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工地上的活怎么样呀累不累呀和国内比有什么不同
都是差不多 但是日本那边的出来工作的基本上都是,高中以下的
⑵ 日本工地与中国工地有哪些区别
就我在日本两年多的观察,日本工地无论大小都很干净,每天工事结束后会有专人拿水管冲干净工地的门口留下的来回进出的砂石车留下的灰尘,工地外有噪音检测器(不是每个都有),所有建设中的建筑都会覆盖隔音布。
⑶ 去日本工地上打工一天挣多少钱
450元人民币左右
⑷ 日本建筑工地加班多不多我想上日本建筑工地 打工不知道加班多不多
1、按照日本劳动法规定,周基本工作时间40小时,月基本加班时间40小时;所以日本建筑工地加班时间不多;
2、日本建筑打工的加班每小时一般都在1000日元以上,其它基本工资按日本国民待遇发放,所以月实际收入25万日元左右,按当前汇率为月收入14000元人民币左右。
3、按日本政府确定的以“东京奥运”为契机的外国人纳入原则,建筑人员的期限放宽到5年,也就是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后结束。
⑸ 日本建筑施工图
http://www.sekouya.com/
施工屋
有不明白的词语解释
可以参照 http://www.excite.co.jp/world/
http://search.yahoo.co.jp
⑹ 有哪些日本古代建筑是国人建造的
从一开始日本就没有铺作层的概念,梁架和中国差异越来越大。至于后来的桔木和小屋组已经完全脱离了中式建筑的架构。不论外观还是内部,日本建筑没有一样可以称之为继承唐代建筑——别说有人字栱就是唐风,谁家唐风屋顶那么高。任何抱着日本正统论的人,都毫无疑问的缺乏营造法常识。
日本方塔,塔心柱接地,不可登临,无平坐
木塔,塔心柱不接地,可登临,有平坐
佛光寺架构和外观,注意铺作层和八架椽
不同时期的唐招提寺金堂,注意四架椽和不完整的铺作层。所以说没错看见有人说日本建筑如何正统,我都这个表情
补充一下,个人并不觉得探讨中日古建筑技术高低,谁更漂亮有什么意义。技术是相互促进的,审美是与时俱进的,我们今天所见每一座古建筑都是当时工匠的别出心裁和时代主流审美的结合。学习古建筑的意义不在于为狭隘的民族主义服务,而是为了吸收借鉴古人的经验和理念,让我们今天的现代建筑能够不断进步。再补充,评论中有人问中国有没有唐构,我列举一下现存的几座: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广仁王庙大殿(存疑) 芮城天台庵(一层为唐构二层复建)开元寺钟楼莫高窟忘了几号的窟檐(存疑,官方断定北宋)布村玉皇庙(同上)青莲寺藏经阁另,唐及更古的砖石塔留存不少,如开元寺塔
首先说下,提问“中国唐代建筑和日本古建筑的差异有哪些”,我觉得最好不要用中国一个时代的建筑和日本所有的建筑来对比,我经常能听到来日本旅游的人和我说“你看中国唐代的建筑基本都在京都保留下来了”,且不说唐代建筑是不是真的“高于”元宋明清,单纯说这个谣言,都不知道是哪里传出来的,况且日本建筑也随着时代变迁和本身的土壤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
不废话了就这个问题来简单对比下中日建筑的一些比较常见的异同吧。(我会列举一些日语的专有名词,对日语感兴趣的可以记一下。)首先要说的一点是,中国建筑和日本建筑的源头其实也有点类似,不过这两个文明的体量和生产方式确实相差过于悬殊,这也导致了我们已经进入战国晚期的时候,日本才刚刚从勉强算是新石器时代的“绳文时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进入到有一定规模农耕文明的“弥生时代(やよいじだい)”,就算这个转变也是一群朝鲜半岛的渡来人带去的,我们看一下那个时候日本的建筑。
日本的“登吕遗迹(とろいせき)”出现的图 日本的“登吕遗迹(とろいせき)”出现的“竖穴式住居”(たてあなしきじゅうきょ)。
其实这玩意按照我们的说法,就是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有很多这玩意,不过半坡距离现在得有6000年以上了,这个登吕遗迹可是1世纪时候的东西,大约的概念就是,这个时候都过了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汉武帝都死了100年了,他们还在住这个。当然了,这种建筑模式在海洋性的季风气候,夏天潮湿多雨冬天多暴雪的日本其实并不合适,所以说房顶修的非常陡峭,并且还要在最上面的部分“飞”出两个犄角,这种形态其实是深深的影响到了后来日本的建筑的。
