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施工总平面图和建筑总平面图有什么区别
建筑总平面图是设计单位出的,主要标明本项目所有建筑物、构筑物、道回路、绿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答、主要指标。是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
施工总平面图是施工单位根据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所绘制的总图,主要标明各建筑物、构筑物、主要施工机械、加工点、材料堆放、运输、施工期间办公和宿舍等等之间的关系。是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
B. 施工总平面图与建筑总平面图的区别
1、性质不同
建筑总平面图主要表示整个建筑基地的总体布局,具体表达新建房屋的位置、朝向以及周围环境(原有建筑、交通道路、绿化、地形等)基本情况的图样。
施工总平面图,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布置图。
按照施工部署、施工方案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将施工现场的交通道路、材料仓库、附属生产或加工企业、临时建筑,临时水、电、管线等合理规划和布置,并以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正确处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与永久建筑、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指导现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文明施工。
2、设计原则不同
建筑总平面图中用一条粗虚线来表示用地红线,所有新建拟建房屋不得超出此红线并满足消防、日照等规范。总图中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占地、停车位、道路布置等应满足设计规范和当地规划局提供的设计要点。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原则:在保证顺利施工的前提下,尽量不占、少占或缓占良田好土,应充分利用山地、荒地,重复使用空地。尽可能降低临时工程费用,充分利用已有或拟建房屋、管线、道路和可缓拆、暂不拆除的项目为施工服务。
在保证运输方便的前提下,尽量使运输费用最少。这就要求合理布置仓库、附属企业、起重设备等临时设施的位置,正确选择运输方式和铺设运输道路,减少二次搬运。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和管理,并应遵守防火、安全、消防、环保、卫生等有关技术标准、法规。
3、内容不同
建筑总平面图内容包括图线、比例、计量单位、建筑定位、等高线、绝对标高、指北针、风向频率玫瑰图。
施工总平面图内容如下:一切地上、地下已有和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位置和尺寸。
一切为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的布置,其中包括:工地上各种运输业务用的建筑物和道路;各种加工厂、半成品制备站及机械化装置;各种建筑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仓库及堆场;行政管理用的办公室、施工人员的宿舍以及文化福利用的临时建筑物;临时给、排水的管线,动力、照明供电线路;保安及防火的设施等。
取土及弃土的位置。地形、地貌及坐标位置。
C. 建筑施工图一般包括说明、总平面图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和什么
一套完整的建筑图纸,根据其专业内容或作用的不同,一般包括:
1)图纸目录专
包括每张图纸的属名称、内容、图纸编号等,表明该工程图纸由哪几个专业的图纸及哪些图纸所组成,便于检索和查找。
2)设计总说明
主要说明工程的概况和总的要求。内容一般应包括:
A) 设计依据(如规划限制、设计规模、建筑面积以及有关的地质、气象资料等);
B) 设计标准(如建筑标准、结构荷载等级、抗震要求等);
C) 施工要求(如施工技术、材料要求以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或有特殊施工的工艺说明)。
以上各项内容,对于简单的工程,也可以分别在各专业图纸上写成文字说明。
3)建筑施工图
包括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构造详图。表示建筑物的内部布置情况,外部形状,以及装修、构造、施工要求等。
4)结构施工图
包括结构平面布置图和各构件的结构详图。表示承重结构的布置情况,构件类型,尺寸大小及构造做法。
5)设备施工图
包括给水、排水、采暖通风、电气等设备的平面布置图、系统图和详图。表示上下水及暖气管线布置,卫生设备及通风设备等的布置,电气线路的走向和安装要求等。
D. 建筑施工图中建筑总平面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在建筑总平面图中应复包括以下制内容: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
(3)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的道路、绿化带等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间距;
(4)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用虚线表;
(5)与各类控制线的距离,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应标注坐标;(或定位尺寸)、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及建筑物总尺寸、名称(或编号)、层数;
