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单位具有建筑物防雷施工资质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资质实行等级管理制度,资质等级分为丙、乙、甲三级。 第五条丙级资质单位只能从事发下防雷工程专业的设计或者施工: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包括建(构)筑物直击雷防护工程、整改工程及新增防直击雷工程项目; (二)可进行的感应雷防护工程项目有:小型计算机网络、小型程控电话、小型自动控制系统,短波、超短通讯站,小型电视台,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共用天线,闭路电视、有线电视和家用电器等小型防雷工程项目。 第六条乙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以下防雷工程专业的设计或者施工: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包括建(构)筑物直击雷防护工程,整改工程及新增防直击雷工程项目; (二)除可进行丙级感应雷防护工程项目外,还可承担的工程项目有:无线寻呼台,移动通讯中继站,中型电视台,一般雷达站、微波站、导航站,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中型自动控制系统、中型程控电话,中型计算机网络等中型防雷工程项目。 第七条甲级资质单位可以从事以下防雷工程专业的设计或施工: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包括建(构)筑物直击雷防护工程,整改工程及新增防直击雷工程项目; (二)除可进行乙级感应雷防护工程项目外,还可承担的工程项目有:大型移动通讯基站,大型电视台,大型程控电话机,大型计算机网络、大型自动控制系统,机场、大型车站、码头,智能大厦及其综合布线,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等易燃易爆场所,国防设施等大型防雷工程项目。
② 建筑防雷与接地的具体施工工艺
接地防雷工程施工步骤:
施工准备→接地装置安装→引下线安装→避雷带支架制作安装→避雷网安装→接地电阻测试。
(1)接地装置安装:
a.按照设计图尺寸位置要求,将底板内两条结构主筋焊接连通,并与所经桩台及柱内的有关钢筋焊接
③ 屋顶避雷带施工规范,,
1、在一般工程施工中,明装避雷带(网)采用¢8或¢10镀锌圆钢。使用前应对避雷线进行冷拉调直。安装时,特别注意防止避雷线在提升过程中的人为弯曲。
2、避雷线在固定支架上应平直、牢固,其顶部距建筑物应为100mm,不应有高低起伏、弯曲、下垂等现象。其平直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不宜大于3/1000,全长不宜超过10mm。
3、明装避雷带(网)随建筑物造型弯曲,弯曲处均作成圆弧,其圆弧半径为100mm,严禁作成90°直角弯或小于90°死弯。
4、避雷线搭接焊是其安装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要求所有避雷线同心敷设,“s”弯方向一致,其次,在避雷线、防雷引下线焊接中应采用双面焊接,焊接应饱满、平整、牢固、无虚焊,焊接后不应产生气孔、夹渣、咬肉、裂纹等现象,如发现应及时予以补焊,并将药皮敲净,刷上防锈漆及银粉。搭接长度要一致,长度≥6d,最好统一定位100mm。
5、避雷带(网)通过建筑物伸缩、沉降缝处,应作防雷跨越处理。将避雷带向外侧面弯成半径R=100mm的圆弧形,支持卡子固定点距建筑物边缘距离300mm。
6、引自圈梁内的防雷引下线镀锌圆钢与避雷带(网)焊接处,均应弯成R=100mm的圆弧形,搭接焊长度为100mm,且与镀锌圆钢双面焊接。若防雷引下线为镀锌扁钢,应弯成R=250mm的圆弧,焊接长度亦为100mm,双面焊接。
7、避雷带(网)应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体。如建筑物物顶上的透气管、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带(网)焊接成一体,也可采用抱卡形式。
(3)建筑防雷施工扩展阅读
避雷带可以暗敷设在建筑物表面的抹灰层内,或直接利用结构钢筋,并应与暗敷的避雷网或楼板的钢筋相焊接,所以避雷带实际上也就是均压环。
高层建筑物直击雷防护强调坚持采用明敷接闪器的基本原则,规定在建筑物的屋脊、屋角、屋檐、檐角边沿和女儿墙、屋顶构架、飘板、屋面梯屋顶、水池顶四周等所有易受雷击的部位全部采用敷设金属接闪器的方式。
避雷带一般采用的圆钢直径不小于6mm,扁钢不小于24mm×4mm。避雷带明敷设时,支架的高度为10~20cm,其各支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5m。
三类防雷建筑应在整个屋面组成小于1T或等于20mx20m或24mxl6m的闭合网格。
④ 防雷接地如何施工
防雷接地的施工质量要求
防雷接地的焊接采用搭接焊,搭接长度应符合以下规定:圆钢与圆钢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当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以直径大的为准);
