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建筑设计需要注意什么
高层建筑设计的所有注意事项 1.应当注意防震缝的设计,必须留有足够的宽度。 2.平面形状或刚度不对称,会使建筑物产生显著的扭转,震害严重。 3.凸出屋面的塔楼受高振型的影响,产生显著的鞭梢效应,破坏严重。 4.高层部分和低层部分之间的连接构造不合理。 5.框架柱截面太少,箍筋不足,柱子的延性和抗震能力不够而发生剪切破坏或柱头压碎。 6.由于沿竖向楼层质量与刚度变化太大,是楼层变形过分集中而产生破坏。 7.地基的稳定性问题要特别注意。 8.伸缩缝和沉降缝宽度过小,碰撞破坏很多。 9.不应在建筑物端部设置楼梯间,楼板有大洞口,因刚度不均匀而产生扭转。 10.外纵墙门窗洞口过大,连梁尺寸太小,容易产生破坏。 11.中间部分楼层柱子截面和材料改变或取消了部分剪力墙,产生刚度或承载力突变,形成结构薄弱层。 高层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高层建筑结构应根据房屋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考虑其适宜的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的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 沉降缝、伸缩缝和抗震缝要注意的问题:高层建筑应当调整平面尺寸和结构不止,采取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能不设缝就不设缝,能少设缝就少设缝,如果没有采取措施或必须设缝时,则必须保证必要的缝宽以防止震害。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温度-收缩问题,一般由构造措施来解决。 后浇带可选择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曲折通过,不要在一个平面内,以免全部钢筋都在同一平面内搭接。一般可设置在梁和楼板的1/3处。 目前许多工程是采用调整个部分沉降差,在施工过程中留后浇段作为临时沉降缝,等到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连为整体,不设永久性的沉降缝。 高层建筑的主楼和裙房的层数相差很远,在下列条件时可不留永久沉降缝: 1.采用端承桩,桩支承在基岩上。 2.地基条件好,沉降差小。 3.有较多的沉降观测资料,沉降计算比较可靠。 后两种情况下,可调压力差,主楼和裙房部分才用不同的基础,使其沉降接近。 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主楼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建裙房。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在下列情况下宜设防震缝: 1.平面长度和外伸长度尺寸超出了规程限值而又没有采取加强措施时; 2.各部分结构刚度相差太远,采取不同材料和不同结构体系时; 3.各部分质量相差很大时; 4.各部分又较大错层时。 此外,各结构单元之间设了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缝宽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 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全高设置,当不作为沉降缝时,基础可以不设防震缝,但要加强构造和连接。 高层建筑各部分之间凡是设缝的,就要分得彻底;凡是不设缝的,就要连接牢固。 《高层规程》规定: 1.框架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的部分,可取70;超过15m的部分,6、7、8、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4、3、2m,宜加宽20. 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数值的70%采用,剪力墙结构房屋可按第一项规定数值的50%采用,但二者均不宜小于70.结构竖向布置沿竖向刚度突变还由于下述两个原因产生: 1.抗侧力结构(框架、剪力墙、筒体等)的突然改变布置。 2.结构的竖向体型突变。 当小墙肢截面的高度小于等于墙厚的4倍时,应按框架柱设计,箍筋按框架柱全长加密。 抗震设计的轴压比控制:特一级、一级(9度)为0.4;一级(7、8度)为0.5;二级为0.6.抗震墙的翼墙长度小于其3倍厚度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墙厚时,视为无翼墙和无端柱。 按照结构延性系数的大小排序:刚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砌体结构、砌体结构。