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古代建筑的著名人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看从哪个角度来说了。
一般来说,就是重在群体布局,讲求意境,为木构架建筑,具有内敛性,及空间序列等方面。
而著名人物嘛,中国古代建筑是人民大众经过历朝历代积累而成的智慧结晶。在古代,建筑方面的工匠们地位总体来说很低,故而很少能留下自己的名字的。一般说来,建筑方面著名的人物,像主持赵州桥建造的李春,写《营造法式》的李诫,写《园冶》的计成等。从这几例可看出,著书下来的比工匠更容易被人记住,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艺传承多靠口耳相传,手授相教,并没多少书籍留下来。所以一般来说,看中国古建筑史,看的是建筑本身,所在的环境,构造,特点,年代,作用等等等等,涉及到人物的却很少,多已无法考证。
② 中国有什么建筑业的名人除了贝聿铭,还有什么人呢
隋朝的李春,设计的赵州桥
③ 中国十大历史建筑
中国最有名的十大历史建筑解释如下:
璀璨的中华文化造就了5000年辉煌的历史。在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中,有多得数不完的东西可以去欣赏和研究,而雄伟的古建筑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明珠。
1、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故宫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间半,是世界最大的宫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它在故宫三大殿中是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最大的木结构宫殿。故宫是中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收藏着90多万件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有许多稀世珍宝。
2、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耸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系舟岛,是梵文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拉萨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罗山。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3、慈禧的寝宫——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20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4、道教宫殿式建筑——永乐宫
永乐宫修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这个规格宏大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特别是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绘制的壁画,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世上罕见。来到山西,自然不能放过去永乐宫欣赏元代壁画的机会。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地交错着,四周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两代的建筑,显得较为简洁、明朗。几个殿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排列。
5、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陵园建制仿都邑,陵墓周围呈回字型,筑有内、外两重城垣,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基址。
6、唐陵中的杰作——乾陵
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
乾陵不仅外现宏伟,修建坚固,内藏也十分丰富。李治生前酷爱书法,广为搜集,临终遗嘱把他所收藏的书字埋在墓内,李治和武则天均处于盛唐时期,且据勘查,乾陵虽经1000多年,却未被盗过。由上可以想见,乾陵内部的文物一定十分丰富,极其珍贵。
7、天下第一桥——赵州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595~605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石拱桥是用石块拼砌成弯曲的拱作为桥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桥面,以行车走人。而赵州桥的特点是“敞肩式”,即在大拱的两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桥结构中最先进的一种。她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单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敞肩型石拱桥,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桥”。赵州桥正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其设计者是隋朝匠师李春。赵州桥是正常的交通运输桥,它的桥身弧线优美,远眺犹如苍龙飞驾,又似长虹饮涧。尤其具有艺术特色的是栏板以及望栓上的浮雕。充分显示了隋代矫健、俊逸、浑厚、严整的石雕风貌。整个大桥堪称一件精美的艺术珍品,称得上是隋唐时代石雕艺术的精品。
8、天下绝景——黄鹤楼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之巅,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自古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直被认为是“唐诗七律压卷之作”,很多人都能背诵。因这首诗,成就了黄鹤楼“文化名楼”的地位。
9、江南名楼——岳阳楼
湖南岳阳市著名古建筑,它屹立在洞庭湖畔,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前身是三国时(215年),吴国鲁肃练水兵士构筑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年)中书令谪守岳州,在此修楼,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守巴陵郡时重修,并请范仲淹撰《岳阳楼记》,于是名声更大,成为我国南方一大名胜。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再建,保持宋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10、中国第一塔——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在登封县城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嵩岳寺内。嵩岳寺原名闲居寺,早先是北魏皇室的一座离宫,后改建为佛寺。此寺的建造年代在北魏永平元年至正光元年(508~520年)之间,最少也有1450多年的历史。
④ 有谁能讲讲中国著名传统建筑与历史人物的故事啊
李春与赵州桥
李春是隋朝一位普通工匠,安济桥(又称赵州桥)的设计监造者。
闻名中外的安济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石桥。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气势宏伟,造型优美,结构奇特。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仍巍然屹立,雄姿焕发。大桥全长五○·八二米,桥两端宽九·六米,中部宽九米,主拱券净跨度长达三七·四米,是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单孔石拱桥。
安济桥建于隋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右)。赵州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但是受到洨河的阻隔,特别是到了雨季,交通常常中断,当地人们决定在洨河上建造一座大桥,使南北交通畅通无阻。这个建桥的重任落在工匠李春身上。