圆钢与扁钢搭接时不应小于其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不应小于其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当扁钢宽度不同时,搭接长度以宽的为准);
扁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时,应紧贴3/4钢管表面或紧贴角钢外侧两面,上下两面使焊。焊接点的焊缝应饱满,不得有夹渣、咬肉、虚焊和气孔等缺陷,焊好后应清除药皮,焊接点除埋设在混凝土内的不做处理外,其余的焊点均需采取防腐措施:刷防锈漆一道,银粉漆两遍。
(4)建筑防雷施工扩展阅读:
避雷引下线暗敷设做法
利用结构柱内主筋做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主筋,每根主筋直径不能小于Ф16㎜,防雷引下线位置最好对称
引下线间距:一级防雷建筑:≤18m;二级防雷建筑:≤20m;三级防雷建筑:≤25m。
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主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标记,距室外地面0.5m处焊接断接卡子,随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并焊接出屋面一定长度的引下线Ф12㎜的镀锌圆钢,以备与避雷带连接。
柱内引下线与梁内均压环可靠焊接,采用双面焊接,焊缝双面焊接长度大于6D,下端与建筑物桩基钢筋及基础底梁钢筋的两根主筋焊接。每层各引下点焊接后,隐蔽之前,均应请现场施工员及监理进行隐检,同时应填写隐检记录。
⑤ 建筑施工工地应采取哪些防雷措施
1.脚手架防雷措施;2.塔吊防雷措施;3.电梯防雷措施;4.钢筋棚及各类电气设备接地与接零措施
⑥ 民用建筑中防雷是怎么施工的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
1)防雷接地工艺流程:建筑物基础钢筋接地→接地电阻测试→隐蔽验收→柱内主筋引下线→隐蔽验收→屋面避雷带。
2)质量要求:利用主钢筋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主筋位置,不得少于两根,用油漆作好标记,上下钢筋采用搭接,焊接长度为主钢筋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焊接,不做防腐处理。
⑦ 建筑物防雷施工的规范
http://www.yuanlin365.com/construct/27322/[摘要]对IEC、GB50057-94、JGJ/T16-92等建筑物防雷规范进行对比,指出对三级防雷建筑物的防直击雷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误区以及应采用的相应措施,论述建筑物防雷设计中应计算的设计参数,安全、经济地实现设计标准。[关键词]建筑物 防雷 设施 装置 间距 跨步电压 埋地深度 接地电阻 一、前言 在建筑物防雷设计中,设计人员对一、二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比较重视,疏漏差错很少,但对大量的三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却常有忽视。由于设计质量管理规定:对于一般工程的电气设计允许可以不要计算书,因此许多设计人员对三级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不再进行设计计算,仅凭经验而设计。对于防雷设施的是否设置及防雷设施的各种安全间距未进行计算、验算,因此造成大量的三级防雷的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存在较大的的盲目性,使有些工程提高了防雷级别,增加了工程造价,而有些工程却未按规范设计、施工,造成漏错,带来很大隐患和不应有的损失。二、建筑物防雷规范的概述及比较现今建筑物防雷标准 由1993年8月1日起实施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推荐性行业标准,1994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强制性国家标准。GB50057-94使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施工逐步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防雷标准接轨,设计施工更加规范化、标准化。GB50057-94将民用建筑分为两类,而JCJ/T16-92将民用建筑防雷设计分为三级,分得更加具体、细致、避免造成使某些民用建筑物失去应有的安全,而有些建筑物可能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为更好的掌握IEC、GB50057-94、JCJ/T16-92三者的实质,特择其主要条款列于表1.且后面的分析、计算均引自JCJ/T16-92中的规定。三、预计的年雷击次数 确定设置防雷设施除少量的一、二级防雷建筑物外,数量众多的还是三级防雷及等级以外的建筑物防雷,而对此类建筑物大多设计人员不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N,使许多不需设计防雷的建筑物而设计了防雷措施,设计保守,浪费了人、材、物。