结构的延性系数大,说明结构抗震的变形能力大,结构的耐震性能好。有条件时,建筑的主体结构可采用延性系数较大的结构材料。 地下室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小于180,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并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抗震框架柱配筋要注意的三个方面:最小配箍率、最小体积配箍率、最小纵筋配筋率。 当地下室做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 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 短柱:柱净高与截面宽度之比小于4的柱子。箍筋需全长加密。 剪跨比柱剪跨比:柱子净高与2倍柱子截面高度的比值。 梁剪跨比:剪跨与梁截面有效高度的比值。广义剪跨比=M/Vh=a/h.剪跨比反映了截面上正应力和剪应力的相对比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截面上弯矩与剪力的相对比值。它对梁的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高宽比6、7度抗震设防烈度的A级高度建筑,其高宽比限值分别为:框架4,框剪5,剪力墙6,筒体6. 抗震设计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的加强部位:墙肢总高度小于50m时取其总高度的1/6,大于50m时取 1/8,超过150m,取1/10.裙房与主楼相连时,加强范围也宜高出裙房至少一层。 对于框剪结构或框筒结构,采用模拟算法2是比较合理的,可以避免剪力墙轴力远大于实际的不合情形。 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的90%所需的振型数。振型个数至少取3,最好为3的倍数。 当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振型数应不少于9.对于多塔结构振型个数应大于12.高规要求有效质量系数不应小于90%.楼梯柱可视为短柱,箍筋需全长加密。 高层结构设计需要控制的六个比值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 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见抗规3.4.2.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要求见高规6、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要求见高规。********************************建筑设计作图注意事项1. 建筑方案设计基本为平面设计,理清各种人流线(包括外部车流、内部职员流、不同方向的客户流等)是其中关键,而首先为确认主要功能板块(大面积)在基地位置、垂直方向的功能关系等,尤其注意的是:1.1. 疏散口到楼梯的疏散距离(带形走道40米,两楼梯之间80米以内)1.2. 以及大空间的消防满足(室内任何一点到疏散口的距离不超过15 米),注意如超过400平米的多功能厅、审判厅、游泳馆、候机厅的消防满足大空间疏散口前的人流疏散是设计要点之一,否则易造成人流聚集后疏散的困难,应做成类似“小过厅”的设计。05年“法院审判楼”考试的设计关键是解决以下问题:1) 人流线走向确认,重点是:犯人流线—大审判厅及底层与其它人流的 区隔,绝对不能产生交叉干扰。2) 大(500)、中(2X200)、小(10 X 100)审判庭及其附属合议厅、法官休息厅、卫生间的垂直关系,位置、消防疏散等。3) 建议:大审判庭位于二层中间位置,在2个中审判厅之上,两侧为疏散楼样,面积较为合适。注意:大审判庭及2中型审判庭因功能元素面积较大,应作为设计最核心的重要元素来考虑,根据人流、消防疏散放置好,是设计重点。完成建筑方案设计的要点是:1) 作图工具准备好,包括1号图版、拷贝纸、比例尺、丁字尺及三角板、 自动铅笔及各种粗细的马克笔等。2) 考试时间分配妥当,草图时间最多控制在2小时以内,草图开始必须按 比例绘制,之前完成:“准确的功能板块水平位置及垂直位置关系图,表示出其垂直流线及水平流线的关系,注意交通及人流节点的分布”。3) 平时必须根据猜题动向,实战性的完成2-4个综合公建平面设计,可 安排在周六或周日,完全根据实战要求完成。4) 必须首先确认最大功能块在首层及其它各层的位置及流线关系。部分临场考试之后的体会:共计6个小时,包括平面及总图设计,完成难点:人流较复杂,空间较复杂,有大、中、小空间的变换,审判楼设计包括:主人流、犯人流及信访人流等设计计划:1) 功能构思即功能块的组织,主要是较大功能块的组合,如中央大厅、主 审判厅等。1-2小时2) 按比例绘图并设计柱网,一定要用比例尺。2小时3) 完成总图等。2小时设计要点:大空间、大功能块的如审判厅、中庭、门厅等为设计主体,应以其为设计核心进行构思,必须使其符合消防规范。设计大厅任何一点距出入口应不大于15米,距楼梯口距离应在20米以内。工具关键;拷贝纸必须裁好,工具包括:美工刀+胶带+针管笔+马克笔+自动铅笔+刀片+计算器+1号图版
