哈尔滨市建筑学会设计竟赛二等奖
2. 建筑师之家设计 1981年全国大学生设计竟赛二等奖
3. 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规划设计 1988年省优秀规划设计
4. 美国现代城市设计及我们面临的任务 1991年省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 东三省优秀规划论文
5. 城市特色的物质构成 1992年市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
6. 哈尔滨市嵩山小区外环境设计 1993年省优秀规划设计 省自然科学进步一等奖
7.唐山市机场开发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 1997年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8.二十一世纪哈尔滨市居住外环境建设构想 1997年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9.论城市设计成果的可持续性 1999年省城市规划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10.对伊春市繁荣路步行街建设问题的探讨 1999年省城市规划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11. 预先设计--市场经济下设计城市的一个概念 96年省城市规划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12.论城市设计的基本框架 ‘97国际城市建筑会议优秀论文奖
13.哈尔滨市临江广场规划设计 1999年全国设计方案竞赛第一名
14.哈尔滨市动物园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2001年国际规划设计方案招标第一名
15.深圳市宝安新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2002年国际咨询第二名
16.重庆市西永副中心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2005年国际咨询第一名,2007年重庆市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国家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
17.青岛市崂山区政府中轴线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2007年国际咨询第一名
18.大庆林源新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2010年黑龙江省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

1997年获得哈尔滨建筑大学科技人才(提名)奖。
2000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奖。
2008年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
2008年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
200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地方级领军人才。

主要学术会议论文宣读
1.1990年在杭州市召开的“全国城市特色学术交流会”,大会宣读学术论文“城市特色的物质构成” 。
2.1997年在大连市召开的“国际21世纪城市建设研讨会”,论文“论城市设计的基本框架”入选宣读论文。
3.1998年在哈尔滨市召开的“哈尔滨国际北方城市市长会议学术交流会”, 大会宣读学术论文“二十一世纪哈尔滨市居住外环境建设构想”。
4.1999年在深圳市召开的“全国首届城市设计作品交流会”,大会介绍城市设计作品“大庆市萨尔图火车站广场及其周边地区改造”。
5.2000年在香港召开的“全国建筑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大会宣读学术论文“建筑教育中城市设计教学的定位”。
6.2001年在意大利召开的“世界大学教授协会学术交流会”,大会宣读学术论文“CULTURE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CHINA: SOME SINGNIFICATIVE GOOD PRACTICES”。
7.2002年在哈尔滨市召开的“城市经营和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大会宣读学术论文“WTO规则下的城市设计与城市经营”并获学术论文一等奖。
8、2002年在厦门市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大会宣读学术论文“论城市设计师的知识结构”。
9.2004年在北京市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大会主题发言学术论文“论城市设计学科的独立化倾向”。
10.2005年在广州召开的“亚运广州”城市设计论坛上,大会主题发言学术论文“走向和谐的城市设计”。
11.2006年在海南省三亚召开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讨会”上,大会主题发言学术论文“覆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盲区”。
12.2006年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的“城市特色与城市发展”学术会议上,大会主题发言学术论文“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设计?”。
13.2006年在沈阳召开的“《规划师》杂志年会”上,大会主题发言“触媒效应影响下的城市设计项目评估”。
14.2006年在深圳召开的“规划设计行业发展论坛”上,大会主题发言“城市设计:城市空间资源再分配的平衡手段”。
15.2007年在哈尔滨市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入选大会发言“我国城市设计实施中的‘开发权转让计划’初探”。
16.2007年在越南胡志明市召开的城市设计国际咨询论证会,主题发言“城市设计:从理想到现实的实施过程”。
17.2008年在大连市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入选大会发言“基于城乡互动发展的城市设计整体策划”。
18.2008年在延吉市延边科技大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大会发言“MICE”理念与地方资源的契合——青岛市崂山区政府中轴线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创作构思。

主要简历
1977年8月-1978年2月 黑龙江省伊春市水解厂青年农场下乡。
1978年3月-1982年2月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本科生。
1982年3月-1984年10月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硕士研究生。
1984年11月-2002年8月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
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副系主任、主任。
(期间1986-1987年 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进修城市设计、1993-1994年8月赴日本新日轻株式会社进修建筑环境设计。1999年-2004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2年8月- 现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教授、博导;
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法人代表。

❿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分会干嘛的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分会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所属二级分会之一,是取得资质等级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代理业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和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有形建筑市场)等单位为团体会员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的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理论研究和行业自律性的组织,组织上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领导,业务上受建设部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其业务范围主要是:
1.组织研究建筑市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以及有关合同的理论、方针、政策;
2.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提高会员单位的综合素质;
3.组织制定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和招标投标代理单位的工作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
4.制定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和招标代理单位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标准;
5.以多种方式加强建设工程招标代理单位的业务宣传工作,协助会员开拓招标代理业务;
6.受建设部委托制定有关施工、招标代理的合同示范文本,并协助推广;
7.举办建筑市场、招标代理、合同等相关的培训班、研讨班,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8.组织编制、发行有关建筑市场、招标投标、招标代理和合同的教材、书刊、音像资料以及软件开发;
9.协助会员单位做好质量体系贯标认证工作;
10.组织国内行业之间的联系,开展业务交流;组织会员单位赴国外考察;
11.开展建筑市场、招标投标、招标代理和合同的业务调查研究工作,听取会员单位意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业务建设的建议;
12.完成建设部业务主管部门委托交办的有关建筑市场、招标投标、招标代理以及合同方面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组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分会及有关单位制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及《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范本》等示范文本在国内推广,并举办多次业务学习班,还编辑发行《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简报》(内部资料),及时向会员传播建筑市场信息、政府主管部门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规以及各地的先进经验等,对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阅读全文

与青岛市土木建筑工程学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