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建筑施工测量从进场测设到形成细部放样的平面控制测量需要哪些步骤
建筑施工测量从进场测设到形成细部放样的平面控制测量需要的步骤如下:
1、首先版依据甲方提供的原权始坐标点,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引测原始坐标到工程项目的地块内的建筑物的轴线交叉点坐标。比如1轴与A轴的轴线交叉点坐标。
2、根据地块场地内的轴线交叉点坐标,做闭合测绘,从建筑物的一个轴线交叉点作为出发点,按照顺时针分别引测建筑物的四个角部的轴线交叉点坐标。经测量复核,满足闭合测绘的允许偏差,即为合格。
3、根据已测绘的轴线交叉点,引测控制桩点。一般一个轴线交叉点,设置两个不同方向的轴线控制点。
4、根据坐标控制网,采用全站仪、经纬仪引测轴线用于基坑的开挖、基础垫层的局部放样、基础边线的局部放样。
5、根据坐标控制网,在楼层留设测量孔,采用铅垂仪、经纬仪进行楼层轴线的测设、楼层的局部轴线放样。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放样过程中,要避免在大风的环境中采用拉线确定轴线的方法,在大风环境进行拉线定位,很容易导致轴线出现重大偏差。要尽量在无风的环境下采用仪器进行整体轴网的测绘。
❷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程序上“由整体到局部”。
二、步骤上“先控制后碎部”。
三、精度上“由高级到低回级”。
建筑施工测量是研究答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对建筑场地上地面的位置进行度量和测定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
1、对建筑施工场地的表面形状和尺寸按一定比例测绘成地形图。
2、将图纸上已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按设计要求测设到地面上,并用各种标志表示在现场。
3、按设计的屋面标高、逐层引测。
(2)建筑施工测量控制要求扩展阅读:
为了保证各个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都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测量也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即在施工现场先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然后,根据控制点的点位,测设各个建筑物的位置。施工测量的检核工作也很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外业和内业的检核工作。
❸ 我要建筑施工的施工测量方案
我具体的什么建筑都不知道··怎么给你方案?
❹ 建筑施工测量控制网是什么
建筑施工测量控制网为工程建设施工而布设的测量(主要指坐标)控制网。
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应该根据建(构)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和施工区的地形条件来考虑。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岭地区和跨越江河的地区,一般可以考虑建立三角网或GPS网。对于地形平坦但通视比较困难的地区,例如改建、扩建的居民区及工业场地,可以考虑布设导线网。对于建筑物比较密集且布置比较规则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区,也可以将施工控制网布设成规则的矩形格网,即建筑方格网。
❺ 建筑施工测量的内容包括什么
大概以下方面:
1,对设计交的控制点进行导线平差及水准平差;
2,通过控制点引测出施工平面控制网;
3,再通过控制网定位建筑物角点;
4,高程的垂直传递;
5,建筑物沉降观测(须用到测微器)。
希望对你有帮助。
❻ 施工过程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中,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施工测量的基本要复求:
(1)施工测量前,制应收集有关测量资料,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明确施工要求,制定施工测量方案。
(2)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小规模或精度高的独立施工项目,可直接布设建筑物施工控制网。
(3)场区控制网,应充分利用勘察阶段的已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原有平面控制网的边长,应投影到测区的主施工高程面上,并进行复测检查。精度满足施工要求时,可作为场区控制网使用,否则应重新建立场区控制网。
(4)新建立的场区平面控制网,宜布设为自由网。控制网的观测数据,不宜进行高斯投影改化,可将观测边长归算到测区的主施工高程面上。新建场区控制网,可利用原控制网中的点组(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点组成)进行定位。小规模场区控制网,也可选用原控制网中一个点的坐标和一个边的方位进行定位。
(5)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应根据场区控制网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控制网的坐标轴,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主副轴线一致;建筑物的±O高程面,应根据场区水准点测设。
(6)控制网点,应根据设计总平面图和施工总布置图布设,并满足建筑物施工测设的需要。
❼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线中!!!需要哪些基本知识!!!
其实在建筑中用的比较多的就是要会坐标的正算反,还有就是用水准仪测量的时候要会算标高。
正算就是根据角度和距离算坐标,反算就是根据坐标算距离和角度。其实反算用的最多,因为反算是放线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的就是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方位角公式。
水准测量就是已知一个点标高,后视一个读数,前视一个读数让你算前视点的标高。
这些都不难,建议你买一本土木工程测量的书看看这三个方面。平时在工地上把计算器带着,一般算的比较多。
❽ 请问建筑工程施工时测量精度要求达到多少施工放样对精度的要求是一样的么
为了满足较高的施工测量精度要求,应使用经过检校的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测量作业,测量作业的工作程序应符合“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一般原则,内业计算和外业测量时均应细心操作,注意复核,以防出错,测量方法和精度应符合相关的测量规范和施工规范的要求。
对同类建筑物和构筑物来说,测设整个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主轴线,以便确定其相对其他地物的位置关系时,其测量精度要求可相对低一些。
而测设建筑物和构筑物内部有关联的轴线,以及在进行构件安装放样时,精度要求则相对高一些;如要对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为了发现位置和高程的微小变化量,测量精度要求更高。
施工放样对精度的要求是一样的。
(8)建筑施工测量控制要求扩展阅读:
一、工程精度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测量放线精度关系到工程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工程施工前,首先通过测量把施工图纸上的建筑物的轴线在实地进行放样定位以及测定控制高程,将为下一步的施工提供依据。这个阶段的测量工作非常重要,而且测量精度要求也相当高,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
在基础施工阶段,主要的测量内容包括:桩位放样、破桩头后桩顶标高测量、土方开挖时基底标高控制、承台与底板轴线、标高测量,其中承台、底板标高测量包括垫层、承台底板混凝土面标高控制。
桩位放线是基础施工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偏差严重时将会导致桩位作废,必须采取重新补桩或其他处理措施,这样既改变了原来承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受力情况,对整个主体结构的受力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建筑物埋下了安全质量隐患,也延误了施工工期。
破除桩头后桩顶标高控制也很重要,如桩头超高,就要抬高承台钢筋,造成承台钢筋保护层底部偏大上部偏小,严重时承台顶部将会出现露筋的现象发生。
二、提高工程精度
1、建立高精度的测量首级控制基准点,其加密控制点的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布点位置要合理,数量应满足现场放线要求,设站时后视定向点应有两个以上的方向进行检查,控制点应定期进行复测,如有偏差,数据成果应及时纠正更新。
2、增加测量仪器的成本投入,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使仪器的精度和数量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做好测量仪器的定期检测工作。
3、提高测量技术人员的素质。
4、对测量放线的成果反复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5、选择利于观测的时间和天气,同时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降低或抵消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测量放线提供良好的测量环境,最终保证了测量放线成果的准确性。
❾ 建立最新建筑施工测量控制的方法是什么
不一定呀,只要离得不远,在建筑物的附近都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