现计算举例说明:例1:在地势平坦的住宅小区内部设计一栋住宅楼:6层高 层数不含地下室,地下室高2.2m,三个单元,其中:长L=60m,宽W=13m,高H=20m,当地年平均雷暴日Td=33.2d/a,由于住宅楼处在小区内部,则校正系数K=1.据JCJ/T16-92中公式 D 2-1 、 D 2-2 、 D 2-3 、D 2-4 得: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 :Ae= L W+2 L+W H 200-H +πH 200-H ×10-6= 60×13+2(60+13)20(200-20)+3.14×20(200-20) ×10-6=0.02084 km2 建筑物所处当地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Ng=0.024Td1.3=0.024×33.21.3=2.28次/ km2 a 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KNgAe=1×2.28×0.02084=0.0475 次/a 据JCJ/T16-92第12.3.1条,只有在N≥0.05 GB50057-94中:N≥0.06 才设置三级防雷,而本例中:N=0.0475<0.05,且该住宅楼在住宅楼群中不是最高的也不在楼群边缘,故该住宅楼不需做防雷设施。
⑧ 古建筑如何做好防雷工程
古建筑如何做好防雷工程
接闪器的布设
为了保持古建筑物的艺术特点,接闪器采用避雷带和避雷短针相结合,并宜在敷有引下线的屋角避雷带上焊接长30-50cm的避雷短针,以便有效接闪引导雷电流入大地。根据雷击规律
,避雷带应沿建筑物屋面的正脊、吻屋顶檐部、斜脊、垂兽和高山建筑物的烟囱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为减少雷电电流产生的电动力危害,在敷设避雷带和引下线时不得弯折成直角、锐
角,应沿古建筑物轮廓采用圆弧形弯曲,应保证其弯曲段开口部分的直线距离,不小于其弯曲段全长的1/10。
古建筑上部的宝顶、尖塔、吻兽、塑像、宝盒以及拱下的防鸟丝网等金属物件与部件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属于接闪器,均应与防雷装置可靠地连接。此外,在防雷检测过程中发现,有的
古建筑屋顶上安装各种天线,应拆除或另行敷设;有的古建筑为了亮化的需要,在接闪器上有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如照明灯或彩灯的电源线,应根据《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
验收规范》GB50169-2006中的第3.5.3条规定执行,即“装有避雷针和避雷线的构架上的照明灯电源线。必须采用直埋于土壤中的带金属护层的电缆或穿入金属管的线缆。电缆的金属护层
或金属管必须接地,埋入土壤中的长度应在10m以上,方可与配电装置的接地网相连或与电源线、低压配电装置相连接"。
引下线的布设
若防雷引下线根数少,则每根引下线所承受的雷电流就越大,容易产生雷电反击和雷电二次危害效应。因此在布设引下线时,有条件的环境应尽量多设几根,并尽量利用建筑物的柱子
钢筋,但古建筑物多为砖木机构,故只能采用明敷,当然对建筑物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敷设时应注意引下线沿古建筑物轮廓四周均压或对称布置,间距符合规范。为减少引下线自身电
感所引起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应以较短的接地路径敷设,引下线弯曲处应采用”软连接“的弧形弯曲,在引下线距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处应有良好的保护覆盖物,如采用镀锌角钢、改性
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避免引下线机械损坏和防止与人身接触产生接触电压危害。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
古建筑如何做好防雷工程?郑州雷地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防雷系统智能集成为主营业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防雷技术和防雷工程项目的开发、推广和应用。雷地成
立于2009年,注册资金300万元整,并获得国家气象局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乙级资质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乙级资质证》,有数十名技术骨干取得河南省防雷中心统考的省防雷
工程技术资格证书。为客户提供包括防雷工程咨询、防雷系统设计、防雷工程施工、技术培训、雷击风险评估分析、系统工程维护的全方位信息化防雷系统智能集成解决方案及服务。
古建筑如何做好防雷工程?
历经多年风雨,郑州雷地客户对象遍及政府、军队、电信、电力、交通、教育、石化、铁路、气象等各个领域。公司对各类构筑物直击雷防护、各种系统接地、低压电源系统防护、各
类通讯系统线路保护等内外部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拥有丰富经验,所有完成项目经历了多个雷雨季节的考验,并得到了防雷检测部门和用户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