李春在设计大桥的时候,一改传统的多孔形式,毅然采取单孔长跨石拱型式,在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三十七米多。采用这样巨型跨度,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创举,把我国古代的建桥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在拱的形式上,李春采用了扁弧形,没有采用常见的半圆拱。并和工匠们创造性地改用平拱形式,把桥造成扁弧形,使石拱高度(拱矢)降到七·二三米,拱高和跨度大约是一和五的比例。这样,桥面坡度平缓,便于车马行人往来,而且在建筑上还具有用料省、施工快以及增加桥身强度和稳定性等优点。
古代洨河每逢夏秋汛季,水势很大。为增加泄洪能力,李春独具匠心,在大拱券两肩上各设两个小拱。这种大拱上加小拱的布局(近代称为"敞肩型")有下列优点:一是节省石料,减轻桥身自重(据计算,四个小拱可以节省石料二百六十立方米左右,减轻桥身自重七百吨);二是增加洪汛季节的过水面积(四个小拱可以增加过水面积大约百分之一六·五);三是均衡对称,造型优美,体现了建筑和艺术的完美统一;四是符合结构力学的理论。安济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工程技术上的一项伟大成就,而且也是世界敞肩拱桥的先驱。它比欧洲十九世纪中叶兴建的同类拱桥早了一千二百多年。
安济桥不仅设计精巧,而且建造技术也很高明。首先,桥址选择合理,桥基稳固牢靠。李春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经过周密勘查,选定洨河边一片密实的粗砂层作为大石桥的天然地基,上面覆压五层石料,砌成桥台,拱石就砌在桥台上面。根据现代验算,密实粗砂层每平方厘米能够承受四·五到六·六公斤的压力,而赵州桥对地面的压力是每平方厘米五到六公斤。因为大桥建筑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尽管地基很浅,构造也很简单,仍然能够承受住大桥载荷。据测量,自建桥到现在,大桥桥基仅下沉了五厘米。这说明桥址选择是非常符合科学原理!其次,安济桥砌置方法新颖,施工、修理方便,就地取才。 第三,赵州桥结构紧凑,措施周密。为了加强各道拱券间的横向联系,防止两侧拱石向外倾倒,李春采用了多种措施,使整个大桥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充分表现了古代桥工的无穷智慧。
大桥建成后,舟楫在下面航行,人马车舆在上面通过,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风雨洪水的侵蚀、八级以上强烈地震的袭击以及一千三百多年使用的考验,到现在仍安然无恙,巍然模跨在洨河上。
可以说, 安济桥也是一件完美的艺术精品。整个大桥形式协调,雄伟状丽,奇巧多姿,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桥的望柱、栏板上的图案,雕刻细腻,刀法苍劲有力,布局灵活多变,龙腾兽跃,欲飞若动,形象逼真,堪称隋唐时期雕刻艺术的佳作。
安济桥在中国桥梁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它证明了大跨度石拱桥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它的"敞肩"型式为以后的桥梁建设开创了新的风格。直到安济桥建成一百多年以后,唐朝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中书令张嘉贞在《安济桥铭》中和简略提到:"赵州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我们才得以知道,安济桥是普通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我们已无法查考李春的生平。但是,象李春这样杰出的建筑家对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巨大贡献将永载祖国的史册。
⑤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建筑人物
鲁班
样式雷
梁思成
⑥ 国内外古代近代建筑名人
贝聿铭,李春,达芬奇,
⑦ 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事迹
1、鲁迅理发店理发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
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2、鲁迅演讲轶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
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3、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哈哈哈!”
4、苏秦头悬梁
苏秦,战国时期东周洛阳乘轩里人,他跟随鬼谷子学习游说术多年后,看到自己的同窗庞涓、孙膑等都相继下山求取功名,于是也和张仪告别老师下山。张仪去了魏国,而苏秦在列国游历了好几年,但一事无成,只得狼狈地回到家里。
苏秦回到家中,他的哥哥、嫂子、弟弟、妹妹、妻子都讥笑他不务正业,只知道搬弄口舌。苏秦听了这些嘲笑他的话,心里感到十分惭愧,但他一直想游说天下,谋取功名,于是请求母亲变卖家产,然后再去周游列国。
苏秦的母亲劝阻说:“你不像咱当地人种庄稼去养家口,怎么竟想出去耍嘴皮子求富贵呢?那不是把实实在在的工作扔掉,去追求根本没有希望的东西吗?如果到头来你生计没有着落,不后悔么?”苏秦的哥哥、嫂嫂们更是嘲笑他死心不改。
苏秦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很对不起家人,既惭愧,又伤心,不觉泪如雨下。但苏秦扬名天下的雄心壮志仍然不改,于是闭门不出,取出师父临下山时赠送给他的礼物——姜子牙的《阴符》,昼夜伏案攻读起来。
苏秦经常自勉说:“读书人已经决定走读书求取功名这条路,如果不能凭所学知识获取高贵荣耀的地位,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想到这些,苏秦更加忘我地学习起来。
为了抓紧时间学习,苏秦还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读书时,把头发用绳子扎起来,悬在梁上,如果自己一打盹,头发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时候,如果觉得自己困了,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就能保持清醒。
5、吕蒙读书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
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⑧ 我国建筑史上有哪些伟人他们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梁思成,1901年生。广东新会人。中国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清华大
学教授,中国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之子。1915年入清华学校学习,1924
年赴美留学,1927年获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旋入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
习。1928年回国,任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系主任。1931年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
员。1941年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以后一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兼
主任。1947年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
博士学位。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扬州鉴真和尚纪念
堂等建筑设计作出了贡献。著作有《清代营造则例》、《宋营造法式》、《中国
建筑史》等,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⑨ 中国建筑业工程质量的最高奖项是以哪位历史人物命名
鲁班来
鲁班奖是中国建筑业的“奥斯源卡”,每个优秀工程都向往的奖项,全称为“鲁班奖”。1987年由中国建筑业联合会设立,1993年移交。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搞好工程质量,争创一流工程,推动我国工程质量水平普遍提高。鲁班奖由建设部、中国建筑业协会颁发,每年评选一次,奖励数额为每年45个。
⑩ 我国古代那些名人和建筑有关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回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答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首,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常识文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