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程设计 > 广场建筑设计

广场建筑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01 01:45:44

A. 明天广场的建筑设计

由世界著名设计师事务所约翰波特曼设计,大楼线条硬朗明快,外型十分前卫,就像太空时代的巨型火箭。雄伟的大楼主要分为两部分,下部是用作办公楼,外型较复杂多变。上部四方立面的位置是旅馆部分,外观简约平实,使大楼形造强列的对比效果,却又协调和谐。尖顶楼塔是整个建筑物的焦点,由四枝三角支柱组成,中空的部分下有一个巨型的圆球,雄奇无比,在市区里各处均可望见塔楼独特的峰顶。
Tomorrow Square 明天广场,黄浦区,黄陂路,租价¥7.00-9.00元/天/㎡,管理费¥30元/月/㎡,高50层。
透明天窗
主楼和裙房之间共享空间顶部因有透明天窗,此处的天窗形式在设计中大胆采用了网架,用简化手法,抽去下弦,在不改变受力情况下,使原有的网架达到轻巧、透光,同时又节省了造价,使施工既方便又减轻荷重。
结构设计和施工合理结合
本工程采用逆筑施工方式。针对上海软土地基的特点.采用一柱(永久)多桩,裙房逆筑,主楼顺筑的方案,根据对基础沉降计算,裙房上部施工到五层结构时,完成裙房底板的结构施工。在逆筑施工过程中,设置了几百个控制、监测点,这些点包括了变形、应力、水位的内容,使得逆筑施工的过程处于信息化系统的监视下。监测数据表明,明天广场工程的逆筑施工过程达到事前设计的要求。通过采用运作施工技术降低了基础施工时的技术措施费,以永久结构楼板替代了支撑,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施工作业面,因此大大地加快了施工速度。
结构设计采用新技术
难度很高,采用了转换层、变截面框架梁、逆筑法施工、悬挑53米屋顶钢结构以及进行刚性和气弹性二种模型的风洞试验等新技术,取得很好技术参数和应用效果。为此本工程的结构设计获得2005年度上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以及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优秀结构设计一等奖。采用世界较为先进的平衡阀回水系统。同时供热设备(七至三十五层)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AERCO半即热式换热器,七氟丙烷全淹没气体灭火系统等,使建筑使用功能和设备选用相匹配。
屋顶水箱艺术化
为满足建筑在最高点景观要求,将五十八层以上的屋顶水箱设计成球形水箱,水箱内部构思新颖,构造独特,是一个中间抽心,扇形球体水箱,既满足美观要求,又满足贮水量、管线布置以及检修要求(球外无管线)。晚间,灯光反射在不锈钢球体水箱上成为一道观光夜景,使这个精心设计的水箱成为一件艺术品。
换风、采暖等技术
明天广场酒店式公寓和客房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酒店大堂、中餐厅、西餐厅、大宴会厅采用VAV变风量系统、变静压控制、酒店式公寓的排风和新风系统采用了CAV定风量系统以恒定每层的新排风层。室内游泳池采用热风和地板辐射相结合的采暖方式以提高使用舒适度。冷冻水系统和空调热水系统采用动态流量平衡阀和静态流量平衡阀相结合的方式以使整个系统达到水力平衡。
高层悬挑斜拉钢平台
由于建筑立面的需要,三十八至五十八层平面与下部各层成45°。为了解决施工平台工作面,采用高层悬挑斜拉钢平台方案,完满完成施工。

B. 万达城市广场都与哪些建筑设计公司合作

万达自己有规划院,平面规划方案都是自己做的,对外进行施工图招标、立面方案招标、灯光设计招标等,这个全国那么多万达广场,有很多很多设计公司与万达合作的。
在上海有中建上海院和帕莱登等。

C. 广州大都会广场的建筑设计

建筑外抄观非常简洁,方正袭、直线条,建筑主体部分的外墙全部以耀眼的金色玻璃幕墙覆盖,干净利落,充满理性色彩。这种极富现代感、工业化的很“光亮”的表现手法,虽然可能被批评为“冷漠”,但它一方面透过建筑前的小广场缓和了“冷漠”感,另一方面它与天河北浓郁的商业氛围非常协调,使其成为附近一带的建筑亮点。
高度 182米
楼层 48层
建筑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
年份 1996年