❷ 建筑设计方案是什么意思
建筑设计的定义
建筑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它使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可行的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审美对象的产物。
在广义上,它包括了形成建筑物的各相关设计。
按设计深度分,有建筑方案设计、建筑初步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
按设计内容分,有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物理设计(建筑声学设计、建筑光学设计、建筑热学设计)、建筑设备设计(建筑给排水设计、 建筑供暖、通风、空调设计、建筑电气设计)等。
在狭义上是专指建筑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建筑设计作为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环节,产生了专业从事建筑设计的公司,例如:SOM、KPF、上海现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
国内外一些著名的设计师:沙里宁、密斯、赖特、安藤忠雄、保罗.安德鲁、库哈斯、齐康、张锦秋等。
❸ 求:建筑设计方案或建议
你需要了解沿街建筑退红线多少米、用地的商业房对后面现有的宿舍住宅等挡光的要求、沿街道管线的埋设现状等等等等,如果条件比较苛刻,你这块狭长的地可能都建不了什么东西了。建议你们委托专业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不过实话实说,除非你给的价钱高,这么小的项目大设计院一般是不会做的。
如果你有诚意,我可以帮你联系在省级设计单位的朋友看看。
❹ 建筑设计方案怎么写
方案阶段的建抄筑设计说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1.方案的设计构思和特点。
这一部分可以谈谈设计理念、创作灵感,多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内容。比如平面的推演,造型的变化,方案怎样体现出建筑本身的特质,建筑与周围环境、或当地文化的契合等等。
2. 建筑群体和单体的空间处理。
这一部分要具体一些,谈谈建筑的平面和竖向构成、立面造型和环境营造、环境分析等等,比如你对于日照、通风、采光的考虑。
3.建筑的功能布局。
这一部分要说明建筑的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布置,各种出入口的布置,垂直交通运输设施的设置(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
4.其他方面的说明。
这一部分包括建筑的防火、安全疏散设计、无障碍设计等。如有建筑节能设计或特殊声学考虑等,也应在此说明。
只要按照以上罗列的方面分项来写,保证你能写够字数。另外要注意的就是要根据建筑的特性突出重点。加油吧!
❺ 建筑设计医院方案设计需要注意什么呢
需要考虑综合布线系统,比较复杂,比如病人呼叫系统,医生电子药方与药房互联互通系统,广播系统,还要考虑氧气输送系统,等等
❻ 建筑设计需要注意些什么
一、分格设计时,要考虑如下因素:
1、分格比例的协调性。就单个玻璃板块来说,长宽比接近黄金分格比是美的,不宜设计成正方形和长宽比达1:2以上的狭长矩形。
2、门窗立面分格既要有一定的规律,又要体现变化,在变化中求规律;分格线条疏密有度;等距离、等尺寸划分显示了严谨、庄重、严肃;不等距自由划分则显示韵律、活泼和动感。
3、至少同一房间、同一墙面门窗的横向分格线条要尽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竖向线条尽量对齐。
4、门窗立面设计时要考虑建筑的整体效果要求,比如建筑的虚实对比、光影效果、对称性等
二、建筑外窗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0。当窗墙面积比小于0.40时,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
二、门窗安全性设计
1.门窗铝型材壁厚要求 。
2.门窗玻璃安全设计。
(1)玻璃的选择:玻璃厚度经计算确定,并不宜小于5mm。
建筑下列部位的门窗必须采用安全玻璃(钢化玻璃或夹层玻璃)。
(a)7层及7层以上建筑外开窗。
