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篇关于“对于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前景的看法”八千字左右
关于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前景的看法,其实您可以先从宏观方面去大体的介绍当前国际建筑企业行业的相关发展趋势,以及在遵守WTO法规法则的前提下各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主要的有欧美国家,像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亚洲重点讲日本和阿联酋),重要的是要有个过渡段,也就是从当前的国际建筑行业形势反映出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状况。我国建筑企业的相关发展也是有别于国外的发展体制,主要是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在重点论述我国建筑企业的时候,必须要将我国的经济形势,国家政策以及建筑行业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写进去。联系当前的国内外环境,可以从我国“十二五”规划的起草论述建筑行业的重要地位。您在问题中提到的“企业”也是论文当中必须要大幅度论述的,在如何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我国建筑企业如何在守得住家门又走得出去之间保持稳定和平衡这是我国建筑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深刻考虑和研究的课题,在如何吸收人才,提升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地位的知名度的同时,我们必须贯彻政府对国家经济,特别是建筑行业这一块的含义。所以,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前景也将面临几个步调:一,企业本土守得住;二,企业走出国门走的顺利;三,融资方面的风险率等。所以,在写“对于”我国建筑企业发展前景的看法“的时候,注意“看法”,本人的看法很重要,可以参考其他资料,但是要想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就要依托资料的考究裁出作者本人独特有深度的见解!这是本人一些肤浅的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好运!
② 我国建筑业现状
建设10年,使用二三十年,然后规划更改爆破/拆迁,或质量老化,拆除重建
③ 我国钢结构建筑发展现状如何呢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钢结构建筑不仅考虑工程的承载能力,而且还考虑生态的承载能力。它不仅能满足建筑功能的各种需求,还能有效地处理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基于此,文章就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供一个借鉴。
1.我国钢结构行业现状
20世纪80年代我国钢结构行业开始蓬勃兴起,经过近20年的迅猛发展,建筑钢结构已在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和桥梁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许多集科研、设计、制造、施工等为一体的特大型企业。
钢结构的发展前景广阔,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等大型工程为建筑钢结构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从20世纪80年代钢结构公司的寥寥几家到现在的遍布全国,钢结构市场需求量已经开始不断增长,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这给钢结构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1国内市场
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较,钢结构因具有强度大、自重轻、抗震优良、施工快捷、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在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和桥梁建设等行业得到各方投资者认同,引起了政府重视,并把钢结构住宅作为我国重点推广项目。
1.2 技术基础方面
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5.02亿吨,占世界钢铁产量的38%,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在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新的钢结构的相关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标准和钢结构住宅建筑的成套技术规程,为钢结构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预计2030年我国人均建筑面积将达到40平方米,需要新建住宅460亿平方米。按照年平均竣工5.6亿平方米,其中的1%~5%采用钢结构,我国钢结构的建筑面积将达到560~2800万平方米,从数据显示,我国钢结构建筑体系已经能够实现自己的成熟化。
1.3 国际市场
自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钢结构企业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大,开拓世界市场是钢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钢结构企业,而且,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进军国外市场是势在必行,东南亚地区、俄罗斯、中东国家的钢结构建筑发展较晚,需求量很大,有着无限商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继续改革开放,要充分利用好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两种资金,把钢结构实业推向新的高度。
2.钢结构与传统建筑结构的比较
2.1 钢结构建筑的优势
2.1.1 结构质量轻、抗震性能卓越
钢材的特点是自重轻、强度高、刚度大,用于建造超高、超重型及大跨度的建筑物特别适宜,相同建筑面积的楼层,钢结构住宅楼的重量比传统建筑轻30%。同时钢材的自身特点具有很好的延展性,能较好地消除地震波力,防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
