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超高层住宅刚重比要控制到多少合适
多层高层框架结构都要验算刚重比,4层或5层的钢结构属于多层,也要控制刚重比。
刚重比是指结构的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设计值之比,是影响重力二阶效应的主要参数。
刚重比=Di*Hi/Gi
Di-第i楼层的弹性等效刚度,可取该层剪力与层间位移的比值
Hi-第i楼层层高
Gi-第i楼层重力荷载设计值
刚重比与结构的侧移刚度成正比关系;周期比的调整将导致结构侧移刚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刚重比。因此调整周期比时应注意,当某主轴方向的刚重比小于或接近规范限值时,应采用加强刚度的方法;当某主轴方向刚重比大于规范限值较多时,可采用削弱刚度的方法。同样,对刚重比的调整也可能影响周期比。特别是当结构的周期比接近规范限值时,应采用加强结构外围刚度的方法
规范上限主要用于确定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见高规5.4.1和5.4.2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上限要求,说明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较大,应该予以考虑。规范下限主要是控制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引起的二阶效应不致过大,避免结构的失稳倒塌。见高规5.4.4及相应的条文说明。刚重比不满足规范下限要求,说明结构的刚度相对于重力荷载过小。但刚重比过分大,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B. 超高层建筑定位与测量控制方案需要专家论证吗
第三条危险性较大工程是指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所指的内七项分容部分项工程,并应当在施工前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五)脚手架工程 1、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与分片式提升; 3、悬挑式脚手架; 4、门型脚手架; 5、挂脚手架; 6、吊篮脚手架; 第四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 建筑施工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第五条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的工程 (四)30m及以上高空作业的工程 因此,还要看是什么脚手架。此外,还要看当地政府有何规定。
C. 超高层 垂直度 控制有几种方法
高层建筑抄的垂直度你们是如何控制的啊? 采用内控法,在底层设置控制线,在控制线交点架设激光铅垂仪,通过每层预留孔投放激光到 放线层预留孔上的有机玻璃板上,用铅笔标记激光点,如果放线层数太高,可转动激光铅垂仪360度取中点,
D. 超高层建筑如何控制其垂直度比如地上27层框剪结构是用激光垂准仪还是经纬仪呢
用激光垂准仪,我32层的房子就是用激光垂准仪投的点。经纬仪在外投点内本来也是可以的,但是结容合现场场地的障碍及外脚手架在投点时的遮挡拆除时很废事情的。优点:用激光垂准仪只要两个人就可以操作,一台激光垂准仪、两部对讲机就可以轻松搞定。一般头3个点成直角状分布,这样可以校核。缺点:每层需要设置放线孔,主体完工后需要填补。
E. 超高层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机的设置
超高层建筑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应从提高火灾报警系统的智能化和可靠性这两方面入手。
1提高火灾报警系统智能化程度
1)对火灾报警系统内部而言,超高层建筑一般采用全智能火灾报警系统。鉴于超高层建筑体量大和面积多,其使用面积的分割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适应房间形状、面积和使用性质的变化,每条报警回路应留出30%左右的探测器数量裕量。
2)对火灾报警系统外部而言,智能化的含义主要指系统联动。消防系统是一个由建筑、设备及电气等专业构成的整体,专业间的密切配合及统筹安排十分重要。采用系统联动方式,就成为争取火灾前期时间和主动权的有效手段。
提高火灾报警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有:
A)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B)系统具有完善的自检功能;
C)关键部件冗余可采用具有双主机热备份的系统等;
D)报警回路采用环形总线;
E)探测器与模块分开回路设置,每15~20个探测器设1个短路隔离模块。
