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科研团队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成立于1993 年,是首批国家甲级规划设计研究院。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依托专业学科齐全、学术水平一流的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技术力量雄厚,技术设备先进,集生产、科研、教学于一体,注重产学研结合。规划院人才资源雄厚。至2008年,研究院职工中 50% 获硕士或博士学位, 40% 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注册规划师 26 名,一级注册建筑师 18 名。专业齐全,拥有规划、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建筑智能化、建筑声学、建筑构造、建筑经济、室内外装潢、交通(道、桥)等专业,业务范围覆盖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市政工程设计等。
作为高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完成工程任务的同时,注重发挥人才与技术优势,以积极担负行业科研创新为己任,取得多层面丰硕成果。在山地城镇规划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设计、古建筑修复设计、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三峡库区迁建规划,风景旅游区保护规划等多方面始终走在先进规划理论运用的前沿,并取得显著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好评。
在山地城镇规划与建筑文化重点学科群的支撑下,结合中国多山国情,立足西南地区,为国家和地区制订山地城镇和区域的发展战略,发展山地城镇和区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科学理论,开展山地城镇与区域环境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在城市规划编制和经营活动中,立足甲级院高标准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划行业管理规定,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日趋完善,对承接的规划任务,严格把好质量关,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树立了良好形象。顺利通过历次建设部与地方管理部门的资质审查,全国高校规划院中表现突出,得到建设部职能管理部门的好评。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科技创新平台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实验室)展开科研与创新工作,并以此带动院系间的合作交流,发挥各学院在国内研究与学术领域的优势,共同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自主创新产业。本平台通过高新技术吸引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的关注,增加企业、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多元合作的方式,逐步把本平台建设成为能满足多方需求的学术化、产业化的新型科研基地。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科技创新平台由建筑城规与土木工程两个学院共同组建,现设有山地城镇规划综合技术、山地建筑空间环境优化技术、山地岩土工程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山地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技术四个研究中心。平台积极探索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围绕重大项目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
各中心科研人员都由本学院在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组成,并逐步形成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具有扎实基础和较高研究水平的科研团队,为平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重庆大学建筑学实验教学中心是以1952年成立的建筑物理实验室为基础,1978年更名为建筑系实验室,1997年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实验中心;2000年更名为重庆大学建筑学实验教学中心;2004年,学校批准建筑学实验教学中心为重庆大学校级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❷ 山地旅馆建筑设计怎么翻英文
Rural hotel construction design.
❸ 山地建筑结构基本概念与性能这本书好吗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物建筑高度的起算点均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在建筑学中,建筑高度是由建筑物室内地坪起算的,而室外地坪的概念是建筑物室外散水处的标高起算。然而在消防方面,确定建筑物高度的目的不在于确定工程量和建筑立面造型,而在于火灾扑救的难度和人员疏散的快捷程度1.0.3条的条文说明中对这一点加以了明确:“登高消防器材和消防车供水能力”。因此,在消防方面确定建筑物室外地面的起算点时,安全疏散、消防车道和建筑物建筑学高度应结合起来作为我们考量复杂建筑群建筑室外地面的起算点。
6.1 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指自建筑物散水外缘处的室外地坪至建筑物最高部分的垂直高度。
6.1.6 场地前道路标高与场地地坪高度不同的建筑高度
当场地前道路标高与场地地坪高度不同时,建筑物高度视下述不同情况分别计算:当进行景观和建筑物结构的规划控制时,建筑物高度仍以场地地坪标高为准计算;当进行消防扑救控制时,如路面标高高于场地地坪标高时,则以路面标高为准计算;当建筑物前后立面高度不同时,规划控制高度按建筑物的主出入口中的一面计算,而消防控制则按扑救登高一面计算。
❹ 山地建筑车行道路的相关设计与规范,有人有相关的资料吗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5.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遇特殊困难纵坡度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
六、山城道路应控制平均纵坡度。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度宜采用4.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宜采用4%,任意连续3000m长度范围内的平均纵坡度不宜大于4.5%。
❺ 请问山地建筑有把边坡挡土墙和主体结构半地下室合二为一进行设计的吗这样设计一般要考虑哪些因素
这种一体式设计师可以的,如果挡墙顶面填土不是水平的,应该按照最不利破裂面线延伸上去交割地面的范围为破裂体范围,一般的墙顶填土越高,挡墙承受的土压力越大,自然尺寸要大。
这种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
(1)如果挡墙作为建筑主体结构一部分,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挡墙,比如内扶壁式挡土墙;
(2)挡土墙后填土排水措施:墙后1m宽的填料应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砂砾料回填,并保证压实度,还可以增设竖向pvc透水管,挡墙底部外侧、砂砾料回填的底部和顶部应回填30cm的粘土隔水层。底部应设置横向排水管,向墙侧低处排水。
(3)挡墙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小于S8,并在外侧做防水层,防水层外侧铺2层土工布,防止回填时破坏防水层。
❻ 设计山地建筑时需要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吗
地质勘察报告是每个设计阶段都需要的;
地质灾害报告只有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建设时才需要提供,由于归口国土部门,涉及部门利益,不是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也常常被要求做地质灾害报告。按令是在可研阶段,按编制办法可放在初设阶段,如果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内建桥应该在可研阶段完成的,否则可以不做,或者在初设阶段补份报告、走下程序;
特大桥一般还要求提供地震安全性评价评价报告。
❼ 求山地旅馆建筑设计CAD和SU图(地形为武夷山山地见图)
山地旅馆建筑设计CAD和SU图(地形为武夷山山地见图)范本参考文献已经准备齐全,
❽ 寻山地建筑规划设计单位
找重庆建筑设计院。重庆是著名的山城,什么样的重点难点,在重庆建筑设计院都经历过。
❾ 山地建筑设计,哪家好