(6)道路、广场的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停车场及停车位、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的布置,必要时加绘交通流线示意;
(7)绿化、景观及休闲设施的布置示意,并表示出护坡、挡土墙,排水沟等;
(8)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0)说明栏内注写:尺寸单位、比例、地形图的测绘单位、日期,坐标及高程系统名称(如为场地建筑坐标网时,应说明其与测量坐标网的换算关系),补充图例及其他必要的说明等。
E. 施工总平面图布置要求
1、在满足施工需要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施工现场布置要紧凑合回理。答
2、合理布置起重机械和各项施工设施,科学规划施工道路,尽量降低运输费用。
3、科学确定施工区域和场地面积,尽量减少专业工种之间交叉作业。
4、尽量利用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现有设施为施工服务,降低施工设施建造费用,尽量采用装配式施工设施,提高其安装速度。
5、各项施工设施布置都要满足: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要求。
(5)建筑工程施工总平面图扩展阅读:
施工总平面图应表明的内容如下:
1、一切地上、地下已有和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位置和尺寸。
2、一切为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的布置,其中包括:
①工地上各种运输业务用的建筑物和道路;
②各种加工厂、半成品制备站及机械化装置;
③各种建筑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仓库及堆场;
④行政管理用的办公室、施工人员的宿舍以及文化福利用的临时建筑物;
⑤临时给、排水的管线,动力、照明供电线路;
⑥保安及防火的设施等。
3、取土及弃土的位置。
4、地形、地貌及坐标位置。
F.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总平面图的内容有哪些
设计内容
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地形状况;
全部拟建建(构)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位置;
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加工设施,运输设施,存储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施工排污设施,临时施工道路和办公用房生活用房;
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保设施;
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的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设计要点
设置大门,引入场外道路
布置大型机械设备
布置仓库堆场
布置加工厂
布置内部临时运输道路
布置临时房屋
布置用水用电管网和其他动力设施
G. 施工平面布置图与施工总平面图的区别
建筑总平面图是设计单位出的,主要标明本项目所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化版之间的相互关系、主权要指标。是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
施工总平面图是施工单位根据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所绘制的总图,主要标明各建筑物、构筑物、主要施工机械、加工点、材料堆放、运输、施工期间办公和宿舍等等之间的关系。是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
H. 建筑施工总平面图怎么做
首先应解决大宗材料进入工地的运输方式。如铁路运输需将铁轨引入工地,水路运输需考虑增设码头、仓储和转运问题,公路运输需考虑运输路线的布置问题等等。
(一)场外交通的引入
1.铁路运输
一般大型工业企业都设有永久性铁路专用线,通常将其提前修建,以便为工程项目施工服务。由于铁路的引入,将严重影响场内施工的运输和安全,因此,一般将铁路先引入到工地两侧,当整个工程进展到一定程度,工程可分为若干个独立施工区域时,才可以把铁路引到工地中心区。此时铁路对每个独立的施工区都不应有干扰,位于各施工区的外侧。
2.水路运输
当大量物资由水路运输时,就应充分利用原有码头的吞吐能力。当原有码头能力不足时,应考虑增设码头,其码头的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且宽度应大于2.5m,一般用石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
一般码头距工程项目施工现场有一定距离,故应考虑码头建仓储库房以及从码头运往工地的运输问题。
3.公路运输
当大量物资由公路运进现场时,由于公路布置较灵活,一般将仓库、加工厂等生产性临时设施布置在最方便,最经济合理的地方,而后再布置通向场外的公路线。
(二)仓库与材料堆场的布置
仓库和堆场的布置应考虑下列因素。
1.尽量利用永久性仓库,节约成本。
2.仓库和堆场位置距使用地尽量接近,减少二次搬运。
3.当有铁路时,尽量布置在铁路线旁边,并且留够装卸前线,而且应设在靠工地一侧,避免内部运输跨越铁路。
4.根据材料用途设置仓库和堆场。
(1)砂、石、水泥等在搅拌站附近;
(2)钢筋、木材、金属结构等在加工厂附近;
(3)油库、氧气库等布置在僻静、安全处;
(4)设备尤其是苯重设备应尽量在车间附近;
(5)砖、瓦和预制构件等直接使用材料应布置在施工现场。吊车半径范围之内。
(三)加工厂布置
加工厂一般包括:混凝土搅拌站、构件预制厂、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金属结构加工厂等。布置这些加工厂时主要考虑来料加工和成品、半成品运往需要地点的总运输费用最小,且加工厂的生产和工程项目施工互不干扰。
