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施工现场的外脚手架需要做防雷接地吗其依据是啥
建筑施工的钢管脚手架高于建筑物时要安装防雷设施;装修用的钢管脚手架不超过建筑物时可以不做。不是指脚手架绝对高度。
具体做法,在脚手架的四周沿点设置避雷接地装置,可以连接(焊接)在建筑物的基础钢筋上,以保证效果。
避雷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0欧姆。
注意:一般在雷雨天气,脚手架上是不能有人工作的。
2. 建筑防雷与接地的具体施工工艺
接地防雷工程施工步骤:
施工准备→接地装置安装→引下线安装→避雷带支架制作安装→避雷网安装→接地电阻测试。
(1)接地装置安装:
a.按照设计图尺寸位置要求,将底板内两条结构主筋焊接连通,并与所经桩台及柱内的有关钢筋焊接
3. 建筑施工工地应采取哪些防雷措施
1.脚手架防雷措施;2.塔吊防雷措施;3.电梯防雷措施;4.钢筋棚及各类电气设备接地与接零措施
4. 民用建筑中防雷是怎么施工的
防雷接地系统施工
1)防雷接地工艺流程:建筑物基础钢筋接地→接地电阻测试→隐蔽验收→柱内主筋引下线→隐蔽验收→屋面避雷带。
2)质量要求:利用主钢筋作引下线时,按设计要求找出主筋位置,不得少于两根,用油漆作好标记,上下钢筋采用搭接,焊接长度为主钢筋直径的6倍,并应双面焊接,不做防腐处理。
5. 简述建筑物避雷带施工安装的主要要求.
一、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互相连接。
二、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2m。
三、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管道应符合本规范第3.2.1条二、三款的要求。
四、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2m,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均应连到环上。均压环可利用电气设备的接地干线环路。
五、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Ω,并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及所有进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相连,此接地装置可兼作防雷电感应之用。
六、防直击雷的环形接地体尚宜按以下方法敷设。
1. 当土壤电阻率ρ小于或等于500Ω。m时,对环形接地体所包围的面积的等效圆半径 √(A/∏)大于或等于5m的情况,环形接地体不需补加接地体;对等效圆半径√(A/∏)小于5m的情况,每一引下线处应补加水平接地体或垂直接地体。
当补加水平接地体时,其长度应按下式确定。
lr=5-√(A/∏)(3.2.4 - 1)
式中 lr — 补加水平接地体的长度(m);
A — 环形接地体所包围的面积(m2)。
当补加垂直接地体时,其长度应按下式确定。
(3.2.4 - 2)
式中lv—补加垂直接地体的长度(m)。
2. 当土壤电阻率ρ为500Ω·m至3000Ω·m时,对环形接地体所包围的面积的等效圆
注: 按本款方法敷设接地体时,可不计及冲击接地电阻值。
七、当建筑物高于30m时,尚应采取以下防侧击的措施:
1. 从30m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
2. 3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八、在电源引人的总配电箱处宜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第3.2.5条当树木高于建筑物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时,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rn。
第三节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第3.3.1条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揩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
第3.3.2条 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应按下列方式保护:
一、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管道应符合本规范第3.2.1条二款的要求。
二、排放无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烟囱,1区、11区和2区爆炸危险环境的自然通风管,装有阻火器的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本规范第3.2.1条三款所规定的管、阀及煤气放散管等,其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第3.3.3条 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
第3.3.4条 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I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不应小于2m:
Se2≥0.3KcRI (3.3.4)
式中 Se2 — 地中距离(rn);
KC — 分流系数,单根引下线应为1,两根引下线及接闪器不成闭合环的多根引下线应为0. 66接闪器成闭合环或网状的多根引下线应为0.44 。
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第3.3.5条 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梁、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本规范第2.0.3条二、三、八、九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尚宜利用其作为接闪器。
6. 简述建筑物避雷带施工安装的主要要求.