当火灾报警系统与保安监控系统联动,在火灾之初,火场的摄像机可将现场画面迅速传至中央控制室,通过实景画面,值班人员可以立即确认是火灾还是探测器误报,从而马上采取广播、排烟、正压送风、启动消防泵、喷淋、向消防局119台报警、降客梯、切换消防电源等一系列应急措施。
当火灾报警系统与车库管理系统联动,一旦发现火情,便可声光报警,强制抬起进出口栏杆,使车辆尽快逃出车库。另外火灾报警系统还可与楼控、广播音响和门禁系统等联动。只要这些措施可靠得力,超高层建筑的火灾便可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将损失减至最小。
2提高联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提高联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的措施有:
1)对于重要的灭火和防排烟设施,应考虑多种、多地联动和手动控制方式,以增加被控设备的可靠动作。尽量采用多线制的手动控制柜,并处理好接口问题;
2)合理设计各类管线的走向、敷设方式和敷设场所,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避开可能对线路造成损坏的热源,确保消防电气线路处于安全环境中;
3)与建筑专业协调,合理确定消防控制中心的位置,以使其尽量靠近弱电管道井,使消防电气管线以最短距离汇入弱电管道井;
紧急广播系统能够及时通知火灾建筑物内人员发生火灾的位置,应当朝哪个方向疏散。但普通紧急广播系统存在信息单一、不能同时对不同区域播放不同内容和智能化程度低等缺点。针对超高层建筑的更具智能的早期预警语音疏散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F. 超高层建筑的水压是怎么控制的
1供水方式的比较与选择高层建筑生活用水的常用供水方式一般可分为气压内罐供水、变频调速容水泵供水、工频水泵+高位水箱供水等三种供水方式。
(1)气压水罐供水方式(方式I)就是利用气压水罐内气体的可压缩性以达到供水目的。主要缺点是气压水罐调节容积小,一般作为消防给水及小流量用户系统中的经常性增压设备,对于用水量较大的高层建筑生活给水一般使用较少。
(2)工频水泵+高位水箱供水方式(方式Ⅱ)的特点是水泵向高位水箱供水的流量和扬程是基本恒定的,不会因用水管网的流量波动而改变,水泵的运行工况是可以固定在其特性曲线的一个高效点上,此时水泵是最节能的,但设置水箱,势必会带来以后水箱清理、二次污染等繁琐问题。
(3)变频调速水泵供水方式(方式Ⅲ)与工频水泵+高位水箱供水方式相比,在节约建筑面积、防止和减少二次污染。
G. 超高层建筑外爬架施工控制的重点难点有哪些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一、超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超高层建筑缺点是造价高、成本高,电梯设备,结构、材料设备,安全性、保障性都会带来建设成本的提高.超高层建筑的优势也非常明显:集约化,垂直发展,形象突出,可以作为地标建筑;特别是在商业非常密集的地区,超高层建筑可以充分展现自己‘高’的优势和特点.
二、超高层建筑难点主要有:
1、结构系统;2、垂直交通设计;3、电梯;4、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5、消防;6、测量;7、侧向风影响;8、烟囱效应;9、烟囱效应;10、施工难点
超高层施工特点:
(1)超高层基础采用深基础.由于建筑高,体量大,支撑高层的地基必须达 到足够的强度,所以多采用深基础,持力层嵌入微风化岩层.(2)超高层地下室深度大、层数多、面积大.一是要满足建 筑功能方面的 要求,比如人防面积、停车位数量 等;二是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浮 问题.(3) 超高层结构形式多为混合型.如型钢砼、钢管砼、 钢钢砼结构或全钢 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施工简便、工期短、结构性能好且大大节约建筑材 料,目前已成为超高层建筑群最为实用和主要的结构形式.(4)超高层装饰工程装饰富于变化,工程量大,技术含量高、要 求高.超 高层建筑的装饰工程的安全性功能尤其 重要,抗风压,风、水、气的密闭性 要求高.(5)建筑功能复杂,子系统多,安装工程工 程量大,要求精度高.
H. 超高层建筑 控制摆动装置叫什么
风阻来尼器。风阻尼器的主要自部分是由钢索悬吊的两个各重约150吨的配重物体,悬挂在90层(395米处)。当强风来袭时,该装置使用传感器来探测风力大小和建筑物的摇晃程度,并通过计算机经由弹簧、液压装置来控制配重物体向反方向运动,从而降低建筑物的摇晃程度。其运作原理就像身处摇晃小船上的人,将身体朝小船晃动的反方向移动,来取得平衡。如果强风从北面刮来,配重物就好比一个巨大的“钟摆”摆向北面,使风阻尼器会产生一种与风向相反的力量,从而化解建筑物的摇晃程度,抵消强风对建筑物的影响。使用了这一装置之后,能把强风加在建筑物上的加速度降低40%左右,这样一来,即使遭受强风袭击,建筑内的人也基本感觉不到建筑物的摇晃。另外,风阻尼器也可以降低强震对建筑物、尤其是建筑物顶部的冲击。