2.1.2 基础造价低
建筑的总重量轻,钢结构用钢量较混凝土结构的减少50%,可以极大减少建筑物的造价。
2.1.3 钢结构空间利用率高
具有良好的空间感,钢结构比传统建筑能更好的满足建筑上大开间灵活分隔的要求,空间利用的灵活性大,极大的提高面积使用率,户内有效使用面积提高约6%。在整体风格上,由于户内空间可多方案分割,钢结构建筑也更显灵活丰富,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
2.1.4 钢结构的综合效益高
从建筑投资的多种角度来看,如投资回报、节约空间、增加空间利用灵活性等,都足够体现钢结构建筑的综合效益。第一,投资者都希望尽可能快地收回投资成本,尽可能增加可利用面积,产生长久利润;第二,钢结构建筑工期短、自重轻、建筑费用少、施工机械化程度高等因素,使钢结构建筑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的发展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5 钢结构建筑属于绿色环保建筑
由于钢结构建筑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与之配套,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制作。加上健康、环保、抗震的特点,足以符合我国建筑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另外,钢结构建筑钢材可实现100%废品再回收利用,是适应我们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建筑形式,可称之为“绿色建筑”。
2.2 缺点
2.2.1 施工复杂性
钢结构建筑由于在工程施工中程序复杂,故出现问题后,难以进行质量问题的分析、判断和处理,如简单的焊接裂缝,就可能出现多种原因,让人无法判断。
2.2.2 防火能力差
钢结构建筑由于自身材料问题,虽经过防火处理的钢结构,也只有2h~3h的耐火时间,与传统建筑相比较,远远不如其他耐火性能好。
2.2.3技术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钢结构技术上、加工工艺上、设备上虽与国际差不多,但是,一些产品的加工细节上不够认真,尤其是观念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就钢结构配套的维护材料与连接件,在齐全性和耐久性上与国际水平差距比较大,这将大大阻挠了钢结构建筑的步伐。
2.2.5 工程人才匮乏
在国内中等或是高等建筑学校中,专业的教学内容都很少涉及钢结构建筑体系。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对钢结构建筑的专业体系只知之表面,不求甚解。工地上更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所以从技术层面讲,虽难度不算大,但在推行中却往往缺乏得力的骨干。
3.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前景
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仍然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关于钢结构建筑业的发展前景,我们可以从钢结构建筑发展基础和国家的政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3.1完善的标准、规范、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有关钢结构的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已相对完善,先后出台和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多、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高层钢结构设计暂行规定》、《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钢结构工程通病及治理》、《钢结构工程质量预控》等一系列标准、规范保障了钢结构绿色建筑从设计、施工、验收等建筑全寿命周期有法可依,有规范可循。
3.2完备的钢结构建筑设计软、硬件手段
目前,我国钢结构设计常用软件有:PM系列钢结构CAD软件、钢结构设计与绘图软件、智能钢结构详图设计系统、三维钢结构设计与分析计算软件、多高层钢结构设计系统件系统等等。完备的钢结构建筑设计软、硬件手段,必将进一步促进钢结构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
3.3全面的教育培训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钢结构绿色建筑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我国众多钢结构制造和施工企业都走产、学、研道路,采取自主研究、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委托试验等模式,与国内众多高校开展合作关系,并对相关建筑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的教育与培训,为钢结构绿色建筑的绿色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3.4国家的政策环境
3.4.1全国各地区全面发展的需求
随着不断加快的建筑业开发步伐,给钢结构建筑创造了一个很好地发展平台,并且也为钢结构建筑的兴旺发达创造了合适的条件。只有国家各地区经济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钢结构建筑业才能在大环境下凭借自身的优势从全国基础设施建设上获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3.4.2提倡环保建筑建设
近年来,环保建筑跟随我国出现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问题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具体包括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环保建筑应当具有能源利用率高、消耗低、环境好以及使用周期长等特点。而钢结构建筑恰恰能够满足环保建筑在这些方面的要求,相比于结构体系的建筑,钢结构建筑不会破坏森林,也不存在空气和噪声污染,并且建筑材料的可回收性大大减少了固体垃圾,对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钢结构建筑体系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同时,钢结构行业建筑规范、建筑的标准也将随之逐渐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钢结构必然会给建筑行业带来一次深层次的革命,钢结构的应用前景广阔!
