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桩基施工前打试桩出自哪个规范,是所有类型的桩基都需要吗
桩基施工前打试桩,出自《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 有没有桩基础施工验收规范
有呀,与之相关的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 桩基施工前打试桩出自哪个规范,是所有类型的桩基都需要吗
桩基施工前打试桩,出自《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中桩基有几种:根据传力内和作用性容质不同分为端承型桩和摩擦型桩两大类。
1.
摩擦型桩:是指在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阻力受力的桩,根据桩侧阻力分担荷载的大小,磨擦型桩又分为磨擦桩和端承磨擦桩两种。
2.
端承型桩:是指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相对桩端阻力而言较小,或可忽略不计的桩。
3.
根据桩端阻力发挥的程度和分担荷载的比例,又可分为端承桩和磨擦端承桩两种
4. 条形桩基和单排桩基的区别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桩基按轴线要求一条线一条线的打下(在纵横交接处)!成型后,形成一排、一排的,就像条形基础一样!单排桩基指做基础时,打桩仅打一排,一般用于场地局部承载力偏低时
5. 马路上修高架桥,桩基离建筑的距离有没规定,必须离建筑物多少米以外才可施工有没有相关规定或者说规范
建筑施工离居民区安全距离是多少米 - 相关问题 - 110网法律咨询建筑施工离居民区专安全距离是多属少米 我家门前在修商品房,但是建筑物离我家很近...请问打桩与房屋的安全距离是多少?建筑规范对这种情况进行了什么样的定?如果说可以...
6. 建筑工程资料桩基检验批
隐蔽工程验收
桩基(子分部)工程验收记录
桩基钢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桩基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钢筋笼质量检验批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混凝土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混凝土灌注桩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在实际施工中,检验批的验收是最基本的验收,检验批的划分是一项重要工作。合理划分检验批是管理人员和验收人员应当掌握的最基本要求。对检验批划分的要求见《统一标准》第4.0.5条: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的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在验收中,划分检验批时应注意:不同的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有所不同。有些分项工程,既可能划分为几个内容相同的检验批,也可能划分为几个内容不同的检验批来验收。如砌体验收规范,可按楼层划分为几个内容相同的检验批。又如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混凝土分项工程,可划分为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等几个不同的检验批来验收。
验收规范给出了检验批划分的原则。在原则指导之下,具体的划分应在施工中根据工程的特点去划分。这种划分实际上是有一定灵活性的,规范给出的只是指导性原则。
例如,混凝土验收规范第3.0.2条给出的混凝土结构检验批划分原则是:混凝土结构各分项工程可根据与施工方式相一致,且便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原则,按工作班、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为若干检验批。
在实际施工和质量验收中,检验批的划分是灵活的,并非固定不变。不同的人可能会作不同的划分。但是检验批划分得不宜过大或过小。因为划分过大时一旦出现不合格,影响范围太大;划分过小时则将增加抽样检查的数量,增加验收成本。
《统一标准》中给出了检验批的定义:检验批是“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就其实质来看,划分检验批,主要应当考虑是不是采用相同材料、按照基本相同的施工条件施工。同一个检验批内的受检对象,其质量应当是相近的、材料和工艺应当基本一致。各受检体应当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离散度不能过大。
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与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有不同时以何为准
设计说明为准
8. 桩基础验收规范偏差多少
建筑类桩基础常用的验收规范: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第5章--桩基础;
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9章--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
桩基础的作用是将荷载传至地下较深处承载性能好的土层,以满足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桩基础的承载能力高,能承受竖直荷载,也能承受水平荷载,能抵抗上拔荷载也能承受振动荷载,是应用最广泛的深基础形式。
适用范围:
(1)上部土层软弱不能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而下部存在较好的土层时.用桩穿越软弱土层,将荷载传递给深部硬土层。
(2)一定深度范围内不存在较理想的持力层,用桩使荷载沿着桩杆依靠桩侧摩阻力渐渐传递。
(3)基础需要承受向上的力,用桩依靠桩杆周围的负摩阻力来抵抗向上的力,即“抗拔桩”。
(4)基础需要承受水平方向的分力时,可用抗弯的竖桩来承担。
(5)地基软硬不均或荷载分布不均,天然地基不能满足结构物对不均匀变形的要求时,可采用桩基础。
(6)浅层存在较好土层,但考虑其他因素,仍采用桩基础,如港口、水利、桥梁工程中结构物基础周围的地基土宜受侵蚀或冲刷时,应采用桩基础;如精密仪器和动力机械设备等对基础有特殊要求时,常用桩基础。
(7)考虑建筑物受相邻建筑物、地面堆载以及施工开挖、打桩等影响,采用浅基础将会产生过量倾斜或沉降时用桩基础。
(8)建筑物下存在不稳定土层,如液化土、湿陷性黄土、季节性冻土、膨胀土等,采用桩基将荷载传递至深部密实稳定土层。
不属于上述情况时,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依据“经济合理、技术可靠”的原则,通过分析对比后确定是否采用桩基础。
(8)建筑桩基施工规范扩展阅读:
桩基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
1.桩基形式的合理选择
桩基形式选择合理与否,对高层建筑的安全、功能与造价影响很大。桩基形式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条件;
(2)建筑的体型与结构特点;
(3)建筑功能对地下空间利用的方式。
2.持力层与桩长的合理选择
持力层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
(1)能提供足够大的单桩承载力;
(2)保证建筑物不产生过大的沉降与差异沉降;
(3)考虑桩基造价;
(4)考虑桩基施工技术的可能性。
3.桩的合理布置
在桩数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布桩方式下,桩基的承载力与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4.桩基的水平承载能力
高层建筑基底水平剪力和倾覆力矩,主要由地震和风所引起,一般地,地震作用为控制因素。地震引起的基底水平剪力一般不超过高层建筑总重的5%,但仍相当可观。因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重心远高于基础底面,因此还会引起很大的倾覆力矩,在地震区这些作用都必须加以考虑。
对高层建筑,地震作用往往成为设计中的控制因素。但在沿海地区,由于海洋风暴的侵扰,风的影响可能甚于地震。对超高层建筑,风引起的基底水平剪力和倾覆力矩可能接近甚至远超过地震引起的结果,成为设计中的控制因素。因此,高层建筑桩基础,必须有足够的抵御水平荷载和倾覆力矩的能力。
5.桩基施工和使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必须考虑技术与经济的合理性。
9. 建筑桩基500mm间距1.75需要跳打吗,间隔多少时间能施工相邻的桩
这个没有什么规定,只是看你平时的经验施工,如果两根相邻的桩距离太近就需要跳打,如果太近可能要跳打两根以上,我原来施工时,800的桩间距1.5m,施工时是隔一根打一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