D. 鸿昌广场的深圳鸿昌广场-建筑设计

编辑本段
深圳鸿昌广场深圳鸿昌广场是(香港)鸿昌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与中方版四家公权司合作与兴建。标高248米。总建筑面积为131,165.77平方米。楼高67层(地下4 层,地面63层),是深圳市第三高商厦。深圳鸿昌广场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是一座现代化智能型写字楼为主之综合性大楼,集酒店式商务公寓、商场于一体,内设银行、餐厅、娱乐设施等,配套齐备。助您运筹帷幄,马到成功。大堂高 8.5 米,宽敞明亮,气势非凡,地面及墙面铺砌优质进口花岗岩及大理石,高级艺术吊顶及高档艺术灯饰。倍感雍容与尊贵。外墙装修尽显都市主义建筑风格,大厦主体外装饰为高级铝合金幕墙和进口钢化宝石绿镀膜玻璃,整体简洁的竖线条配以大堂门楣的圆弧,展现出极强的现代风格和金属质感。大厦的1至6层为商场,分别设有银行、购物中心、中心餐厅、健身娱乐等各种设施,设施齐全,不假外求。各楼层间设有OTIS自动扶手电梯,舒适便捷。楼高67层的深圳鸿昌广场在大堂设计上匠心独具,以其独特造型及气势磅礴的大堂门楣,与广场的宏伟外貌连成一体。予人“飞龙在天”之感。

