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工程用的水准仪一般精度是多少的啊
水准仪的精度根据不用领域不同要求而不同;测到0.1比较难,0.2可以达到
⑵ 如何控制好工程测量的精度
1引言
现今,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国际承包业务逐渐成熟。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国的建筑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和美好的前景。但是随着建筑项目的成熟,其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建筑施工测量精度对一个建筑项目
的好坏息息相关。笔者将就建筑施工测量精度控制的方法进行分析。
2施工测量概述
施工测量就是各项工程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施工测量(也称为放样)。根据施工图,并且按照施工和设计的要求,在实地标定出设计好的建筑物的形状、位置、高程以及大小等。施工
测量工作是施工的重要部分,测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施工质量的好坏。施工测量始终贯穿于建筑物施工阶段的整个过程:在准备阶段时,需将场地进行平整,把图上设计建筑物的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在施工期间,对开
挖基槽、砌筑基础和墙身等等,一定要精确标定轴线和标高;在施工以及运营中,要对建筑物的构件安装与机器设备安装,作轴线的定位和安装高程的测量进行变性观测,及时检查沉降情况。
3施工测量的精度控制方法
3.1建筑施工中的放样方法以及对测量精度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放样点位的方法要灵活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和限制选择适当地方法。但是这样的基本元素是距离和角度。
3.1.1测量角度的放样方法的精度分析
测量角度的放样方法的精度分析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测量经纬仪数据中的误差为m中,目标数据的偏心误差是m偏,则测量仪器的误差为m仪,测量数据角度本身所具有误差为m本,因为外界因素影响的误差是m外,那
么:m中=m偏=m仪≤0.15mβ,m本=m外≤0.63mβ。
3.1.2测量距离的放样方法的精度分析
每项的测量所得的偶然误差和测量系统的误差的不同影响,而将用m偶和m系来代表他们,但是测量所得的数据不可以超过以下数值:m偶≤0.45ms/n,m系≤0.15ms/n。在该式中,n是测量尺段数。
另外,在通过测距仪进行测量间距时,生产厂家一般都会给下列线性表达式ms=a+b×10-6×S。随着测量器的全站仪在建设工程中的广泛使用,坐标放样法变得非常简便。另外,在公式mp=±√[ms2+s2(mβ/p)]的计算
中我们不难发现,放样点位的误差其实是和测量边长的误差、测量角度的误差以及测量点到测量放样点之间的间距有关系的。
3.2建筑施工的控制网的测量精度分析
建筑测量任务的第一步就是组建施工控制网。组建施工控制网是按照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根据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进行非建筑物中的主轴线测量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其余的部位位置根据几何公式和标尺进行分别测
量。控制网的精确决定了下一步测量工作结果的好坏,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要先分析控制网的测量,以此来判定它是否满足测量限差。比如,假定工程建筑物所对的轴线限差为△,建筑物所对的轴线中定位的误差m,是
建筑物所对的轴线中的定位误差允许为(△)的一半,即:m=+△/2(5)。一般,在建筑施工测量的过程中,轴线中的定位误差m包括建筑施工的误差m测与建筑工程测量的误差m施两大部分,即m2=m。保证建筑施工中的测量
任务就是确保建筑物中的工程质量。大多情况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的方法和现场工作条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达到一个精确的测量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只有通过合适的测量方法和适当地测量措施,才能
有把握保证测量中出现的误差在我们所规定的计划范围之内。故我们可以将测量的误差值取为建筑施工中的误差的1/2,即:m测=1/2m施。最终可以测到m测=m/3。相比建筑施工放样方法来说,建筑工程控制测量方法要
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测量。对于观测的具体条件倒是没有什么限制,同时也能够对所得的观测数据施行平差的处理方法,因此,得到的控制误差要比放样误差小一点。经过对放样误差的处理,我们也可以忽略不计,因此
取:m放=√2m控。经过推导最终得出m控=m/3=△/6。建筑施工物的性质和建筑施工物的规模影响了建筑物测量限差取值的差异。
3.3控制网在施工等级最低时确定精度分析
在进行控制网的施工等级最低时确定精度分析时,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施工设计的精度和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控制网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控制网形式的布设,保证控制网的稳定性、经济实用性、灵活性以及