④ 建筑行业的行业状况
2011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高达117734亿元,比2010年增长22.6%。2011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比2010年增长23.8%,扣除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6.1%。2011年我国新开工项目332931个,比上一年增长431个,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62亿平方米,增长19.5%,201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1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住宅投资44308亿元,增长30.2%,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1.8%。按施工面积统计,房屋施工面积50.80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3%。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8.84亿平方米,增长23.4%。房屋新开工面积19.01亿平方米,增长16.2%;住宅新开工面积14.60亿平方米,增长12.9%。房屋竣工面积8.92亿平方米,增长13.3%;住宅竣工面积7.17亿平方米,增长13.0%。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5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中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3197亿元,增长25.5%;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2936亿元。
建筑行业包括的范围广,行业的企业数量众多,行业的企业集中度不高。在我国众多的建筑业企业中,仅上市公司就达三四十家,小型企业尤其是承包队更是数不胜数,仅就这一点来说,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就足够激烈,但由于规模的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项目或者环节也不同。研究认为大型上市公司主要竞争于房地产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项目的承包,小型企业主要竞争于建筑装饰装潢等子行业或者大型项目的分包项目等。
⑤ 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现在的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 ,年龄稍大的建筑工人 而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 就需要我们去铺设 首先要求我们要敬业,有熟练的技术,肯吃苦,能坚持,国家在倡导工匠精神,如果每一个建筑业农民工,都有做匠人的意识,在建筑行业,精益求精,必定会成长为新时代倍受欢迎的建筑工人,我们 还是要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师傅带徒弟,经验丰富的老把式带刚刚涉足行业的年轻人,这样有利于迅速寻找挖掘人材,因材施教,迅速成就人才。这样我们的建筑行业才会蓬勃发展!
⑥ 求问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是什么
中国建筑市场发展取得很大成效
中国处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时期,近年来投资建设了一大批举世瞩目的特大型建设项目。已投入运营的,如长江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西气东输、上海磁悬浮轨道交通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正在建设的,如西电东送、京沪高速铁路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发建设,都带动了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其他的一些项目,包括能源、交通、通信、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城市商业中心、住宅建设等,还有卫星城开发、小城镇建设等等,使中国的建筑市场发展迅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全球经济增长趋缓之下的中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7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6%。 全国建筑业企业总收入34379亿元,同比增长24.5%。 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 2008年以来,由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的悲观预期笼罩在各行各业,中国虽然受到有限的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由于当今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使得中国的各产业也必然受到牵连。建筑行业一直作为中国拉动GDP的重要源头之一,在全球房地产景气指数持续下滑的情况之下,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宏观调控之下,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但从2008年前三季度以及2008上半年的数据来看,我过房地产开发投资并为受太大影响,外界担心的房地产市场波动可能带来的投资下滑现象并未立刻出现,因此继续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使得我国的领导层意识到传统的三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在顺序上需要重新调整,强调把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以“内需”来拉动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因此,我们可以预期的是,在未来较长的时间之内,由于内需政策的需要,各种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以及区域的发展政策等将陆续出现,中国的建筑行业依然将持续走高。
⑦ 我国建筑业发展情况、规模、领域、问题、需求
对建筑业现状的剖析及其未来的预测 建筑业分为“狭义建筑业”和“广义建筑业”,狭义建筑业主要包括建筑产品的生产(即施工)活动,广义的建筑业则涵盖了建筑产品的生产以及与建筑生产有关的所有的服务内容,包括规划、勘察、设计、建筑材料与成品及半成品的生产、施工及安装,建成环境的运营、维护及管理,以及相关的咨询和中介服务等等,反映了建筑业整个经济活动空间。文中所谈的建筑业是狭义建筑业。其实,无论是狭义还是广义,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可避免地具有宏观经济形势相关性和政策敏感性,这决定了建筑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会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动态及各项经济指标。各项数据表明,未来几年里—— 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为10.9%,全年增幅预计不低于10%。而且,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建筑、零售销售等基本面情况总体保持良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继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很强。据专家预测,截至2010年的未来几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有望超过官方制定的7.5%的目标。根据我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具体说来,未来建筑业热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铁路建设。“十一五”期间将是中国大规模铁路建设时期,铁路部门计划续转和新安排建设项目达200多个,其中客运专线项目28个,建设总投资12500亿元人民币。今年作为“十一五”的第一年,铁路建设已经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局面。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国完成铁路基本建设投资621.9亿元,同比增长1.9倍。其中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613.64亿元,同比增长2倍。可以预见,我国铁路新一轮大规模建设即将展开,随着铁路投资的放开,以及参与铁路建设项目资质限制的松动,铁路建设市场将成为建筑企业另一个充满机遇的细分行业市场。 公路建设。按照交通部已经确定的公路水路交通发展2020年以前的具体目标和本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组成的骨架公路网,建成东、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和西部地区八条省际间公路通道,45个公路主枢纽和96个国家公路枢纽;到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万多公里;到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50多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7万公里以上。