E. 下沉式广场的建筑问题

上海市高层建筑现状与问题
上海市规划局曾组织市规划院等部门对本市近几年高层建筑建设情况作过一次调查。至1997年底,本市中心城(+区+浦东)高层建筑总数已达2258幢,总建筑面积3524万平方米。对其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高层数量增长迅速,高层建筑占新增建筑面积比例逐年上升。 1971年至1980年十年共建高层149幢: 1981年到1990年十年共建高层650幢,总建筑面积804万平方米,占新增面积比例9.9%; 1991年到1995年共建高层750幢,总建筑面积1133万m2,占新增面积比例23%: 1996年新建高层430底总建筑面积725万m',占新增面积比例484%: 1997年新增高层484幢,总建筑面积926万m2,占新增面积比例57.9%。
2.高层建筑中住宅占主要部分,随着办公楼市场的日趋饱和,住宅会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角。在2258幢高层、总建筑面积3524万平方米中,住宅有1590幢(占67.8%}。建筑面积2078万m'(占59%),主要集中在徐汇、普陀、浦东、长宁等区。
3.高层建筑分布以黄浦最密集。静安、卢湾、南市次之,其他各区除相对集中某一地区外基本上呈随机分布状态。以长宁为例,全区38km2,高层有246幢,总建筑面积429万m2,其中除主要分布在虹桥开发区外(在0 .65km'中有29幢、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其他则在该区37.35km'范围内漫布(217幢、建筑百积417二万m')。
4.尚有大量已批待建高层,今后中心城高层建筑仍会有惊人增长。到1997年底,市和区的规划部门共批准高层建筑3374幢、建筑面积5897万m2。除去1997年已建成的之外还有116幢。 2643万m'的高层建筑在建或将开工建设。
这几年高层建设量大面广,反映了本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开拓的结果。面对当前高层如林的态势,从 城市规划角度思考,有两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个是高层建筑尤其高层住宅建筑是不是发展方向?上海市旧区建筑密集,人口集中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改善带来很大的压力。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疏解旧区人口和交通的政策。《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也对旧区改建作出了”控制高层建筑降低建筑密尾增加公共绿地改善城市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功能”的规定。至于高层住宅,由于其造价高:物典管理费用大;而其建设的初充主要是为了平衡地价、拆迁等成本,而非增加绿地,改善环境:高层住宅尤其是塔式高层住宅的日照条件差:其消防问题也是一个至今没有完全解决难题。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实施和居住水平提高,市民越来越重视住宅环境和生活质.价廉物美的多层住宅越来越受欢迎。对一些低标准的高层住宅今后将会成为城市改造的沉重包袱。已建成的高层办公楼空置率较大,市场消化需要时日。随着经济的发展,可能还需要建设一些高层办公楼、宾馆,但数量不会大多。因此,今后在相当长的时期,高层建筑尤其是高层住宅并非今后的发展方向,旧区改建要控制高层建筑。另一个问题是高层布局。已建的高层建筑总体布局状况是,集中地区密度过高、绿地过少、日照的矛盾突出:一般区则随机分布,没有秩序,缺乏环境设计,形不成城市景观,有的甚至在历史风貌保护地区随意插建高层,有损历史风貌。
上海高层建筑的规划控制
上述问题产生的因素是复杂的,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综合考虑。从城市规划角度要着重解决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机制问题。
1.城市规划的编制机制
关于城市规划的编制机制,主要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问题。这几年,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引进外资增多,旧区改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即第二产业改第三产业)等方面的原因,某些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滞后于旧区改建的情况是存在的。有些改建地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人又过多地迁就了委托部门“容积率里出效益”的要求,没有考虑总体规划的实施要求,存在着盲目提高容积率的情况。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随意调整控制性详略规划的容积率规定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就难以控制高层建筑。相反,高层建筑遍地开花。要借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和实施的契机,对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梳理和调整。为切实体现总体规划要求,应抓紧编制中心城分区规划,分析、分解总体规划的有关控制指标和各项控制要素,体现城市设计的思想,提出高层布局规划,划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单元范围,将分区规划深化、细化的总体规划的控制要求落实力各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如建筑总容量、绿地率、建筑保护要求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是总体规划的具体化又是规划管理的依据,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为此,要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要完善编制与审批程序,加强调查研究进行专家论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要严格规定其调整程序,未按法定程序不得随意调整;要建立监督机制,加强人大、行政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施监督机制。为此,批准的控制性详略规划要对社会公开。
2.城市规划的实施机制
高层建筑数量多及其分布的随机性,表面上看是城市空间规划方面的问题,但其实质是土地经济方面的问题。其主要因素是在于土地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机制及土地开发调控机制。不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尽管有了规范高层布局的详细规划也是难以实施的。例如,开发商出于经济效益考底如土地开发成本高,则提高容积率以获取经济效益。而在土地开发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上地地价又未与城市规划实施相结合。相反,土地批租的高地价是作为一项地价经济收入来源,如果居高不下,容积率也就是降不下来,建高层势在必然。另一方面,在土地开发上,近几年发挥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但分散开发也是造成高层漫布的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城市规划的实施机制至关重要。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协调规划实施与土地管理的关系,使土地地价与城市规划实施挂钩:实行土地储备制度,推进成片开发;加强对土地一级市场的政府调控,有计划地每年推出土地供应总量。二是修改、完善规划管理法规调整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有关规定,制定房地产开发环境建设技术导则。三是严格高层建筑的立项审批,提高审批层次。
通过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机制的完善。促使旧区改建,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建设真正纳入城市规划的有序的轨道,把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普通广场绿地的劣势
广场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不但可以满足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广场能为市民献上一分宁静与恬暇;在拥挤的都市水泥森林中,广场能为市民守住一片绿洲与舒朗。而且,城市广场及其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客厅,可以集中体现城市的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并能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和对外吸引力,进而可以促进城市的各方面建设,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
正是由于上述优点,使广场成为当前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在这股广场建设热潮的推动下,各地城市纷纷建成了一批广场,但由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管理维护的技术水平方面存在着差异,使得各广场的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城市(如大连等)在广场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但还有一些城市的广场在建成后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暴露出一些问题。
1 尺度过大