总的来说,应严格按照设计图和国家相关规范施工
1建筑物设避雷带保护以防直击雷,避雷带与引下线焊接长度不少于120mm。
2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内二根主筋(每根≥Φ16mm)作引下线其接点应焊接形成可靠电气通路部分引下线在首层室外距地坪0.3m处预埋一块60×60×10mm的镀锌钢板与引下线焊接(钢板露出柱面)以便测试及外引接地线用。
3利用基础主筋作接地网,按图施工
4三、四、五层及每向上三层均利用结构圈梁水平钢筋焊接成均压环,所有引下线、建筑物内的金属构件和金属物体等均与均压环连接。为防侧击雷建筑物45米高度起,每向上三层,在结构圈梁内敷设一条25×4扁钢,焊接成环形水平避雷带,所有引下线均与避雷带焊接连通,并将金属栏杆、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体与避雷装置连接。
5变配电室内接地线采用镀锌扁钢25×4沿墙明敷,中心距地0.3m,过门处做法参照国标“86D563-P21”,电气设备的安装支座(角钢、槽钢等)与就近接地扁钢焊接,按图施工。
6变压器发电机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综合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欧姆,施工后实测不满足时,则应补加接地极。
7接地连接板与接地扁钢焊接,该连接板与柱内(引下线)主钢筋及基础接地网焊接,具体做法参见国标“86SD566”。
8正常情况不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包括电缆桥架、变压器外壳等)均应可靠接地。
9利用-25×4镀锌扁钢或Φ10镀锌圆钢把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金属支架、电缆的金属外皮及电缆桥架的金属外壳及金属风管等与就近柱上予埋的接地联结板可靠焊接接地,做等电位联结。具体做法参见国标图集“97SD567”。
10住户卫生间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具体做法参照国标图集97SD567。
11强、弱电竖井及电梯井道内从底部至顶部敷设一根-60×6镀锌扁钢,底部通过柱上予埋接地连接板或通过40×4镀锌扁钢与接地网焊接连通(不少于两处焊接)。竖井内金属电缆桥架、金属线槽及电缆支架及保护钢管等应与扁钢接地线可靠连接。
12防雷接地、电气接地、信息系统接地及其它系统接地共用一个接地网,综合接地电阻≤1Ω。
13屋面女儿墙顶避雷带及支架、Φ10镀锌圆钢支架全长0.2m,埋深0.1m。水平间距1m,转弯处0.3m,并通过Φ10镀锌圆钢下引下线可靠焊接连接。
14利用构架内钢筋(≥Φ10)做避雷网,四周通长焊通并利用构架梁内钢筋及构架柱内钢筋或≥Φ10镀锌圆钢把构架避雷网与金属栏杆避雷网焊接连通,其他构架避雷网做法同此。
15将桩基础承台钢筋焊成环形电气通路做接地极再与引下线承台桩基钢筋焊接形成电气通路;接地电阻R<=1欧;不满足的应补打人工接地极。
16防雷接地装置钢筋焊接应搭接其长度>120mm,,且双面焊接。
17利用柱内不少于两根主筋(≥Φ16)或四根(≥Φ12)主筋对角焊接做防雷引下线,下端接至共用接地网及桩基主筋中间接头处用电焊焊接不少于两根;变断面及错位时仍保持两根主筋连续焊接到底;接地施工做法参见国标D562。
18利用基础圈梁内两根Φ20或小于Φ16四根钢筋作接地装置,钢筋搭接长度为宽度的三倍,三面施焊;防雷接地线过伸缩缝处做法参见国标86D563第22页。
19测量接地电阻应在连续晴天后进行,实测电阻应小于1欧姆,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需增打接地装置,直到满足要求为止。测量时请甲方、监理、质检站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并填写“接地装置接地电阻测量记录”共同签字确认。
7. 屋顶避雷带施工规范,,
1、在一般工程施工中,明装避雷带(网)采用¢8或¢10镀锌圆钢。使用前应对避雷线进行冷拉调直。安装时,特别注意防止避雷线在提升过程中的人为弯曲。
