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屋顶避雷带做法
大概是这样的。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点 避雷针制作和安装的做法。
所有金属部件必须镀锌,操作时注意保护镀锌层。
采用镀锌钢管管制作针尖,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mm,针尖刷锡长度不得小于70mm
避雷针应垂直安装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3/1000。
焊接要求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
而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
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
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1)独立避雷针一般采用直径为19mm镀锌圆钢。
2)屋面上的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镀锌钢管。
3)水塔顶部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或40mm的镀锌钢管
4)烟囱顶上避雷针采用直径25mm镀锌圆钢或直径为40mm镀锌钢管e避雷环用直径12mm镀锌圆钢或截面为100mm2镀锌扁钢,其厚度应为4mm
1、避雷针制作
1 ) 根据图纸要求在土建进行避雷针基础施工时 , 预埋好地脚螺栓等。
2 ) 按设计要求的材料所需的长度分上、中、下三节进行下料。如果针尖采用钢管制作 , 先将上节钢管一端锯成锯齿形 , 用 手锤收尖后进行焊缝磨尖、涮锡 , 然后将另一端与中、下两节找直焊好。
2 、避雷针安装
将支座钢板固定在预埋的地脚螺栓上 , 焊上一块肋板 , 再将避雷针立起 , 找直、找正后 , 进行点焊 , 然后加以校正 , 焊上其他三块胁板。最后将引下线焊接在底板上 , 清除药皮刷防锈漆。
3 、支架安装
角钢支架应有燕尾,其埋注深度不小于100mm,扁钢和圆钢支架埋深不小于80mm。
所有支架必须牢固,灰浆饱满,横平竖直。
防雷装置的各种支架顶部一般应距建筑物表面100mm;接地干线支架其顶部应距墙面20mm.
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1m(混凝土支座不大于2m);垂直间距不大于1.5m 。各间距应均匀,允许偏差30mm。转角处两边的支架距转角中心不大于250mm。
支架应平直。水平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3/1000,垂直度每3m检查段允许偏差2/1000;但全长偏差不得大于10mm。
支架等铁件均应做防腐处理。
埋注支架所有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不应低于1:2。
支架安装
应尽可能随结构施工预埋支架或铁件。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弹线及分档定位。
用手锤。錾子进行剔洞,洞的大小应里外一致。
首先埋注一条直线上的两端支架,然后用铅丝拉直线埋注其它支架。在埋注前应先把洞内用水浇湿。
如用混凝土支座,将混凝土支座分档摆好。先在两端支架间拉直线,然后将其它支座用砂浆找平找直。
如果女儿墙预留有预埋铁件,可将支架直接焊要铁件上,支架的找直方法同前。
避雷针制作与安装注意的质量问题:
焊接处一不饱满,焊药处理不干净,漏刷防锈漆。应及时予以补焊,将药皮敲掉,刷上防锈漆。
针体弯曲,安装的垂直度超出允许偏差。应将针体重新调直,符合要求后再安装
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保护距离不符合规定。其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或沥青地。
总的来说 还是挺复杂的。 请专业的人来会可靠一点。
2. 请问建筑电气住宅楼顶避雷带的间距支撑标准是多少
根据国家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0 第4.4.1条规定:应在三类防雷建筑物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避雷装置(避雷针、避避雷带、避雷线)的选择,一般根据建筑物的特点来选定,比如建筑物是钢筋结构的屋面平顶的,可以用选用Φ 10的热镀圆钢作为避雷带,沿四周女儿墙眀敷 ,如果做避雷网格,一般民用建筑避雷网格间隔20*20m或者16*24。引下线可以与主钢筋连接,联合接地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必须少于等于1欧姆。如果单独引下线可以选用Φ 10的圆钢(国家规范标准是Φ 8)或者40*4热镀扁铁。 如果避雷带单独接地接地电阻必须少于等于10欧姆。 如果是尖顶做避雷带比较复杂,可以在屋顶的平台或者地面做避雷针。避雷针的高度跟建筑物的长宽高,及周边的地理环境,如果你了解滚球半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一下。 无论是避雷带还是避雷针都是引雷的。用于接闪用的,作用都是将雷电流迅速泄入大地。所以选用避雷带、避雷针不是问题。 注意:将自家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如太阳能、水箱及浇灌柱筋进行良好接地。全部进行等电位连接。 你想自己做的话可能会非常麻烦,工程量较大。具体的做法我可以给你说,具体的施工还得看你的。1.雷针的保护区 避雷针的保护区是避雷针下面45~60°伞形区。避雷针架设越高,保护区的范围就越大。安装避雷针必须注意它与受保护物体距离应大于5m,因为避雷针及下引线受雷电感应能击穿2~3m的空气。 2.杆避雷针制造和安装 避雷针由接闪器(即避雷针的针尖)、支杆、接地引线和接地体四部分组成。 针尖用粗一点的铜丝、铁丝做成,用粗铁棍更好;支杆可用木杆,也可用金属杆;接地引线可用粗一点的铁丝或其它带状金属条,上端与针尖相连,下端与埋入地下的接地体相连,连接必须用焊接。接地引线必须用整根线,并选择最矩离接到接地体上,尽量不弯曲。接地体是埋在地下的金属物件,通常用钢管、角钢、钢针等做成,长度应取1 ~ 2m。埋没深度不小于2m。避雷针接地体不能与其它接地体混用,必须独立接地。 3.金属杆避雷针的制造和安装 用金属杆做支杆的避雷针,可利用金属支杆本身导引雷电流而不需另设接地引线。避雷针针尖与金属杆焊接在一起。埋入地下的接地体可用钢管、角钢、钢针等做成。长度应取1 ~ 2m。埋没在深度不小于2m的坑中,坑中可撒些盐。 在选择避雷针安装位置时,应尽量离开人们通过的道路和进出口。