目前国内的一些广场,特别是地县一级城市的广场,有许多在规划阶段就没有科学地界定广场的尺度,导致广场尺度过大。广场尺度过大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1、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其它项目的建设。2、势必会使广场产生空旷的感觉,使广场不具备亲和力,在广场中游览的人也会觉得很累,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虽然按使用功能来划分,广场有交通集散广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等多种类型,但本文着重议论的是游憩广场,也就是一般常说的“市民广场”。
造成广场尺度过大的因素不外乎有以下三个:1、当地行政官员盲目追求形式,追求所谓“气派”的长官意志。2、一些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规划设计人员没有科学地引导业主,而是一味地迎合业主的意见。3、地县一级城市中的地价也相对于省会城市及直辖市较低,这方面的因素也在无形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些县市的广场面积达到了10hm2,还有的甚至超过了30hm2。按广场用地1m2/人的规划指标结合当地的人口来算,明显超标。再者,在城市中建广场也不宜把所有的广场面积指标都集中在一个大广场中,而应适当分散,建成一个广场系列,扩大广场的服务半径,提高广场的利用率。并且使每个广场依据其功能都有一个合理、宜人的尺度,使广场更具亲和力。
需要指出的是,广场空间并非单纯的尺度问题,它是由活动内容、布局分区、视觉特性、光照条件、容积感与建筑边界条件等因素共同制约的。同时也与相邻空间的相互对比有关。如当人们走在一个狭小的仅有3?/FONT>5m的长街中,突然走入一个有20?/FONT>30m的开阔带,就有步入广场之感。如果广场实际面积并不大,却缺少可供活动的设施和休息的依靠,也会使人产生“广而无场”和“大而不当”之感;相反,在大的广场中如有详细的活动分区和相应的设施,也会使人感到很丰实。
2 空间围合感不强,建筑形式欠协调
广场的围合有四面围合、三面围合、两面围合与单面围合四种形式,其中以前二者封闭感较好,有较强的领域感。围合广场常见的要素有建筑、树木、柱廊和有高差的特定地形等,其中以建筑围合较好。目前国内的一些广场有不少都是用道路围合,或只在广场的一侧到两侧布置建筑,容易使游人在行为及心理上产生不安定的感觉,至使游人在广场内停留的时间缩短,降低了广场的内聚力及吸引力。
在研究广场空间时,不妨也提一提“阴角” 空间。所谓“阴角”,以容器“升”为例,是指其内侧凹进去的空间,所谓“阳角”是指其外侧凸出来的空间。在外部空间中,这种“阴角”空间实际是在领域上包围广场,将其包含于内侧之中。当沿着棋盘状道路布置广场时,全都成了“阳角”空间,形成要把人挤出去似的非人性城市空间。相反,用“阴角”空间可以创造出一种把人拥抱在里面的温暖、完整的城市空间。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多保持转角的“阴角”空间能为城市增添美丽而吸引人。
有的广场周边的围合建筑在立面造型及体量上也缺乏统一,破坏了广场的整体性,其原因就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没有统一规划或是新建筑没有与旧建筑相统一。广场周围建筑布置手法有三种:1、向心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会使得广场的围合感及整体性都非常好。如合肥的明珠广场。 2、轴线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多用于矩形广场,能获得一种特殊的肃穆气氛,尤其适合于政治性、集合性广场。如成都的天府广场。 3、特殊式平面布置。在广场平面不规则的情况下,新建筑可以采用寻求以旧建筑在布局上的共性特征为媒介,借助这种“特征”与旧建筑布局“对话”的手法,使广场建立起一种内在的秩序,以达到统一协调的效果。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
3 对地方传统文化体现不够
当前的广场建设越来越多的呈现出向地域性、文化性发展的趋势。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非常重要,它或以丰厚的历史沉积为依托,使人在闲暇徜佯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或以特定的民俗活动充实之,加强人们的参与性。这时候广场的地域文化内涵最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千人一面、一哄而上是当前广场建设的最大弊端。一些建设者只是照搬外地建设成功的广场的表面形式,而没有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明显不够,广场建设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根据,缺乏理性地去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化的造型,使得广场的内容远看似有、近看却无,从而失去了地方特色。
在广场设计阶段应因地制宜、强化地方独有特色,如同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一样。顺应地方文脉,反映地方特色,以形成“来此必游”的社会效益。
4 大草坪的弊端
4.1 可接触性不强
国内一些新建的广场喜欢在其中布置大片装饰性草坪、工整的修剪图案,在重视观赏性的同时造成了单调和机械,不仅缺乏空间立体层次的变化,也不符合游人行为的舒适要求。当前,绝大多数的广场草坪四周都立有“禁止践踏”的标牌,一片融融的绿意却将游人拒于其外,可视却不可达,不免令人索然。而且会造成广场很大,视觉空间开敞,但游人只能在路面和局部硬质铺装上活动,游人容纳量小的矛盾。国外的一些地区在处理草坪的使用与维护问题时,把大草坪分成若干块,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对游人开放其中的一块或几块,从而把这对立的二者巧妙的统一了起来。这既养护了草坪的生物机能,又增强了草坪的可接触性。这些成功的处理手法可供我们借鉴。
在城市空间环境设计中,除了保障公共行为的实现外,也要做好领有空间的设计。能否保障半公共行为和私密行为的实现,这既是社会对人的态度的体现,也是广场设计品位高低的反映。但是,在漫无遮挡的广场平面空间中,游人的私密行为又怎能得到保障?那些依依的有情人又能在哪里说悄悄话?这不禁使当前的一些广场失去了应有的人情味。所以在广场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广场的空间层次、游人行为的多样性及广场内容的可接触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广场的领域化倾向正是反映了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有人提出“小就是美”确有道理。领域性的创造可运用植物、建筑小品及铺地等多种手法,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及开敞空间,创造出富有特色、层次丰富的广场空间环境。
4.2 对不同季节处理重视程度不够
不同的季节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景观特色,在广场设计时理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可是,大草坪这种单一的景观处理手法实难与各季节的景观特色相协调。在炎热的夏天,由于广场内缺少高大的遮阴乔木,使得游人无处躲避烈日的烘烤;在生物萧条的秋冬季,草坪都已枯黄,这时广场呈现给人的将是一片荒凉与衰败的景象。这些不利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广场的吸引力及重游率。所以广场设计应结合不同季节的特色做相应的植物配置及景观处理。在南方城市枣如深圳新建的一些城市广场,可以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地种植一些常绿植物及一些不同花季的花卉,使广场一年四季均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景象。在北方城市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使得冬季植被比较单一,但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处理。如哈尔滨的建筑艺术广场,在冬季就举办冰雕、雪雕等展览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5 广场内的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广场作为一个兼有多种功能的生活服务性场所应尽力满足游人多方面的行为需求,使游人在广场内就能得到便捷的服务。在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对重庆人民广场调查分析报告中曾体现了一些受访群众的意愿:他们希望广场应多设置美观耐用的固定长凳,设置必要数目的电话亭,设置一些挡雨设施等[6]。这反映出广场中存在着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这样会制约广场服务功能的全方面发挥,减弱广场的舒适性及吸引力。在广场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游人的各种行为需求,在不妨碍广场整体景观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美观耐用的服务设施,以体现广场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6 管理及维护水平滞后
有些广场在设计时及建成后,均达到了较高的标准,但后期管理及维护水平却没有与之相匹配,广场中部分景观及设施的损坏没有及时得到修复,以至造成广场整体景观的破坏。更有甚者,有的广场几乎已经沦为乱放车辆的停车场。
广场在建成后应立即建立一个完善的物业管理机构,时刻监控着广场内的各项设施及景点,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保障广场的服务功能及整体景观。对于在广场中随意停放车辆的现象,应严加限制。所有城市广场的建设项目应由规划主管部门独立归档,以便定期跟踪检查,对于违规行为应立即予以处罚。在另一方面,拥有大量高素质的、积极参与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管理和维护工作的使用者,也是高质量环境的重要保证。有了他们的参与,我们的城市建设将更富生机、更有效率。