1.搅拌站布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可采用集中,分散、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三种方式布置。当现浇混凝土量大时,宜在工地设置混凝土搅拌站,当运输条件好时,以采用集中搅拌最有利;当运输条件较差时,则宜采用分散搅拌。
2.预制构件加工厂布置。一般建在空闲地带,既能安全生产,又不影响现场施工。
3.钢筋加工厂。根据不同情况,采用集中或分散布置。对于冷加工、对焊、点焊的钢筋网等宜集中布置,设置中心加工厂,其位置应靠近构件加工厂;对于小型加工件,利用简单机具即可加工的钢筋,可在靠近使用地分散设置加工棚。
4.木材加工厂。根据木材加工的性质,加工的数量,采用集中或分散布置。一般原木加工批量生产的产品等加工量大的应集中布置在铁路、公路附近,简单的小型加工件可分散布置在施工现场设几个临时加工棚。
5.金属结构、焊接、机修等车间的布置,应尽量集中布置在一起,由于相互之间生产上联系密切。
(四)内部运输道路布置
根据各加工厂、仓库及各施工对象的相对位置,对货物周转运行图进行反复研究,区分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进行道路的整体规划,以保证运输畅通,车辆行使安全,造价低。在内部运输道路布置时应考虑:
1.尽量利用拟建的永久性道路。将它们提前修建,或先修路基,铺设简易路面,项目完成后再铺路面。
2.保证运输畅通。道路应设两个以上的进出口,避免与铁路交叉,一般厂内主干道应设成环形,其主干道应为双车道,宽度不小于6m,次要道路为单车道,宽度不小于3m。
3.合理规划拟建道路与地下管网的施工顺序。在修建拟建永久性道路时,应考虑路下的地下管网,避免将来重复开挖,尽量做到一次性到位,节约投资。
(五)临时性房屋布置
临时性房屋一般有:办公室、汽车库、职工休息室、开水房、浴室、食堂、商店、俱乐部等。布置时应考虑:
1.全工地性管理用房(办公室、门卫等)应设在工地入口处。
2.工人生活福利设施(商店、俱乐部、浴室等)应设在工人较集中的地方。
3.食堂可布置在工地内部或工地与生活区之间。
4.职工住房应布置在工地以外的生活区,一般距工地500~1000m 为宜。
(六)临时水电管网的布置
临时性水电管网布置时,尽量利用可用的水源、电源。一般排水干管和输电线沿主干道布置;水池、水塔等储水设施应设在地势较高处;总变电站应设在高压电入口处;消防站应布置在工地出入口附近,消火栓沿道路布置;过冬的管网要采取保温措施。
综上所述,外部交通、仓库、加工厂、内部道路、临时房屋、水电管网等布置应系统考虑,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当确定之后采用标准图绘制在总平面图上。
I.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总平面图的内容有哪些
设计内容
项目施工用复地制范围内的地形状况;
全部拟建建(构)筑物和其他基础设施的位置;
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加工设施,运输设施,存储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施工排污设施,临时施工道路和办公用房生活用房;
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保设施;
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的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设计要点
设置大门,引入场外道路
布置大型机械设备
布置仓库堆场
布置加工厂
布置内部临时运输道路
布置临时房屋
布置用水用电管网和其他动力设施
J.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内容
1)施工用地范围内的绘有等高线的地形地貌图。一般可利用设计文件中的平面布置图,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补测绘制。
2)一切地上、地下已有的房屋、构筑物及其它设施如公路、铁路、车站、码头、运输点及各种电力、供水、通讯管线等的位置和尺寸;
3)控制测量的放线标桩位置;
4)一切为工地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的位置和尺寸,包括:
a)临时便道、便桥,从场外引入的铁路、公路和航道码头;
b)机械设备的停放场地和维修车间;
c)各种施工材料、半成品的堆放场地和仓库;
d)水源、电源、变压器位置,临时供水管道和供热、供电线路、动力设施;
e)施工管理机构、生产和生活设施的位置;
f)一切安全、消防设施位置。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步骤:
1)收集、分析研究原始资料;
2)确定搅拌站和加工场地的位置、尺寸;
3)考虑仓库的位置,材料和半成品的合理堆放;
4)场外交通的引入及现场运输道路的布置,临时便道便桥的位置、长度、标准;
5)各种临时设施的布置;
6)临时水电管网及动力设施的布置;
7)安全、消防设施的布置。
(10)建筑工程施工总平面图扩展阅读:
施工总平面图是指拟建项目施工场地的总布置图。
它是按照施工部署、施工方案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将施工现场的交通道路、材料仓库、附属生产或加工企业、临时建筑,临时水、电、管线等合理规划和布置,并以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
从而正确处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与永久建筑、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指导现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文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