2、避雷线在固定支架上应平直、牢固,其顶部距建筑物应为100mm,不应有高低起伏、弯曲、下垂等现象。其平直度每2m检查段允许偏差不宜大于3/1000,全长不宜超过10mm。
3、明装避雷带(网)随建筑物造型弯曲,弯曲处均作成圆弧,其圆弧半径为100mm,严禁作成90°直角弯或小于90°死弯。
4、避雷线搭接焊是其安装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要求所有避雷线同心敷设,“s”弯方向一致,其次,在避雷线、防雷引下线焊接中应采用双面焊接,焊接应饱满、平整、牢固、无虚焊,焊接后不应产生气孔、夹渣、咬肉、裂纹等现象,如发现应及时予以补焊,并将药皮敲净,刷上防锈漆及银粉。搭接长度要一致,长度≥6d,最好统一定位100mm。
5、避雷带(网)通过建筑物伸缩、沉降缝处,应作防雷跨越处理。将避雷带向外侧面弯成半径R=100mm的圆弧形,支持卡子固定点距建筑物边缘距离300mm。
6、引自圈梁内的防雷引下线镀锌圆钢与避雷带(网)焊接处,均应弯成R=100mm的圆弧形,搭接焊长度为100mm,且与镀锌圆钢双面焊接。若防雷引下线为镀锌扁钢,应弯成R=250mm的圆弧,焊接长度亦为100mm,双面焊接。
7、避雷带(网)应和建筑物顶部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接成一体。如建筑物物顶上的透气管、铁栏杆、爬梯、冷却水塔等,这些部位的金属导体都必须与避雷带(网)焊接成一体,也可采用抱卡形式。
(7)建筑避雷施工扩展阅读
避雷带可以暗敷设在建筑物表面的抹灰层内,或直接利用结构钢筋,并应与暗敷的避雷网或楼板的钢筋相焊接,所以避雷带实际上也就是均压环。
高层建筑物直击雷防护强调坚持采用明敷接闪器的基本原则,规定在建筑物的屋脊、屋角、屋檐、檐角边沿和女儿墙、屋顶构架、飘板、屋面梯屋顶、水池顶四周等所有易受雷击的部位全部采用敷设金属接闪器的方式。
避雷带一般采用的圆钢直径不小于6mm,扁钢不小于24mm×4mm。避雷带明敷设时,支架的高度为10~20cm,其各支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5m。
三类防雷建筑应在整个屋面组成小于1T或等于20mx20m或24mxl6m的闭合网格。
8. 农村平房建筑避雷针怎样施工
目测约3米高的平房,1座110平米,1座70平米,两座房间隔6米左右,避雷针应当怎样做?求各位专家给给力
9. 建筑工地如何做好防雷措施
1 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应由内部防雷接地装置和外部防雷接地装置组成,内部防雷接地装置包括:笼式避雷网、专用接地装置,外部防雷装置包括:接地网(自然接地体)、引下线、避雷带、均压环。
2利用基础底板水平钢筋搭接成接地网,与槽边四周的钢筋连接形成闭合环路,组成自然接地体。这样做具有:经济、实用、可降低接地电阻、均衡电位的特点,在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施工中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尽量不设置人工接地极。
3 建筑引下线的数量影响雷电流分流效果,引下线暗敷在现浇混凝土内不易氧化,可延长引下线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公共设施(如大厦、饭馆等)外装修较为豪华,不设置断接卡子可减去对外装修面的影响,提高外装修的质量。
4除烟囱、水塔等特殊用途的建筑物外,尽量不设置避雷针,减少产生电位差的内部因素。可将屋面上的各种金属管道与避雷带连接,构成建筑物的等电位体。
5 随着计算机、通讯、控制技术的发展,对防雷接地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的正常工作。因为这些微电子设备具有精确度高、灵敏度强的特点,同时易受因雷电流所造成的电磁干扰。因此对机房的设计、施工应采取笼式避雷网,对外界的电磁干扰可起到屏蔽作用。在结构设计时应保证机房的顶板、底板、墙体内钢筋网格大小一致。同时在机房内设置专用接地母排,各种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