精度。同样,只有分析在施工中的控制网精度值,才能得出施工中的放样。对控制点的测量精度一定要严格要求,控制网在施工等级的最低精度就是根据这个而来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精确的控制点。相对一些等级最低
的施工控制网之中的相邻的点位的精度,则包括了相邻点的测量边长的误差和测角之间的误差。相邻点位测量精度公式为:mγ=(ms/s)2s2+(mβ/ρ)sγ2。
4建筑施工控制网络的布置原因及特点分析
4.1建筑施工控制网络的布置原因
4.1.1位点的密度和位置,不能满足于施工要求的勘测阶段所建立的测图控制网
这是因为它的目的是为测图而服务的。因此,点位的选择应该根据地形的实际条件来确定,它不能只考虑建筑物的整体布局,所以在点的分布和其密度方面不能满足施工放样的所有要求,更何况有的控制点可能遭到毁
坏或者不靠谱。
4.1.2精度上不能满足施工的要求
测图比例尺的大小确定了测图控制网的精度的大小。而工程的性质又确定了建筑施工网的精度。它一般比测图控制网的精度高。因此,我们要以此来建立旌工的网络。这对工程的结果很重要。
4.2施工控制网络的特点
4.2.1控制点控制范围小、密度大,精度要求较高。
如果工程施工区比测区较小,控制网的控制范围也会随之较小。一般来说,勘测的面积是厂区面积的1.3至1.5倍,再加上水源、实际弃碴场等,勘测面积能达到厂区面积的2至3倍,有的甚至可以达到10倍。施工图的
主要任务就是放样建筑物的轴线,因为这些轴线,其偏差值都有一定的范围。
4.2.2使用次数过多
一般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点常常直接用于放样,忽略了很多重要步骤,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总体效果。
4.2.3建筑施工控制网络受施工的干扰因素影响较大
在现代工程的施工中,经常会采用立体交叉同时作业的方法,使得施工高度相差太大,对于控制点阃的通视不利,而且一些机械设备也会在施工测量中挡住施工人员视线等等。
因此,控制点位应该进行恰当地分布,密度也要尽量大些,以便施工人员在工作中有所选择。
4.2.4投影面选择灵活
在投影面选择的这一方面,灵活性很高。因为施工放样所应用的是控制点间的实际间距,所以施工网的基线不用投影在平均海水面上,这样就可以避免麻烦。
5确定施工网精度的原则
在建筑施工阶段,测量工作直接为施工服务,测量工作的耩度,则主要体现在相邻柱点的相对位置上。对各种不同的建筑物中的各个不同部分,这些精度要求并不完全相同。施工网精度的确定,应该从各种建筑物放样
的精度要求来进行考虑。对某些建筑元素来说,虽然它们之间相对位置的精度要求高,但可利用它们之间的几何联系进行放样。因此在考虑控制网的精度时,可忽略它们。在确定了精度要求之后,就可用它来推算控制网
的必要精度.此时,必须要根据控制网布设的情况和放样的条件来考虑一下控制网误差与细部放样误差的不利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合理的确定施工网的精度。
⑶ 建筑工程结算精度控制在多少以内
工程结算抄误差应当控制在3%以内。袭
拟审的工程预结算与同类型预结算单方造价进行对比,若出入在1%—3%以内,根据本地区要求,再按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分解,边分解边对比,对出入较大者,就进一步审核。
工程结算是指施工按照承包和已完工程量向建设单位(业主)办理工程价清算的经济文件。工程建设周期长,耗用资金数大,为使建筑安装在施工中耗用的资金及时得到补偿,需要对工程价款进行中间结算(进度款结算)、年终结算,全部工程竣工验收后应进行竣工结算。 在会计科目设置中,工程结算,为建造承包商专用的会计科目。 工程结算是工程项目承包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⑷ 施工测量的精度高低,和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有关系不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⑴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C`.应增大20%;
⑵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应增大20%;
②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最小配箍率应增大10%。
⑶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士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1.8,其余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R`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R`应增大20%;地震作用产生的柱剪力增大系数取1.8,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计该项增大;
⑷筒体、剪力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②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35%,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4%;
③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率应取为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20%;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宜配置型钢,型钢宜向上、下
