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当前制造业的特点,困难,及相应措施
一、互联网+制造业是倒逼出来的
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环节制造业的互联网化是“生产-销售-消费”协同升级中的一环,其改造动力来源于下游流通端和消费端。下游互联网化程度(在线化、数据化)程度越高,对上游制造环节的倒逼作用越显著。目前,图书行业的零售端互联网化程度最高,保守估计超过50%。所以,我们看到图书的生产制造环节—“印刷出版”环节已经高度互联网化,数字出版、数字发行十分普及。纺织服装是另外一个零售端高度互联网化的产业,行业估计在30%以上,这意味着全国每100件服装就有30件是在互联网上销售出去的。
可以想象,其对上游生产制造产生了多大的倒逼力量。所以,我们看到在服装工厂里面,柔性化生产加速,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方式和装备都有了变化。对于大量的工业制造业企业,下游是B类客户,这类企业互联网+的需求更多来自企业间的协同需求,但动力依旧来自下游客户。譬如,目前热火朝天的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将传感器嵌入产品上,卖给客户后可以不断采集数据上传到云端。但是你可以看到,只有当客户有这样的需求并愿意分享数据的时候,制造端才有这样的动力。
二、“微笑曲线”误导中国制造业
1992年,台湾企业家施振荣提出了“微笑曲线”(Smile Curve)理论。微笑曲线认为,曲线左右两侧附加价值高,利润空间大;而处在曲线中间弧底位置的加工、组装、制造等,技术含量不高,附加价值低,利润微薄。中国产业界对“微笑曲线”奉为经典并因此陷入迷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必须向所谓的价值链高端延伸,特别是走品牌化的道路。而面向零售市场和品牌之路是“败九成一”的策略,风险极大,并非适用所有制造业企业。
事实上,制造业并没有那么悲观,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与微笑曲线相反的现象。2004年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所长中村末广提出了“武藏曲线”,即和微笑曲线相反的拱形曲线——真正最丰厚的利润源正是在“制造”上。而2005年6月,日本《2004年度制造业白皮书》通过对近400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也验证了,认同 “制造&组装”利润率最高的企业非常多。而中国制造业之所以被微笑曲线所迷惑,根本原因是中国制造业的管理水平糟糕。
2. 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
学什么不好,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不明真相的人喜欢学食品专业或相关专业呢?
拜托网上那些没有切身体会的朋友就不要乱说了,再也不能坑害不知情的懵懂学子们了,再也不能毁灭了他们前途了!!他们十年寒窗容易么?他们父母的血汗钱来的容易么?不能错误的上一个垃圾专业,断送自己的努力、青春、所有的付出..................
那些不知情的人们,你们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么?你们读过该专业的本科和硕士么?你们对该专业的博士就业了解多少么?不清楚的,麻烦看一看真相吧!我以一个食品人亲属的身份告诉你们真相!
一定要选对专业,男怕入错行,女也怕入错行的!不同行业毕业生收入、发展、前途等差别实在太大太大了,计算机、通信、医学影像、轮机、机械、建筑等工科就业好多了,起薪也高多了
食品和生物专业转行的最多,只因就业困难、起薪非常低,工作相当辛苦!
食品专业和生物专业在国内是臭名昭著的烂中烂专业!!说句难听话,在中国这些专业就是一坨屎;除非你读到名校的博士或许运气好能进一所不怎么样的大学教书
一般情况,即便中国农大、江南大学、南京农大、华南理工、浙大等食品顶尖学校的毕业生也无一幸免悲惨就业和狭窄的发展,江南大学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全国唯一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这样的都不能例外!
千万别搞食品了,就连江南大学的食品硕士待遇都不行,行业悲剧!!本人好友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硕士毕业,他们实验室待遇和起薪都很差,普遍起薪3000 --3500,在一线城市这让人怎么生存????????
学食品当下最好出路无非考公务员去食品\药品\海关等国家检验部门,或者读个食品名校博士毕业进一所一般般的高校,其他出路都很差了(除极个别能星云挤入中粮、马氏、益海嘉里等这类企业的,情况会相对好一丁点);
多数食品类毕业生不得不为了糊口和经济独立而选择食品、饮料、药物等企业,不得不选择没日没夜的加班、轮班,面对紊乱的生物钟、无规律的生活、紧张的节奏、高度的精神压力、身体的疲惫...........,按说如此辛苦应该高薪才对,错!!!大错特错!!!食品,这个道貌岸然的专业,不仅辛苦,而且低薪,这就是食品行业,这就是和生物一样的专业,这就是中国最垃圾的专业之一!!!!即便你是食品第一学府江南大学的硕士高材生毕业,也不得不面对同样的结局 —— 可怜巴巴的薪水和陀螺一样的生活。
食品行业属于快速消费行业,劳动强度大,附加值普遍低,门槛普遍不高;且国内食品加工业的技术含量基本都很低,很少有企业愿意不惜血本做研发,大环境决定的,你不昧着良心做你就倒闭,你就OUT,这就是恶心的大环境;自己去查查大陆食品企业还剩几个有实力的? 康师傅比较强了吧,别搞错了,她属于台湾人,不是大陆;徐福记有点名堂,可惜已被雀巢收购!我们曾经应以为傲的民族品牌啊,太太乐、银鹭、小肥羊、全兴集团、味事达等多家中国知名食品企业,均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法国达能集团、美国百胜餐饮、瑞士雀巢集团等跨国公司收购或并购。
所谓的食品第一学府江南大学,食品研究生毕业也才3500左右,想想多可怜了吧;更多的食品研究生只有3000左右;这样的待遇连计算机、软件工程、通信等优势院校的本科生都不如!这样的行业差距你能看下去么? 你不觉得恶心么?你觉得公平么?
我们的政府应该睁开一只眼吧!!! 否则民族食品真的完蛋,彻底的全军覆没! 关注下国人的健康吧!!!!!!
我们回忆下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彼起此伏的食品问题吧,现在终于知道这个行业多恶心、多没前途、多不受重视了;在中国,你想吃没毒的东西,很难很难,除非你是领导人,有特供!!
改行吧,所有学食品的同仁们,所有的将来准备投身食品的潜在食品人们,放弃食品吧,冷漠食品吧,这里只有辛酸、泪水、不公、辛劳、黯淡的前途!!
3. 企业并购一家有建筑资质的公司后,能从事建筑项目施工吗
现在需要资质换证。
4. 我们想收购一家建筑企业,请推荐几本关于收购公司的书和公司怎样运作,怎样管理的书籍,谢谢
、企业并购理论 范如国 武汉大学 2004-10-01
2、企业再造-中国企业并购后整合七内大策略 彭玉冰 中山大学 2006-12-01
3、危险容的游戏——企业并购失败的文化深层分析 李安民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2-01
4、大并购-30个世界著名企业并购经典案例 干春晖 上海人民 2006-07-01
5、中国企业并购规制 唐绪兵 经济管理 2006-11-01
6、 中国企业并购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高峰 张继升 等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10-01
7、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
张维,齐安甜 南开管理评论 2002年 第02期
8、企业并购效应分析
郑兴山,唐元虎 经济体制改革 2000年 第02期
9、 企业并购的博弈分析
王文举,周斌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年 第01期
10、企业成长与并购
朱丽 南开经济研究 2002年 第03期
5. 并购有资质的建筑企业资质如何平移
哪里的企业?如果是深圳的话我们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