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吴良镛院士一生有哪些重大成就或作品
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研究项目,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江苏省南通市城市历史与发展研究、天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徐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常武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无锡县县域规划、江苏省无锡市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苏州市及苏州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等。此外还参加北京、秦皇岛、北戴河、邯郸、保定、唐山、北海、厦门、桂林、酒泉、张家港、苏州 、无锡、柳州等城市的总体规划工作。
主持参与多项城市设计、建筑设计项目,如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博物馆、江苏省南京市金陵红楼梦博物馆、江苏省南通博物馆、山东省济南市城市设计、北京白塔寺地区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曲阜孔子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及美院附中校园规划、中国历史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前期方案、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新四合院工程、海南省三亚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广西省桂林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北京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北京长安街规划设计、北京汇通祠修复工程、北京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为中选方案的五位建筑师之一)等。
主持参与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如中长期规划(科技部研究课题)、中国城市化与文化发展(子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文化研究,中国工程院科研项目)、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建设部重点项目)、中国住宅2000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基本理论与典型案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项目)、滇西北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东北亚地区城市化发展新途径研究、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作)、亚洲城市研究网(加拿大国际开发署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人居研究中心合作)等。
长期从事建筑、城市规划教育工作,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参与创建中国建筑学会等多个全国性专业学术团体,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副理事长、顾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顾问,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顾问,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并担任国内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刊物的主编。此外,曾经任职多个国际性学术组织,如曾任世界人类聚居学会主席、副主席、理事,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理事,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家学会理事等。
吴良镛院士荣誉
1990年,国家教委授予其北京奥林匹克建设规划研究科学进步一等奖;
1990年,国家教委授予其著作《广义建筑学》科学进步一等奖;
1992年,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在联合国总部获世界人居奖(英国住房和社会住宅基金会);
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1996年,国际建筑师协会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
1999年,法国政府授予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2000年,国家建设部授予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2001年,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2年,荷兰克劳斯亲王基金会授予2002年度克劳斯亲王奖;以南京大学杰出校友身份出席南京大学百年华诞庆祝活动。
2003年,著作《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获第11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2003年,中央美术学院及附属中学新校园规划设计获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奖;
2004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2年2月14日,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2年5月,吴良镛被评选为南京大学(原名国立中央大学)十大杰出校友之一。
此外还获得有国务院、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北京市政府等颁发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特殊贡献奖、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奖项。
出版著作
出版著作16部, 此外还参与编纂书籍多套,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
1、 《中国院士书系,建筑·城市·人居环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国际建协《北京宪章》——建筑学的未来(五种文字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吴良镛画记,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出版社,2002
5、 学术文化随笔,北京:青年出版社,2002
6、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 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8、 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9、 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英文),温哥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9;
10、 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吴良镛城市研究论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1、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2、 我国建设事业的今天和明天(与周干峙、林志群合作),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
13、广义建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1990;台北:地景出版社(繁体),1992;
14、城市规划设计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
15、 中国古代城市史纲(英文),卡塞尔:西德卡塞尔大学,1985;
16、城乡规划(全国通用教材,清华大学与同济、南工、重建工四校合作),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61。
『贰』 这个作业怎么做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说
C |
『叁』 我国有哪些建筑设计是被吐槽“丑陋”建筑的
建筑原本在最开始是人们用于遮风避雨之处,之后随着不断融入了很多的风格与技巧。像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保留有一些古代的建筑,从中就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汗水。不过,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建筑可谓是不敢恭维。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我国第五届十大丑陋建筑中5座建筑,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国第五届5大丑陋建筑,苏州两座上榜,第四个"低俗"感满满
苏州相城区伦敦塔桥
