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最新版是哪一年的,求图证
2009年版的。因为电气篇最新也就2009,节能篇不可能比它新。
何况的确还没出新的。
2. 全国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规范节能专篇废除了吗
没有,但要注意的复是制:
1.2007年版《全国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规范节能专篇》不是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只能作为参考,正如它的《前言》中所说中的“本套节能技术措施可供全国各设计单位参照使用,也可共有关建筑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和教学、科研、施工、监理等人员参考。”所以,建筑节能设计仍然应该国家标准和各省(直辖市)的地方标准为准;
2.各地区(指气候分区)建筑节能设计的国家标准的版本在2010年以后都已更新,目前执行的国家标准是JGJ134-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其他气候分区也已更新)、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而各省(直辖市)的地方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也随之进行了更新。因此,在参考使用2007年版《全国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规范节能专篇》时,尚应注意与更新版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比较。
希望能帮到你。
3. 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最新版,谢谢。1047331443
绿色建筑发展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存在片面理解绿色建筑的现象。目前大部分人对绿色建筑基本概念的理解仍停留在“建筑节能”的阶段,包括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在内。观念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全面制定鼓励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九品论文发表网,专业的论文发表平台,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发表通道!助您学业事业步步高升!
2、政府部门激励政策与措施力度不够。未将绿色建筑的管理纳入系统管理体制中。对绿色建筑我们必须进行全寿命的分析,全方位的看待。不能在某一点上看是好的,但若综合考虑,其在整个系统中就不一定是绿色环保的。
3、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建筑首先也是一种商品,它从生产到消费背后需要多个群体共同支撑,这些群体同时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作为这一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政府、开发机构、研究机构、设计机构、建设机构、产品供应商、行业协会、消费者、金融机构乃至媒体,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推动力量和影响因素。缺乏统一协调管理机制,不仅会形成不良竞争局面,也会产生各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1、编制与实施绿色建筑鼓励与支持目录。绿色建筑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是贯穿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使用全过程的概念。
政府管理部门不仅要在节能方面有政策与财政方面的支持,还要在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方面有所部署。除鼓励节能外,还要全方位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编制与实施绿色建筑鼓励与支持目录,鼓励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在各方面、有效的开展。
2、在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下,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多家机构参与推广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面积广、建筑量大,除每年要增加大量新建筑外,还有大量的旧建筑需要改造,单靠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应采取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各行业与组织的积极性,让行业协会、商会、金融机构、国外组织等加入到推广队伍中来。
3、关注农村绿色建筑的发展。虽然我国城镇化以每年大于1%速度在发展,但农村人口数量仍然是巨大的,农村新增建筑与城镇新增数量基本相当,所以推广农村绿色建筑也是不可忽视的。建议选取重点技术(如太阳能、风能、污水处理等)、试点区域进行推广。
4、加强大型公共建筑的绿色化。建议建立监察执法机制,对大型公共建筑包括从设计、施工、调试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中进行监管,如建造前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节能标准、设备采购、施工、调试是否贯彻设计方案以及建成后运行管理是否合理。
5、设计方案在施工图完成后要通过详细地模拟计算,对建筑本身、能源转换及设备系统、可再生能源这三项与建筑节能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评估,通过节能评估后开发商才能获取开工许可证,准予施工建设。
6、另外,对新建和既有的大型公共建筑均给出合理用能配额,政府节能监察部门定期检查其能耗情况,结合气候变化、入住率、设备状况等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能耗分项计量数据,判断该建筑运行管理是否节能高效,从而罚劣奖优,比如对超出合理用能配额的能源消耗征收高额费用。jp14034570
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中重质维护结构指的是什么
重质和轻质的区分应该看外墙的热惰性指标D,《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上有明确规定的。
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 2007年版
早上空腹喝牛奶就拉肚子是怎么回事,喝纯酸牛奶就没事
6. 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2009,谢谢。10487616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2009已发送到你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