提到这种建筑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这种建筑所用的茅草的屋顶,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民居甚至神社的重要特征,日本叫这个玩意“茅葺”(かやぶき),而这个茅葺可以说是日本四大屋顶材料之一,顺便说下日本人叫屋顶“屋根”(やね)。
京都附近的“茅屋村”(茅葺きの里),日本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民居甚至仪式用建筑都是这个风格,甚至持续到明治维新,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大脑袋,这个对日本建筑影响是很深的。图 京都附近的“茅屋村”(茅葺きの里),日本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民居甚至仪式用建筑都是这个风格,甚至持续到明治维新,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大脑袋,这个对日本建筑影响是很深的。不过在那个时代,比较富裕的阶级可就不是住这种玩意了,按照考古来说,虽然平民多是半地穴,但是那个时代另一个常见的房屋架构,也是一直影响日本建筑的。
⑺ 日本在中国建造了几个集中营
六大日军集中营:人进鬼出的地方
二战期间,日军在中国建立的集中营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以华北规模最大。经过初步调查,已有20多个集中营的旧有轮廓显露出来,其中6个最为著名。[详细]
洛阳集中营:最恐怖的死亡集中营
该营主要是为“洛阳战役”而建。该战役中,日军俘虏了大批国民党官兵,为便于管理和就地利用,改建北洋军阀原来的屯兵所而成收容魔窟。据统计,洛阳集中营关押过的战俘达3万之多,日本投降时释放的俘虏不到300人。
石家庄集中营:2万人被折磨致死
石家庄集中营以及与之相配合的军、警、宪、特的小监狱和“华北劳工协会石门办事处”,先后抓捕关押抗日军民和无辜群众约5万人。其中,约3万多人被送往华北、东北和日本各地当劳工,约两万人在集中营中被折磨致死。
太原集中营:许多战俘被抽血致死
战俘在集中营以做工为主,除了营内的杂活,还组成大大小小的施工队。日军还把战俘集中营当成军队医院的血库,经常把一批批身强体壮的战俘送到第一军医院定时抽血。很多战俘因失血过多而死。
北平集中营:幸存者不足十分之一
1937年7月,日军占领北平后马上建立了关押战俘的集中营。中条山战役后,山西的大批战俘曾押送于此,后来也曾接纳太原、石家庄集中营人员转押。据幸存者回忆,该营共关押政治犯3.7万多人,释放时仅剩3400人。
济南集中营:日军细菌实验地点
该营借鉴石家庄集中营的多种办法,训练战俘,输送劳工。因济南驻有日军华北方面军防疫给水部的派遣支部(代号1875),所以此集中营的抗日军民较之其他集中营又多了一层苦难,常常被拉去作为日军细菌实验的试验品。
塘沽集中营:战俘劳工转运站
日本从中国强掳劳工169批,从塘沽乘船送往日本的战俘劳工就有86批,占总批次的51%;日本从中国强掳劳工,押上船的人数为38935人,从塘沽上船的共计20686人,占中国押往日本劳工总数的53%。
⑻ 中国和日本楼房建筑工地的区别,我们需要学习
在日本买房子百分之百都是精装房。只要搬进去住就行了,用不着像中国人买房这样自己装修。当然有缺点。就是精装房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装修,优点是省事,不用自己操心。
⑼ 日本工地上班从几点到几点
一般都是8点-6点左右吧。我早上出门打工的时候,是8点前出门的,但是工地都没有开工,没有人。晚上5点下班后,发现有的工地有人继续施工,有的工地就已经没有人了。分施工队的吧。而且分职种啊。如果是工地负责维护现场安全、工地安全的工作人员,时间就有可能又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