F. 中粮·置地广场建筑设计灵感来源是什么

与地坛为邻,倚地坛而居。地坛,又名方泽坛。中粮·置地广场建筑设计灵感源自方回泽坛“泽中方丘”答之理念,提取规整的正方形作为建筑设计的规制和肌理。外观采用“三阶两台”式设计,同时延续方泽坛“青石”色系,建筑石材采用 “东方雾”与“暴风灰”。中粮·置地广场将地坛的沉稳古韵,与现代建筑的写意笔法进行融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兼具历史厚重与现代质感的建筑美学。

G. 麻城广场的建筑设计有何特色

麻城广场商业步行街采用内外双街的最前沿设计,轻松贯穿陵园路、将军路以回及建设路,将三大主干答道人流引进商业街,连通人流动向,并且每条街都超过400米,拥有足够的商业体量。步行街内街还采用了12m宽的黄金设计,可以让人闲庭信步地享受购物乐趣。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过宽的商业街会让人只关注街道的一侧,导致人无法一览步行街全貌,相反,过窄的街道会让人有压抑不适感。12米宽度能提供最完美的购物体验。武汉南湖沃尔玛、汉街万达等等成功案例都采用了这个前沿设计。
为了营造最理想的购物体验,麻城广场不惜成本,每隔50米就配备一部自动扶梯,为顾客提供舒适便捷购物环境。正是这样的配置让每一间商铺都仿佛临街旺铺,获得充分的商业展示,享受来往的巨大客流,让整个商业体成为0死角的商业空间。

在步行街与泛首层设计的联通效果下,麻城广场打造出了导入麻城三大主干道巨大人潮的立体人流动线。顾客可以通过扶梯和连廊等交通动线便捷的到达各层商铺,充分体现了泛首层的设计理念的优越。麻城广场精心打造的立体人流动线纵观麻城,堪称独一无二,这里的商铺生意自然不愁,投资麻城广场,就是坐拥地利赚大钱!

