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海南三亚海棠湾规划图
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设计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分区规划范围:南起亚龙岭山边,北至三亚市行政边界,西起东线高速公路,东至海边,包括南田温泉片区和蜈支洲岛,规划区面积约为98.78平方公里。
分区规划期限:2006年—2020年。
职能与规模
海棠湾总体定位为“国家海岸”—— 国际休闲度假区。
海棠湾职能:世界级的旅游度假天堂,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热带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国家海洋科研、教育、博览综合体。
海棠湾可容纳居住人口规模为:规划期末(2020年)25万人。其中,过夜游客14万人左右(包括酒店和度假公寓),服务人员7万人左右,原住民4万人左右。
用地结构与布局结构
海棠湾总用地面积98.7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1.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52.2%。
海棠湾的用地结构为:居住用地占总城市建设用地的17.5%,公共设施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9.5%,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4.2%,道路广场用地占总城市建设用地的6.1%。
海棠湾的用地布局结构为:“一点、一带、三区、六片、五楔”。其中:
一点:蜈支洲岛,用地面积约1.12平方公里,构建成为具有观光、游览功能的海岛热带雨林公园。
一带:沙坝酒店带,世界顶级酒店及海滩公共设施集中区。
三区:南区:南起铁炉港,北至林旺高速联络线,主要功能定位为综合休闲游憩区(游艇港、高档酒店、旅游小镇、山前度假村等);中区:包括大小龙江塘和指状湿地范围,主要功能定位为高端休闲度假区(顶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游艇社区等);北区:南起指状湿地,北至三亚市界,包括藤桥镇、椰洲、风塘等多个场地单元。主要功能定位为多元文化度假区(本土与异域文化主题酒店、椰洲观光、温泉度假、传统旅游小镇等)。
六片——是指从南到北结合场地特征划定的各个功能片区,分别是:
铁炉港片区:区域公共服务休闲中心;林旺片区:现代旅游服务小镇区;龙江塘片区:高端品牌休闲度假区;风塘片区:国际主题度假社区;椰洲片区:综合观光休闲度假区;土福片区:海洋主题科教博览区
五楔:指的是顺应山势、通向海滨的五条主要绿化通廊,或结合高尔夫、或结合道路隔离绿化、或结合公园绿地,成为保障区内公共开敞空间有效落实、组团之间有效隔离的重要生态绿楔空间。
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远期居住用地总面积903.21公顷,占海棠湾建设用地17.5%,其中一类低密度居住用地803.93公顷,二类居住用地99.28公顷。另综合商住用地289.18公顷,该类用地中居住用地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60%。
公共设施规划
海棠湾规划公共设施用地总面积为1521.7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9.5%。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1.47公顷;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415.85公顷;规划酒店用地318.27公顷;规划旅游度假用地126.92公顷;规划体育用地278.65公顷;规划医疗卫生用地8.10公顷;规划文化娱乐用地20.87公顷;教育科研设计用地69.28公顷;旅游服务用地40.62公顷;综合商住用地289.18公顷。
综合交通规划
海棠湾对外交通主要通过区域西侧的东线高速公路和海榆东线以及规划的东线高速铁路,规划高铁客站设置在藤桥镇南部。
海棠湾路网结构为三纵九横:
三纵:组团间联系道路、滨海景观大道、滨海步行观光路
九横:高速公路联络线、海榆东线联络线
景观规划
总体景观框架为“三轴、三带、六区”的结构:
三轴:贯穿场地南北的重要景观轴,分别是滨海大道景观轴、海棠大道景观轴、高速及国道景观轴。
三带:依据场地特质形成异质开敞空间为主要内容的景观带,分别是沙坝景观带、滨水景观带和农田景观带。
六区:根据功能侧重的不同以及风貌特征的各异划分为铁炉港泻湖景观区、林旺特色小镇区、龙江塘及指状湿地景观区、风塘景观区、椰洲湿地公园及温泉小镇景观区、海洋科博景观区六个特征景观风貌区。
核心功能定位
海棠湾的三大核心功能是国际顶级品牌滨海酒店带、世界级游艇休闲社区和国家级海洋科研、教育、博览中心,核心功能在各开发单元的位置和用地必须得到保障和落实。
C10地块位于海棠湾最南端,总用地面积为8.94平方公里,定位为高端主题型度假社区;B1地块为17.02平方公里,是面积最大的一处,定位为顶级品牌休闲度假区,主要建造七星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国际顶级高尔夫球场等;C6地块主要建造综合性休闲度假区;A7地块以国家海岸湿地公园为主要特色的热带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C3地块主要以发展影视文化、温泉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
国际顶级品牌滨海酒店带由位于沙坝上的6个主题酒店群(位于C10、C6、B1、A8、A7片区)和在主要通海道路与滨海景观大道结合处集中设置的海滩公共服务区及多处沙坝公园(位于C10、C6、C5、B1、A9、A8、A7片区)组成。
世界级游艇休闲社区包括国际游艇港(位于C10、C8片区)、海棠湾国际风情小镇(位C6、C10片区于薄尾岭北侧环湖区域)、龙江塘游艇社区(位于B1片区北侧)、风塘区国际社区和主题公园(位于A8片区)以及结合泻湖与场地内河设置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及游艇度假项目。