伦敦的塔桥在全球也是非常知名的了,苏州的这栋建筑就是仿照伦敦的塔桥所修建了。虽然说在规模上相较于伦敦的要大上不少,但人们对于盲目仿照的建筑还是比较反感的。毕竟"抄袭仿照"太简单了,并不能看出其设计与建造的独特之处。
『肆』 建筑设计师的中国著名建筑师
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19l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大学, 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梁思成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自30年代起,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生前撰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梁思成还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
梁思成是中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是中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吴良镛
吴良镛,生于1922年,曾任国际建筑协会(UIA)副主席,世界人类聚居学会(WSE)主席,是新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先驱者之一。他提出了关于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教育的系统设想与建议,为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与城市规划教育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规划设计的代表作品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住宅工程,被授予联合国1992年世界人居奖、亚洲建筑协会优秀建筑设计金奖和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吴良镛1993年提出人居环境科学,从事探索性研究,1996年3月国际建筑师协会授予他建筑评论和建筑教育奖。由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被评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重要科研成果。
张开济
张开济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设计师,1912年出生于上海,1935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曾任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北京市政府建筑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1990年被建设部授予“建筑设计大师”称号,2000年获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他曾设计天安门观礼台、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天文馆等建筑。
杨廷宝
杨廷宝(1901-1982),于1921年清华学校毕业后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在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中,他荣获1924年艾默生奖竞赛(Emerson Prize Competition )一等奖,同年又获美国市政艺术协会奖竞赛(MuniCipal Art Society Prize Competition)一等奖。
从20年代后期起,由杨廷宝设计的主要作品有京奉铁路奉天总站、北京交通银行、南京中央医院、清华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南京中山陵园音乐台、沈阳东北大学、北京和平宾馆等。他还参加过北京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北京图书馆(新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工程的方案设计。他一生主持、参加和指导的建筑设计达100余项。杨廷宝在建筑设计中,重视国情,注重环境,善于运用中西建筑传统手法,并对现代中国建筑风格作了不懈的探索。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设计方法的训练,提倡向实际学习。
『伍』 这个建筑叫什么谁设计的
“筑讯中国”网为你整理解答:
这是世界著名的建筑之一“流水别墅”,它位专于美国匹兹堡市属郊区的熊溪河畔,由知名建筑设计大师弗兰克·L·赖特设计。别墅主人为匹兹堡百货公司老板德国移民考夫曼,故又称考夫曼住宅。
别墅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度。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像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的。
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陆』 建筑大师吴良镛语录
中国的很多文化建筑缺乏文化内涵
从世界形势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一种强势文化扩张的趋势。中国传统文化本来是强势的,现在却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因此保护文化遗产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非常迫切了。以建筑为例,世界各国都有建筑杂志,很多都出了中文版,我们当然可以参考了,但我们的建筑习惯于照形式抄袭。国外有的建筑企业甚至到中国来办学校,事实上就是强势文化的进入。我们中国的建筑教育,对自己文化遗产的认识就差得很远。我教书快60年了,感到过去毕业生的传统文化根基比较好,而现在的学生对中国文化缺少全面了解,缺乏热情,缺乏根基。
建设“世界大城市”
吴良镛在2002年5月出席南京大学百年华诞前沿科技论坛时,做了题为《大北京的规划与设计》的报告。根据“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以北京、天津“双核”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疏解大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中等城市,建设“世界大城市”的宏伟战略。[3]
中国最大结构性问题仍是城乡二元结构
吴良镛在2012年4月清华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人居科学国际论坛上,做了题为《科学发展议人居》的学术报告。吴良镛认为,当前中国正面临着“转型”与“重构”的时代重任。较之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最优越的机遇与最尖锐的矛盾”并存。在肯定改革开放成绩的同时必须认识到为此付出的高昂代价。
『柒』 吴良镛“中国历史的建筑是两个人形成的”怎么去理解
中国历史的建筑是两个人形成的,梁徽因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个著名的建筑学家。
『捌』 国内有名建筑设计师 ,中国十大建筑设计大师
戴帆来(DAI FAN) 当代建筑设计大师源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戴帆指认在关于城市规划的设计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从文化总体的整合视角分析神话、经济、艺术、宗教、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方法,在他那里,相互作用的城市文化总体结构是统摄性的
『玖』 KPF建筑设计所的William Pedersen
威廉·佩特森是主要的设计KPF合伙人,事务所的首席设计师。生于1938年,出明尼苏达州。他一生设计过无数获奖作品,以摩天大楼和超高层建筑扬名。1982年的《新闻周刊》杂志赞誉他是“当今美国高层办公建筑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佩特森是高层建筑的提倡者。他的许多学术著作都涉及超高建筑。如《都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思考》,《建筑与应用:摩天大楼的基本标准分析》。面对落成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佩特森坦言这对他漫长的设计生涯是“最重要的一座楼,对我有太多的意义。”在上世纪60年代,佩特森是贝聿铭的合伙人。1976年,他和另两位建筑师尤金·科恩(A.Eugene Kohn)和谢尔登·福克斯(Sheldon Fox)成立KPF建筑事物所。
威廉·佩特森对超高层建筑充满了痴迷般的热爱,“有多少时间呆在地面,就应有多少时间呆在空中。”佩特森深信垂直庭院都市的概念大有发展空间。未来的都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在他看来,于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从物流,交通各方面来说,高楼能做到最大地容纳人口,最少地消耗能源,给都市客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便利。佩特森的建筑思维曾受到美国著名的建筑与设计评论家保罗·戈德伯格的批评。有趣的是,两人同住在Beresford. 有好事者评论说二者若在电梯间相遇,谈话必然有些尴尬吧。
主要项目
1987年宝洁公司全球总部;
1998年 华盛顿特区世界银行在;
2003年纽约市立大学/巴鲁克学院新学术大楼;
1994年德国法兰克福Westendstrasse 1/DG银行总部;
2005年弗吉尼亚州Gannett/USA Today 总部。
其他主要项目包括高度关注世界金融中心,纽约体育馆和曼哈顿会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