各延伸一层。
⑸剪力墙和简体的连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当跨高比不大于2时,应配置交叉暗撑;
②当跨高比不大于1时,宜配置交叉暗撑;
③交叉暗撑的计算和构造宜符合本书第10章10.7条的规定。
⑸ 建筑图纸与实际误差在什么范围内算是合理的
施工图纸上除特殊的外,设计一般不规定误差值。
实际误差是施工误专差,施工误差归GB50204-2002(2011版)《混属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每个专业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管,这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每一个分项工程的施工误差都有详细规定。
⑹ 建筑施工放线,比如50米轴线间距离,允许偏差多少
建筑施工放线,比如50米轴线间距离,允许偏差。根据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规定,放线误差应控制在:标高正负5mm,轴线位移10mm,垂直度总高度的千分之五且不大于30mm。
施工放线是通过对建设工程定位放样的事先检查,确保建设工程按照规划审批的要求安全顺利地进行,同时兼顾完善市政设施、改善环境质量,避免对相邻产权主体的利益造成侵害。
GB50026测量规范要求建筑高度60-100米范围的轴线点误差是3mm。15-60米的是2.5mm。 而施工室内时GB50204砼结构施工规范要求模板的轴线允许偏差是5mm。
放线的精度控制标准:
(1)基础放线尺寸的允许误差长宽L、宽度B的尺寸(m)允许误差(mm)L(B)≤30±530<L(B)≤60±1060<L(B)≤90±1590<L(B)±20;
(2)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项 目允 许 误 差(mm)每 层3总高(H)H≤30m530m<H≤60m1060m<H≤90m15;
(3)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项 目允许误差(mm)外廓柱轴线长度(L)L≤30m±530m<L≤60m±1060m<L≤90m±15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
(4)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项 目允许误差(mm)每 层±3总 高(H)H≤30m±530m<H≤60m±1060m<H≤90m±15;
(5)现场引测水准点精度±√4 n(n --测站数)。
(6)建筑施工精度扩展阅读:
在运用全站仪进行放线前,我们作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对种植设计施工图纸上的树木按就近同类的原则进行编号,比如把位置相近的几棵银杏编号为1,把旁边的几棵白腊编号为2等,同类树木由于位置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编号(主要以位置作为编号的参考依据),
再在这个编号下分别标出这些个体的代号,比如:1.1,1.2,1.3;2.1,2.2,2.3,2.4再从Autocad中命令“List”查出每一个编号的树木群体中个体的X、Y、Z值,最后找到现有地物在图纸上的对应点的坐标值(至少有两个这样的点位),后再编号,最终将这些数据通过格式转换工具转换成全站仪(拓普康GTS-311)能识别的格式,用数据线将这些数据输入全站仪中。
⑺ 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
施工测量的精度随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而改变。按精度要求的高低排列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毛石混凝土结构、土石方工程。按施工方法分,预制件装配式的方法较现场浇灌的精度要求高一些,钢结构州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比用电焊连接的精度要高。
多数建筑工程是以水泥为主要建筑材料。混凝土柱、梁、墙的施工总误差允许约为10~30mm。高层建筑物轴线的倾斜度要求为1/2000~1/1000。钢结构施工的总误差随施工上方法不同,允许误差在1~8mm。上石方的施工误差允许达l0cm。
测量仪器与方法已发展的相当成熟,一般来说它能提供相当高的精度为建筑施工服务。但测量工作的时间和成本会随精度要求提高而增加。在多数工地上,测量工作的成本很低,所以恰当地规定精度要求的目的不是为广降低测量工作的成本,而足为了提高工作速度。
关于具体工程的具体精度要求,如施工规范中有规定,则参照执行,如果没有规定则由设计、测量、施工以及构件制作几方人员合作共同协商决定误差分配。
必须指出,各工种虽有分工,但都是为了保证工程最终质量而工作的,因此,必须注意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保证工程的几何尺寸及位置的精度方面,测量人员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测量人员应该尽量为施工人员创造顺利的施工条件,并及时提供验收测量的数据,使施工人员及时了解施工误差的大小及其位置,从而有助于他们改进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随着其他工种误差的减少,测量工作的允许误差可以适当放宽,或者使整个工程的质量提高些。原则上只要各方面误差的合影响不超限就行。
⑻ 请问建筑工程施工时测量精度要求达到多少施工放样对精度的要求是一样的么