国家级海洋科研、教育、博览中心包括海洋公园(位于C5片区)、国家海洋研究院(位于A4片区)、国际海洋科学中心(位于A4片区)、国家海洋大学(位于A4片区)、国家海岸湿地公园(位于A6、A7片区)、国际会议中心(位于B1片区小龙江塘区域)等组成。
海棠湾解放军301医院选址:海棠湾控规南区C10片区部分地块,地理坐标为:东经 180°17′20.0″,北纬109°42′58.7″。位于规划区域南端
② 深圳市华纳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怎么样
简介:深圳市华纳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29日。
法定代表人:陈家亮
成立时间:2007-12-29
工商注册号:46020000001516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临春河路147号二楼
③ 三亚有哪些建筑设计院,地址在哪
在商品街那有家,就是情人桥对面,你可以那看下
④ 海南三亚有多少个设计院最好是那个
设计院多了去了 五六十所吧!!!最好的?还真没有这个说法,各行业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很难横向比较,比较出名的有三亚建筑设计院、地质勘探局,城市规划研究所等 本人阅历有限,仅供参考。本科生在海南进设计院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得看什么设计院 最好有点儿人情关系······现在一般要求研究生以上水平 本科生进设计院一般是打杂的·····
⑤ 马岩松除了设计了三亚凤凰岛酒店还设计了什么建筑
马岩松 中标国外标志性建筑第一人
1975年出生于北京,1999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后赴美留学至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获建筑学硕士和Samuel J. Fogelson优秀设计毕业生奖。曾获得2006年度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和2001年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建筑研究奖金。曾经在伦敦的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和纽约埃森曼事务所工作,2004年回国成立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作品包括曾在2002年引起国内外建筑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浮游之岛”--重建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方案,作品被中国国家美术馆馆藏;及最近在加拿大多伦多ABSOLUTE超高层国际竞赛中中标的“梦露大厦”设计(2009年建成),成为历史上首位在国外赢得重大标志性建筑项目的中国建筑师。其他作品还包括,上海现代艺术公园(S-MAP) 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广州生物岛太阳系广场国际竞赛一等奖中标作品(2008年建成),“Net+Bar”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艺术装置作品“鱼缸”,“墨冰”曾分别在中国国家美术馆和中华世纪坛展出。今年九月,马岩松将作为最年轻的中国建筑师参展第十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建筑师都在为市场的信心而忧虑,中国成了国际建筑师的试验场,国内的重大标志性项目的设计权纷纷被国外设计师获得,甚至有的项目在招标中竟规定,国内设计单位必须和国外设计机构组成联合体,才能参与投标。在国内设计界理性反思并不断找回市场地位的同时,年轻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和他的国际团队一起,开始在国际建筑舞台上崭露头角。
赢得城市的尊重
在加拿大第七大城市密西沙加市(Mississauga),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建筑设计方案确定的宣布仪式,市长亲自宣布结果,当地市民和媒体对设计者的关注如同摇滚明星。而这位明星就是刚刚三十岁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
这是一栋56层的公寓楼,开发商对其进行了国际创新设计大赛。马岩松领衔的北京MAD建筑师事务所的方案“玛丽莲·梦露大厦”,最终击败了进入提名阶段的另外5家建筑公司方案后脱颖而出。马岩松说,“我从早上开始,就不断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包括在电台和电视台做现场直播节目”。密西沙加市的市长还亲自给马岩松写信,感谢他为城市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建筑。
创造自由与新生
如果说一部分建筑是附会某种形式,“玛丽莲·梦露大厦”则是建筑带给人无限遐思。马岩松说:“‘玛丽莲·梦露大厦’不是我们定的名字,而是当地一家著名媒体上的评论家这么叫起来的。他们认为,这大厦看起来与可以和玛丽莲·梦露婀娜的姿态媲美。而建筑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品,不是要刻意造型,而是真实地反映人性、自然,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引发人们丰富的心理活动。这栋建筑有人说像玛丽莲·梦露,也有人说像流动的音乐,但都给人美的感受。”“我们所有的作品,都反对机器带给人的压迫感,也反对技术第一低成本复制的建筑,人需要从工业时代的紧张与压迫中解放出来,寻找平等、开放的空间,建筑要满足的功能性,在新的世纪里,应该延伸到人的精神世界,给人的生活创造更大的自由、更多的可能。”
在完成玛丽莲·梦露大厦建筑设计的同时,马岩松还在设计建筑的一部分室内空间。建筑的每层都有一圈大阳台,户型的空间不做功能区的划分,混合功能成为具有最大可能性的功能。
在工业时代的建筑里,空间被人为划分成各种功能,吃饭、睡觉、会客。人被建筑所统治着,人们必须要服从于一个规则,而不是随心所欲和不断创造自己的空间。马岩松说,我们始终坚持的创作精神,就是要让人成为主体,建筑只能成为人活动的舞台和背景。“鱼需要鱼缸吗?”