H. 怀来文化广场的正门建筑设计有何意义

美丽的文化广场 乐从,有许多景点,而文化广场就是景点之一. 一来到文化广场,你就会看到一块宽阔的空地.在空地的两边种 着许多花草树木.花儿五颜六色,种类很多,不可计数.因此,蝴蝶 姐姐和蜜蜂弟弟经常来到花丛里嬉戏玩耍.有时,蜜蜂弟弟还会提着 小桶去采蜜.每次满载而归,蜜蜂弟弟心里都会有说不出的快乐.毫 无疑问,我最喜欢的当然是那美丽的喷泉啦!每当节日的晚上,喷泉 就会喷出大约三四米高的水柱, 水柱到了一定的高度, 就会从天而降, 就像天上的星星洒落人间. 在空地的附近,有一个儿童乐园.那里可是小朋友们的天地.小 朋友们可喜欢去那儿玩了. 因为那里有很多好玩的: 跷跷板、 滑滑梯、 算盘……在这些游乐设施的左边,有一个长方形的沙池,里面有荡秋 千、 踩踏板……因此, 小朋友们经常拎着小桶、 小车和小铲来玩沙子. 我远远就闻到了一阵荷花的清香.我急忙往荷花池跑去.荷花已 经开了不少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有 的花瓣儿全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 饱胀的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又一朵的姿势.如 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一阵 微风拂过,一池的荷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沿着石板小路走去,我来到了人工湖.人工湖里的水清澈见底, 生活着一群快乐、可爱的小鱼.人工湖里的小鱼可多啦!有红色的、 有黄色的、有金色的……每当我撒下一些饲料时,活蹦乱跳的鱼儿们 竭尽全力地跃到水面上来,张开大大的嘴巴,一下子吞掉了几粒,动 作十分敏捷. 文化广场真美丽!它是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I. 广场建筑包括哪些内容!

广场建筑包括的内容:
一.城市空间设施:即对城市整体空间形象起作用的环境设施单位和群体。包括:
1.领域:住宅小区、公共建筑集群、商业街(区)、历史和民俗区、文化和行政区、科研和工厂区等。
2.开放空间:广场、公共绿地、公园、游乐场、自然空地、水边等。
3.通道:各类道路、河道、过境铁道
4.领域边缘
5.领域地标
二.局部景观设施:城市装饰,广告标识、庆典活动用具等,它们是对小环境或短时间起作用的环境设计单体和群体。
1.城市设施:桥、水塔、电视塔、停车场、地铁车站、地下通道。
2.服务设备:休息设施、卫生箱、自行车架、游乐设施、照明、饮水器、售货机
3.小品建筑:加油站、售货亭,停车廊、地铁、隧道入口、公厕、围墙大门
4.室内环境设施:室外部分环境设施向室内空间的延伸。
5.观演与情报设施:装饰雕塑、喷泉水池、绿化、园林小品以及广告标志、告示牌等。
6. 无障碍设施:坡道、盲文指示器、专用铺地、专用信号机等
7. 庆典用具:灯笼、彩车、彩门旗帜、露天舞台,装饰照明
8. 道路设施:道路铺装、护柱、防护栅、交通信号
9. 建筑外沿:阳台、雨蓬、外廊、檐口

广场设计:
1.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2.广场的环境应与所在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的环境,街道,建筑物等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城市的活动中心。设计时要考虑到广场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加以深刻领悟和理解,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广场。用适合该广场的表现形式将其表达。
3.丰富广场空间的类型和结构层次与周围整体环境在空间比例上的协调统一。城市文化广场的结构一般都为开敞式的,组织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周围的建筑,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历史建筑,运用合理适当的处理方法,将周围建筑很好的融入广场环境中。广场空间的类型和层次可看作是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类型是对系统结构的完善,将有助解决广场使用多样性的需求。
丰富空间的结构层次。可以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等手法从广场整体中划分出主与从、公共与私密等不同的空间领域。在不同空间丰富空间边沿的状态。人的行为表明人在空间中倾向于寻找可依靠的边界,即“边界效应”。环境通过物质形式向人提供传达环境意义的线索。因此,在空间边沿的设计中,丰富其类型,提高人们选择的可能性,从而满足多样性的需求。
4.广场与周围建筑环境和交通组织上的协调统一。城市广场的人流及车流 集散,及其交通组织是保证其环境质量不受外界干扰的重要因素。城市交通由广场的交通组织和广场内部交通组织两部分组成。城市交通与广场的交通组织上,要保证有城市各区域到广场的方便性。
在广场内部的交通组织上,考虑到人们参观,浏览交往及休闲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结合广场的性质,很好的组织人流车流,形成良好的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拥有欣赏文化广场的场所及交往机会。
5.标志物与可识别性标志物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广场的可识别性。这里要明确可识别性的含义。可识别性是易辩性和易明性的总和。因此,可识别性要求事物的独特性,针对城市广场来说,其可识别性将增强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

阅读全文

与广场建筑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