(b)面积大于1。5㎡的窗玻璃。
(c)玻璃底边离最终装修面小于500mm的落地窗。
(d)与水平夹角小于75°倾斜屋顶且距室内地面大于3m的倾斜窗。
(e)玻璃面积大于0。5㎡的有框玻璃门。
(f)无框玻璃门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钢化玻璃。
(2)玻璃与槽口搭接量和其它配合尺寸应符合《铝合金窗》(GB/T8479)中表5和表6的规定。
(3)玻璃与铝合金框槽应采用橡胶垫片柔性接触。
(4)玻璃应进行机械磨边处理,磨轮的目数应在180目以上。
3.五金配件的选择和设计。
4.推拉门窗窗扇与上下框导轨搭接量应不小于10mm,并且必须安装防脱落块和防撞块等安全措施,防止窗扇掉落和开启时碰撞伤人。
5.建筑外墙面玻璃窗活动扇下框距室内地面高度应不低于900mm。特殊情况下如果低于900mm时应采取其它防护安全措施(如增加防护栏杆等)。
6.铝合金门窗连接固定采用的螺钉、螺栓必须采用优质不锈钢制品,以防止电化腐蚀产生螺钉松动。不锈钢螺钉尽量采用机制螺纹,尽量避免使用自攻钉,螺钉连接最好设计成受剪状态。
7.门窗应与墙体可靠连接固定
门窗与墙体连接方法主要有钢附框连接、燕尾铁脚焊接连接、燕尾铁脚与预埋件连接、固定钢片射钉连接、固定钢片金属膨胀螺栓连接等几种。燕尾铁脚厚度应≥3mm。固定钢片厚度≥1.5mm,宽度≥15mm。所有燕尾铁脚和固定钢片表面应进行热浸镀锌处理。门窗连接固定点间距一般在300mm~500mm之间,不能大于500mm。
(1)钢附框适用于门窗与各种墙体的连接,安装精度高,连接可靠,但成本较高。
(2)门窗与钢结构的连接可采用燕尾铁脚焊接连接方法。燕尾铁脚与钢结构的连接用钢条或钢角码焊接调节。
(3)门窗与轻质墙体的连接宜采用燕尾铁脚与预埋件焊接连接方法。燕尾铁脚与预埋件之间用钢条或钢角码焊接调节。
(4)门窗与钢筋混凝土墙体的连接可用固定钢片(或燕尾铁脚)射钉或金属膨胀螺栓连接等。当采用固定钢片连接固定门窗时,门窗四周边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水泥砂浆塞缝。水泥砂浆塞缝能使门窗外框与墙体牢固可靠地连接,并对门窗的框料起着重要的加固作用。当缝隙采用聚胺脂泡沫填缝剂或其它柔性材料填塞时,固定钢片应采用燕尾铁脚代替,以保证门窗与墙体的连接固定可靠度。
(5)门窗与砖墙的连接可用固定钢片(或燕尾铁脚)金属膨胀螺栓连接。在砖墙上严禁采用射钉固定门窗。同钢筋混凝土墙体一样,当采用固定钢片时缝隙应采用水泥砂浆塞缝,当缝隙采用聚胺脂泡沫填缝剂或其它柔性材料填塞时,应采用燕尾铁脚固定。
❼ 医院建筑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各类建筑设计标准规范的要求及相关防火、防水、节能、隔声、抗震及安全防范等标准规范的要求,满足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同时应符合建筑工业化及绿色建筑的要求。
2、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应做到基本单元、连接构造、构件、配件及设备管线的标准化与系列化,采用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组合多样化的建筑形式。
3、装配整体式建筑设计所选用的各类预制构配件的规格与类型、室内装修系统与设备管线系统等,应符合建造标准和建造功能的需求,并适应建筑主要功能空间的灵活可变性。
4、对有抗震设计要求的装配整体式建筑,其建筑的体型、平面布置及构造应符合抗震设计的原则。
5、装配整体式建筑宜采用土建与装修、设备一体化设计。同时将室内装修与设备安装的施工组织计划于主体结构施工计划有效结合,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以缩短施工周期。
6、装配整体式建筑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完整,预制构件的加工图纸应全面准确反映预制构件的规格、类型、加工尺寸、连接形式。
(7)建筑设计方案注意扩展阅读:
建筑设计遵循的设计要求
一、艺术形象
1、由于人们在建筑物内是循着交通路线往来的,建筑的艺术形象又是循着交通路线逐一展现的,所以交通路线的巧妙设计还影响人们对建筑物的艺术观感。
2、与使用功能布局同时考虑的,还有不同大小、不同高低空间的合理安排问题。这不只为了节省面积、节省体积,也为了内部空间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考虑艺术效果,通常不但要与使用相结合,而且还应该和结构的合理性相统一。
二、建筑物形式
1、至于建筑物形式,常是上述许多内容安排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虽然有它本身的美学法则,但应与建筑物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脱离内容的外形的美,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而扎根于建筑物内在因素的外形美,即内在美、内在哲理的自然表露,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美。