什么样的空间才是最适合人需求的呢?”马岩松和他的团队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着这些带有哲学性的建筑问题。他们的理念已经超脱于建筑。
在MAD建筑事务所的办公空间里,放着一个不大的鱼缸,这鱼缸获得了国际大奖。“我们用摄像机拍摄鱼的活动,在电脑里分析它们的行为,发现了它们的一些习惯,并按照它们的生活需要设计了一个鱼缸。但后来我们想,鱼一定要跟鱼缸有什么关系吗?与忘情于江湖相比,什么样的鱼缸都是对鱼的限制。人类从住山洞,到住帐篷,现在又住进遍布城市的方盒子一样的建筑里面,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改善了人的居住条件,同时也更多地限制了人与自然的交流和自由的生活。我们在拥有了如此高水平的技术之后,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人们生活得更开放,如何利用技术,更尊重人的选择,让空间尽可能拥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限制。”
冰冻三尺之寒
无论是因纽约世贸大厦重建方案“浮游之岛”而成名于纽约,还是获得上海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际竞赛一等奖、上海现代艺术公园(S-MAP)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包括最近获得的广州生物岛广场国际设计竞赛的胜利和“玛丽莲·梦露大厦”设计权的获得,马岩松和他的伙伴们一直在坚持着同样的设计思想。
但在国内,市场认识他们还需要个过程。他们最近几年里,完成了六七十个方案,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开始建设。马岩松说:“对于我们,更重要的是传播我们的理念,建筑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的需求,这是必然的未来。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是具有强大的创造力,这是决定我们的民族一直在不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建筑的创造,重要的不是形式,更不是仿照,而是用最有效率的付出,实现最大的意义。我们的建筑绝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新奇怪异,而是要创造未来。”
在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里,有一处非常惹人关注的展品——“哈迪德的未来家居”。而这正是马岩松在哈迪德事务所里的最后一件作品。马岩松说:“我的老师哈迪德非常希望我们成立自己的事务所,实现自己的追求。但我们不仅仅要有艺术上的执着追求,更要看到中国的实际问题。作为中国建筑师,应该更多考虑的是对社会的贡献。”
对于马岩松和他的事务所,取得的成功是长期的积累和追求;同样,要在国内得到在国际上一样的认可,要打破过去的很多制式,也要不断努力,让中国的市场对建筑有更新的理解。
中国建筑师的国际机构
MAD建筑事务所在北京的空间很宽敞,员工有的在电脑前专注工作,有的在自由交流,英语成为沟通的常用语言,三个合伙人当中,有美国国籍的,也有日本人,金发碧眼的员工与中国员工共同合作。在记者采访时,又一个加拿大建筑师专程来到MAD建筑事务所找工作。
因为在加拿大和欧洲的设计项目,往返于中国与欧美,成为新一代“空中飞人”建筑师的工作方式。在国内,他们也突然间获得了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内的不少任务。马岩松说,20世纪70年代人的创造力开始爆发了,包括建筑、音乐、绘画等等,中国的年轻一代都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开始闪光。
在MAD建筑事务所的办公空间里,看不到门,桌子与桌子中间没有隔板,没有阻碍沟通的任何事物,甚至是国界和语言。合伙人是不同国籍的,员工也来自不同国度,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那就是建筑让人的生活更自由。
国际建筑师马岩松的成长经历
马岩松,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获建筑学硕士和SamuelJ.Fogelson优秀设计毕业生奖。2006年获得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2001年获美国建筑师学会(AIA)建筑研究奖金。曾经在伦敦的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和纽约埃森曼事务所工作,2004年成立MAD北京事务所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建筑联盟举办讲座。建筑作品包括在国际建筑界广泛讨论的国际竞赛中标作品加拿大多伦多ABSOLUTE超高层公寓(2009年建成),浮游之岛——重建纽约世界贸易中心2002,广州生物岛太阳系广场国际竞赛一等奖中标作品(2008年建成),上海现代艺术公园(S-MAP)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Net+Bar”概念设计竞赛一等奖作品,台湾鸿四川竞图一等奖作品,以及在北京即将完工的红螺湖会所和RISINGHOUSE。装置作品“鱼缸”,“墨冰”曾分别在中国国家美术馆和中华世纪坛展出。浮游之岛——重建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也曾经在国内外建筑界激烈讨论,并被中国国家美术馆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