3. 民用建筑防雷规范
找建筑规范,就用这个吧,国标,图集,应有尽有!
4. 工业建筑三类防雷屋面防雷网格布置最小间距应是多少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接闪器布置建筑物防雷类别 滚球半径hr(m) 避雷网内网格尺寸 第一类容防雷建筑物 30 ≤5×5或≤6×4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45 ≤10×10或≤12×8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60 ≤20×20或≤24×16 你可查阅此规范。
5. 简述建筑物避雷带施工安装的主要要求.
一、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互相连接。
二、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2m。
三、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管道应符合本规范第3.2.1条二、三款的要求。
四、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2m,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均应连到环上。均压环可利用电气设备的接地干线环路。
五、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并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及所有进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相连,此接地装置可兼作防雷电感应之用。
六、防直击雷的环形接地体尚宜按以下方法敷设。
1. 当土壤电阻率ρ小于或等于500Ω。m时,对环形接地体所包围的面积的等效圆半径 √(A/∏)大于或等于5m的情况,环形接地体不需补加接地体;对等效圆半径√(A/∏)小于5m的情况,每一引下线处应补加水平接地体或垂直接地体。
当补加水平接地体时,其长度应按下式确定。
lr=5-√(A/∏)(3.2.4 - 1)
式中 lr — 补加水平接地体的长度(m);
A — 环形接地体所包围的面积(m2)。
当补加垂直接地体时,其长度应按下式确定。
(3.2.4 - 2)
式中lv—补加垂直接地体的长度(m)。
2. 当土壤电阻率ρ为500Ω·m至3000Ω·m时,对环形接地体所包围的面积的等效圆
注: 按本款方法敷设接地体时,可不计及冲击接地电阻值。
七、当建筑物高于30m时,尚应采取以下防侧击的措施:
1. 从30m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
2. 3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八、在电源引人的总配电箱处宜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第3.2.5条当树木高于建筑物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时,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rn。
第三节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第3.3.1条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揩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
第3.3.2条 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应按下列方式保护:
一、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管道应符合本规范第3.2.1条二款的要求。
二、排放无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烟囱,1区、11区和2区爆炸危险环境的自然通风管,装有阻火器的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本规范第3.2.1条三款所规定的管、阀及煤气放散管等,其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第3.3.3条 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
第3.3.4条 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I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2m:
Se2≥0.3KcRI (3.3.4)
式中 Se2 — 地中距离(rn);
KC — 分流系数,单根引下线应为1,两根引下线及接闪器不成闭合环的多根引下线应为0. 66接闪器成闭合环或网状的多根引下线应为0.44 。
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第3.3.5条 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梁、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本规范第2.0.3条二、三、八、九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尚宜利用其作为接闪器。
6. 屋面避雷连接网格有什么规范依据
不应大于5m×5m或6m×4m。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回:应装设独立接闪杆或架空接答闪线或网。架空接闪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5m或6m×4m。