为了满足较高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应使用经过检校的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测量作业,测量作业的工作程序应符合“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一般原则,内业计算和外业测量时均应细心操作,注意复核,以防出错,测量方法和精度应符合相关的测量规范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对同类建筑物和构筑物来说,测设整个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主轴线,以便确定其相对其他地物的位置关系时,其测量精度要求可相对低一些。
而测设建筑物和构筑物内部有关联的轴线,以及在进行构件安装放样时,精度要求则相对高一些;如要对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为了发现位置和高程的微小变化量,测量精度要求更高。
施工放样对精度的要求是一样的。
(8)建筑施工精度扩展阅读:
一、工程精度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测量放线精度关系到工程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工程施工前,首先通过测量把施工图纸上的建筑物的轴线在实地进行放样定位以及测定控制高程,将为下一步的施工提供依据。这个阶段的测量工作非常重要,而且测量精度要求也相当高,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
在基础施工阶段,主要的测量内容包括:桩位放样、破桩头后桩顶标高测量、土方开挖时基底标高控制、承台与底板轴线、标高测量,其中承台、底板标高测量包括垫层、承台底板混凝土面标高控制。
桩位放线是基础施工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偏差严重时将会导致桩位作废,必须采取重新补桩或其他处理措施,这样既改变了原来承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受力情况,对整个主体结构的受力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建筑物埋下了安全质量隐患,也延误了施工工期。
破除桩头后桩顶标高控制也很重要,如桩头超高,就要抬高承台钢筋,造成承台钢筋保护层底部偏大上部偏小,严重时承台顶部将会出现露筋的现象发生。
二、提高工程精度
1、建立高精度的测量首级控制基准点,其加密控制点的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布点位置要合理,数量应满足现场放线要求,设站时后视定向点应有两个以上的方向进行检查,控制点应定期进行复测,如有偏差,数据成果应及时纠正更新。
2、增加测量仪器的成本投入,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使仪器的精度和数量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做好测量仪器的定期检测工作。
3、提高测量技术人员的素质。
4、对测量放线的成果反复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5、选择利于观测的时间和天气,同时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降低或抵消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测量放线提供良好的测量环境,最终保证了测量放线成果的准确性。
⑼ 建筑工程施工放线的国家误差要求最大是多少
放线的精度控制标准:
(1)基础放线尺寸的允许误差长宽L、宽度B的尺寸回(m)允许答误差(mm)L(B)≤30±530<L(B)≤60±1060<L(B)≤90±1590<L(B)±20;
(2)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项 目允 许 误 差(mm)每 层3总高(H)H≤30m530m<H≤60m1060m<H≤90m15;
(3)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项 目允许误差(mm)外廓柱轴线长度(L)L≤30m±530m<L≤60m±1060m<L≤90m±15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
(4)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项 目允许误差(mm)每 层±3总 高(H)H≤30m±530m<H≤60m±1060m<H≤90m±15;
(5)现场引测水准点精度±√4 n(n --测站数)。
⑽ 用全站仪进行建筑施工放线,精确度有多少
1、全站仪根据测角精度可分为0.1″,0.2″,0.5″,1″,2″,5″等几个等级。
2、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与光学经纬仪比较电子经纬仪将光学度盘换为光电扫描度盘,将人工光学测微读数代之以自动记录和显示读数,使测角操作简单化,且可避免读数误差的产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
全站仪与光学经纬仪区别在于度盘读数及显示系统,电子经纬仪的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及其读数装置是分别采用(编码盘)或两个相同的光栅度盘和读数传感器进行角度测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