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兵马俑、悬空寺、布达拉宫,北京故宫、圆明园,古罗马竞技场、埃菲尔铁塔、美国白宫、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德国科隆大教堂、雅典卫城。马来西亚双塔、泰姬陵、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非亚大教堂、沙特阿拉伯麦加大清真寺。
❿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专业介绍
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三个重庆市一级重点学科;
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城市规划与设计国家重点学科;
设计艺术学重庆市二级重点学科。 14个学历硕士点:分别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及理论(含规划方向)、室内设计及理论、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社区发展与住房建设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规划管理、园林与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设计艺术学,授予建筑学、工学或文学硕士学位。
4个专业硕士点:分别为建筑学、风景园林、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方向)、艺术学,分别授予专业学位。 一、具有明确的山地建筑学理论与教育体系学科特色
重庆大学建筑学科创办于1935年,1952全国院系调整,组建为著名八大院系之一;近八十年来的发展,学科建设老中青薪火相传,完善成熟,培养了8000余名各层次专业人才;形成了山地建筑学理论与教育体系,在国内外具有明确的学科地位和学术影响力;随着现代建筑教育和学科领域发展,学科在城市空间、生态理念、城市与建筑安全、新技术新材料运用等方面不断拓展;对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人才培养中长期目标任务,重庆大学建筑学日益突显出学科前瞻性、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地位和重要价值。
二、我国西部建筑学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1981年建筑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建筑技术科学学科首个获得博士授予权,2001年建筑学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自1994年来,全国本科和硕士教育质量评估均获得优秀通过。拥有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等荣誉;是 “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重点支持学科,有教育部“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主持国家、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80余项,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
三、推进地域建筑学研究与国际化相协同的学科发展
重庆大学建筑学科群面对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人才需求的重要任务,将进一步与“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协同发展;深化“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建筑技术科学”四位一体的山地人居环境学科平台建设,突出特色,将地域建筑学研究与国际化协同发展,探索当代以资源节约型和空间创新型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科学发展道路。 一、历史悠久
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科源于1935年创办的建筑系科,1958年创办城市规划专业,是国内创办城乡规划学科最早的两所院校之一;1978年招收四年制本科,1982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全国3个重点学科之一。
二、山地特色
近七十年来,城乡规划学科面向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立足于中西部地区,扎根山地建设学术领域,以山地城乡建设与发展为主攻方向,在山地人居环境学、山地历史城镇发展历史与保护、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山地城镇空间设计与生态技术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为国家城乡规划和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人居环境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实力雄厚
本学科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国家“985工程”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创新平台、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国家甲级)以及中国科学院住建部山地城镇与区域环境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平台。已经建成由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专业和年龄构成合理的学术队伍。
四、成果显著
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重大研究项目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国家工程设计银奖1项,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10余项,出版专著30余部。已成为我国山地区域城镇规划与设计的科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一、办学历史悠久,西部风景园林学科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重庆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可追溯到30年代抗战陪读时期的研究和实践,五十年代既有城市绿化小组开展,1981年在城市规划专业中涵盖风景园林方向招收硕士,1985年正式招收风景园林硕士,1987年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招生,2003年获得自主设置景观建筑学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获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点,2006年又恢复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招生。80余年来,风景园林学科面向国际、立足于西部、扎根于山地建设学术领域,基本形成教师梯队合理、办学体系完整,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风景园林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二、立足地域, 发展山地风景园林学理论与教育体系
长期以来几代人致力于山地景观格局和城市外部空间的风景园林学研究,使得我们在山地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巴蜀园林历史理论与山地遗产保护,现代山地城市风景园林理论研究与实践,针对复杂地形地貌的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避灾防灾、夜景照明、屋顶绿化及各类边坡堡坎的园林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等方面有着很强的学术优势和地域特色。
三、跨专业、跨学科交叉优势明显,强调理论实践结合
本学科有强大的相关学科依托和资源共享的平台:本学科所在学校有实力强大的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艺术学、环境工程学、生物(生态)学等一级学科的依托和资源共享,为本学科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与技术的环境平台。
四、本一级学科申请的必要性
作为国家西部开发的重要中心城市,面对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频仍的地质灾害和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立足于西部,扎根于山地的高水平风景园林学科的支撑。重庆大学已具备了风景园林学科博士点的基本条件,申请博士点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