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管口外的下列空间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当无管帽时,应为管口上方半径5m的半球体。接闪器与雷闪的接触点应设在本款第1项或第2项所规定的空间之外。
(6)建筑防雷屋顶施工规范扩展阅读:
屋面避雷要求规定:
1、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2、室外低压配电线路应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处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等电位连接带或防闪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3、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也应跨接。
7. 建筑电气屋顶防雷gb50057-2010规范有比这更新规范吗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601-2010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T 50604-2010 民用建筑太阳能回热水系统评价标准,显然不答是你要的),需要请留下邮箱号,给你发送,保证正版扫描。
8. 高层屋面防雷施工
这个问题很专业,我也想知道,和你一起在线等答案
9.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及GB50604-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601-2010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T 50604-2010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评价标准,显然不是你要的),需要请留下邮箱号,给你发送,保证正版扫描。
10. 建筑物防雷施工的规范
http://www.yuanlin365.com/construct/27322/[摘要]对IEC、GB50057-94、JGJ/T16-92等建筑物防雷规范进行对比,指出对三级防雷建筑物的防直击雷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应采用的相应措施,论述建筑物防雷设计中应计算的设计参数,安全、经济地实现设计标准。[关键词]建筑物 防雷 设施 装置 间距 跨步电压 埋地深度 接地电阻 一、前言 在建筑物防雷设计中,设计人员对一、二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比较重视,疏漏差错很少,但对大量的三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却常有忽视。由于设计质量管理规定:对于一般工程的电气设计允许可以不要计算书,因此许多设计人员对三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不再进行设计计算,仅凭经验而设计。对于防雷设施的是否设置及防雷设施的各种安全间距未进行计算、验算,因此造成大量的三级防雷的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存在较大的的盲目性,使有些工程提高了防雷级别,增加了工程造价,而有些工程却未按规范设计、施工,造成漏错,带来很大隐患和不应有的损失。二、建筑物防雷规范的概述及比较现今建筑物防雷标准 由1993年8月1日起实施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推荐性行业标准,1994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强制性国家标准。GB50057-94使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逐步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防雷标准接轨,设计施工更加规范化、标准化。GB50057-94将民用建筑分为两类,而JCJ/T16-92将民用建筑防雷设计分为三级,分得更加具体、细致、避免造成使某些民用建筑物失去应有的安全,而有些建筑物可能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为更好的掌握IEC、GB50057-94、JCJ/T16-92三者的实质,特择其主要条款列于表1.且后面的分析、计算均引自JCJ/T16-92中的规定。三、预计的年雷击次数 确定设置防雷设施除少量的一、二级防雷建筑物外,数量众多的还是三级防雷及等级以外的建筑物防雷,而对此类建筑物大多设计人员不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N,使许多不需设计防雷的建筑物而设计了防雷措施,设计保守,浪费了人、材、物。现计算举例说明:例1:在地势平坦的住宅小区内部设计一栋住宅楼:6层高 层数不含地下室,地下室高2.2m,三个单元,其中:长L=60m,宽W=13m,高H=20m,当地年平均雷暴日Td=33.2d/a,由于住宅楼处在小区内部,则校正系数K=1.据JCJ/T16-92中公式 D 2-1 、 D 2-2 、 D 2-3 、D 2-4 得: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 :Ae= L W+2 L+W H 200-H +πH 200-H ×10-6= 60×13+2(60+13)20(200-20)+3.14×20(200-20) ×10-6=0.02084 km2 建筑物所处当地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Ng=0.024Td1.3=0.024×33.21.3=2.28次/ km2 a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KNgAe=1×2.28×0.02084=0.0475 次/a 据JCJ/T16-92第12.3.1条,只有在N≥0.05 GB50057-94中:N≥0.06 才设置三级防雷,而本例中:N=0.0475<0.05,且该住宅楼在住宅楼群中不是最高的也不在楼群边缘,故该住宅楼不需做防雷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