因此,未来10-20年,应是我国路桥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时期。 城市轨道建设。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完成的报告显示,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目前,在国内40多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已经有30多座城市开展了城市快速轨道的建设或建设前期工作,约有14个大城市上报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拟规划建设55条线路,长约1500公里,总投资5000亿元。在“十一五”规划中,未来全国特大城市的地铁和轻轨通车里程将超过1500km,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 水运港口建设。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港口、特别是沿海港口建设,一直保持着一个较快的发展趋势。今年,各地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港口建设相继开工,呈现出一片港口建设热潮,而且投资规模都以百亿元、千亿元人民币计算,水运港口建设方面逐渐呈现出建设规模大,投入资金丰富等特点。据了解,未来5年,交通部将进一步拓展资金渠道,扩大水运建设资金规模,加大对长江航道和内河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大规模的水运港口建设,以及对现有码头泊位的大型化、专业化改造,将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市场。 城市建设。首先,从城市化率来看,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只有3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根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中国人口增长的综合分析,可以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60%左右,这意味着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约1.5个百分点。其次,从我国城市的功能分区看,我国目前很多城市的功能分区并不合理,为了使城市土地价值最大化,必将对功能区重新划分,而这将导致现在很大一批城市住房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很多需要配套和重建。 房地产。近两年,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速过猛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过热的购房需求有所降温,但从投资总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是建筑行业企业应重点关注的细分行业市场之一。参照我们过去二十余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以及住房改造速度,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可能达到35平方米,即平均每户现有城镇居民还要增加10平方米多。因此,可以大胆断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尽管房地产商可能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但房地产业将处于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 能源建设和能源调度工程。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源不足的矛盾已经显现,未来包括火电、水电、核电在内的能源建设仍将持续,水、电、气等的能源调度工程也将全面展开并继续投入。同时,“十一五”规划将进一步加大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积极开发水电,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稳妥地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积极利用国际能源市场增加和保障供应,以保障“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除了上述种种之外,高速的经济增长态势及“十一五”期间国家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还会更多建筑市场热点,例如冶金、化工、电子工程等等。未来几年,施工企业将会在建筑大舞台上一展英姿,大显身手。 建筑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从业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要想在时代舞台大显身手,还需要正视——
⑧ 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以及与国外的差距体现在哪些方面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住宅产业经过了一个惊人的历程,现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何摆脱现有的土地本位和规模型的单一开发模式,使住宅产业更加理性和有序发展,更加注重效率、品质和质量,实现资源最大化和节能效益化,这是关系到中国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所谓住宅产业化,就是让住宅建设融入社会化大生产的模式来进行发展,将开发、设计等各个缓解组合起来、集成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然而,由于历史及其它一些原因,我国住宅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模式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严重制约了住宅产业的发展。要推进住宅产业化的进程,提高住宅产业生产力水平,解决居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和资源短缺的矛盾,对于住宅工业化技术的发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住宅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从全国整体上看,传统的粗放式的建设方式未从根本上改变,与中央提出的节能减排以及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为:1、住宅产业化水平低,建设方式粗放。2、供热计量收费改革进展缓慢,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难度大。3、农村住宅建设问题突出。4、住宅(建筑)使用寿命短。我国住宅产业化起步较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住宅产业化的实践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目前沈阳卫德住宅工业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住宅工业化发展实践,通过科技创新和推广适用新技术,加速对传统住宅业的改造,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住宅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丰富与提高,高质量的家居生活水平己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与重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家住房分配制度的改变,更使商品住宅日益成为消费的热点。住宅产业也自然成为拉动居民消费需求、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从世界各国的建设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住宅工业化是强盛住宅建设、优化房地产开发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的住宅建设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追求外表的美观发展到讲究内在的居住性能与质量。特别是在当前大力提倡中小套型开发建设模式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更需要精明发展、精细化建设,要提高住宅的居住品质和开发效率,尽量降低成本,要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做出理性的决策。住宅工业化的出现带来了一场建筑产业革命,不仅极大提高住宅生产工业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强度,缩短生产周期;而且能提高住宅质量,改善居住水准;通过减少能耗和资源损耗,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工业化不仅可以应用在住宅项目上,待技术和市场成熟后,也适用于宾馆酒店、学校医院、办公等公用建筑上。这将引起建筑生产翻天覆地地变革,使建筑工人从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科技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