2、技术设计的内容包括整个建筑物和各个局部的具体做法,各部分确切的尺寸关系,内外装修的设计,结构方案的计算和具体内容,各种构造和用料的确定,各种设备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各技术工种之间各种矛盾的合理解决,设计预算的编制等。
3、这些工作都是在有关各技术工种共同商议之下进行的,并应相互认可。技术设计的着眼点,除体现初步设计的整体意图外,还要考虑施工的方便易行,以比较省事、省时、省钱的办法求取最好的使用效果和艺术效果。
三、建筑图纸
1、施工图和详图主要是通过图纸,把设计者的意图和全部的设计结果表达出来,作为工人施工制作的依据。这个阶段是设计工作和施工工作的桥梁。施工图和详图不仅要解决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和具体做法,还要从艺术上处理细部与整体的相互关系 。
2、设计者能够虚心体察客观实际,综合各种条件,善于利用其有利方面,避免其不利方面,那么所设计的每一个建筑物就不仅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而且会显示出各自的特色,每个地方也会形成各自特色的建筑风格,避免千篇一律。
❽ 建筑设计方案的步骤
1。任务分析 设计要求的分析
内外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
经济技术因素分析
相关资料的调研与搜集
2.构思 设计立意
方案构思
多方案比较
3,调整方案 深化方案,, 然后呢,,就一直深化 调整了。。
这只是简单的流程, 主要是看建筑的性质,越是带有文化类的,前期的调研收集就越重要。
一般性的商业 ,居住建筑反而考虑的东西没那么复杂,因为这方面考虑的 都是以人为本,以物为本。这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都比较熟悉。而一个设计要做出建筑的内涵,建筑的文化,这些考虑的就要比较多,同一个东西,能上到艺术的层次,那意义就完全不同
❾ 如何做好建筑设计方案
从写的步骤上来说,一般不适宜上来就动笔。这个和写文章一样嘛,总得要构思一下。我想这样应该比较合适:
(1)分析清楚业主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个如果拿捏不准就惨了。
(2)分清楚这个系统的用户有哪些角色。这将有助于找出业务内容。
(3)确定这个方案的产品的最终部署结构、网络结构。这是大问题,因为如果开始不考虑这些,后面再考虑会很难;
(4)确定这个方案的重点在哪里,因为有的重视业务模型,有的重视技术实现(这个有时很难做,而且要看评标人的背景)。
(5)讨论确定投标方案的框架,这中间要特别熟读招标要求,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画出来。
(6)接着就疯狂的到网上搜索资料吧,然后根据自己的思维和框架把方案的内容丰满起来。一般来说,很多方案都是这样“拼”起来的,不过好的方案还是要自己花功夫在里面。一分钱一分货嘛!
(7)相互审阅。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么短的时间写这么多内容(还有很多内容是“拼”来的),很难保证内容“圆润”。别人看一遍能够找出很多显然的毛病和问题;能够从内容的全面性、通畅性等方面找出问题。这期间最好能再反复阅读招标需求。
(8)投标方案各部分合成,审阅。
(9)打印、装订、签字敲章、密封。这个其实有专门的公司做装订的,有条件的话可以交给别人去做,因为这个过程其实还是蛮痛苦的。
从内容上看,一般包括(但不限于):
(1)概论:说一些方案书目的、项目背景等。
(2)用户需求分析:通常会对业主的相关系统做个业务建模。
(3)系统设计:对业主的状况做一个解决方案,可能是一个系统的功能设计说明,也有可能是一些设计模型。
(4)项目技术方案:对技术平台路线、相关设备需求(技术参数)、技术架构、关键技术等进行说明和设计。
(5)根据需要,通常还有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存储方案、备份与恢复方案等。
(6)系统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包括项目计划、质量保证计划、配置管理计划、售后服务计划等等。
从技巧或注意点上看,主要有:
(1)所说方案的面上一定要说得通。
(2)多用图,大段大段的篇文字人家不愿意看,图形能够非常有效的帮助别人理解你的意思。
(3)排版一定要整齐、美观。这个似乎与“技术”无关,不过,这相当重要。道理跟我们写高考作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